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广州古名番禺,是历史时期非常重要的城市。白云区是中国广东省广州市的一个市辖区,名称来源于白云山。广州市保存有非常丰富的不可移动文物资源,尤其是白云区。
本文主要通过广州市白云区第五次不可移动文物普查数据的基础上,运用普查方法和统计学分析方法研究白云区不可移动文物的现状,了解其保存的情况、存在的問题等,为今后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关键词:广州;白云区;不可移动文物普查;心得
引言
广州市是广东省省会,广东省政治、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的中心。广州市地处中国大陆南方,广东省的中南部,珠江三角洲的北缘,接近珠江流域下游入海口。其范围是东经112度57分至114度3分,北纬22度26分至23度56分。东连惠州市博罗、龙门两县,西邻佛山市的三水、南海和顺德区,北靠清远市的市区和佛冈县及韶关市的新丰县,南接东莞市和中山市,隔海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相望。广州有中国“南大门”之称。
广州是国务院颁布的全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早在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先民们就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创造了灿烂的史前文明,揭开了广州人文史的初页。广州又称为羊城、穗城。传说古代有5位仙人,骑五色羊,羊衔谷穗,降临广州,把谷穗赠与百姓,祝愿这里“永无饥荒”。如今,越秀公园的五羊雕像已成为广州的象征。
广州的文物古迹众多。截至2011年,已公布的国家、省、市三级文物保护单位共322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53处。南越王墓、光孝寺、六榕寺、怀圣寺等都有1000多年的历史。此外,还有始建于隋朝的南海神庙,明朝的五仙观、镇海楼、莲花塔,清朝的陈家祠、余荫山房等。近代革命历史纪念地有毛泽东同志主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广州起义烈士陵园、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黄埔军校旧址、中山纪念堂、洪秀全故居等。广州还有众多的风景名胜,自古以来享有很高的声誉。2011年5月18日,新入选的“羊城新八景”为:塔耀新城、珠水流光、云山叠翠、越秀风华、古祠流芳、荔湾胜境、科城锦绣、湿地唱晚。
白云区是中国广东省广州市的一个市辖区,名称来源于白云山,地处北回归线以南,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和,东邻黄埔区,西界佛山市南海区,北接花都区、从化区,南连天河区、越秀区、荔湾区等3区。
白云区行政管辖有18条行政街、4个中心镇,即三元里街、松洲街、景泰街、黄石街、同德街、棠景街、新市街、同和街、京溪街、永平街、均禾街、嘉禾街、石井街、金沙街、鹤龙街、石门街、白云湖街、云城街和江高镇、人和镇、太和镇、钟落潭镇4个镇。设居民委员会250个,村民委员会118个。区内兼具有多种地貌。东部和东北部是丘陵地区,林木茂盛,大小水库山塘遍布,湖光山色,风景宜人,有广州市最高的帽峰山(海拔534.9米)和着名的白云山风景名胜区;中部为广花平原,田园沃野,一望无边;西部是珠江水系,河网交织,巴江河及流溪河流经境内,既得灌溉之便,更得航运之利。
白云区拥有悠久的历史,曾在区内发掘到新石器时期的新市葵涌贝丘遗址、太和镇菠萝山、百足桥、龙迳口等古文化遗存,说明这里早有先民在此拓荒、生息。区境在秦汉时属番禺,隋唐归南海,自北宋中期起,重属番禺,由于区境位于番禺县的北面,人们习惯称为禺北。白云区还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三元里抗英,陈子壮抗清故事,招子庸与粤讴,石井桥,石门返照等。历史资源、文化积淀、人文景观互为渗透融合,使白云大地披上独特的地方色彩。
白云区不可移动文物普查心得
我作为一名文物保护工作者,有幸参与了这次广州市白云区不可移动文物的普查工作,完成了现场调查、数据录入、普查报告的编写等工作。对这次的普查情况有一个直观、深入的了解,也有了自己的一些体会和认识。
(1)不可移动文物普查要遵循文物的原真性原则,不改变原状,就是文物现状是什么就是什么,不要随意改变文物的原貌,尊重历史和事实,普查中要把文物的现状记录下来,并拍摄清晰符合要求的照片,做好文物基础数据的采集工作;
