甘草运用浅谈

来源 :中国健康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tiger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甘草在临床上的合理应用。方法:通过对甘草药用部位及加工炮制不同其临床功效亦有差异作了初步分析。结果:不合理使用甘草的现象普遍存在。结论:甘草研究表明对某些慢性病的治疗更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甘草;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4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6-0275-01
  1 资料与方法
  甘草来源于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甘草G.uralensin.Fisch.胀果甘草G.in 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glabra l.的干韧根和根茎。主产我国内蒙、甘肃、新疆等地,而中国甘草是国际甘草市场上久负盛誉的商品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及食品工业的调味剂和赋形剂,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之功[1]。
  甘草入药,历史悠久,我国的第一部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即有详细记载,祖国医学认为甘草可随气药入气,随血药入血,无往不可,故号称“国老”。以其甘缓之性,能使药力缓慢而持久,通行十二经,可升可降,与补、泻、寒、热、温、凉等类药物配合应用,善调众药,能使各药互相和谐而无相争之弊,所以前人称它具有“调和百药”之功。
  由于甘草的药用部位和加工炮制不同,其临床功效亦有差异,生甘草味甘而偏凉,长于清热解毒,治咽喉肿痛,缓急止痛力胜,治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动悸,脉结代等;甘草的根梢或细根为甘草梢,清火解毒,善治湿热下注膀胱之热及淋浊;根内含棕黑色树脂状物质的部分为甘草节,具有清内热泻心火之功。通过现代理论和临床研究发现甘草含有甘草甜素,其水解后产生葡萄糖醛酸和甘草次酸,甘草次酸的化学结构、药物作用与肾上腺皮质激素相类似,促进水分和钠盐潴留及钾离子的排出,呈现明显的抗利尿作用。2010年我国药典规定甘草的用量为2-10克,临床上长期大量应用时,可出现浮肿、血压高、钠潴留、血钾降低、四肢无力等假醛固酮症,在甘草流浸膏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时部分病例可见到上述不良反应,停药数周后恢复正常。重新服药后,再次出现同样症状,因此心、肝、肾功能不全或其它原因所致的各种水肿症,应慎用或忌用。另据报道,甘草每天煎服5-10克,时间达一年以上,可产生短暂性水肿和肢体麻木感,甘草与其它中药配伍时,可发生化学变化,如甘草皂甙与含生物碱的黄连、黄柏、延胡索等配伍能形成沉淀[2]。且大部分在煎剂过滤时被滤除,从而减低药效。
  2 讨论
  南北朝著名医药学陶弘景曰:“此草最为众药之主,经方少有不用者。”故为许多临床医生所喜用,使用频率极高,有的人误以为它仅是一种调味药,在方剂组成中是一个配角,故帖帖不离甘草,诸不知这实属一种偏见,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以甘草为主药就有灸甘草汤、甘草泻心汤、桔梗汤、甘草汤等,均突出甘草在该方中的主要地位。而甘草在临床治疗中的合理应用问题尚未引起足够够重视,《本草汇言》曰“甘草,和中益气,补虚解毒之药也。”中药学教科书中也将甘草列入补虚药类[3]。笔者认为多有不妥,故特引提出,供同道商榷。
  小结 甘草自古以来就是一种世界性常用药物,为我国传统及现代医药最常用的天然药物。各国对甘草进行了大量的化学药理及临床诸方面的实验研究,随着甘草药理研究的深入,新用途不断地发现,值得重视的是在治疗肝炎、心血管疾病、抗癌等方面的藥理作用,甘草得将广泛地治疗多种疾病,它的显著疗效为世人所称赞,用之恰当,疗效显著;用之不当,加重病性。其关键在于适应症的选择和用量的适宜,应扬长避短,因地、因病、因人而异,使甘草更好地为人民保健事业服务。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年版80-81页
  [2] 胡宝华译 《汉方制剂分析技术》,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年版29-30页
  [3] 凌一揆主编 《中药学》,上海科技出版社1984年版215页
  作者单位:331600 江西省吉水县人民医院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R55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6-0255-01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cute upper Respiratoing infection)为常见病、多发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每人每年可发病数次。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原体主要侵犯鼻、咽、扁桃体及喉部而引起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喘憋等症状,老年及婴幼儿重症者还会出现心肺功能衰竭等。促进呼吸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分别经阴道超声检查,经腹部超声检查对盆腔包块的漏诊情况,探讨经阴道与经腹部联合检查,提高超声检查及临床的诊断符合率。方法:回顾性总结近三年来院经阴超声诊断100例,经腹部超身声诊断80例及经腹与经阴道联合诊断180例女性盆腔包块,经手术病理等方法得到证实。结果:诊断正确率经阴道超声为94%,经腹部超声为89%,联合诊断为100%。结论:经阴道超声与经腹部超声联合检查对女性盆腔包块
