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结构的构建应贯穿教学全过程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ux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梳理知识结构是数学复习课的重要任务,教师要在整体结构视野下系统构建知识结构,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始、课中、课尾等环节都要开展知识结构的构建,将知识结构的构建贯穿复习课的始终。
  【关键词】知识结构;构建;复习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獻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17-0054-03
  【作者简介】1.陈建伟,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教育局教研室(江苏常州,213000)教研员,高级教师;2.万荣庆,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教育局教研室(江苏常州,213000)主任,高级教师。
  前段时间笔者听了一节六年级的《图形的运动》专题复习课,执教教师将该课分为三个环节展开。环节1:小组内学生交流预先梳理的《图形的运动》知识结构,然后由各小组长向全班汇报交流,接着由教师点评分析。在这过程中笔者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缺乏整体结构梳理的能力,在小组内无法交流,导致组内交流成为“优秀生”的表演;在各小组进行全班交流时,也只是组长进行个人汇报而已;在反馈交流过程中,学生的汇报与教师的分析都脱离具体的问题情境,泛泛而谈“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就概念而概念。经过这样环节的互动过程,教学时间已经过半。环节2:进行图形平移、旋转的画图操作训练。由于第一环节用时过多,因此教师在这一环节所呈现的都是一些思维层次较浅的操作练习,绝大部分学生凭新授经验即能较快解决,没有突出知识的结构关联,没有将学生引向知识结构的深层。环节3:课堂小结。教师以问题“这堂课你学到了什么”进行小结,虽然大部分学生都能叙述,但学生表述大都处于点状和表层,这种课堂小结对知识结构的构建作用不大。笔者与该教师交流时发现,当前小学六年级专题复习课大多采用该程式,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其实六年级的专题复习课,要让学生能真正形成结构化知识,不是仅靠花费大量时间去集中整理知识结构就能奏效的。诚然这种能力在平时单元章节结束时,我们要尽量提供机会帮助学生提升,但如果到了六年级复习时,学生还没具备这种能力,或这种能力还不强时,那怎么办?笔者建议,六年级的专题复习课应改变这种集中梳理结构的方式,将知识结构的构建融于教学的全过程,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进一步形成。
  一、知识结构的构建应立足于整体结构的视野
  数学知识结构就像一个立体的网络,每种知识都有全方位与之联结的知识内容。在设计某一知识的复习内容时,首先要考虑这些内容的整体结构,并提炼出所要复习的内容纲要。这种知识的内容纲要,既要关注到某知识在本内容领域中的联结,又要考虑到在不同内容领域间的联结。在本节课中,其知识结构的关联大致可梳理如下:
  虽然这种结构的梳理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困难,但是教师要尽可能帮助学生用这样的视角去审视数学问题。在这样的视野中,我们可整理出本内容的整体框架纲要。
  内容1:图形运动方式,一个图形可以有怎样的运动变化。
  内容2:图形平移的知识结构,重点研究图形平移的特征、操作、不同领域间关联应用。
  内容3:图形旋转的知识结构,重点研究图形旋转的特征、操作、不同领域间关联应用。
  内容4:图形缩放的知识结构,重点研究图形缩放的特征、操作、不同领域间关联应用。
  内容5:图形的各种运动方式间的结构联系。
  考虑到小学一节课的容量,本节课仅研究学习内容1、2、3,因此本节课的基本教学环节设计如下:
  环节1:初步认识图形运动的类别和基本特征。
  环节2:图形平移的结构,包括平移图形的特征、平移图形的操作、平面图形在不同领域关联应用。
  环节3:图形旋转的结构,包括图形绕点旋转(旋转图形特征、操作、不同领域关联应用)、图形绕直线旋转(旋转图形特征、操作、不同领域关联应用)。
  环节4:自我整理。
  二、知识结构的构建应展开于教学导入环节
  很多教师在上专题复习课时,会像本课执教者那样,把知识结构的构建集中在教学导入环节,恨不得在导入环节就要让学生形成牢固的知识结构,因而在这个环节上花费大量时间,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教师评价归纳等多种方式展开。其实,我们在这样的导入环节上只是让学生初步回忆起知识点的起源,以及从更宽的视角去初步体会这些知识点。在本节课中,导入环节可设计如下两个问题:
  问题1:如果将ΔABC运动,你会将它怎样运动?
  问题2:我们知道对于一个图形来说自身有很多属性,那么将这个图形运动后,这些属性会有哪些变化?
