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靡明末的叶子戏竟坑死了明朝?

来源 :奥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yq_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玲子 编
  大明亡国赖打牌?
  自从大明王朝悲情灭亡,那些誓不降清的明朝遗民们,就一边把明朝三个世纪兴衰掰碎了研究,一边痛苦反思这个虐心问题:这曾经无比繁华的大明朝,怎么说亡就亡了呢?
  不过,就是在这痛苦反思里,一项曾火遍明朝的娱乐活动,却突然悲催“中枪”,竟与“宦官专权”“皇帝昏庸”这类明朝糟心事一道,成了明朝灭亡的罪魁祸首。什么“娱乐活动”杀伤力这么大?听听明末清初文学家吴梅村的这声怒吼:“明之亡,亡于马吊”——大明朝落到这地步,就是被这“马吊”害的。
  “马吊”,学名“叶子戏”,是一款起于唐朝的纸牌游戏,因为其纸牌只有叶子一般大,因此得名叶子戏,这种被看做扑克牌前身的游戏,共有四十张纸牌,按照“十万贯”“万贯”“索子”“文钱”分成不同花色,一开打就是哗哗砸钱。比如五代的李后主与小周后,就是这项娱乐活动的“铁杆玩家”。
  归根结底,所谓叶子戏游戏,打法和今天的扑克牌类似。那大明王朝的灭亡,真的就是“打牌”打没的吗?
  一个公认的事实是,就是在明末年间,特别是明朝灭亡前,这款玩法别致的“打牌游戏”,确实曾风靡明朝大江南北。
  全民疯狂的叶子戏
  虽然“打叶子戏”诞生得比较早,但从唐代至元末的几百年里,比起诸如“掷钱”“投壶” “猜枚”等老牌赌钱游戏来,叶子戏流传范围也只限于个别贵族圈。而且明朝开国时,对赌博风气可谓深恶痛绝,在明太祖朱元璋时代,但凡抓住有人赌博,别管是官是民,一律断手断脚。后来虽然没这么凶残,但以明孝宗《问刑条例》规定,抓住也要游街示众,官员更得革职查办,那年头想摸摸“叶子戏牌”,那真是用生命来打牌。
  但是,随着明朝城市经济的发展,低调了几百年的叶子戏,终于成了明朝娱乐生活里的一匹黑马。明朝成化年间,打叶子戏就在江南苏州昆山一代十分流行,而且当时火热起来的《水浒传》故事,都被叶子戏纸牌加进来恶搞:牌面上不再简单写钱数,而是按照牌面金额大小,依次画上梁山一百零八将的样貌,牌上的好汉越牛气,牌面的金额也就越大,一轮子戏打完,就好似梁山好汉大杀一场般过瘾。当然,钱也大把输出去了。
  而且比起之前明朝流行的斗蛐蛐来,叶子戏显然更有优势:参与门槛比较低,不用重金找好蛐蛐,一套纸牌就开打。玩法也更有趣,四个人每人先摸八张牌,围在一圈以大打小,轮流坐庄狠打,堪称是既简单又好玩。于是自成化年间起,就流行于明朝各个城市。一开始还都是各个城里的赌棍闲人参与,发展到16世纪时,竟连昔日满嘴圣人训诫的读书人们,也纷纷扔下课本,争相投入其中。
  明朝嘉靖年间名臣霍韬曾叹息说,那些有着朝廷功名的生员秀才们,本该刻苦读书,但一瞧见叶子戏,眼睛就放了光。以至于“生员赌博,入市饮酒,大白行俭”。到了万历年间以后,秀才打牌都成了小儿科,就连举人进士们,也都逮着机会就打一把。甚至“以不工赌博为耻”——不会打叶子戏?您在“精英”圈还有脸混吗?
