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体验成为孩子学习的“翅膀”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ob88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是指从阅读、听讲、研究、实践中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这一过程只有通过亲身体验才能最终有效地完成。传统的品德教育重于说教,忽略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得学生没有时间去感悟、内化道德观念。《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指出:“儿童是在真实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的”,“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标准课程》中用了“体验、认识、感悟”等过程性目标动词来刻画学生品德形成的过程,体现了在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实施体验教学的迫切性。我认为,在《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必须强化体验,才会“有利于儿童构建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体验始于兴趣,以兴趣驱动学生学习。
  体验是由学习主体置身自己喜爱的、能充分满足自身心理需求的情景、活动而激起的心理感受,是内心产生的,发自肺腑的。只有学习者对内容、情境发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倾心投入,“入耳乎,箸乎心,布乎四体,行乎动静”,进而达到心领神会的境界。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产生“入境始与亲”的体验效果,我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相应教学目标的需要,努力发掘和充分发挥适合品德与社会学科、能激起学生强烈好奇和心理需求的优质教育资源,精心创设为学生喜闻乐见的生动形象、灵活多变的教学组织形式,使学生始终保持美好、愉悦的心理状态和积极高涨的学习热情。在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展开教学活动的时候,努力在贴近学生真实生活、蕴涵新问题、采用新形式、追求挑战性、创造生动形象的视听效果等方面动脑筋、花力气。如教学《我们的民风民俗》,我不仅让学生用各种方式如上网、调查访问、到图书馆查资料······收集我们的民风民俗的照片和录像,还将我们当地的民间秧歌队的奶奶们请到教室与学生交流,让学生同他们一起跳秧歌。通过这种直接的交流,学生体会到了我国的民风民俗的魅力,懂得了要珍惜热爱这些民风民俗,因为他们是祖国的象征,从而更加爱国。
  二、体验载于活动,以活动贯穿学习过程。
  学习主体的体验只能在他自身直接参与的实践活动中产生,只能在他自身的感知或操作行为中产生。就品德与社会而言,学生只有在一系列的、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才能产生具体深切的体验,进而使品德得以内化;如果没有自身的参与,没有活动作为依托,体验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道德品质的形成也就成了一纸空文。因此在教学中我尽情的为学生安排充实、丰富的活动,给予充分的表现机会。这些表现机会就是动脑思考、动口交流、动手写作,调动全身感官表演以及开展多方合作的活動;具体来说,包括资料收集,现场调查、情景模拟、角色扮演、欣赏、游戏、故事等活动。如教学《想想他们的难处》时,我就让学生们表演体会盲人购物、断臂人写作业系鞋带、下肢残疾人上楼梯······学生在实践中深刻体会到作为一个残疾人的难处,从而更加坚定作为一个健康人,我们更要热爱生命、热爱生活。教学《我们赢了》这一课时,我把学生们带到了体育场。开展了一个班级运动会,让他们尽情的跑、跳、掷、欢呼、懊恼······让他们彼此交流胜利与失败的原因。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孩子们获得的体验是丰厚而深刻的。
  三、体验终于感悟,以感悟唤醒学习智慧。
  学习主体随着自身所参与的各种实践活动的展开,其体验广度将逐步拓展,体验程度将逐步加深,达到一定阶段便出现一种飞跃状态,产生认识的突破、情感的升华或价值观的提升。在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激活学生的体验,其目的在于期望他们将体验提升为感悟,达不到此种境界,就意味着现场体验最终没有内化为学生的道德。能够诱发感悟的真正有效的体验,除了需要兴趣的驱动、活动的支撑,更需要情感的伴随和维系,需要有教师为学生点燃智慧的火花,开启灵感的窗户,唤醒思想的活动。与学生平等地交往,对学生由衷地关爱,给学生热忱的鼓励,跟学生友好地合作,让学生勇敢地表现,这一切乃是点燃智慧之火、开启灵感之窗、唤醒思想之力的必备之举。让学生在情感中体验,不仅需要老师的身体力行,也需要学生之间的相互感染。如学习《伸出我的手》,我和学生们一起交流自己身边曾看到或听到的发生在学生周围一桩桩、一件件感人的事例,这不仅感动着学生自己,更感染着别人。使学生对有困难的人的同情之情喷涌而出。在教学《办一张自己的报纸》时,我让学生以小组为活动单位,定好报纸主题,然后同他们一起去采访,鼓励他们要勇于表现自己,友好的同组员合作。在采访中及时地点拨他们,让他们的智慧闪光。采访中学生深刻地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互动,体会到办一张报纸是多么的不容易,体会到劳动的伟大,体会到要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在丰富的贴近生活的感性材料面前,品德教育的情感目标和行为目标牢固地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之中,通过情感的唤醒,学生的各种思想教育就水到渠成了。
  在教学中,我充分的让学生去体验,让学生通过体验去感悟,从而达到理解认识、掌握技能、养成习惯的目的,最终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当然在教学时,我又遇到了几个新问题①体验是不能传递的,因此学生交流体验感悟时就具有其个性化,使得学生的沟通会产生误区。②体验毕竟只是一个行为过程,有时学生只仅仅停留在体验的表面,还不能上升为自己的思想感悟,这些问题都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研究。
其他文献
