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了变革教育系统的内在力量,极大地提高了我国教育水平,促进的人才数量的增长,其中,教育技术企业能够为中国教育贡献大量的资源,为促进教育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助力。本文就教育技术企业在教育资源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希望能够为相关的技术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帮助和支持。
关键词:教育技术;企业教育;资源建设;重要作用;地位研究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1)30-0153-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1教育技术企业为促进教育资源建设与发展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1.1教育技术企业为拓展数字教育资源,提供了有效技术支持
从我国目前的教育资源分布现状看来,数字教育资源是最为庞大的教育资源,这也是网络信息时代的教育领域重要特征,数字教育资源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包括素材类资源、教学知识类、资源拓展类资源等,面对着不同类型的客户群体发挥着重要的教育价值。其中,在校园教育过程中,教师经常使用的数字教育资源包括图片、音频、视频、课件、试题库、网站平台资源等,这些数字化技术资源极大地丰富了教材内容,为教师进行多元化的课程设计提供了可能。然而,探究式教学类型的数字教育资源仍然较少,这也是教育技术企业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如果仅仅将素材类和知识类教育资源进行建设,那么应试教育的状况将不会得到有效改观,也难以培养学生们的高阶思维能力[1]。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App逐渐变得火热起来,并且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们的认可和支持,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很多家长孩子也热衷于使用教育App来开展学习工作,而手机、智能平板等各种类型的终端为教育App的推广和应用奠定了有效基础。基于二维码扫描、摄像头拍照、触屏交互等功能,教育App能够实现一系列的学习互动,从而吸引一大批用户,让学习者拥有更加完善的学习题。例如,有道词典是一个经典的教育App,学生们能够使用有道词典进行字词翻译、文档翻译,并且通过扫描拓展等方式优化学习体验,从而加强了学习效率和学习的趣味性。
智能化是教育资源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而语音识别技术与图像识别技术则是智能化方向中的两项基础技术,通过语音识别功能,学习者能更加便捷的通过口述来搜寻资源,并且借助于英语流利说等语言教学辅助工具提升学习的趣味性。智能语音教材的存储量比较大,而且有真人发音,通过互联网平台,学员们还能够进行沟通和交流,实现疑难问题的解答与互助。图像识别技术让点读笔等学习软件成了可能,学生们能够用其实现与智能终端的有效交互,目前,点读笔在幼儿教学中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2]。
1.2教育技术企业为监测师生数字教育资源的使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从我国目前的教育资源使用现状看来,教育资源开展学习已经成了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而数字教育资源也能够为教学评估提供有效依据。目前,很多学校将传统笔试转化为数字化考试,从而提高了阅卷效率,优化了师生互动,当课程开展完毕之后,通过电子问卷调查的形式,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到学生们的学习状况,知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从而更好地实现针对性教学。这一切的基础都是智能时代的智能数字化技术应用,例如,基于图像识别技术延伸出的拍照搜题技术,让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需求到网络平台上搜集。网络评阅技术为教师的远程阅卷提供了手段。目前,很多国内的互联网公司都在注重研发教育智能系统,通过图像识别、计算机学习的技术来实现智能化、动态化、即时化的教学与评阅,为教学评估提供了现代化的服务。评阅结果能够自动上传到网络,家长和教师能够通过远程终端进行查询,让学生们的学情被动态透明的呈现出来,真正为个性化的学习管理提供服务[3]。
除此之外,可穿戴设备、人脸识别技术、眼球追踪技术等科技手段的应用让教育资源建设呈现出多元化的路径,例如,可穿戴设备能够检测学习的各项生理数据,包括心率、血压、体温等等,然后将采集到的信号上传到云端平台,借助于网络大数据库进行分析,从而判断学习者当前的心理状态和生理状态,以便教师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优化。人脸识别技术可以用于日常点名报道,考试时的身份匹配等等,从而优化校园学习环境和监考环境。
2教育技术企业开展教育资源建设与发展的策略
2.1用数据指导实践,实现智能化管理
首先,教育技术企业要不断健全和完善内部决策体系,立足于市场分析和工作实践,为数字教育资源的顶层设计提供有效支撑,加强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性以及合理性,要善于运用大数据资源和分析技术,对校园教育内容进行彻底研究和把控,同时,要关注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层次、不同地区的教育资源建设和应用状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加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不断优化人才引进计划,加强对于新型科学技术手段的应用与支持,例如,云计算、区块链技术能够很好地服务于教育资源建设,实现高质量的平台架构,完成高效率的数据获取。技术工作者要善于从教育资源平台的底层技术上实现创新与突破要构造,统一标准化的接口,将不同区域和不同学校之间的教育资源进行有机结合,从而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打破教育资源的壁垒。不斷健全和完善教育资源智能数据库,为后续的资源平台建设以及客户服务提供便捷渠道[4]。
