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现状调查

来源 :新媒体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nlun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媒体时代学生的学习、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学生的认知模式、思维方式也受到深刻影响。通过调查问卷统计分析及访谈发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新媒体素质有待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平台较为流于形式,使得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巨大挑战。因此,顺应新媒体时代不断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积极借助各种新媒体平台,提升新媒体的使用技术、操作技能,才能保证其顺利开展,实现预期效果。
  关键词 新媒体;思想政治工作;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08-0050-03
  1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方法
  新媒体时代,人们的生活都离不开“网”,社会信息传递和更新的速度飞快,“95后”大学生更是其运用主体,这从根本上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并对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使得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巨大挑战。因此,了解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体和客体的变化,深入研究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状况,才能更有效地进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本次调研采用课题组编制的问卷,于2016年9至12月选取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6所高校进行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800份,其中教师卷300份,学生卷500份,经过回收统计,有效问卷760份,问卷有效率为95%,数据采用SPSS进行统计和分析。问卷的发放包括四个年级的学生,也充分地考虑了高校的科类结构,覆盖了文科、理工科,为了更全面地了解情况,课题组成员还对部分学生采用访谈形式进行调查了解。
  此外,课题组成员还同部分高校组织、宣传、学生处、团委等部门主要负责人进行较为深入的访谈了解,以便更为全面地了解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具体实施开展状况。
  2 调研结果与原因分析
  2.1 新媒体对大学生学习、生活方式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并存
  2.1.1 新媒体提供便捷的生活方式,搭建多渠道的学习平台
  大学生对新媒体的运用较多,使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变化。在调查中发现,几乎所有的学生每天都上网,尤其是智能手机的普及让很多繁琐的事情都能“一键搞定”,十分快捷、高效,77.59%的大学生认为新媒体“使生活更加方便,让大学生活更加充实、丰富”。青年大学生善于接受新鲜事物,通过充分运用新媒体,学生获取信息的速度非常快,信息获取方式更加多元化,由传统的读书、看报、听广播等转变为主要依靠网络了解。调查结果显示,由于智能手机的便携性,91.88%的学生通过手机网络浏览新闻,了解国内外大事。此外,电脑上网浏览新闻网页的比例也较高,而通过传统媒体如报刊杂志、广播等接收新闻的比例较小,仅占16.03%。只要有网络,大学生就可以在各个“虚拟场所”随意切换,阅读、交往和娱乐。
  2.1.2 大学生对新媒体的过度依赖
  新媒体是把双刃剑,对大学生学习、生活方式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在调查中了解到,大学生对网络和智能手机等新媒体有过度依赖的倾向。一些大学生描述自己对于手机的依赖程度,提到“上课带着手机,边吃饭边看手机,走路也在看手机,除了睡觉时间几乎都在用手机”,几乎是24小时不离身。73%的学生每天上网的时间是4小时以上,上课时带智能手机自然也成了标准配备,有的学生甚至“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带书,只带手机”。在调查中了解到,有的学生认为利用智能手机了解国内外大事即可,个别学生甚至上思想政治理论课只带智能手机,上课时将耳机塞进耳朵,听音乐或者看视频,直接拒绝接受课程信息。
  2.1.3 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主导地位的冲击和权威性的挑战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主导地位的冲击是多方面的,进而使其权威性受到挑战。大多数学生认为可以突破时间、空间和地点的限制学习相关知识,对于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或者问题主动同老师进行交流沟通的占19.33%,通过百度等搜索引擎方式了解的占87.5%。智能手机的主要用途是QQ、微信聊天,其次是刷微博、论坛和观看网络视频,部分学生承认上课的时候也经常玩手机,其中,QQ和微信的使用率最高,占到94.81%。
  2.2 大学生的认知模式、思维方式发生巨大变化
  2.2.1 信息获取渠道多元,知识“碎片化”且单一
  虽然通过新媒体获取信息速度快、方式多元化,但信息获取多元、碎片、随意,且大都单一。许多流行的网络资讯平台内容对数字都有一定的限制,如微博的字数限制是140字,还包含大量图片、视频,信息量大,各式各样的“表情包”在大学生网络交流中极为流行,甚至还出现“表情包”斗图大赛。因此大学生往往容易受媒体引导影响,缺乏系统性、理论性思考。
  调查中了解到,学生大都表示每天都会浏览新闻信息,但73.4%的学生只是关注新媒体推送的热点新闻图片和视频,而娱乐新闻、体育新闻等往往占据热点新闻版面,因此,表面上看,信息获取方式多元,获取信息的内容丰富多样,但实际上信息了解内容却较为单一,而且信息的快速更迭让学生注意力很容易转移,每天新媒体都有不同的热点新闻,每天学生都有不同的关注点,“碎片化”“主觀化”特征明显。
  2.2.2 新媒体表达方式自由度高,缺乏优质“过滤”
  微博、微信的语言表达方式,自由度高,大都呈现出情绪化、个人化、主观化的特点,传递的大多是个人情感和非理性的观点,面对未曾经过过滤的信息汪洋,大学生是看热闹的“吃瓜群众”,随意性特征十分明显。碎片化、随意化的移动阅读,让大学生思维方式变得简单、零碎和感性,语言表达较为缺乏逻辑性和系统性。这样的舆论环境,灵活并且多变,让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难以主导舆论环境。
  2.3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新媒体素养亟待提高
  2.3.1 重视新媒体平台的单向“输出”,忽略双向互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没有充分的将新媒体与思想政治工作紧密结合,重视新媒体平台的单向“输出”,而新媒体的双向互动特点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调查了解到,93.2%的大学生表示会通过新媒体发布自己的观点,通过微信、微博、QQ等社交网络平台同他人进行交流,因此,在这些网络媒介中,大学生是信息的傳递者,同时也是信息接受者,是教育者也是受教育者。
  2.3.2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急需创新
  部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灵活运用新媒体,比较突出的表现是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调查数据显示,76.64%的受访大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总体状况做出了“很好”或“较好”的积极评价,51.41%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较为忠于教材,围绕教材重难点进行教学,课堂上展示的生动形象的图片、视频、纪录片等也给大多数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受访大学生表示,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仍然采用较为传统的教学方式,“一本教材、几页课件,老师讲、学生听”,这对于喜欢接触新异事物的“95后”十分缺乏吸引力。多数大学生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件较好,但也有27.83%的学生认为课件制作一般,甚至有2.58%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课的课件过于死板,完全没有吸引力。28.06%的学生明确表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枯燥,采用传统的满堂灌方式进行。教师只是将教材上的内容摘录到课件中,再投影到教室屏幕上,照本宣科,学生也只是按着考试标准要求掌握知识。12.83%的学生认为教师所讲授内容与现实脱节、语言较为生硬。在调查访谈中了解到,也有个别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脱离教材,让学生开展专题演讲,完全让学生讲。
