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常积累入手 加强古诗文学习

来源 :阅读与鉴赏(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tfzwcb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代诗文阅读,在高考试卷中被切分为两个版块,分属主客观题型,从诗文阅读的不同层面考查考生的古代诗文阅读能力。这两部分试题,光看其赋分,就由不得考生不重视;加之,阅读文本对语言材料的组织运用又远不像现代白话那样直截明了,阅读过程中起承环节颇多,被重视的同时,更是被许多考生视为心腹之痛。
  高考是既定的,对于目前的高三学生而言,若要提高制胜的机会,就只有提高备考工作的效率。这其中,对于诗文阅读的备考而言,要强调的便是一句话:树立自觉意识,加强学习积累,从日常学习人手,作好古代诗文阅读备考工作。
  下面,就古文与古诗的阅读分别作一些基础整理和技巧使用方面的提示。
  
  古文(文言文)阅读
  
  课程标准以及近几年的考试说明都强调,高中毕业学生应该能够阅读理解浅易的文言文。这里所说的“浅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并无绝对的标准。即使是难度相同的古文作品,对于文言素养不同的人而言,也会对其“浅易”程度产生不同的认识。因此,应该将“浅易”理解为是一个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大体能够掌握的程度。这就是在告诉我们考生,大可不必在心理上一味紧张。只有在一种张弛有度的复习心态下,才能有序地组织复习中的各个环节,高效地完成整个复习计划。
  但是,复习中总是会遇到问题的,需要我们有针对性地去解决它们。为了更加具体地看到古文阅读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找到其症结所在,我们可以全面审视一下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要考查的相关方面,再条分缕析,分而化之。
  高考试题中的文言文阅读,注意考查这样一些方面:
  ①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②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③理解和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从阅读理解文言文的实际流程和实在效果而言,上述四个方面偏重于阅读,其实是一种文字转承,是在考生实际水平上阅读文本转换。虽然,这样四个方面比较偏重于语言形式的考查,但是,由于其是考生理解所给文本的基础和起点,并且,也关联到对所给文本内容理解的准确与到位,因而也是一种带有综合性的考查手段。
  对这种考查目标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我们会发现,完成这一部分备考工作,最可依托的便是日常的文言文学习环节。
  文言文阅读中对于实虚词意义及用法进行考查的说明中,实词和虚词前都冠有“常见”。何谓“常见”,直白地说,就是“常常遇见到的”。可是,这种“常见”如果没有一种载体可供依托,就显得空泛而且不可知了。事实上,我们手中的教材(包括读本)中的篇目就是这种公允的载体所在:教材中出现的实虚词的使用情形就是决定我们应该掌握的范围大小以及程度深浅的根据所在(况且,每年的考试说明中,都对可能将要考到的文言虚词作了划分)。
  在此,为了更充分地说明这一点,我们不妨将2003年全国高考题中涉及的实词部分的考点与教材作一次链接:
  


  


  