(2)是遵循文物的完整性原则,白云区不可移动文物普查要保证文物的完整性,属于这个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都要收集资料信息,确保文物的完整;
(3)要做好周全的前期准备:要认真学习文物普查标准,明确不可移动文物普查标准和规范是做好文物普查的前提之一。无规矩不成方圆,要想做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就要明确不可移动文物普查的标准和规范。要明确普查的意义、目标、范围和重点,学会不可移动文物登记表着录,进一步明确了不可移动文物认定,分类,定名,年代、计量等标准,明确不可移动文物信息采集规范,电子数据处理规范等;要充分利用原始资料,利用以前的普查资料为现在的普查工作做准备,有些资料可以直接拿来用,节省很多时间;
(4)普查人员要具备文物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对不可移动文物要有充分的了解,并且普查人员要有文物普查经验,能够更好更快的完成普查工作;
(5)开始文物普查前,一定要细致查看本地的地图,熟悉本地的道路交通和乡镇,村庄布局等情况,制定好普查路线,并利用地图制作地理位置示意图;
(5)白云区属于广州的郊区,大部分不可移动文物位于农村,村民的自我保护意识比较强,在普查过程中,普查人员要注重对当地村民和文物管理者的沟通,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有利于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6)注重第一手信息资料的采集,为完成不可移动文物普查奠定基础;
(7)精细的后期整理,普查后的基础数据要及时做好整理备份,以免出现数据丢失,影响普查工作。
以上是对不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的心得体会,这是本人在负责广州市白云区不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中得出的经验,希望能够对以后的普查工作有所帮助。
作者简介:赵永林(1985?02-)男,汉族,河南永城人,中山大学文物与博物馆硕士研究生,现就职于广州工商学院。
本文主要通过广州市白云区第五次不可移动文物普查数据的基础上,运用普查方法和统计学分析方法研究白云区不可移动文物的现状,了解其保存的情况、存在的問题等,为今后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关键词:广州;白云区;不可移动文物普查;心得
引言
广州市是广东省省会,广东省政治、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的中心。广州市地处中国大陆南方,广东省的中南部,珠江三角洲的北缘,接近珠江流域下游入海口。其范围是东经112度57分至114度3分,北纬22度26分至23度56分。东连惠州市博罗、龙门两县,西邻佛山市的三水、南海和顺德区,北靠清远市的市区和佛冈县及韶关市的新丰县,南接东莞市和中山市,隔海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相望。广州有中国“南大门”之称。
广州是国务院颁布的全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早在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先民们就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创造了灿烂的史前文明,揭开了广州人文史的初页。广州又称为羊城、穗城。传说古代有5位仙人,骑五色羊,羊衔谷穗,降临广州,把谷穗赠与百姓,祝愿这里“永无饥荒”。如今,越秀公园的五羊雕像已成为广州的象征。
广州的文物古迹众多。截至2011年,已公布的国家、省、市三级文物保护单位共322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53处。南越王墓、光孝寺、六榕寺、怀圣寺等都有1000多年的历史。此外,还有始建于隋朝的南海神庙,明朝的五仙观、镇海楼、莲花塔,清朝的陈家祠、余荫山房等。近代革命历史纪念地有毛泽东同志主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广州起义烈士陵园、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黄埔军校旧址、中山纪念堂、洪秀全故居等。广州还有众多的风景名胜,自古以来享有很高的声誉。2011年5月18日,新入选的“羊城新八景”为:塔耀新城、珠水流光、云山叠翠、越秀风华、古祠流芳、荔湾胜境、科城锦绣、湿地唱晚。
