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细节应用案例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77036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不久,我校举行“同题异构”课教学活动,其中有几例对相同教学内容运用不同方法处理的细节,给我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比较、品评、甄别这些细微的教学环节,无疑能促进我们更新教学理念,促进教学预设趋向完美。
  案例一:
  教学内容:《捞铁牛》(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
  两位教者都先让学生齐读课题,再找出课题中的关键词“捞”。
  【教者甲】
  师:那么为什么要捞铁牛?怀丙又是怎样捞铁牛的?
  板书:为什么?
  怎样?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带着这两个问题阅读全文,边读边圈注。
  【教者乙】
  师:扣住“捞”这个词,我们可以提出好多问题。但请同学们认真思考一下,最值得研究的问题应该是什么呢?
  生:(静静地思考之后,纷纷举手,提出了两个与课文紧密联系的问题:1.为什么要捞铁牛?2.怀丙又是怎样捞铁牛的?)
  师:(边板书边评价)同学们真会读书,这两个问题正是课文所要重点叙述的。就让我们一起围绕这两个问题来学习、理解课文吧。
  【评点】
  這两个教学环节看似一样——都是破题后再揭示教学目标,但在揭示目标的过程中,反映出两位老师不同的教学理念。教者甲是自己揭示教学目标,把问题捧给学生;教者乙是让学生先思考再质疑,再筛选出与课文紧密联系的最具有价值的问题。教者甲是“授之以鱼”,而教者乙是“授之以渔”。显然,教者乙采用的这样的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和能力,学会了一种读书的方法,使学生能够朝着“不用教”自己能读书的境界前行。
  案例二:
  教学内容:《太阳》第2自然段(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
  【教者甲】
  师:学习这一部分内容,你感受到太阳的什么特点?
  生:热。
  师: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太阳热的特点?
  生:从“表面温度有六千度,中心温度是表面温度的三千倍”我能感受到太阳热的特点。
  生:我从“大火球,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汽……”这些内容也能感受到太阳的热。
  师:作者运用列数字、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介绍了太阳的热。
  【教者乙】
  师:课文第2段介绍了太阳热的特点,作者写得很详细。大家读一读,想一想,在感受深的地方随时做上批注。(学生读书)
  生:太阳真热呀!“表面温度有六千度,中心温度是表面温度的三千倍。”中心温度有一千八百多度呢!
  生:太阳像个大火球,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汽。
  生:我从“估计”这个词能体会到太阳的热,因为太阳温度太高了,人们无法进行测量,所以是大概的数。
  师:同学们注意了“估计”,特别好。说明你们读书很细心。你们能读出太阳的热吗?
  生:能。(朗读这一段)
  【评点】
  教者甲从中心词入手,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围绕中心词选择、组织材料的。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的思维受到束缚,并不能真正投入学习中,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感悟也就很浅表了,削弱了语文教学应有的活力。
  教者乙由教师激发兴趣、学生自读入手,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感悟到了自己许多独特的见解,迸射出了许多创新思维的火花,真正体现了学生的思想,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使学生的禀赋和潜能得到了充分开发,有利于学生提高整体语文素质。
  案例三: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下《天路》中“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
  【教者甲】
  师:“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中的“那”字隐藏在诗句中,极其普通,但它与“天路”的意境密切相关:它描绘着铁路绵延高远,直上云天的情景,如果将“那”换成“这”,效果有什么不同呢?
  生:“那”是“远”指,“这”是“近”指。说明诗人是举目远眺,也说明“天路”一直延伸到看不见的地方去了,就像“黄河远上白云间”一样。如果换成“这”字,就失去了“天路”的绵延高远与神奇。
  【教者乙】
  师:你觉得这句话中的哪个词语用得最好?为什么?
  生:我觉得“那”字用得最好。因为,“那”是指很远很远的地方,说明天路是望不到头的,很神奇。
  生:我觉得“神奇”用得最好。因为,在青藏高原建筑铁路是原来人们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现在居然把这事办成了,说明我国劳动人民很聪明,解决了世界性的难题。另外,说明这条路穿山越岭,像龙一样腾云驾雾,很神秘。
  【评点】
  教者甲关注的细节直接指向富有神奇之感的“那”字。正如教者所言,“那”字字隐藏在诗句中,极其普通,不提示的话,不易被学生深刻领悟,一点拨,学生会豁然开朗,感到这个“那”字的艺术魅力。
  教者乙的问题具有开放性,为具有不同思维不同知识储备的学生搭建了交流的平台。这让我们认识到:细节艺术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预设细节、生成细节、捕捉细节、处理细节的各种技巧。课堂细节是透视教学理念的放大镜。关注课堂细节,就是关注新课程的理念是否落实到位,就是关注我们的教学行为能否根据新课程的要求重新塑造;关注课堂细节,也是追求教学的合理化、智慧化、精确化,是教学达到一定境界后的追求。只有关注课堂细节,特别是捕捉有价值的细节,才能使课堂教学焕发出更大的生命活力,才能有效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其他文献
我在1989年4月写了一篇东西,题目是《新闻与宣传》(以下简称《新闻》),刊登在本刊1989年第4期上。金照同志对这篇东西持有不同意见,写了一篇题为《同〈新闻与宣传〉一文作者
该文主要研究如何以高校《形势与政策》教学改革为重点,以专业题材教学结构为核心构建新时代民办本科高校《形势与政策》教学体系.该体系针对不同群体学生的自身特点,注重培
职业教育的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是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是落实“职教20条”的根本要求,是职教“高质量发展”重要支撑.那么,如何下好职业教育这盘“
摘 要: 作者结合多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阐述了小学语文课内阅读存在的问题,并从几个方面出发,探讨了如何提高高年级学生课内阅读的质量与效率。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中高年级 课内扩展阅读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这不仅是因为阅读教学具有工具性、基础性等特点,还因为阅读关系着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交际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丰富小学生的涵养,在促进小学生的综合发展过程中发挥
为探讨引进的无角多赛特羊与本土苏尼特羊、乌珠穆沁羊之间适应性和抗病性的差异。本试验随机抽取春、秋三种羊的血液样品,采用流式细胞术、可见光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与荧
中棉23栽培技术要点中棉23(原系号中164)是由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选育的早发型中熟棉花品种。生育期132d;株高95cm;果枝Ⅱ型,下部果枝夹角大,上部果枝夹角小,株似宝塔;叶片中等大,有皱褶,色稍淡;茎杆有
猪进行性萎缩性鼻炎(Swine progressive atrophic rhinitis, PAR),主要是由D型产毒素多杀性巴氏杆菌(toxigenic Pasteurella multocida, T+Pm)引起的猪的呼吸道疾病,该病给养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思政建设成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词.该文以新疆职业大学应用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教科书(上册)第五单元《〈论语〉八则》一课,收录了《论语》一书中的八段对话,“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便是其中之一,且位于所选八段对话之首。对于此段对话中的“說”字,许多人认为其是“悦”的通假字。事实上,“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说”并不是“悦”的通假字,而是与“悦”之间存有“古今字”的关系,即“说”是“悦”的古字,相对
有应用前景的早熟优质棉花PI9H用突变体作亲本杂交育成的陆地棉(Gosypiumhirsutum)PI9H皮棉产量与泗棉3号(长江流域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对照)的产量持平。立夏播种经移栽到吐絮117d,比泗棉3号稍早,而且比泗棉3号耐受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