  之所以将北京卷面的相关内容也整理于此,目的就是要说明:对于文言语言点的考查,这是一种比较公允(脱胎于教材,注重考查知识积累)同时又比较成熟(不拘泥于教材,倾向检测能力迁移)的命题思路,合乎高考考试说明的要求,也与中学文言教学的实际相契合;我们备考的学生也可以从此人手,关注课内及日常的学习积累,在此基础上再作适当的拓展和延伸,而不是一味作大量的训练题。
  需要提示的是,大量的学习和复习积累,是对高考试题中文言文本进行潜在转换的平台,规律性的思考必然是我们驾驭文本的第一着眼点;但是,也需要我们考生能够对规律性内容进行灵活处理,这是作为高考能力考查的一个方面而设置的。例如,2003年全国卷第11题: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讽帝大征四方奇技 讽:劝告。
  B.咸私哂其矫饰焉 哂:讥笑。
  C.恐为身祸,每遇人尽礼 遇:优待。
  D.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 务:致力。
  “讽”“哂”“遇”“务”四字,如前表所列,均在“常见”的视线中。在文言学习中,我们知道:文言中,词一般是以单音节形态出现,其词义往往对应着现代汉语中包含此音节的某一双音节词语。故,在完成此考试题时,结合文意作义项选择时,可分别以“讽劝”“哂笑”“待遇”“务求”替换;但事实上,我们所作的替换,没有一个与试题选项相吻合。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这是因为,虽然是对规律性内容进行考查,但具体的考查方式却具有灵活性;而且,检测考生的实际掌握程度是一方面,若能结合实际考查考生的变通能力,则又可以实现考试的区分功能,命题时往往结合考虑各方面,再作一些灵活的置换,如考题题面所示。这时候,考生心里不能慌,而是要循着既定的思路进一步往下明确:自己的理解,与题面相比较,除开“遇”而外,另三组其实是同义词,这样,答案就自然明确了。可见,考试作为一种考查手段,与学习的原始状态的还原还是有差别的,这也是应该引起我们注意的。
  至于文言文中句的翻译,作为高考考点,固然要求考生对文言文章有宏观上的把握,但更要求考生能够从微观上了解熟悉古代汉语字词句式等语言特点。命题者从此目的出发,想要检测的便是考生是否是以对语言点的准确定位为基础进行理解的;所以,文言文句的翻译总是要求以“直译”为主,“意译”只是一种辅助的手段。这样,在翻译文句时,就必须要注意到文言语素在译文中的使用(双音节置换)以及文言词法(词类活用)、文言句法(特殊及固定句式)等在译文中的现象反映。而且,高考试题中的考点的控制,就是落脚于此,如果不加以注意,就好象赤膊上阵一样,英勇固然英勇,却免不了冤枉,丢分。而从日常的学习和复习来看,这些方面往往都是师生研磨探讨最多之处,在考试时更是要注意不要让其遁于无形。
  ⑤筛选文中的信息
  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⑦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⑤到⑦考查的项目,偏重于理解加工。这些部分内容的把握,完全依其前面四个部分中进行文本转换的质量高下而有效率高低的差别。以此而言,关注教材的日常学习复习,自觉进行积累与思考,必须要成为一种意识,只有这样,才能获得一种得鱼而又不忘筌的务实效果:所抓之鱼越多,学习积累就越是宽厚夯实,文本转换就越是从容准确,理解分析就越是全面到位。阅读浅易文言文的实际要求就是这样。
  如果一定要从技巧上来把握的话,由于是浅易文言文的阅读,也由于这一部分的客观试题题型的特点,题面中,一定有一道关于文章内容的概括或分析的文字,它可以为阅读理解提供一些帮助:考生可以在完成基本的文本转换之后,借鉴题面中这样一些对应文字(如2003年考题中第14题)进行比较,微调自己的思路,再总体把握文意、深入一些具体环节,作出自己的判断。另外,由于近一些年来的考试实际,纪传体材料比较偏重于对人物品恤的定位,因此,在对文言材料进行理解时, 应该以此为目的筛选事实,把握事实与事实之间的联系,不要在孤立的事实材料上作简单判断。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命题材料选择的差异或命题思路的变化,对于文言材料的理解与分析的考查题型也有了一些改变,比如2003年试题的双文本样式,还有就文本中作者的评价再作评价等等新鲜思路;相比较而言,对于文言材料中语言点的考查,题型就要成熟稳定得多,赋分也一直占文言阅读材料的1/2强。这也证明, 日常学习中的有意识积累,是解决文言文阅读问题的较好切人点;命题者的意图也就是要以此影响中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落到实处,再在实在的基础上求得更多的生发。
  
  古诗阅读(鉴赏)
  
