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中设立“发现程序”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wyn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阐述了“发现程序”的由来、含义及其利弊,剖析了我国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的现状,论述了在我国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中设立发现程序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就如何设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发现程序提出了一些见解。笔者认为:我国在立法上可以直接采用“证据交换程序”、“确立争点程序”等提法,是否进入上述程序,采用当事人申请和法官依职权决定两种方式;当事人双方在法官主持下交换证据;法官也可应当事人申请进行必要的补充调查;同时必须建立举证时限制度,原则上当事人应在庭审前举证。
其他文献
以德治国是儒家伦理型政治的一项重要传统,它虽然不乏科学合理之处,但又不可避免地存在缺陷,毛泽东的的治国实践就是对其最有力的验证.21世纪的以德治国是在依法治国的历史进
论文从学习型组织的出现开始,论述知识资源的经济性质、知识自身的逻辑分工规律,以及人们学习知识、应用知识的财务规则。同时,提出了要素资本和财务结构的命题。
教育是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的崇高的社会公益事业,是社会发展之本。促进学生素质的主动和谐发展,让学会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与实践,这是教育工作之本。回归教育之本
期刊
期刊
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化,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尽管可以从中获取一定的利益,但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的劣势日趋明显,直接威胁到国家经济安全.因此必须以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为核心,
清末民初中国商会网络结构基本发育成熟.清末民初各种新式社团纷设,商会尤为突出,它不仅量上发展迅速,几乎布及全国各地,而且通过扩大自身影响,把众多新式社团网络在周围.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