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微课制作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来源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linjun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节好的微课虽然时间很短,却浓缩了正确的教学理念、合理的教学设计、恰当的教学方式、预期的教学效果,它对教师来说是挑战,也是检测,需要教师跟上教育发展的步伐,及时更新自己的理念和技术,提高专业能力,对微课制作中的一些关键问题需要深入思考。笔者根据自己制作微课的经验并结合自己参与第十三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微课程评优赛项的比赛作品,来谈谈微课制作的两个问题及解决方法。
  ● 问题1:缺少或轻视教学导入环节
  在微课教学中,导入环节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会影响微课的教学质量。微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在家中观看微视频进行自主学习,如果在开始的1~2分钟内,视频无法吸引学生的眼球,那他们很可能选择关闭视频或者快进观看等方式,这样会直接影响学习效果。
  另外,在当下教师制作的微课中,随处可见以“今天我们来讲授某某内容”开场的微课,这种没有导入环节的微课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果后续内容不够精彩,学生很可能无法完成自学任务。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设计一种能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其求知欲,进而使其产生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的导入环节。导入的方法有很多,在这里,笔者提供两种自己常用的导入方法以抛砖引玉。
  1.体现学科生活化的导入
  信息科技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标,课程应满足每位学生在信息化社会中生存与发展的基本需求,帮助他们有效、安全、规范、自信地使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不仅是信息科技学科,绝大部分学科学习的最终目标都是实现学科在生活中的应用。采用体现学科生活化的导入,不仅可以让学生对学习兴趣盎然,激发其求知欲望,让其满怀激情地去探索、去思考,更会将课程的基本理念融入其中,引导他们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在笔者参加NOC决赛获奖的作品《数据存储单位》中,开场部分采用了手机流量(如图1)这个比较常见的话题作为导入,进一步抛出流量单位这个概念引发学生思考,由于手机流量不足是学生经常遇到的问题,因此该导入环节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其在微课学习后可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该问题。
  ● 问题2:教学设计仅涉及“知识与技能”
  三维目标是我国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倡导的体现教育思想进步的三维课堂,其本质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位一体,三维目标的出现结束了“知识和技能”这一单一维度一统天下的格局。三维目标的教学形态,既要求让学生掌握特定的“知识与技能”,也要求学生学会特定“知识与技能”形成的过程及其运用的方法,还让学生体验了特定“知识与技能”所蕴含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帮助学生建立最佳的心理结构,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创设情境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设计学生喜欢的活动,激发“乐学”;注重对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
  细观当下的微课,单从教学设计来看,还有相当数量的微课的设计理念依然是以“知识与技能”为核心,如数量众多的以操作步骤为主的微课。这类微课以教师演示操作为主,学生只需观看、模仿、学会相关操作即可,从三维目标的角度来看,这类微课对“过程与方法”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两维目标的培养是一片空白。
  微课虽然时间短、内容浓缩,但笔者认为既然称之为“课”,那就应该符合三维目标的理念,而精致的教学设计则是落实三维目标的关键。
  要完成一个好的教学设计首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和处理,选择结构单一、不可分解且独立完整的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进行设计,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学习能力及年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
  以笔者的参赛作品《数据存储单位》为例,该课的内容选自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科技》中“进一步了解计算机”章节。该章节中涉及的知识点较多,有计算机硬件系统、计算机软件系统、数据存储单位等,笔者选择了学生比较难掌握的数据存储单位进行设计。教学对象是六年级的学生,学习能力相对来说比较弱,数学方面的知识储备也有所欠缺,因此在记忆数据存储单位的名称与排序时,笔者让他们采用了“谐音记忆”的方法(如图3);在进行数据存储单位的换算时,笔者让学生通过现实货币的换算方法进行类比,让他们运用知识迁移的方法解决问题,因此实现了“过程与方法”的落实。而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笔者通过手机流量这个生活中常见的话题引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并在作业环节中布置了一些贴近生活的探索题,采用开放性的活动类作业鼓励学生去探索信息科技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应用,以此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只有经过精心设计的微课,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随着“微课热”在我国的持续升温,教师对微课的制作,不能仅停留在“会做”的阶段,而应不断探索如何将其“做好”,唯有如此,才能在微课大潮中脱颖而出,独树一帜。