  古代诗歌的阅读鉴赏,从语言形式而言,是对文言作品的把握;而从考查的实质内容而言,又可以说是文学作品阅读与鉴赏版块的一个组成部分。近两年来,这一部分答题由客观选择向主观作答的迈进,恰可以说是对其属性的渐进深入把握的一种积极反应。
  要作好古诗鉴赏的复习备考,需要认真研究近几年来的试题走向。我们考生应该注意到:1.在客观题型向主观题型的转变中,透露出一种对人本阅读状态的积极调动趋势,遵循阅读鉴赏基本理念的个性化鉴赏文字必然会得到更多的重视,2002年以及2003年高考试题的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的把握,就是极好的佐证;2.在主观答题的开放平台上,尊重中学古诗教学的实际、正视中学生阶段的古诗修养的实际,试题选用的文本将仍具有“经典”“浅易”的双重特点,古诗作品中涉及到的用典,也需是一般中学生能够知道的;3.在鉴赏的要求上,仍然要求学生从两方面着手:①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和技巧,②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比如,2003年全国高考试题第17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香积寺
  王 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注)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涛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案:“诗眼”分别是“咽”、“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
  第一问2分,每答出一个“诗眼”给1分。
  第二问4分,如只写“这两个字精练传神”之类的话,而没有具体分析,不给分;如只具体分析两个字的传神之处,给3分,如又能结合全诗点出幽静孤寂的意境,语言通顺,给4分。
  如从字的活用、句式的倒装或修辞的角度、心理的角度来对“诗眼”进行赏析,只要言之成理,都可给分。
  答案是比较详尽的,兼顾了不同学生由于阅历、感受力的差异而形成的切人点差异;但是,参考答案的核心内容<颈联两句借助拟人、通感的手法,绘声绘色的展现了诗人内心幽冷孤寂的禅境)应该是异曲的同工所在。也就是说,人手鉴赏过程,依然是在鉴赏要求的影响下实现的。事实上,这也是与中学阶段鉴赏教学中所遵循的实际思路(在何处好?好在何处?即先发现,再分析,然后才作结论)相吻合的;而学生的个性化发言,又恰恰吻合了“诗无达诂”的先训:高考试题与历史、现实的契合点,可以说是极佳。
  从此而言,为古诗鉴赏所作的备考工作,也有一个有意识的积累过程。这种有意识的积累,包括积累经典名篇,涵泳其中之志。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所谓“会吟”,当然是理解之后才可能出现的效果;而且,在积累涵泳经典名篇的过程中,也能初步熟悉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笔端所至、情感所寄的一般程式与涵盖范围,为将来考试中可能遭遇的具体鉴赏对象提供更多的碰撞点和支持点。同时,这种有意识的积累,还包括积累一些鉴赏古典诗歌所必备的知识,像如何界定艺术技巧的具体运用,如何表述某一技巧的特定效果,还有“象”的使用、“境”的创造等等,这些都可以为将来考试时的文字组织提供效率支持。这些工作,看起来特别庞杂,但是,只要将其有意识地和日常的课堂学习、课下训练结合起来,实际上是分而化之,一定是可以事半功倍的。
  当然,面对具体的古诗作品,鉴赏起来,也并不就是很简单的。在这种时候,还有一些小的环节,也许可以为我们提供更多的支持:
  首先是重视标题,考虑到考试的考查目的,命题者所遴选的文本一般是诗体比较成熟的标题诗。古人云:诗言志;今人还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于此而言,“标题”其实是阅读古诗文本之后帮助切题(即明“志”)的重要辅助。例如,2002年《春夜洛城闻笛》,“闻笛”,典出《思旧赋》,意思即是怀旧(故人,故地),再佐以诗句中的“折柳”“故园”,各相印证,鉴赏的核心内容就不难体会了;而在2003年《过香积寺》中,“过”,意即为“访”,访禅院,所为何来?所味何在?再结合诗句中所见、所想,不难体会其中之“境”为作者心中所造,鉴赏之趣味自然就比较容易把握了。
  其次要关注注解,如果题面上安排有注解,绝对不是可有可无。注解,本为降低古诗文本阅读难度而设,而阅读的体会深刻全面与否,恰恰左右着鉴赏层面的高低,不可忽视。比如,2003年《过香积寺》中,注解有“闭目静坐”,此为作者所想,其中一“静”,恰与诗句中“咽”托反衬之效,又与“冷”有期近之功,当是展示作者心境的妙语,而“咽”“冷”二字恰又将此妙语化开,难道不正是“眼”之所在么?再如《登幽州台歌》,因为典出生疏,必有“幽州台”的注解,在得知“幽州台”原来是“求贤台”时,借他人(燕昭王)之事浇自己这样一批人的块垒的落寞伤感情怀就很容易理解了。
  还需注意把握近体涛结构中的转句,转句中往往浸润着诗意的精髓。前人在总结近体诗结构与表意的联系时,曾言,“作诗成法,有起承转合四字”(《历代诗话》);“大抵起、承二句固难,然不过平直叙起为佳,从容承之为是;至于宛转变化工夫,全在第三句,若于此转变得好,则第四句如顺流之舟矣”(《诗法家数》)。固然,其论诗,以绝句为例,其实亦通于律诗,意即诗作中第三句(律诗中则是颈联)承载着全诗表意的高潮和突破口,是理解全诗的关键笔墨所在。2002年、2003年全国高考题,莫不如此。只是,命题者刚好于此设点,可能会妨碍了一部分人朝这个方向思考;其实,命题者的功力是相当老到的,其对于古诗鉴赏题“题眼”的设置,绝对不是一些人所认为的巧合。也正是因为如此,在进行古诗鉴赏时,不管是从内容(表意),还是从形式(结构),转句都可以为我们提供比较理想的切人点。我们可以再举一个例子,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
  黄庭坚
  