  如此热潮下,叶子戏的玩法,也是花样百出。比如写过《东周列国志》《三言》等名著的明末文豪冯梦龙,就曾忙里偷闲,写出了《牌经十三篇》,详细解读叶子戏的打法与获胜技巧,一亮相就卖火,尤其引得各地青年疯抢,江南当地的秀才举人们,几乎是人手一册——这玩意又好玩又能来钱,当然要瞪红了眼狠钻。
  当然代价也是惨重,如果说成化年间的叶子戏,还多是“小赌怡情”,到了明末天启崇祯年间,哪怕四个人凑一起打一桌,也是疯狂烧钱。《留青日札》记载,浙江杭州的名门子弟们,经常豪赌一晚上,家里的婢妾都输出去好几位。倾家荡产更是常见现象。
  也正是这越发火热的叶子戏,连纸牌画面,都成了明末变迁的缩影,纸牌上印梁山好汉,那时都太俗气,基本是什么人物流行,就在牌面上印什么。崇祯年间李自成农民军扯起反旗,于是各地叶子戏纸牌上,李自成、张献忠、刘宗敏等农民军形象,清一色都上了牌桌。李自成指挥农民军直扑北京时,大江南北的牌桌上,那些手握一把叶子戏牌的玩家们,也在兴冲冲的“打李自成”呢!
  明朝灭亡后,顾炎武等思想家叹息说,自万历年间起,这些本该是国家栋梁的士子们,却是人人沉迷于纸牌之中,满脑想着牌桌输赢,国家有事,又能指望谁?
  该不该“背锅”
  叶子戏的疯狂流行,就是明末亡国前夜,这么一桩叫多少遗民们跺脚叹气的奇现象。可为什么这么一项简单的活动,竟会火爆到这地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上梁不正。
  因为,比起好些士大夫对叶子戏的批评来,更叫人无语的事实是:玩叶子戏最疯狂,玩法最突破尺度的,恰是明末的士大夫们。
  明朝官员玩叶子戏,也是由来已久。就连好些名臣清官,都是铁杆玩家。比如明孝宗年间的大学士谢迁,退休回家后,玩叶子戏能玩通宵。不过他的赌博,也不过是和家里的孙子孙女们,赌些当地的点心名吃,纯属找个乐。
  可随着明朝越发腐败,这事就不止找乐了。特别是万历年间起,拜万历皇帝常不上朝所赐,原先被考成法管的服服帖帖的官员们,从此也就撒了欢。外加明朝行政瘫痪,各级官员常无所事事,自然也就凑一起撒开了打牌。还有好些官员,退休回家后也不闲着,直接开了赌坊,召集相熟的同年同僚们一道继续玩。这又搭钱又耗精力的叶子戏,就是各级官员联络感情的手段。不会打自然被瞧不起。
  如此一来,叶子戏在明朝的朝堂高层,自然是无比风靡,因此也上行下效,而且这打牌游戏还要玩钱,砸钱越多越刺激,放在当时明朝腐败风气里,自然也如鱼得水。想给阁老尚书送孝敬?想跑官买官?以前还要跑断腿求人,这下只要能混进牌局里去,一把牌打完,就不动声色把钱送出去。以《荆园小语》记载,很多士大夫沉迷其中,都是“穷日累夜,痴然如狂”,连呼“极有趣”——又好玩又能捞钱,当然极有趣。
  但大明朝的腐败,也在这火热游戏里越陷越深,直到积重难返。
  甚至就是在明朝灭亡的前夜,明朝竟还因叶子戏闹出雷事。李自成高歌猛进,大学士周延儒奉命离京督查军队,没想到刚开动一百多里,周延儒立刻派亲信持令旗快马返京,这下把全北京城吓了一跳,以为李自成已经打到城下。细一看才发现,原来周延儒大人酷爱叶子戏,上前线才发现忘带叶子戏牌了,赶快派人回北京来取——国难临头,竞还想着叶子戏!
  大明王朝低效的效率,人浮于事的雷场面,看看这狂热打叶子戏纸牌的一幕,原因不难猜。
  可这事情,真的只能怪叶子戏纸牌?那个叶子戏纸牌风靡的明末,已是一个腐败到骨头里的王朝。玩物喪志,自然不可免。
其他文献
为何原始人以胖为美  在减肥广告随处可见、脂肪是人人皆欲除之而后快的累赘的今天,如果真的发明了时间机器,相信石器时代将会是胖界人民的第一个理想去处。  在早期恶劣的生存环境中,无论男女都需要从事社会劳作或家庭劳作,女性拥有健壮的身材,在生存中才能具备优势。史前时代中,最能带给人类强烈的美感当属“人口的繁殖”和“种族的延续”,没有办法解释生育问题的先民自然尊崇女性,而代表着生殖能力的壮硕身材自然受到
多年前,神秘失踪的渔船“美杜莎号”突然出现,船上还有一名失踪三十年但容貌丝毫未变的水手。难道他们穿越时空了?还是这一切都源于百慕大“魔鬼三角区”诡异的超自然力量?