期刊
【摘要】 在我科,很多昏迷患儿意识丧失,吞咽反射迟钝或丧失,不能主动配合插胃管行鼻饲治疗。由于患儿住院时间比较长,需要留置胃管恢复其胃肠道功能,保证病人的营养,维持其生命活动。而且在抢救中有可能进行过气管插管,反复吸痰,这些患儿喉头水肿明显,留置胃管难度相对要大,容易使胃管盘在口腔或插入气管,反复插管既增加患儿痛苦,又容易使咽喉部黏膜受损。在臨床实践操作中,我总结出以下经验:  【关键词】 昏迷患
期刊
【摘要】目的:用彩超引导新自动组织活检应用于诊断乳腺疾病,研究该新方法的实用临床价值。方法:我们对传统活检装置的设计进行了改进,自己研制出新的自动活检装置,并将新装置成功地运用于乳腺包块的穿刺活检,同时与原装置和手动活检进行对比,并进行统计检验。结果:自动活检的成功率较高,而传统手动活检的成功率较低,新装置的取材成功率及标本满意度均较改进前的原装置好,且差异有显著性。我们自制的自动组织活检装置取材
期刊
【摘要】本文胰腺炎的血脂检测对临床治疗及预后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本院收治的64例胰腺炎患者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的检测,结果发现胰腺炎的发病机制与血脂的各项指标的联系密切。本研究为临床上胰腺炎的辅助诊疗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血脂;胰腺炎;诊断    【中图分类号】R3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6-0267
期刊
【摘要】 目的:了解“绝对卧床卧床休息”在肺结核咯血病人止血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对59例肺结核伴大咯血病人,采用了“绝对卧床休息”指导组和未进行干预指导的对比组进行比较观察止血效果。结果:两组在治疗期间止血效果有显著差异。结论: “绝对卧床休息”能显著提高肺结核咯血病人的止血效果,缩短了咯血时间。提高了止血疗效。  【关键词】 肺结核咯血;绝对卧床;止血     【中图分类号】R428 【文献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二种不同的健康教育方式对Ⅱ型糖尿病患者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将10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 观察组采取新的健康教育管理模式,由专人管理、专业评估、制订健康教育计划、分组比赛、应用PDCA循环模式实施系统、规范的全程健康指导;对照组实施常规模式的健康教育。结果 观察组治疗一个月与三个月后随诊、电话回访及问卷调查,发现其遵医行为、治疗效果、健康教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小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主要病原菌及药敏性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机械通气t>48 h,发生VAP的71例患儿气管插管下取痰作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71例VAP患儿取标本l48份检出病原菌86株,革兰氏阴性菌占76.7%。其中肺炎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动产杆菌为主要病原菌,近年金葡菌也成为感染主要病原菌。前三者对泰能及环丙沙星敏感,后者对万古霉素敏感,对泰能较敏感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6-0278-02   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成像过程中,影响冠状CT成像(CTA)图像质量的因素很多,如成像的时间分辨率与空间分辨率、患者心率情况、扫描时有无呼吸运动、重建算法与重建层厚等,目前硬件设备为较先进的情况下,影响图像质量的主要是不能人为控制的患者因素—心率。在冠脉CTA检查过程中,多数患者能保持心率的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EA, emergence agitation;emergence delirium)的原因和处理对策。方法:对2008年12月~2010年1月本院收治的施行全身麻醉术后出现苏醒期躁动的32例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身麻醉苏醒期发生躁动的32例患儿中,因伤口疼痛引起的8例,因不能耐受导管刺激10例,不能耐受导尿管的9例,其他原因5例。结论:引起全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