其次,要建立以数据为导向的有效供给渠道,确保所构建的数字教育资源符合客户群体的实际需求,这要求教育技术企业要成立一支专业化的客户服务队伍,定期与受教育群体进行深入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客户的具体诉求,实现教育资源平台的个性化建设,同时,为了提高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效率,加强企业收益,我们可以借助于技术诊断,综合考察市场行情,分析教育资源的投入与产出状况,从而实现工作优化,将资金和技术放置到最为关键性的地方,实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立足于投入建设与产出效益这两个基本点构建教育资源绩效评估体系,并且根据实际的资源应用效果进行优化。不同层级的教育部门要进行紧密的协作,加强区域沟通,从动力结构、分配结构、投入结构等方面进行调整,合理安排教育经费投入的比例,进行资源的科学配置,从而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5]。 2.2技术引导创新加强,对于教育资源使用过程的监测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教育资源建设过程中,科学技术所起到的作用是革命性的,首先,必須要在已有的学习平台上整合智能技术,根据校园教育的实际需求,优化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成长和学习空间,为教师提供个性化的教案编辑平台。同时,需要把移动互联网技术、云计算、大数据技术融合到教育资源中,形成可拓展的技术架构,不断个性和完善技术点,实现技术维护、技术更新和技术服务。教育平台的核心作用是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因此,教育资源建设要以学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重打造高质量的个人学习空间,并且打造多元化的功能、包括学籍管理、学习生涯记录、学习资源推送以及学业评估等等,从而准确反映学生们的学习动态和成长进程,这也能够为教师对学生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提供有效依据。对于教师而言,教师成长空间中应当包括教学资源库、教学活动记录、个人培训以及专业发展等模块,将教师培养与教师成长功能充分体现出来[6]。
其次,要整合数据采集系统,借助于多种类型的智能传感器,对教育资源进行有效诊断,例如,借助于人脸识别、可穿戴设备、眼球追踪、拍照搜题等设备,加强学习兴趣。教育技术企业需要对以上种种内容开展信息采集工作,了解用户的使用习惯、使用特点和使用爱好等等,从而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学生进行优化。
最后,要善于推动技术革新加强教育资源在个人学习空间中的持续性发展,从不同维度和阶段对学生们的学业成绩变化加以评估和诊断,呈现出可视化的分析结果,以供学生家长和教师进行了解和研究,制定出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学习计划,这对于辅助教师教学、加强学习重点也有关键性价值。
2.3科研引领发展,加强教育资源内涵建设
在新时代的教育模式中,我们必须要注重对于教育资源的内涵建设,教育技术企业,工作者必须要时刻将培养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全面发展型人才作为核心,并且以此为基础来进行资源设计与平台建设,在智能时代下,数字教育资源的建设秉承我国以能为先的人才培养理念,加强人才教育,树立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加强对于人才强国号召的响应,从而引领和支撑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教育资源要注重全面性,不能够只为应对考试而服务,要加强对于学生思维品质、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
其次,要构建高质量的教育资源科研队伍,立足于教育资源内涵建设开展教学设计和资源筛选,目前,我国教育资源主要是采用自上而下的行动路径,这种方式的缺点是经过层层的落实,最初的教育理念可能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偏差,导致实际的教育行动与初衷出现不相符的状况,因此,我们要整合运用自下而上的发展路径,建立基于智能技术设计数字教育资源的科研队伍,从基层做起,促使教育基地的整体布局与协同发展,要将研究思维与教学经验进行有机结合,将研究者与一线教师进行整合,加强二者之间的思维交流,从而设计出更加适合教育情景的优质资源。另一方面,教育研究示范基地与企业平台要加强互补与合作,拓展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覆盖面,增加受众的接受程度完善优质教育资源的发展渠道。
总而言之,教育技术企业在教育资源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相关的技术工作者必须要不断更新工作思路,改善工作方法,善于运用智能技术创新教育教学资源,从而有效推动我国教育行业的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石福新.推进省域基础教育资源建设的策略与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13(6):78-82.
[2] 马玥桓,曹靖,程超.高校网络教育资源建设探讨[J].办公自动化,2008,13(2):43-44,22.
[3] 张敬涛,李馨.论我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2006,27(10):9-13,17.
[4] 蒋双双.面向职业学校教师的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7,16(1):78-80.
[5] 相春艳,张晓青.面向泛在信息社会的数字教育资源建设策略[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4(4):85-91.