今天,新课程、新理念已经走进课堂。在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教师的教,学生的学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有些教师为了赶“时髦”、求形式、摆花架子,使得整个教学华而不实,甚至失去了个人教学风格到头来是得不偿失。相反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课堂深受学生的喜欢。  那么,什么样的课堂为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课堂、和谐的课堂呢?就是教师在教学中,从需要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精心设计各个环节:情境的创设需自然、方法指导机
【摘要】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复习可以给学生更多的自我巩固空间,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成就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数学复习与整理方法的指导,使数学复习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习惯和能力,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关键词】小学 数学 复习 整理 能力  复习就是重复学习以前学过的知识。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每一个老师更是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复习习题。但我们的学生只是
摘要:发现是幼儿在活动中获取信息不可多得的方法之一,也是幼儿成长过程的不可缺少的过程。幼儿只有亲历亲为,才能形成一定的自己生活经验。  关键词:认知方式 社会交际 集体活动 区域互动  幼儿的发展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发现,现代幼儿教育呼唤发现教育,发现强调的是个体的亲身经历,强调的是对事物的直接感知、参与活动和生活积累,因为只有亲历亲为,才能形成一定的经验。在教育实践中,我们以发现活动为载体,关注幼
[摘要]:通过数学实验这种教与学的方式,致力于影响学生数学认知结构的意义建构,帮助学生本质地理解数学,培养数学精神和发现、创造的能力时,我们就把握住了数学教育的时代性、科学性,我们就深入到了数学素质教育的核心。  [关键词]:数学实验 直观 教学 操作  数学实验教学是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进行探究、发现、思考、分析、归纳等思维活动,最后获得概念、理解或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过程。有人认为实验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教学能够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它既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又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认知和情
歌唱艺术的魅力在于用人声表现人性,抒发人情的直接性。歌唱中直接以音乐和语言传递信息,引起听众的共鸣,这是其他艺术形式无法比拟的。一个歌唱者演唱的成败,在于扎实的基本功,更关键地在于艺术表现得是否深刻感人。歌唱的原则是艺术第一,技术第二。艺术是目的、方向、内部主张、活动宗旨;技术都是为艺术服务的手段、工具、外部技巧,是“硬件”。二者的关系不能本末倒置,纯粹卖弄技巧毕竟单调乏味,没有生命力。只有艺术第
内容摘要: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大都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思想性强,语言规范,表达方式多样,堪称学生学习最好的范文。如果能巧妙地引导学生以课文为范例进行仿写,不仅能真正落实读写结合,培养学生正确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更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此进行了经验总结。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大都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思想性强,语言规范,表达方式多样,堪称学生学习最好的范文。如果能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新形势为小学教育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教学管理的思路、手段等内容不仅关系到学校教育的质量,更影响到我国下一代的成长。教学管理是管理者通过组织、协调和发挥各种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教育条件,高效地实现教育管理的过程,为了落实新课改的精神,小学教学管理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教学管理的水平。  关键词:新课改背景下 小学教育 教学管理  新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
心理学认为:创造思维是指思维不仅能提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而且能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的、具有社会价值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创造性思维是在一般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后天培养与训练的结果。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创设多种问题情境,营造开放的思维活动空间  问题是思维的钥匙。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让学生大胆质疑,激发学生创新的愿望。这就要求教师放下师道尊严的
语文是职高学校文化课中的基础学科,承担着一份重要的责任。但目前职高语文教学却处于比较尴尬的地位,在中职学校,不少语文教师是剃头担子一头热,恨不得将平生所学向学生倾心传授。但学生往往是闻一多笔下“一潭绝望的死水”,教师投下去无数石子,也难以让他们开出漂亮的涟漪。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发展就显得非常关键。  如我教的计算机班,每节课自己激情澎湃,可不少学生冷眼相看,课堂中总有几个学生会垂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