笮人的马走过笮人的桥

来源 :旅游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otianeryi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说,笮人都是一些驯马好手。《史记》记载,“巴蜀或窃出商贾,取其笮马、僰童、牦牛。”
  
  选择从德昌进入会理县,让我们触摸到了蜀人之中又一个神奇民族的一点表皮。
  会理是一座建在马背上的古城,清代马店有十几家,密密麻麻地挤在一条叫“小巷”的老街上。小巷是很小,宽仅约一米,巷口的31号大院过去是马帮用来存货的仓库,青砖垒成,有二层楼高,走廊上,中药罐“扑扑”地在煤炉灶冒着热气,屋檐下的雕花木牍似乎一阵风就能吹下来。百年之前,这里是会理最为热闹的地方,马帮从云南而来,一到晚上,马铃铛声此起彼伏,沉寂的小巷一派酒绿灯红。
  小巷里的老人个个都有一肚子的马帮故事,随便拉上一个都能跟你说上半天:马帮渡金沙江而来,驮来洋纱、茶叶,在会理将花椒、猪、羊带回云南。猪、羊是赶着回去的,所以会理大街上常能看到马帮后面跟着几百只羊,赶马人又成了牧羊人,手忙脚乱地吆喝着羊儿出城……这样热闹的场景,解放后已很少见到了,108国道修成后,马帮日渐稀少,会理也就沉寂了。
  


