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课内化”方法谈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a5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当前课外阅读内容虽然繁多,但鱼龙混杂,学生缺乏选择的能力,更缺少方法指导,如放任自流,其效果必定不太理想。对此教师可以探索“课外阅读课内化”,主动引导学生将课外自主阅读回归校园,并将其纳入到课内阅读之中,通过“主题同步”的方式,将课外优秀阅读书籍与课内阅读一并组成群文阅读,通过教师有效的指导,推促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结合阅读实际,细化阅读安排
  探索“课外阅读课内化”最好的方式是结合学生实际,遵循他们的认知规律,有序推进。确定课外阅读书目,要立足长远,至少立足学生小学六年,结合课标中课外推荐目录,细化课外阅读安排。教师可以为学生制订阅读渐进表。对于学校来说,可以细化到学段、年段,乃至学期,对于教师来说,可以细化到每月、每周,以便扎扎实实推进,读通一本书,再读另一本书。
  课外阅读材料主题选择,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比如一年级学生侧重阅读儿童诗、绘本等,二年级侧重具体章节阅读,而到了三年级可以尝试探索整本书的阅读。也可以结合教材中推荐的阅读书籍进行,比如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时适时穿插《水浒传》整本书的阅读。对于“课外阅读课内化”探索来说,只有全盘谋划,细致安排,才能有效推动课外阅读扎实有序地进行,才能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奠定基础。
  二、营造阅读氛围,注重阅读交流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对于学生课外阅读来说,也要注重阅读交流,以便让人觉得“做读书人并不孤单”。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通过班级集体阅读、分组交流的形式,营造读书氛围。只有保证学生充分进行阅读交流,他们的积累与理解才能得以展示,其读书的兴趣才会越来越浓。教师可以探索开展“同读一本书”“图书漂流记”“讀书日”等主题活动,为学生阅读交流创造条件。
  为保证课外阅读课内化,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时间上的保证。一般情况下,最好每周2课时。一节可以安排在星期一,通过阅读指导课的方式,安排本周阅读内容,渗透方法指导,乃至提出阅读要求;另一节可以安排在星期五,通过分组交流、展示的形式,让学生自主交流。形式可以是读书摘抄笔记展示交流,可以组织读书话题抢答竞赛,也可以进行自主话题讨论,或者分享感动篇章,等等。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在共读交流的过程中,
  在展示不同视角精彩思考的
  同时,为他们打开课外阅读的
  大门。
  三、渗透阅读方法,提升阅读水平
  相比课外自主阅读,探索“课外阅读课内化”最大的优势就是便于从中渗透方法指导,以便教师引导学生学会阅读,能够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选择恰当的方式,继而实现读有所获。具体来说,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所提及的方法进行指导,比如教材中每册都提到一个良好习惯,教师可以结合实际进行巧妙渗透;也可以采用读写结合的方式进行,采取写读后感、边读边写的方式,积累阅读经验,提升阅读水平。
  学生习作表达能力是其语文素养综合体现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 “课外阅读课内化”重要性的体现。比如针对“阅读《上下五千年》”这一课外阅读,教师可以结合具体故事,引导学生写一写自己的感悟。这种方式,不仅有利于相关知识的巩固,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兴趣,提升课外阅读水平,一举多得。
  对于“课外阅读课内化”来说,不仅可以让语文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还可以让语文教学变得厚实、广阔,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的同时,也让学生的思想在一片书香中静静地走向远方……
  (作者单位:江苏兴化市楚水小学实验校区)
  责任编辑 刘 妍
其他文献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学生的写话提出了具体要求:“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然而对于刚开始学写话的低年级学生来说,写话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师若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要从激发学生的写话兴趣开始做起。如果教师能激发学生的灵感,则能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不断地探索如何更好地写话。  一、自由表达,流淌童言稚语  不進行任何限制,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心中所