  问题1是通过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回忆图形运动的类型,问题2就是观察图形运动前后的关系结构。通过这两个问题,让学生初步形成对图形运动的整体认识。
  四、知识结构的构建应收敛于课堂小结
  当前的课堂小结形态,大多采用本文开头所描述的“这堂课你学到了什么”的方式。事实上,从课堂的现实状况看,这种小结方式仅关注了一些知识点的梳理,学生的认知水平大多停留在散状、浅层的知识上,没有聚焦在对知识整体结构的构建上。因此,通过前面几个环节的展开后,知识结构应收敛于课堂小结。并可从四个视角进行课堂小结的知识构建:回顾知识点,初步梳理知识结构;再悟知识的过程展开;提炼典型的思想方法;梳理知识的关联。在本节课中,可以设计如下课堂小结:
  问题1:请同学们完整地梳理今天学习图形运动的类型,并尝试用图连结。
  问题2:请同学们选择一种图形运动,利用一个三角板,再次体会运动过程及前后变化的特征。
  问题3:请同学们体会一个图形运动后的一些特殊位置。
  问题4:当一个图形运动后产生了新的图形,这时新图形与原图形在形状、大小这两个方面上有什么联系。
  通过上述的任务型问题,引导学生将本节课的知识再次进行结构性的梳理,促进学生进一步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简而言之,知识结构的构建应贯穿教学内容的全过程,就是要引导学生在自我整理知识内容时,要能从图形的基本属性、运动方式、图形之间的互相关系进行系统整理,从而构建具有逻辑关联的知识结构;在回顾反思知识形成的过程时,要引导学生回顾对本知识的学习过程,在反思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清晰学习的方法结构。这样,复习课就能避免成为枯燥无味的单一的解题课,从而提高复习课的效率:它既查缺补漏,又帮助学生系统整理知识,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还能进一步明晰数学知识学习的方法结构,全面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复习能力,数学整理、归纳的能力以及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让数学复习课成为具有真正意义的复习课。
其他文献
【摘 要】全息学习关注人的完整性、内容的全面性和学习的全程性,为课程整合提供了无限可能。《诸子论水》教学案例通过自编班级教材,借助全息平台进行小组合作探究,重组课程内容,丰富课程资源,整合各学科知识,让课程更丰富、更立体、更多元。  【关键词】全息学习;课程整合;合作探究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26-0059-02  【作者简介】陆琴
【关键词】小学英语;语法学习;感知;归纳;内化;活用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26-0063-03  【作者简介】丁海英,江苏省淮安市教育局教研室(江苏淮安,223301)英语教研员,高级教师。  自从译林新版《英语》教材增加了grammar time板块,语法便成了新教材不可或缺的部分,对于英语教师而言,小学英语语法必须要教,而
主持人语  将“文化的理解”作为音乐教育的目标之一,体现了音乐人类学的基本思想。这种音乐教育理念一方面促使我们反思传统的音乐教学,另一方面也为现代音乐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即从文化的角度重新审视我们的音乐教学。正如國际教育学会在“世界文化的音乐政策”中指出的那样:“当音乐被置于社会的和文化的语境中并作为文化的一部分时,它才能获得最佳的解释。“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提出了“文化语境中的音乐教学”的主张。“
【摘 要】在民办教育同质化竞争已经达到了白热化的今天,避免同质化竞争,走内涵发展道路,进而实现民办学校转型发展的可行性通道莫过于课程改革,因为课程的結构与实施方式会直接影响学生的素质结构和接受素质教育的结果。广东省中山市卓雅外国语学校启动实施了双语教育课程改革方案后,激发了民办外国语学校的办学体制与机制的活力。  【关键词】民办学校;同质化竞争;双语教育;课程特色;转型发展  【中图分类号】G47
【摘 要】江苏省太仓市实验小学关于国际游学及研学旅行的实践探索已历时15年。以往的课程经验是校本开发为主,而这次意大利的研学旅行,则将重点放在了校外,利用第三方开发的课程,活动充分体现意大利的教育特点:学生立场、互动协作、情感渗透、体验为主。  【关键词】国际游学;研学旅行;研学旅行课程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82-0079-02  
【摘 要】江苏省高淳区淳溪中心小学以江苏省特色文化建设项目“根的教育‘老街文化’特色课程建设”为抓手,开启了探寻乡土历史之根,探寻亲情乡情之根,探寻优秀传统文化之根,探寻人类文明之根的旅程,建构出以儿童成长为中心,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重点,符合学校发展的特色课程文化,凝练出属于学校及师生精神家园的独特句子。  【关键词】老街文化;特色课程;学习变革  【中图分类号】G423.04 【文献标志码】B
【设计理念】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校园里的枝丫见证了时间的流逝。而对于我们教师而言,40分钟里,如何构建高效优质的生本课堂,我们该把宝贵的时间分配在哪呢?在备课、磨课的过程中,最近热播的一个文化类节目,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里,那就是《朗读者》。那不妨借用《朗读者》的主题词,串起我对“人在课中央”的理解吧。  1.课堂,缘始于“遇见”。  随着时代的发展,核心素养的明确,语文学习的内涵不断丰富,学生
·策划人语·  本期独家策划,我们聚焦的主题为“苏派校长的文化追求”。  文化是一种共同的精神底色。苏派校长的生长,自然离不开苏派文化的滋润与涵养,更离不开苏派教育文化的引领与辐射。“太湖水的灵动,苏州园林的精致,南京石头城的厚重”,这些文化的特质,浸透在苏派校长的日常管理细节中,积淀为苏派校长的管理格调与精神品相。同时,苏派校长的教育理解、办学理念、管理主张、课程建设、特色追求等,又不断丰富着苏
【摘 要】“沙家浜湿地”是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特色资源,利用这一资源开发主题课程具有较强的可行性。湿地课程实践中我们发现一方面要考虑如何充分挖掘和利用沙家浜这一独特资源,另一方面要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征来考虑课程构建和实施的价值所在,因此学校明确提出“湿地课程”行动中师生都需实现“做与思”的融合,在活动形式上需要体现“学与玩”的整合,在活动内容安排上要有“动与静”的结合。  【关键词】湿地课程;综合实
【摘 要】江苏省宿迁市苏州外国语学校是苏州宿迁工业园区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由苏州工业园区派出管理团队进行管理工作。學校实施“博雅少年”成长建设工程,开展博雅课程开发、队伍培养和评价机制的实践与研究,探索符合青少年身心成长规律的育人模式,建构德育特色课程体系,培育学生“博雅”品质,为区域教育改革提供实践性案例。  【关键词】品格提升;育人体系;博雅课程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志码】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