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就业期望与职业准备关系探究

来源 :广东教育·职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jzc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研究对广东省旅游职业技术学校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然后运用SPSS软件进行了统计分析,揭示了中职生就业期望、职业准备及二者的关系,有助于掌握中职生群体实际情况,从而为开展有针对性的中职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职生;就业期望;职业准备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5)08-0116-03
  收稿日期:2015-06-11
  作者简介:文黎晖(1984-),广东省旅游职业技术学校酒店专业部专职教师。天津商学院旅游管理学院管理学学士,中山大学教育管理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教育心理学、职业教育管理、吧台服务与调酒等。(广东 广州/510515)一、研究背景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任务,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全国教育迅猛发展中,广东省又走在全国前列。截止2013年底,全省共有中等职业学校超过700所(含技工学校),在校生近230万人,连续4年居全国第一,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多年在97%以上,远超全国平均水平。
  对大部分年龄处于 16-20 周岁的中职生来说,他们在这一阶段正在形成关于择业的个人看法、观念,并在此基础上不可避免地形成其对毕业后将从事工作的期望,同时为实现其就业目标做各方面的准备。以国家重点示范学校广东省旅游职业学校为典型代表,对中职生就业期望、职业准备及二者关系进行实证研究,有助于揭示中职生就业期望的本来面目,揭示中职生形成就业期望的影响因素,揭示中职生在构建就业期望及为实现期望所做职业准备的关联,从而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帮助中职生构建合理期望,引导、督促中职生认真做好知识、能力、心理等各方面的准备,为学校、社会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教育提供参考。
  二、研究综述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利用自制的Likert-type 5点计分法调查问卷(1=很符合、 2 =比较符合、 3 =一般、 4=较不符合、 5 =很不符合),运用计算机SPSS18.0统计软件,通过项目分析、建构效度的探索性因素分析和性效度分析、回归分析及相关分析等统计分析技术,对中职生就业期望和职业准备进行测量评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意见建议。经检验,本问卷中两个分问卷(就业期望量表和职业准备量表)各因子的内部一致性α系数值分别在0.7和0.6以上,表明问卷有较好的信度。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了广东省旅游职业技术学校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在校学生以及实习学生、准备成人高考的部分中职生,共发放问卷800份,收回有效问卷666份,回收率为84.3%。以下为被试样本构成基本情况(见表1):
  表1样本构成基本情况 (N=666)
  属性样本特征人数实际百分比年龄15岁—16岁162.4岁—17岁16124.2岁—18岁30445.6—19岁13019.5岁以上558.3%性别男15022.5%女51677.5%专业酒管14121.5%导游13219.8%航空477.1%英语17326%日语456.8%会计477.1%烹饪639.5%幼师与艺术185.4%年级职一111.7%职二43865.8%职三17125.7%其他466.9%
  三、研究结果与讨论分析
  (一)中职生就业期望值总体偏高
  经SPSS统计分析,中职生在总就业期望方面均值是4.2541,标准差为0.52218,换成百分比81.35%,表示中职生的总体期望值偏较高。同时,在就业期望5个因子中,“人际关系”期望最高,次为“自我发展”,随后分别为“安全感”、“稳定性”和“职业性质”(见表2)。
  表2就业期望问卷总体及各因素的描述性统计
  量表类型因素极小值极大值均值标准差就业期望期望因子人际关系1.005.004.4109.63212期望因子自我发展1.575.004.3065.61581期望因子安全感1.755.004.0499.73105期望因子稳定性1.005.004.3704.70371期望因子职业性质1.005.003.9740.79849总就业期望2.355.004.2541.52218