  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入瞿塘滟濒关。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注]此诗写于作者结束被贬生活之后不久的一次行程中。
  有人评价说,全诗叙事跨度极大,题旨却是极为精练,尤其在于其中一个“笑”字的使用,更是使全诗境界层出。如何理解这些评价?你是否还有自己的见解,如果有,请作说明。
  答案:(1) “投荒万死鬓毛斑”概括反映了被贬地点之边远、被贬时间之久长以及被贬处境之艰难,时空涵盖极广; (2) “未到江南先—,笑”则集中展示了全诗的题旨之所在,其中“笑”字是作者精神的写照,也是全诗意趣的落点;有诗人对遭贬生活流离的淡然,也有对政敌愿望落空的释然,还有对复出前途充满信心的欣欣然:(3)考生自己的看法(略,只要言之有理,皆可)。
  各位可以自己品味一下,看一看其中所包含的内容应该怎样地为我们所用。
  当然,古代诗文的阅读鉴赏,受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自然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实现醍醐灌顶,也不是三天两天就可以实现驽马十驾,但是,我们有中学数年来的积累作铺垫,只等我们去夯实,更重要的是,我们毕竟还有一段相对完整的复习时间,还有语文教师的倾力指点,只要日常学习常积累,功在不舍常思考,就能够真正自觉地投入备考,为备考作出最有效的努力,能够在高考中旗开得胜。
其他文献
日前,Pentium Ⅲ被炒作得沸沸扬扬,可惜好象是雷声大雨点小,市场上的反应尚未显现出来。在各大电子市场上,倒是Celeron 370 CPU悄无声息开始了它蚕食市场的行动,配合Celeron
我国幅员辽阔,以各行政区域或经济特区划分为若干经济区域,其间均有国有商业银行的分设机构和营业网点,也有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这些商业银行机构在不同程度上支持着当地
锥体细胞功能不全综合征福建省立医院眼科孙慧兰,杨佩菲锥体细胞功能不全综合征临床上较少见,常易误诊为先天性眼球震颤及弱视。现将我科门诊所见2例报告如下。例1王某女10岁1995年6月23日
1997年5月11日,在举世瞩目的国际象棋人机世纪大战中,IBM 公司的电脑“深蓝”以一负二胜三和的战绩,让世界棋王卡斯帕罗夫俯首称臣,再次引发了“人脑究竟能不能战胜电脑”的
人事部提出对违纪公务员的惩戒办法人事部最近发出《关于国家公务员纪律惩戒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说,对于违反纪律的国家公务员,应当根据其错误性质、情节轻重、危害大小,区
Hi!大家好!我是苏族,一个18岁的大男孩,一个热爱电脑、痴迷电脑的Computer Fans。我是在1998年1月初上网并开始设计主页的。现在,我将向您介绍我自己:“自我介绍”介绍我的一
我国生物农药产业正在逐步发展壮大,目前已经有多个生物农药产品获得广泛推广和应用。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的副所长邱德文表示,我国已经掌握了许多生物农药的关键技
2013年4月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从法国进境的葡萄砧木中截获啤酒花矮化类病毒(Hop stunt viroid,HSVd),这是系统内首次在进境葡萄砧木上截获该类病毒。利用RT-PCR方法初步筛
审美性原则。现代城市地名较之过去缺乏比较厚重的文化色彩,更注重实用,因此简洁,明快,好记,上口便是美的,如果简洁、明快的形式与一定意义的内涵很好地结合起来,那便更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