在老版本《星球大战》中,帝国总会不惜启用它们的究极武器死星,来对付一些“不听话”的行星。死星从附近的恒星吸收能量,然后释放出一束无比强大的射线,就能将一颗行星炸得灰飞烟灭。后来,帝国的“继承者”第一秩序又对死星进行了改进,使其能够一次性摧毁多颗行星,可谓“威力加强版”。在最新上映的《星球大战:天行者崛起》中,更是连歼星舰都能够发射摧毁行星的光束,让人不由感叹帝国君主们对黑科技的狂热。相信各位也曾思
人不仅在使用手的时候有“左撇子”和“右撇子”之分,甚至在使用眼睛时,也有“左撇子”和“右撇子”之别。  美国科学家曾对眼睛的“左撇子”进行了相关研究。科学家认为,人眼睛的使用习惯和大脑的使用习惯息息相关。人的大脑皮质分为两个完全不同的半球,这两个半球在运行时高度专业化。  大脑对视觉信息的综合处理就是这样,人在使用眼睛时,每只眼睛的视野都受到大脑的两个半球的分解,右半球接受每只眼睛视野的左半部分,
萨尔瓦多卡斯蒂略洞穴位于西班牙北部。数万年前,人类的一支史前祖先一直都定期造访这里,并在洞壁上留下了他们非凡的画作。在史前学家罗伯特·佩雷多的带领下,研究者们走进了穴居人居住过的洞穴。随着手电筒光的移动,红鹿、野牛和猛犸象渐渐出现,然后又隐藏在手电筒光的阴影中。大家继续往前走,寻找着更激动人心的东西——世界上最古老的“电影院”。  并非“失败之作”  在过去几年里,一些史前学家指出,这些史前石器时
有些人开车到家后,常常要坐在车里发一会儿呆,才慢吞吞打开车门。  有些人忙完一天累得不行,还要拿起手机玩上一会儿才肯休息。  还有些人,哪怕正在全神工作中也要放点音乐,否则就像缺了什么。  对此,有专家指出:这些行为反映出来的其实是一种对当下生活的厌倦感。  当人们按部就班地工作、休息、社交形成一个模式时,就会心气浮躁。  如果在这种状态下,让精神开个小差,跳到主线之外哪怕是几分钟,都会很好。  
香港新界北茶餐厅事件发生在1989年12月,这间茶餐厅叫潮涌记,平日里就卖些蛋粉肠粉饭和多士面包蛋挞之类的便餐。  那天是很平常的一天,潮涌记的侍应接到打进茶餐厅里的电话,顾客需要加底蛋饭、牛河粉等食物,并要求送到大埔田西边的喜秀花园别墅的一个单位,点了大概四个人的份额,于是伙计做完打包就骑上车提着外卖篮子赶往喜秀花园。到了电话中所留的地址后,伙计按了门铃,等了许久不见人来开门,又是敲门并大声叫“
北莫寒 编  2018年10月1 1日,搭载美俄两国航天员去往国际空间站的“联盟MS-10”飞船在发射过程中遭遇故障,飞船未能正常入轨,飞船和火箭装备的发射逃逸系统在故障发生后成功启动,使宇航员安全脱险。历史上,发射逃逸系统曾经多次在危急时刻力挽狂澜,挽救了宇航员的生命。  弹射座椅:保障能力很有限  1961年4月12日,苏联空军少校尤里·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飞船进入太空并安全返回,成为人类历
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发明其实是由孩子创造的,虽然其中一些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完善已有的事物,但少数人在20岁前就独自完成了伟大的发明。以下这些常见物品都来自孩子们的灵光一现,它们不仅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且历久弥新,为世人带来便利。  计算器  1964年,法国神童布莱兹·帕斯卡在18岁那年设计出第一台计算器,不用依赖人脑就能执行所有四则运算,是帕斯卡专门为他做收税员的父亲发明的。  机器最初名为“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