[6] 焦建利.缔造中国的ERIC——谈我国远程教育资源建设问题[J].中国远程教育,2000(11):11-13,63.
【通联编辑:唐一东】
关键词:教育技术;企业教育;资源建设;重要作用;地位研究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1)30-0153-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1教育技术企业为促进教育资源建设与发展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1.1教育技术企业为拓展数字教育资源,提供了有效技术支持
从我国目前的教育资源分布现状看来,数字教育资源是最为庞大的教育资源,这也是网络信息时代的教育领域重要特征,数字教育资源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包括素材类资源、教学知识类、资源拓展类资源等,面对着不同类型的客户群体发挥着重要的教育价值。其中,在校园教育过程中,教师经常使用的数字教育资源包括图片、音频、视频、课件、试题库、网站平台资源等,这些数字化技术资源极大地丰富了教材内容,为教师进行多元化的课程设计提供了可能。然而,探究式教学类型的数字教育资源仍然较少,这也是教育技术企业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如果仅仅将素材类和知识类教育资源进行建设,那么应试教育的状况将不会得到有效改观,也难以培养学生们的高阶思维能力[1]。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App逐渐变得火热起来,并且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们的认可和支持,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很多家长孩子也热衷于使用教育App来开展学习工作,而手机、智能平板等各种类型的终端为教育App的推广和应用奠定了有效基础。基于二维码扫描、摄像头拍照、触屏交互等功能,教育App能够实现一系列的学习互动,从而吸引一大批用户,让学习者拥有更加完善的学习题。例如,有道词典是一个经典的教育App,学生们能够使用有道词典进行字词翻译、文档翻译,并且通过扫描拓展等方式优化学习体验,从而加强了学习效率和学习的趣味性。
智能化是教育资源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而语音识别技术与图像识别技术则是智能化方向中的两项基础技术,通过语音识别功能,学习者能更加便捷的通过口述来搜寻资源,并且借助于英语流利说等语言教学辅助工具提升学习的趣味性。智能语音教材的存储量比较大,而且有真人发音,通过互联网平台,学员们还能够进行沟通和交流,实现疑难问题的解答与互助。图像识别技术让点读笔等学习软件成了可能,学生们能够用其实现与智能终端的有效交互,目前,点读笔在幼儿教学中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2]。
1.2教育技术企业为监测师生数字教育资源的使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从我国目前的教育资源使用现状看来,教育资源开展学习已经成了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而数字教育资源也能够为教学评估提供有效依据。目前,很多学校将传统笔试转化为数字化考试,从而提高了阅卷效率,优化了师生互动,当课程开展完毕之后,通过电子问卷调查的形式,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到学生们的学习状况,知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从而更好地实现针对性教学。这一切的基础都是智能时代的智能数字化技术应用,例如,基于图像识别技术延伸出的拍照搜题技术,让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需求到网络平台上搜集。网络评阅技术为教师的远程阅卷提供了手段。目前,很多国内的互联网公司都在注重研发教育智能系统,通过图像识别、计算机学习的技术来实现智能化、动态化、即时化的教学与评阅,为教学评估提供了现代化的服务。评阅结果能够自动上传到网络,家长和教师能够通过远程终端进行查询,让学生们的学情被动态透明的呈现出来,真正为个性化的学习管理提供服务[3]。
除此之外,可穿戴设备、人脸识别技术、眼球追踪技术等科技手段的应用让教育资源建设呈现出多元化的路径,例如,可穿戴设备能够检测学习的各项生理数据,包括心率、血压、体温等等,然后将采集到的信号上传到云端平台,借助于网络大数据库进行分析,从而判断学习者当前的心理状态和生理状态,以便教师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优化。人脸识别技术可以用于日常点名报道,考试时的身份匹配等等,从而优化校园学习环境和监考环境。
2教育技术企业开展教育资源建设与发展的策略
2.1用数据指导实践,实现智能化管理
首先,教育技术企业要不断健全和完善内部决策体系,立足于市场分析和工作实践,为数字教育资源的顶层设计提供有效支撑,加强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性以及合理性,要善于运用大数据资源和分析技术,对校园教育内容进行彻底研究和把控,同时,要关注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层次、不同地区的教育资源建设和应用状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加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不断优化人才引进计划,加强对于新型科学技术手段的应用与支持,例如,云计算、区块链技术能够很好地服务于教育资源建设,实现高质量的平台架构,完成高效率的数据获取。技术工作者要善于从教育资源平台的底层技术上实现创新与突破要构造,统一标准化的接口,将不同区域和不同学校之间的教育资源进行有机结合,从而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打破教育资源的壁垒。不斷健全和完善教育资源智能数据库,为后续的资源平台建设以及客户服务提供便捷渠道[4]。