  学生的就业期望值偏高是一个常见现象。导致中职生就业期望值总体偏高的原因,从金斯伯格职业生涯理论看,是因为中职生本身正处于尝试期,他们的价值观念开始形成,开始产生职业兴趣,开始注意职业角色的社会地位、社会意义及社会对该职业的需要,但对社会、对职业的理解还不全面,对社会、对就业、对工作岗位缺乏真实的了解,对自己也缺乏准确认知,因此,其就业期望无可避免带有理想主义色彩。
  中职生就业期望与职业准备关系探究分析结果显示,就业期望因子中“人际关系”期望(R=3.974)最高。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中职生处于青春期,表现为自我同一性与角色混乱的冲突阶段,故其在选择职业最先期望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谐的工作环境、开放的人际交往平台,可以给自己带来尊重、自信感和成功感,以此缓和社会要求与冲突所带来的困扰和混乱,满足个体需求对社会各方面新奇与人际交往高涨的良好环境要求。这一结果也与广东省旅校自身办学特色有关,旅游职业服务对象面对的是各种旅客,由于旅游服务的复杂性、情绪性与综合性以及自身从事旅游职业所塑造的学生个性特点,中职生对未来从事的工作中的人际关系因素期望值更高。在在调查问卷中也发现从事旅游专业学习的女生比例占多数,而女性往往更多侧重于人际取向,以和谐的人际关系为主,工作本身处于次要地位。
  就业期望“自我发展”因子排名靠前,表明中职生普遍认同职业须为个人的自我发展提供更好机会。当今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日益加快,中职生意识到在学校获得的一技之长不一定能满足市场变化的需求,必须有不断发展自我的平台,有不断发展学习的企业工作环境,才能使自己有立足之本。   (二)中职生职业准备不算很充分
  经SPSS统计分析,中职生职业准备中位数为3.9030,换算成百分比72.58%,表示中职生在职业准备方面有一定准备,但不算特别充分(见表3)。
  表3职业准备问卷总体及各因素的描述性统计
  量表类型因素极小值极大值均值标准差职业准备知识技能准备1.435.004.1973.64981自我认知准备1.335.003.4274.78960行动准备1.005.004.0075.73560心理准备1.005.003.6897.97185信息准备1.005.004.0090.79803目标准备1.505.004.0770.63925总职业准备2.005.003.9030.54163
  进一步的分析表明,中职生在知识技能方面(R=4.1973)的准备普遍较高。对于中职生来说,对于知识技能方面准备的重要体现途径就是获得各种各样的职业技能证书。职业技能证与学历文凭不同,它与职业劳动的具体要求密切结合,更直接、更准确地反映出中职学生在特定职业的实际工作标准和操作规范,以及考量学生今后从事该职业所达到的实际工作能力和水平。在就业市场上,有无对应的职业资格证是用人单位考量的一个重要标准,故中职生普遍以考证作为学习的动力和进入社会就业从事理想工作的砝码。这也能说明为何许多中职学校均规定学生须有一定的专业技能证书方予毕业。
  中职生在自我认知方面(R=3.4274)准备较低,反映中职生尚难以对个人有客观的估计,也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他们对达到满意的职业目标信心不足,这必然影响其在个人期望与社会需求之间取得平衡。
  (三)就业期望与职业准备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经SPSS统计分析,就业期望4因子与职业准备6因子中,除“人际关系”(就业期望)与“自我认知准备”(职业准备),“自我发展”(就业期望)与“心理准备” (职业准备)之间相关性不显著外,其他因子之间,因子和总分之间都有显著相关,说明就业期望与职业准备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见表4)。表4就业期望与职业准备的各因子相关性分析(N=666)
  期望因子
  人际关系期望因子
  自我发展期望因子
  安全感期望因子
  稳定性期望因子
  职业性质总就业
  期望知识技能准备Pearson相关性.426**.299**.268**.380**.379**.450**显著性(双侧).000.000.000.000.000.000自我认知准备Pearson相关性.086*.135**.263**.154**.318**.230**显著性(双侧).026.000.000.000.000.000行动准备Pearson相关性.296**.223**.237**.277**.305**.341**显著性(双侧).000.000.000.000.000.000心理准备Pearson相关性.178**.099*.127**.164**.191**.190**显著性(双侧).000.011.001.000.000.000(续表4)期望因子
  人际关系期望因子
  自我发展期望因子
  安全感期望因子
  稳定性期望因子
  职业性质总就业