其他文献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平板电脑已经走进课堂,备受教师与学生的青睐。相比于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的轻便性、触控交互以及强大的多媒体功能让师生爱不释手,越来越多的学校将平板电脑应用于中小学课堂教学中。《雨点儿》是一节一年级语文的识字教学,本案例中合理利用平板电脑,将其利用于学生学习认读字、学习会写的生字、拓展阅读三个方面,丰富了课堂教学活动,是一节平板电脑应用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典型课例,纵观这堂课,主要
摘要:本文以《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课为例,以微课程教学法为依托,以微项目学习“设计动力船”为抓手,探索在翻转课堂中渗透STEM教育的途径,对发展学生创新能力、拓宽教师从事学习设计的思路,都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微课程教学法;翻转课堂;STEM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9)10-0055-05  翻转课堂、微课程教学法、STEM教育  翻转课堂
王珏琦是内蒙古包头市蒙古族学校初中部数学教师。《修炼“微课程教学法”,甘之如饴》是她研修微课程教学法并付诸实践的初体会。  我注意到,朴实的文章中透射出灵性的光芒,正如她在培训中最早完成问题导向的学习任務设计,精准地把知识点转化为问题那样。也许,人们对“问题导向”的刺激早已麻木,但是,一旦能把学习内容转化为问题,教师也就发现了怎样教会学生的方法。  王珏琦的思路很清晰。她很快参透目标与任务的关系,
摘要:大数据作为时下热词,是目前技术发展和应用的热点。大数据技术与应用是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重要课程。本文结合当前大数据技术发展的趋势,分析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大数据;Hadoop;云计算;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5)10-0120-02  前言  “大数据”时代是由于互联网使
在教育的改革、课程的进化中,往往我们的视点更多倾注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我们努力地进行旨在提高可见效率的表现,却往往适得其反。本期解码,我们从两位一线教师的视角变换,去探索更多属于“教育之心”的深度思维,再次审视教育的对象是人而非机器的过程。  “每个人都有一个死角,自己走不出来,别人也闯不进去。我把最深沉的秘密放在那里。你不懂我,我不怪你……。”诗歌表达了对“懂我”的深切期盼。  信息技术教师常
“碎片化”已成为当前“移动互联”时代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微博、微信、微课、微电影、微访谈、微技能、微学习等各种贴上“碎片化”标签的新生事物,特别是在社交平台、移动APP的传播下,已经渗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但是我们不禁要问:你天天接触碎片化信息,学习真的在你身上发生了吗?我认为未必。  当前,碎片化学习存在几种误区(现象):一是碎片化学习信息过于“碎片”和“无序”。如网上提供的碎片信息过于简短,通常是
《指向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翻转课堂的实践——以〈非谓语复习及其写作运用〉为例》是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英语教师朱雅红所撰,反映她初试翻转课堂之后的回顾与反思。  翻转课堂在中学教学中的应用是一个突破,而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勇于尝试则更为鲜见。朱雅红敢于闯入这片“沼泽”是需要勇气的。尤其是在实践之后,朱雅红勇于反思,更属难能可贵。我想,此时的朱雅红,更需要的是发现前行路上的提升空间。因此,愿意为她把脉支招。 
编者按:2014年11月,教育部启动了高中所有学科课程标准修订工作。历经近3年的努力,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修订稿已经初步完成了。从修订开始,全国的信息技术教师就高度关注本次课标修订,期待它能改变当前信息技术课程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理论与现实问题。为了使广大教师了解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修订的最新理念和进展情况,为了深度解析修订背后的来龙去脉,我们特别采访了教育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任友群教授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颠覆了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传统教学结构。纵观各地的教学实验,我们发现设计并实施好课前任务是破解“翻转课堂”难题的好抓手。笔者结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统计表与统计图(二)》(以下简称“统计图表二”)的教学,谈一谈翻转课前任务的设计与实施策略。  目标细化,知识分层,学习视频模块化  按照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翻转课堂的课前任务是学生对学习内容要达到“领会(理解)”水平,
2016年7月14日至20日,第十四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决赛在合肥工业大学翡翠湖校区举行。我们三位小伙伴组成的小团队参加了网络教研团队赛项的角逐。  为了此次比赛,我们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如教材的研读、理念以及技术的学习、模板的准备等。比赛第一天现场宣布课题后,我们开始进行教案的编写、文字的说明、微视频的制作等工作,当天晚上,我们又准备汇报答辩到深夜,第二天,我们的精彩答辩得到了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