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课堂点拨艺术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de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新课程理念已渗透教师的思想,每位教师都深知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但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本人认为,关键就是教师熟练掌握在语文教学中点拨的艺术。
  一、揭示矛盾,引起思索
  教学中矛盾总是客观地存在于教材实际与学生实际之间。语文教学中一般存在着“知”与“不知”、知得“深”与“不深”的矛盾。当学生“不知”或知得“不深”,出现思维障碍时,教师抓住矛盾的症结,巧妙揭示,引起学生的注意,促使他们围绕矛盾定向思维,从而找到解决矛盾的办法,提高认识能力。
  如教学《登山》一文,当巴果茨基走过险路,回头看列宁时,吓得险些掉进深渊。为什么会这样?这是一个“知”与“不知”的矛盾,学生围绕这一问题,阅读上下文,就可以弄清,因为列宁紧跟在他后边,而且在最险的地方停住了(头昏目眩),列宁是俄国革命的最重要领导人,真遇到危险,那将是革命的巨大损失,巴果茨基当然吓得险些掉进深渊。这一句话看出了他当时十分紧张十分担心的心情。
  二、设计问题,引导思索
  语文教学中的点拨,常常通过提问来实现。而要提问就要精心设计好问题。怎样设计问题呢?下面试举例说明几种常用的设计方式。
  ⒈向导式。这种类型的问题要如同向导一般,能引导学生准确把握课文的关键,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定向。如教学s版小学六年级语文《文天祥》一课时,本人就设计了如下问题来点拨:“课文开篇引用文天祥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在内容和结构上分别有什么作用?课文通过哪些具体事例来表现文天祥的精神?后来文天祥怎样?这几个问题显示了本文的学习目的,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课文的关键处来,使学生能有序地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这种类型的问题,只三言两语,就能突显重难点。
  ⒉发幽式。有些课文的精妙之处很隐蔽,看起来平淡无奇,学生读书时,往往一晃而过,体会不到其中的妙处。这时,我们就应把那些精妙之处点出来,让学生于无疑处生疑,进而去深入探究。如王安石写的《泊船瓜洲》里“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是一个学生司空见惯的字,学生往往会不以为意,教学时就设计了如下问题来点拨:“把‘绿’换成‘到’、‘过’、‘入’、‘满’”行不行?为什么?”这两个问题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促使他们去琢磨、比较,他们很快就明白了:用“绿”更能写出江岸的“美”,既充满了动感,又充满了色彩感。这种类型的问题,能培养学生深入品味语言的习惯。
  ⒊纠错式。所谓纠错式,就是指教师故意提出一个错误的看法,激发学生去研究、比较、辨析,使教师的“错误”最终得以“纠正”。如:教学小学语文《詹天佑》一课时,文中写到詹天佑亲自背着标杆、经纬仪到峭壁上定点、测绘,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他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根据这一内容,教师提问:詹天佑这一工程师什么也不懂,不得已才亲自去测量,才向当地的农民请教。通过引导、启发,学生深切地体会到詹天佑身先士卒、不耻下问、精益求精的好品质。这种类型的问题运用得好,能活跃课堂气氛,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防“错”于未然。
  三、总结规律,促进思索
  语文作为一门学科,不管是知识内容本身,还是获取知识的方法手段,都有其内在的规律。比如,怎样学习汉字?怎样写比喻句?怎样使用“的”、“地”、“得”?什么是主要内容,怎样概括?写文章怎样详略得当,突出重点……这些都是有规律可循的,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从一篇篇课文的理解,一道道习题的解答,一次次技能的训练中,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促进知识的正迁移,提高学生认识,形成语文能力,用以指导再学习。
  四、创设情境,激发思索
  有些课文记叙的人或事,因为离学生生活的时代较远,或者因为学生的社会知识、生活体验的欠缺,阅读时,往往理解困难,出现思维停滞。比如《麻雀》一文,庞大的猎狗,面对弱小的麻雀,竟然不战而退,这是为什幺?从十来岁孩子的生活体验来看,显然不合常理,如果教师仅凭讲述使学生知道,是麻雀面对凶恶的猎狗,面对强者,敢于搏斗,敢于牺牲的精神和气势吓退了猎狗,这样做,学生仅仅是囫囵吞枣地记下答案,而没有真正地逾越思维障碍,突破教学上的难点。这里一种较好的做法是:①情景再现。通过幻灯再现三个情景:猎狗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走近小麻雀;老麻雀奋不顾身地飞下来掩护小麻雀,准备与猎狗搏斗,猎狗慢慢后退了。②音乐渲染环境,准备一段节奏鲜明强烈表现激烈搏斗的音乐,随画面的变换、事情的发展,音乐由弱到强,再到弱,充分地渲染弱者敢于战胜强者的紧张气氛。③教师伴着音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这几个步骤,创设情境,学生的情感因素被调动起来了,在不知不觉中与麻雀产生感情共鸣,领会出“强大的力量”就是“爱的力量”。这种情境给学生思维流程的畅通,提供了最优化条件。
  一言以蔽之,语文教学中的点拨,应“当点则点,当拨则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其他文献
期刊
今天我和朋友一起去动物园玩,印象最深的就是骆驼馆。里面有三只骆驼,一只在睡觉,一只在门边,还有一只在里面站着。因为我想喂东西给它们吃,所以就把橘子扔给它们,没想到它们还真吃了。我的朋友也想喂,就稍微靠近了点儿骆驼。骆驼看过去有点儿行动迟缓,但不知为什么,当我的朋友靠近它时,它就很快地迎了过来。我生怕我的朋友有什么闪失,赶紧大叫一声“小心”。我的朋友迅速地跳了出来。我们不知道骆驼跑过来是攻击我们还是
随着TRIZ理论地不断应用,其设计思想得到越来越多设计人员的青睐,并取得良好的优化效果。受电弓作为铁路车辆中重要的系统,其结构故障影响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优化受电弓结
<正>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是病变选择性损害运动神经元的一组进行性疾病,具有明显家族遗传倾向,国内少见。笔者曾遇见一家罹患本病者5例,进行了家系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
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工作实践中,让我深刻认识到学生在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就应该突出:学以致用。真正做到把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数学教师把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学生接受理解,枯燥和抽象的数学知识。能够转变成学生乐于接受,乐于理解的知识。让生活走进课堂,使课堂变得丰富多彩,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而现实生活本身又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这些都是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不仅让学生感受数学无处不在,而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可见教育中的创新能力培养不仅是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社会进步的需要。作文教学是以培养学生表达能力为目的,着重训练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联想或想象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果在作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对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表达水平,写作能力是大有裨益的。写出富
随着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保健意识的逐渐增强,珍稀养生蔬菜越来越受市场和消费者的欢迎。云南素有“植物王国”的美称,野菜植物资源十分丰富。不少野菜已以其独
作为欧洲最大的塑料薄膜挤出商,RKW近日宣布将在德国北部萨克森-安哈尔特州进行扩张,总投资预计将达超过100万欧元。公司管理层表示,该笔投资金于2016年2月—7月之间分批投入
【正】据国外媒体报道,伴随着人们对3D打印机的热情高涨,人们产生了2D喷墨打印机时代的一个惯性思维——如何面对令人发狂的高成本和墨盒的低效率置换。目前,一位大学生最新
建水黄褐麻鸭是国家认定的地方性特色家禽品种,具有比其它毛色鸭肉质香嫩、性情温顺、机警灵活、放牧觅食力强、耐粗饲、产蛋高、抗病及适应性强等优良特性。2009年被列入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