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视觉、人类感官与艺术的语言

来源 :当代电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bangming98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人文研究中使用计算机视觉(computer vision)方法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在本文中,笔者认为使用数值呈现(numerical representation)和数据分析的方法为描述“文化器物”(cultural artifacts)(1)、体验和动态(dynamics)提供了一种新语言.在人类进化中发展起来的近代语言,如英语和俄语,并不擅长捕捉人类感官和文化体验的模拟属性(analog properties),所以当我们用21世纪的新尺度研究当代媒体和文化,想对成千上万、数百万或数十亿件艺术品进行比较时,这些问题令我们忧虑.而当我们改用计算机视觉中图像属性标准的数值测量(numerical measurements)时,能够更好地捕捉单个以及多个艺术品之间的视觉差异,即使这些差异非常微小.数字比语言能更好地捕捉颜色、形状、纹理、轮廓、构图以及表达面部、身体和物体等视觉特征.我们在统计学和机器学习中通过大型数值数据集(numerical datasets)寻找结构和关系的方法,也能应用到庞大的“文化器物”数据集中.同样重要的是,计算机视觉中数字图像特征提供了一种新的语言来表示渐进和连续的时间变化,是自然语言不擅长的.这既适用于如电影或舞蹈等描述动作和节奏的单一艺术品,也适用于描述几十年或几百年来数百万件文化艺术品视觉特征的变化.
其他文献
李前宽 1941年 1月 4日出生于辽宁省大连市,祖籍山东蓬莱,国家一级导演.历任吉林省文联副主席、长春电影制片厂总导演、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荣誉主席,中国电影基金会总顾问.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九、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获得“国家有突出贡献的电影艺术家”奖、“美中文化交流特殊贡献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期刊
三维数字技术与8K图像显示技术让戏曲程式化表演在中国动画电影中拥有更加丰富的表现力与创造力.本文以改编自传统京剧短打武生剧《三岔口》的动画电影《新三岔口》为例,探究戏曲程式化表演在动画电影中的应用与创新.数字时代的中国动画电影在继承中创新,运用新技术建构具有民族特色的审美体系,绽放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独特魅力.《新三岔口》通过探索动画表演创作的新形态,迎接新时代中国动画电影民族化的新挑战.
近年来,在大众文化中盛行着一种叙事资源相对封闭的西藏形象.这种叙事资源受到国际流行的“西藏话语”影响,生产着一成不变的精神化、宗教化的“西藏形象”,透露出浓厚的东方主义趣味——把西藏叙述成一个与历史绝缘的特异空间.这种文化叙述是“去历史化”的.
期刊
我国早期电影之所以勃兴于20世纪20年代,概因当时的政局相对宽松、经济持续向好、城市化进程提速,以及欧美电影的促动等多重因素的合力使然.日渐发达的电影业丰富了大众生活,也促进了文化传播和社会改良.这种影响反过来又增强了国产片的美誉度,让电影业吸纳了更多资金和人才,在影片质量、营销渠道、票房收益、企业品牌、产业规模和社会效益等方面得以长足发展.20年代的电影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其崛起缘由和社会影响值得从多维层面深入探讨.
喜欢古诗词的小朋友一定能发现,诗人经常会把一种树写进他的诗中,用来营造秋天的氛围,它就是梧桐.这个时候你可能会跳起来说:“我知道!我认识!我们这里的街上就有梧桐!”不过,你认识的树真的是梧桐吗?不要着急,让我们来好好认识一下梧桐吧.
期刊
恰当运用法治榜样人物的事迹能有效实现教学目标.可以通过呈现榜样人物的事迹,知晓榜样人物的法治品格,产生素养认同;采访、链接榜样人物,寻找与之在法治精神方面的差距,引发心灵反诘,激发素养趋同;通过榜样宣誓和模拟法庭,以自身榜样的示范和激励,实现学生法治素养的生成.
心智游戏电影有一个共同的父亲,他就是美国科幻作家菲利普·K·迪克.不仅迪克的名声和影响力属于特殊的“死后”时间性,他的整个作品也是对这种迟来的循环和回溯性的一种扩展思考.要理解他的作品在当代电影中的存在,就有必要更深入地分析时间和时间性在其作品中的作用.迪克的作品还触及了我们目前人类困境中的一些典型问题,对他的作品展开分析还可以帮助理解我们自身状况的征候,并以此作为对心智游戏电影本质、对电影制作者和观众形成的特殊魅力进行追踪的线索.
电影史就是媒介竞争的历史,电影不仅吸纳了此前众多媒介,还通过评判媒介竞赛中其他媒介的表现而宣示自身的认知特权,本文便关注此类讨论媒介竞争或融合的元电影.《班尼的录像带》堪称研究视频这一致病媒介的试验场,导演哈内克断言视频图像的介入将造成人的道德虚无,这种媒介末世论在其近作《隐藏摄像机》更为突出.但亦有电影人对新媒介的阑入持乐观态度:拉雷因的《智利说不》以视频转型重思政治转型,杜皮约的《真实》拥抱媒介环境壁垒坍塌后的融合状态.这些例证揭示接纳媒介融合的元电影将有助于反思社会媒介行为的后果.
随着3D摄影技术、数字后期技术及院线放映技术的并进成熟,3D电影克服了诸多困难,走入主流院线体系.十余年的技术变革为更多创作方式带来可能,但3D电影市场近年持续下滑趋势.整个3D电影的视听策略和美学风格单调且波动,电影工业旧有的视觉语法在3D画面下无法有效应用.技术储备超过了艺术策略是3D电影近年发展中的突出现象.本文尝试从3D视觉的特性、剪辑与运动、深度控制等角度入手,结合具体例证,在技术与艺术交叠的夹层中分析相关问题,找寻解决方法,以期给产业和学界带来启发.
一路颠簸,傍晚时分歪歪探长和侄子贝瑞克终于来到这所位于大山深处的云中小学.rn看着眼前整洁漂亮的校园,再看看四周矮旧的房子,贝瑞克不禁笑道:“这所小学真是鹤立鸡群啊!”rn“这说明这儿的人重视教育.”歪歪探长笑道,“走,我们快进去吧,格伦校长在等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