  但总还是有一些历史的真实遗存下来。特别是关于笮人。
  一路南行,沿途能看到不少笮桥。所谓“笮桥”,是一种竹索编成的古桥,上铺木板,因笮人首创得名。据说,笮人都是一些驯马好手。《史记》记载,“巴蜀或窃出商贾,取其笮马、僰童、牦牛。”
  这个奇怪的民族激起了我浓厚的兴趣。在车上,我拿出地图,试图找出他们的来历。
  从大理到丽江、剑川,是云南入藏茶马古道的一段。丽江历来是马帮入藏的必经之地,剑川沙溪古镇则是一座因马帮而兴的古镇,由此看来,由西昌经盐源、丽江、剑川、洱源,应该也有一条南下大理的古道,只不过它的名声被南方丝绸之路掩盖罢了。
  盐源自古盛产食盐、铜矿,在古代,两者是重要的战略资源,这无疑会招来其他部落觊觎的目光,从盐源出土的众多兵器中可知当时争夺地盘的惨烈程度。盐源还出土了一些游牧民族常用的腰带扣饰。这让我想起另一个传说:在远古时代,建立古巴比伦王国的斯基泰人曾经有过一次举族大迁徙。他们一路东下,来到中国,受到中原王朝的抵御,转而沿雅砻江、金沙江、大渡河南下,进入中国西南。
  种种迹象表明,笮人的祖先,就与这支东下的斯基泰人不无关联。
  当然,这只是猜测,并未获得证实。
其他文献
幽长险峻、长达320公里的切萨皮克湾由南向北,从大西洋直入美国东海岸内陆深处。除了美国最繁忙的港口巴尔的摩和诺福克、美国本土最大的海军基地汉普顿,峡湾周边更散布着许多知名学府: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马里兰大学、华盛顿学院等。  其中海湾尽头的安纳波利斯市骄傲挺立着的那所百年学府,则让我辈热血男儿魂牵梦绕。它就是无论规模地位都仅次于西点军校的美国海军学院(United States Naval Ac
期刊
口述/张成 整理/李雅民  简介(如前)    还说我接待过的那个东北团,客观地讲,那些人品质都不错,但他们的一些作法,在欧洲人看来就非常扎眼。  譬如欧洲的宾馆特别讲究“安静”,客房、走廊、电梯、楼梯甚至餐厅里铺上厚厚的地毯,以减少因走动造成的噪音。然而我这些团友,一进大堂就开始大声讲话,评价宾馆设施的好坏,评价房间的好坏;进入房间后还要把各自的门都打开,说串门方便;电视听不懂,甚至都不看,也要
期刊
气上冒  声四起  于是非战而群嚣贯耳  不雨而黑云遮天  ——《自贡市盐业志》    钻井讲风水也讲运气      燊海井座落在自贡大安区阮家坝山下,占地面积三亩,井位海拔341.4米,处在一个叫做“长堰塘”的堰塘一侧。  盐井的选址,一直是个颇具民间文化色彩的未解之谜。在毫无测量、勘探技术的古代,选一个井址犹如现在做一项规模巨大的投资,一旦错误就只有家破人亡。当地有很多这方面的传说,例如“磨子
期刊
2008年3月1日中午,蒙古首都乌兰巴托,我蒙古之旅的最后一天。  七天里,我吃够了各种形式的手抓羊肉和奶皮子,只想吃顿中餐。于是,我按照旅行攻略找到了著名的中餐馆“阿诺金”,点了一盘久违的宫保鸡丁,坐在二楼窗户前优哉游哉地喝啤酒。  饭后沿着餐馆旁边一条小路漫无目的地闲逛。春寒料峭,乌兰巴托地广人稀,小路显得格外静谧。快到苏赫巴托广场时,路边出现几家出售旅游品的小店。我走进其中一家,墙上挂着羊皮
期刊
策划/本刊编辑部  执行/黄磊  图/余自立 杨宇更    在历史地理学家任乃强先生的著作《羌族源流探索》中有一个充满想象力的观点:最早从中南半岛进入中国的古人类,是追逐着盐一步一步地迁移,最终布满华夏大地。 而四川人因了井盐,在历史上书写下浓重的一笔。    早在西汉时期,汉武帝就依靠盐铁专卖积聚起空前财富,盐的流通和军事扩张几乎同步延展。在经略西南和征服南越(广东、广西)的过程中,汉代打通了由
期刊
小小卓筒井  幽幽百丈深  汲来地心卤  盐养天下人  ——卓筒井镇文化馆解说词      “今日出售花盐”    一面低缓的小山坡前,赫然立着“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旁边一座看上去几乎与普通农舍无异的低矮青瓦房,挂着一块“大顺灶”匾额,门口的墙上,“今日出售花盐”几个字仍然清晰可辨。  大英县的制盐业自古以来就十分兴盛,到民国时期,光是卓筒井镇的“大英盐务所”,就下辖了盐灶108家,有
期刊
残存的200余座大石墓蜿蜒分布在河谷两岸,石块动辄数吨,重的甚至有十来吨,这种奇怪的墓葬,全中国只有安宁河流域才看得到。    由古道一路行至尔洛巴呷、登相营、泸沽驿,便进入了安宁河谷。此前的灵关道如同巴蜀人的断代史,记载了他们的光荣与梦想;翻越大、小相岭之后,“丝路”风格迥异:地理上,有山隘、渡口、河谷;民族上,邛人、笮人成为丝路主人。  将安宁河流域称为中国历史的晴雨表一点不为过。汉武帝在邛、
期刊
人类在蒙昧时期面对自然灾害或疾病,常用一些朴素的祭祀仪式祈求神灵庇护,庆坛起源应该也与这种情节不无关联。    顺着骑龙山临邛道过镇西山,便是芦山。因芦山、宝兴一带曾是古青衣羌国地盘,南方丝绸之路在这一段也被称为青衣道。  在芦山的访问从一场古老的祭祀仪式开始,当地人称“庆坛”,祭祀者叫“坛师”。直至民国年间,庆坛仍是芦山重要节日,每年正月十五、三月十八(菜花节)和八月十五由县长亲自主持,由于祈祷
期刊
荥经古称“严道”,以铜矿著称。汉文帝赐邓通严道铜山,下诏允许他铸私钱,一时间邓通私钱遍布天下。    除了临邛道,芦山、宝兴还有另一条南下的古道,即从都江堰顺岷江北上,由映秀进卧龙沟,翻越海拔4600米的查喀梁子进入宝兴硗蹟,或由达维翻越海拔4600多米的夹金山到硗蹟。古道沿途布满石棺葬,史书记载,“蚕丛始居岷山石室中”,死后以石棺埋葬。看来这古道与蚕丛部落不无关联,极可能是蚕丛部落进入成都平原的
期刊
富可敌国的故事每个朝代都会发生,而我更关注的是,这个财富神话的背后,西南“椎髻之民”因此完成了青铜时代向铁器时代的转变    从广汉经成温邛高速可直达邛崃。邛崃古称临邛,距成都75公里,是南方丝绸之路第一站。  虽临近成都,史前三星堆文明乃至鳖灵开明王朝的痕迹在邛崃却绝少有发现,从成都迈入邛崃,不啻于从先秦走进了汉代。  平乐古镇骑龙山上,有一条通往芦山、荥经的古道,宽约一米,唤作临邛古道。我们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