  期望信息准备Pearson相关性.287**.225**.212**.269**.365**.343**显著性(双侧).000.000.000.000.000.000目标准备Pearson相关性.290**.248**.267**.320**.297**.361**显著性(双侧).000.000.000.000.000.000总职业准备Pearson相关性.353**.282**.323**.356**.432**.440**显著性(双侧).000.000.000.000.000.000**. 在 .01 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就业期望各因子对职业准备各因子影响不一,根据我们构建的回归方程及其运算结果,前者对后者的预测作用如下(见表5):
  表5就业期望对职业准备各维度的预测作用
  因变量自变量βtPR2知识技能准备人际关系.2576.154.000.182职业性质.2065.346.000.230稳定性.1483.529.000.244自我认知准备职业性质.2816.664.000.101安全感.1974.458.000.118人际关系-.129-2.997.003.130行动准备职业性质.1934.673.000.093人际关系.1563.492.001.127稳定性.1072.370.018.135心理准备职业性质.1423.390.001.037人际关系.1182.838.005.048信息准备职业性质.0397.550.000.133人际关系.0504.117.000.155目标准备稳定性.1824.060.000.103职业性质.1694.111.000.134人际关系.1182.653.008.143注:回归方程为Y=0.210x1 0.123x2 0.110x3 2.043,其中,Y代表职业准备,x1代表职业性质维度,x2代表人际关系维度,x3代表稳定性维度。
  总的说来,人际关系期望,包括接触各种不同的人、遇到好领导、工作有外出交流和活动机会等,对中职生各项职业准备均有影响。与之类似,职业性质期望,包括哪一种类型的工作,如政府工作、外资企业工作等,亦对中职生各项职业准备有影响。有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有受教育的机会、有一定的社会地位的稳定性期望,会影响学生的知识技能、行动及目标方面的准备。这都从一定侧面反映出,学生不同的就业期望,会导致形成不同重点、不同方面的职业准备,反过来,也可以看出学生在不同的期望值下为达到该目标而愿意付出的努力与准备。   四、对策建议
  中职生自身、学校及政府均应重视中职生就业期望的构建,共同努力消除影响中职生就业期望的不利因素,帮助中职生做好职业准备。
  首先是中职生要建构合理的就业期望并为之做好充分准备。总体上中职生的就业期望偏高,反映出中职生对就业还带有理想主义色彩,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其就业造成影响。值得肯定的是,中职生职业准备略显充分,说明中职生对如何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摆脱低学历等劣势、从而在社会上站稳脚跟等有一定的客观认识。故建构合理的就业期望是中职生首要考虑的问题。同时,中职生准备越充分,实现自我预期的空间就越大,获得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故中职生须调整岗位物质的期望值,努力培养自身进取心理,发挥专业知识技能等方面准备较为充分的所长,弥补自我认知等方面的短板,增加实现就业期望的筹码。
  其次是中职学校要开展有针对性地教育和引导。中职生大多年龄较小,涉世不深,对社会也不太了解,学校的引导和帮助十分重要,要指导、帮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生涯形成正确的认识和规划,助其编织未来目标,明确奋斗方向。引导学生及学生家庭对自身的长处、短处进行分析,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建立完善的支持网络,形成机制与管理平台,有效的调整自我认知与职业角色之间的关系。要特别注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不断注意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强对中职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多给中职生创造企业轮岗的机会,全面获得真实、完整的企业工作状况,帮助提高中职生提升专业技能、综合素质和社会能力,完善职业准备,提升就业竞争力。
  三是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创造更为公平、公正的教育和就业环境,同时加强对就业市场的宏观调控,保持中职生供求总量及人才需求结构的动态平衡,为中职生实现其合理就业期望提供良好外部环境。
  参考文献:
  [1]邓学易.中职生的职业预期对其职业能力的影响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3.
  [2]黄燕.中职旅游专业学生的信息素养与就业能力的相关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3]李健平.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就业意向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
  [4]贺晓玲.广东省中职生生涯规划问题研究[J]. 社会心理科学,2011(1).