其次,要建立以数据为导向的有效供给渠道,确保所构建的数字教育资源符合客户群体的实际需求,这要求教育技术企业要成立一支专业化的客户服务队伍,定期与受教育群体进行深入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客户的具体诉求,实现教育资源平台的个性化建设,同时,为了提高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效率,加强企业收益,我们可以借助于技术诊断,综合考察市场行情,分析教育资源的投入与产出状况,从而实现工作优化,将资金和技术放置到最为关键性的地方,实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立足于投入建设与产出效益这两个基本点构建教育资源绩效评估体系,并且根据实际的资源应用效果进行优化。不同层级的教育部门要进行紧密的协作,加强区域沟通,从动力结构、分配结构、投入结构等方面进行调整,合理安排教育经费投入的比例,进行资源的科学配置,从而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5]。 2.2技术引导创新加强,对于教育资源使用过程的监测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教育资源建设过程中,科学技术所起到的作用是革命性的,首先,必須要在已有的学习平台上整合智能技术,根据校园教育的实际需求,优化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成长和学习空间,为教师提供个性化的教案编辑平台。同时,需要把移动互联网技术、云计算、大数据技术融合到教育资源中,形成可拓展的技术架构,不断个性和完善技术点,实现技术维护、技术更新和技术服务。教育平台的核心作用是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因此,教育资源建设要以学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重打造高质量的个人学习空间,并且打造多元化的功能、包括学籍管理、学习生涯记录、学习资源推送以及学业评估等等,从而准确反映学生们的学习动态和成长进程,这也能够为教师对学生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提供有效依据。对于教师而言,教师成长空间中应当包括教学资源库、教学活动记录、个人培训以及专业发展等模块,将教师培养与教师成长功能充分体现出来[6]。
其次,要整合数据采集系统,借助于多种类型的智能传感器,对教育资源进行有效诊断,例如,借助于人脸识别、可穿戴设备、眼球追踪、拍照搜题等设备,加强学习兴趣。教育技术企业需要对以上种种内容开展信息采集工作,了解用户的使用习惯、使用特点和使用爱好等等,从而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学生进行优化。
最后,要善于推动技术革新加强教育资源在个人学习空间中的持续性发展,从不同维度和阶段对学生们的学业成绩变化加以评估和诊断,呈现出可视化的分析结果,以供学生家长和教师进行了解和研究,制定出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学习计划,这对于辅助教师教学、加强学习重点也有关键性价值。
2.3科研引领发展,加强教育资源内涵建设
在新时代的教育模式中,我们必须要注重对于教育资源的内涵建设,教育技术企业,工作者必须要时刻将培养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全面发展型人才作为核心,并且以此为基础来进行资源设计与平台建设,在智能时代下,数字教育资源的建设秉承我国以能为先的人才培养理念,加强人才教育,树立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加强对于人才强国号召的响应,从而引领和支撑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教育资源要注重全面性,不能够只为应对考试而服务,要加强对于学生思维品质、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
其次,要构建高质量的教育资源科研队伍,立足于教育资源内涵建设开展教学设计和资源筛选,目前,我国教育资源主要是采用自上而下的行动路径,这种方式的缺点是经过层层的落实,最初的教育理念可能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偏差,导致实际的教育行动与初衷出现不相符的状况,因此,我们要整合运用自下而上的发展路径,建立基于智能技术设计数字教育资源的科研队伍,从基层做起,促使教育基地的整体布局与协同发展,要将研究思维与教学经验进行有机结合,将研究者与一线教师进行整合,加强二者之间的思维交流,从而设计出更加适合教育情景的优质资源。另一方面,教育研究示范基地与企业平台要加强互补与合作,拓展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覆盖面,增加受众的接受程度完善优质教育资源的发展渠道。
总而言之,教育技术企业在教育资源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相关的技术工作者必须要不断更新工作思路,改善工作方法,善于运用智能技术创新教育教学资源,从而有效推动我国教育行业的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石福新.推进省域基础教育资源建设的策略与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13(6):78-82.
[2] 马玥桓,曹靖,程超.高校网络教育资源建设探讨[J].办公自动化,2008,13(2):43-44,22.
[3] 张敬涛,李馨.论我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2006,27(10):9-13,17.
[4] 蒋双双.面向职业学校教师的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7,16(1):78-80.
[5] 相春艳,张晓青.面向泛在信息社会的数字教育资源建设策略[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4(4):85-91.
[6] 焦建利.缔造中国的ERIC——谈我国远程教育资源建设问题[J].中国远程教育,2000(11):11-13,63.
【通联编辑:唐一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