白云区是中国广东省广州市的一个市辖区,名称来源于白云山,地处北回归线以南,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和,东邻黄埔区,西界佛山市南海区,北接花都区、从化区,南连天河区、越秀区、荔湾区等3区。
白云区行政管辖有18条行政街、4个中心镇,即三元里街、松洲街、景泰街、黄石街、同德街、棠景街、新市街、同和街、京溪街、永平街、均禾街、嘉禾街、石井街、金沙街、鹤龙街、石门街、白云湖街、云城街和江高镇、人和镇、太和镇、钟落潭镇4个镇。设居民委员会250个,村民委员会118个。区内兼具有多种地貌。东部和东北部是丘陵地区,林木茂盛,大小水库山塘遍布,湖光山色,风景宜人,有广州市最高的帽峰山(海拔534.9米)和着名的白云山风景名胜区;中部为广花平原,田园沃野,一望无边;西部是珠江水系,河网交织,巴江河及流溪河流经境内,既得灌溉之便,更得航运之利。
白云区拥有悠久的历史,曾在区内发掘到新石器时期的新市葵涌贝丘遗址、太和镇菠萝山、百足桥、龙迳口等古文化遗存,说明这里早有先民在此拓荒、生息。区境在秦汉时属番禺,隋唐归南海,自北宋中期起,重属番禺,由于区境位于番禺县的北面,人们习惯称为禺北。白云区还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三元里抗英,陈子壮抗清故事,招子庸与粤讴,石井桥,石门返照等。历史资源、文化积淀、人文景观互为渗透融合,使白云大地披上独特的地方色彩。
白云区不可移动文物普查心得
我作为一名文物保护工作者,有幸参与了这次广州市白云区不可移动文物的普查工作,完成了现场调查、数据录入、普查报告的编写等工作。对这次的普查情况有一个直观、深入的了解,也有了自己的一些体会和认识。
(1)不可移动文物普查要遵循文物的原真性原则,不改变原状,就是文物现状是什么就是什么,不要随意改变文物的原貌,尊重历史和事实,普查中要把文物的现状记录下来,并拍摄清晰符合要求的照片,做好文物基础数据的采集工作;
(2)是遵循文物的完整性原则,白云区不可移动文物普查要保证文物的完整性,属于这个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都要收集资料信息,确保文物的完整;
(3)要做好周全的前期准备:要认真学习文物普查标准,明确不可移动文物普查标准和规范是做好文物普查的前提之一。无规矩不成方圆,要想做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就要明确不可移动文物普查的标准和规范。要明确普查的意义、目标、范围和重点,学会不可移动文物登记表着录,进一步明确了不可移动文物认定,分类,定名,年代、计量等标准,明确不可移动文物信息采集规范,电子数据处理规范等;要充分利用原始资料,利用以前的普查资料为现在的普查工作做准备,有些资料可以直接拿来用,节省很多时间;
(4)普查人员要具备文物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对不可移动文物要有充分的了解,并且普查人员要有文物普查经验,能够更好更快的完成普查工作;
(5)开始文物普查前,一定要细致查看本地的地图,熟悉本地的道路交通和乡镇,村庄布局等情况,制定好普查路线,并利用地图制作地理位置示意图;
(5)白云区属于广州的郊区,大部分不可移动文物位于农村,村民的自我保护意识比较强,在普查过程中,普查人员要注重对当地村民和文物管理者的沟通,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有利于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6)注重第一手信息资料的采集,为完成不可移动文物普查奠定基础;
(7)精细的后期整理,普查后的基础数据要及时做好整理备份,以免出现数据丢失,影响普查工作。
以上是对不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的心得体会,这是本人在负责广州市白云区不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中得出的经验,希望能够对以后的普查工作有所帮助。
作者简介:赵永林(1985?02-)男,汉族,河南永城人,中山大学文物与博物馆硕士研究生,现就职于广州工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