  [5]王世超.专业认同、职业期望与职业决策困难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
  责任编辑 朱守锂 特约编辑 梁定宽
其他文献
6月8日,中国旅游职业教育“百川”论坛在美丽的泉城山东济南隆重召开,会议由全国旅游职业教育行业指导委员会、山东旅游职业学院主办,郑州旅游职业学院院长樊豫珑主持,旅游职业教育行业指导委员会韩玉灵秘书长参加会议。共有50多家高等院校、中职学校的200多位领导、专家参加盛会。广东省旅游职业技术学校董家彪校长、研究所梁定寬主任、大专部林贤东副主任、德育教研室金向洁主任、校企合作办霍洪峰等五位同志参加会议。
一、引言  高校辅导员必须深入大学生群体当中去,了解他们、呵护他们、陪伴他们、引领他们。因此,高校辅导员扮演着多重角色,《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24号令)明确指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
摘要:本文分析建设“五位一体”电子商务实训中心的内涵和背景,围绕“技能型电子商务人才”这一中心,以学生技能实训、技能证书认证和鉴定、教师技能培训、学生技能竞赛、教产研与服务五个方面为突破口,提出了建设方案。  关键词:电子商务实训基地;五位一体;产教融合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6)05-0117-02  一、电子商务实训中心“五位一体”模式的内涵 
6月7日,“创业先锋·全国大学生电视实战创业大赛”在广东广播电视台宣布正式启动。本次大赛由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指导,中国艺术教育研究中心、广东教育杂志社主办,广东广播电视台《教育关注》栏目以及广东教育杂志社《广东教育·职业教育》杂志承办,是我省首次面向全国高校举办的一次以电子商务为主导的大学生创业实战网络电视大赛。据悉,大赛以每10场为一期,预计在广东省举办共计200场,总决赛的冠军奖高达100
摘要: 随着我国酒店业的迅猛发展,对酒店从业人员的需求大量提升,从酒店实践反馈,中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教学还存在教学内容与工作实践脱节、教学方法不适合、课型设计有效性不高等问题。本文旨在探索工学结合理念下做学一体课型在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的实践应用,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中职毕业生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工学结合; 做学一体; 课型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
近几年微课大热,高职教育对微课建设的关注度和研究热情也持续高涨,各级各类的微课教学比赛更推波助澜将这股热潮引向新高峰。  一、前言  笔者曾选取本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当代艺术设计思潮与方法》课程的几个知识点制作成微课,参加了三次国家和省市级别的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并获得名次。通过参赛,掌握了一些微课制作的理论和方法,对艺术设计理论类课程的微课设计和制作有了一定的实践认识:教师“单向”的微课建设方式应改变
在大学教育中,如何提高品德教育的有效性?台湾朝阳科技大学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该校第一任校长曾腾光认为大学不应是培养动口不动手的士大夫,更非涵养优越意识,大学的教育首先要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合格的人,然后才是专业的人。1994年在该校创校开始,即提出了在学生品德的养成中,开展“劳作教育”(Labor for education)。经过20多年的实践,台湾朝阳科技大学在劳作教育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拥有
自2005年首次开展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以下简称“活动周”)以来,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已经成为我国建设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重要载体和特色品牌。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的举办,广泛传播了终身学习理念,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备的活动组织体系,城市参与度与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积聚了大批终身教育资源,丰富了继续教育形式。今年的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以“推动全民继续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为主题,大力宣传全民学习、
教育是民生之首,是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是国家跨越式发展经久不衰的力量源泉,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要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走在前面。职业教育作为新常态下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推进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尤为重要。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的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它在职业
摘要:在中职《哲学与人生》课教学中,教师总片面要求学生接受教科书上的观点,习惯于运用理论分析和举例论证来“说服”学生,哲学课经常被上成“说服”课,这样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对学生理性思考能力的培养。学习哲学离不开思维实践,通过哲学课我们不仅要让学生记住某些哲学观点,更要通过教学设计让学生体验哲学思辨的过程,学习哲学的思考方法,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让学生“愿意思考”“能够思考”进而“喜欢思考”。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