2017年秋,由教育部组织编写的统编教科书在全国统一使用。统编本教材非常重视拼音的学习,在编排上充分尊重学生的年龄特点,有益于学生快乐地学习拼音。首先,教材调整了汉字和拼音的编排顺序,把汉语拼音的学习从以往的第一单元调整到第二单元,使学习汉语拼音不再是学生进入小学的第一个学习内容,降低了学习难度,减少了畏难情绪,缓解了学习压力,利于幼小衔接,利于学生逐渐适应小学生活,实现“幼”“ 小”平稳过渡。其
1.小男孩宁宁老是坐不住,他最喜欢干的一件事就是为别人开门。“叮咚”“叮咚”,每当门铃快乐地响起来,宁宁马上像小马撒欢似地跑过去开门。  2.宁宁打开门,把爸爸、妈妈迎进来。他最爱看爸爸的眉毛和妈妈脸上的酒窝了。  3.这天晚上,宁宁做了个梦,他梦见有人叫门,于是乐颠颠地跑过去,没有看见人。  奶奶说:“是春天在叫门,春天到田野上去了,田野才会绿呀。”  4.不一会儿,门铃又响了,宁宁又冲过去开门
《负荆请罪》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体裁是戏剧,对于学生来说颇为新颖,能够有效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但在内容理解、主题把握上又有些难度。对此,教师需要认真研读教材及相关资料,并结合体裁特点及教学实际,合理安排教学环节。笔者结合戏剧特征,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重点就课堂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教学核心需要尊重文体  虽然教材仅仅是例子,却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对内容进
评价作为习作教学中的一个环节,对教师和学生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精妙的习作评语不仅能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点燃他们的习作热情,而且能为学生指明修改方向,激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在习作教学中,我巧妙地利用评语,让评语成为我和学生沟通思想、交流观点、拉动情感的桥梁,习作评语让我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一、情感评语让学生爱上习作  从事教育工作已有二十余年,我懂学生的心,他们对语文这门学科真是又爱又恨。在语文
古诗是中国文学中的宝贵财富,其文辞优美、意境深邃、表现手法独特,是学生学习古典文学的很好启蒙教材。重视古诗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爱国情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主题式”古诗教学研究的必要性  古诗的内容丰富多彩,表现手法多种多样,“一节课一首诗”的教学方法不易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在此背景下,我们可以将具有相同或相似内容和表现手
“语文1 X”课程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1”表示一节语文课,“X”指核心知识的微课程建构。“语文1 X”课程的建构,立足于呈现给学生立体的网状知识,而不是散乱的点状知识。  一、“语文1 X”微课程探求的缘起  对“语文1 X”微课程的探求,源于一次执教《天游峰的扫路人》。  《天游峰的扫路人》记叙了作者章武去武夷山游玩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在教学的过程中,我紧紧围绕课后习题“你觉得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在单篇阅读教学模式下,学生并没有得到丰富的阅读积累,这与他们的阅读需求是不相符的。近几年,群组阅读这一形式逐渐得到了重视,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基于特定或者多个议题找出一组文章,让学生围绕这些文章进行整体阅读。在开展阅读教学时,学生可以通过群组阅读得到丰富的阅读积累,使他们的语文素养和语感得
在日常教学中,一线教师可能都会遇到类似的现象——出示命题习作《妈妈,我想对您说》,绝大部分学生的选材都是向母亲诉苦,觉得课外班多、压力大,或者是觉得自己得不到父母的理解。而令人奇怪的是,选材是诉苦类的文章,情感更真切,行文更流畅,甚至一些平时的“习作困难户”也能较好地完成。  文学界有一种说法,叫“诗人不幸诗歌兴”,一个诗人在身陷消极、情感痛苦挣扎的时刻,却成了他诗歌创作的巅峰时期。如果翻开中国的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我在教学中开展了“依托主题阅读,促进学生写作能力螺旋性发展的实践研究”活动,试图将学生的阅读、习作以及课内外阅读有机地融为一体,围绕某一主题,使学生听、说、读、写等语言活动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有益于学生的阅读能力、习作水平螺旋式上升。任何学习方式,归根到底就是要让学生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