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当前课外阅读内容虽然繁多,但鱼龙混杂,学生缺乏选择的能力,更缺少方法指导,如放任自流,其效果必定不太理想。对此教师可以探索“课外阅读课内化”,主动引导学生将课外自主阅读回归校园,并将其纳入到课内阅读之中,通过“主题同步”的方式,将课外优秀阅读书籍与课内阅读一并组成群文阅读,通过教师有效的指导,推促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结合阅读实际,细化阅读安排
探索“课外阅读课内化”最好的方式是结合学生实际,遵循他们的认知规律,有序推进。确定课外阅读书目,要立足长远,至少立足学生小学六年,结合课标中课外推荐目录,细化课外阅读安排。教师可以为学生制订阅读渐进表。对于学校来说,可以细化到学段、年段,乃至学期,对于教师来说,可以细化到每月、每周,以便扎扎实实推进,读通一本书,再读另一本书。
课外阅读材料主题选择,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比如一年级学生侧重阅读儿童诗、绘本等,二年级侧重具体章节阅读,而到了三年级可以尝试探索整本书的阅读。也可以结合教材中推荐的阅读书籍进行,比如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时适时穿插《水浒传》整本书的阅读。对于“课外阅读课内化”探索来说,只有全盘谋划,细致安排,才能有效推动课外阅读扎实有序地进行,才能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奠定基础。
二、营造阅读氛围,注重阅读交流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对于学生课外阅读来说,也要注重阅读交流,以便让人觉得“做读书人并不孤单”。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通过班级集体阅读、分组交流的形式,营造读书氛围。只有保证学生充分进行阅读交流,他们的积累与理解才能得以展示,其读书的兴趣才会越来越浓。教师可以探索开展“同读一本书”“图书漂流记”“讀书日”等主题活动,为学生阅读交流创造条件。
为保证课外阅读课内化,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时间上的保证。一般情况下,最好每周2课时。一节可以安排在星期一,通过阅读指导课的方式,安排本周阅读内容,渗透方法指导,乃至提出阅读要求;另一节可以安排在星期五,通过分组交流、展示的形式,让学生自主交流。形式可以是读书摘抄笔记展示交流,可以组织读书话题抢答竞赛,也可以进行自主话题讨论,或者分享感动篇章,等等。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在共读交流的过程中,
在展示不同视角精彩思考的
同时,为他们打开课外阅读的
大门。
三、渗透阅读方法,提升阅读水平
相比课外自主阅读,探索“课外阅读课内化”最大的优势就是便于从中渗透方法指导,以便教师引导学生学会阅读,能够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选择恰当的方式,继而实现读有所获。具体来说,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所提及的方法进行指导,比如教材中每册都提到一个良好习惯,教师可以结合实际进行巧妙渗透;也可以采用读写结合的方式进行,采取写读后感、边读边写的方式,积累阅读经验,提升阅读水平。
学生习作表达能力是其语文素养综合体现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 “课外阅读课内化”重要性的体现。比如针对“阅读《上下五千年》”这一课外阅读,教师可以结合具体故事,引导学生写一写自己的感悟。这种方式,不仅有利于相关知识的巩固,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兴趣,提升课外阅读水平,一举多得。
对于“课外阅读课内化”来说,不仅可以让语文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还可以让语文教学变得厚实、广阔,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的同时,也让学生的思想在一片书香中静静地走向远方……
(作者单位:江苏兴化市楚水小学实验校区)
责任编辑 刘 妍
一、结合阅读实际,细化阅读安排
探索“课外阅读课内化”最好的方式是结合学生实际,遵循他们的认知规律,有序推进。确定课外阅读书目,要立足长远,至少立足学生小学六年,结合课标中课外推荐目录,细化课外阅读安排。教师可以为学生制订阅读渐进表。对于学校来说,可以细化到学段、年段,乃至学期,对于教师来说,可以细化到每月、每周,以便扎扎实实推进,读通一本书,再读另一本书。
课外阅读材料主题选择,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比如一年级学生侧重阅读儿童诗、绘本等,二年级侧重具体章节阅读,而到了三年级可以尝试探索整本书的阅读。也可以结合教材中推荐的阅读书籍进行,比如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时适时穿插《水浒传》整本书的阅读。对于“课外阅读课内化”探索来说,只有全盘谋划,细致安排,才能有效推动课外阅读扎实有序地进行,才能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奠定基础。
二、营造阅读氛围,注重阅读交流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对于学生课外阅读来说,也要注重阅读交流,以便让人觉得“做读书人并不孤单”。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通过班级集体阅读、分组交流的形式,营造读书氛围。只有保证学生充分进行阅读交流,他们的积累与理解才能得以展示,其读书的兴趣才会越来越浓。教师可以探索开展“同读一本书”“图书漂流记”“讀书日”等主题活动,为学生阅读交流创造条件。
为保证课外阅读课内化,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时间上的保证。一般情况下,最好每周2课时。一节可以安排在星期一,通过阅读指导课的方式,安排本周阅读内容,渗透方法指导,乃至提出阅读要求;另一节可以安排在星期五,通过分组交流、展示的形式,让学生自主交流。形式可以是读书摘抄笔记展示交流,可以组织读书话题抢答竞赛,也可以进行自主话题讨论,或者分享感动篇章,等等。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在共读交流的过程中,
在展示不同视角精彩思考的
同时,为他们打开课外阅读的
大门。
三、渗透阅读方法,提升阅读水平
相比课外自主阅读,探索“课外阅读课内化”最大的优势就是便于从中渗透方法指导,以便教师引导学生学会阅读,能够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选择恰当的方式,继而实现读有所获。具体来说,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所提及的方法进行指导,比如教材中每册都提到一个良好习惯,教师可以结合实际进行巧妙渗透;也可以采用读写结合的方式进行,采取写读后感、边读边写的方式,积累阅读经验,提升阅读水平。
学生习作表达能力是其语文素养综合体现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 “课外阅读课内化”重要性的体现。比如针对“阅读《上下五千年》”这一课外阅读,教师可以结合具体故事,引导学生写一写自己的感悟。这种方式,不仅有利于相关知识的巩固,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兴趣,提升课外阅读水平,一举多得。
对于“课外阅读课内化”来说,不仅可以让语文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还可以让语文教学变得厚实、广阔,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的同时,也让学生的思想在一片书香中静静地走向远方……
(作者单位:江苏兴化市楚水小学实验校区)
责任编辑 刘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