  2.3.3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运用新媒体的实践形式多样但内容片面
  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授课班级建立QQ群、微信群,这样课后学生对政治、社会等热点问题有疑问的,也可以利用QQ、微信及时和老师沟通,在QQ、微信群讨论也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关注到这些问题上来,也便于教师及时、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有的教师将自己的微博账号主动与学生分享,教师通过微博表达观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会通过微信、微博、QQ、朋友圈等新媒体手段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同学生沟通的只占到33.24%,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运用新媒体的比例有待提高。而且辅导员、班主任等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与学生交流较少,大都只是关注学习状况。
  2.4 新媒体的虚拟“精神活动”未能带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平台的实质良性互动
  在调查中发现,73%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受访教师认为自己所在院校十分重视这一工作,当前各高校已经充分利用新媒体,如通过建立校园公众关注号等形式,在宣传和介绍学校开展的各项工作的同时,也加强了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调查结果显示,96.69%的高校都有微信公众平台,学生也大都十分关注本校的微信平台,72.4%的学生表示,经常通过学校微信平台接收学校新闻。但是高校利用新媒体搭建思想政治工作平台的较少,40.56%的学生表示本校没有思想政治工作公众号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络平台,即使有建立这一平台也大都流于形式。因此新媒体的虚拟精神活动,使得74%的学生认为只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54.48%的学生表示使用新媒体后与人面对面交流的意愿和机会都减少了,这也会削弱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影响力。
  与此同时,部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平台有相关公众号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网站等,但信息更新少,关注少的情况较多。有的精品课程网站根本无法打开,能打开的通常也只能浏览课件和视频,无法下载,不能实现真正的资源共享。加之学校对其宣传推广力度也不够,在已经搭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平台的高校调研中发现,有23.5%的学生根本不知道本校有思想政治工作网络平台。
  3 完善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建议
  3.1 提高大学生媒介分析与运用能力,构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平台
  在新媒体时代,树立新媒体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理念,要明确认识到大学生所处的信息时代最重要的不是得到最新、最多的信息,而是要有甄别、筛选信息的能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尤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正是锻炼和培养学生的思考、判断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培养学生分析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我管理与自我服务水平。高校要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积极建立和运用学校微博、微信、论坛等,并且要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和关注该公众号和微博,尤其要针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发表思想政治工作相关信息,多发布与思想政治工作相关的图片、文章、活动等最新资讯,通过多样化的形式增加吸引力,利用官方平台发布权威消息,引领热点、焦点问题的主题设置,构建完善的思想政治工作网络平台,以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引导作用。
  3.2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提高自身新媒体素养,实现工作方式的多样化
  新媒体时代对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提出的新的要求,在多元文化交融、多维空间共存的时代,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新媒体素养,这对于新时期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至关重要。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主动融入新媒体时代,借助各种新媒体平台,提升新媒体的使用技术、操作技能,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倾听学生的诉求,并充分利用QQ、微信、微博等方式,适当加入网络流行语言与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更乐于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以无声感染及渗透的方式引领学生的价值取向,在消除传统工作方式的时空限制,以及增强师生间的沟通与信任的同时,有效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还需要增加自身的理论素养,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考验,需要教师更全面的准备授课内容,更加仔细地去考虑所讲内容的准确性。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加强互动式和实践式教学,激发思想政治理论课活力,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大力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和创新。尽量用贴近学生的话语体系,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对各种知识进行整合、凝练和提升,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组织教学,让学生爱听愿意听,之后才能“入脑入心”。
  3.3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协同,提高工作的影响力和渗透力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双向的互动过程,思想政治工作主客体始终处于一个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中,新媒体时代更需要整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等力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不仅要建立微信公众号和微博认证账户等,充分利用公众号和微博,更要在主动学习新媒体传播技术和通过灵活运用新媒体的同时,工作者之间要直接相互协同。将所掌握的学生思想、学习状况等及时通过新媒体进行沟通,如建立思想政治工作者QQ群、微信群,组织专题讨论、分享工作经验等,也可以对不同特点的学生进行不同的工作方式,从而有效保证工作的有效开展。
  综上所述,日常接触的新媒体为吸引用户眼球,画面大都生动、鲜明、形象,极大地影响了大学生的审美情趣,这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表现形式,尤其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这一管理队伍提出了较高要求。在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积极顺应时代不断创新,才能保证其顺利开展,实现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何祥林,吴长锦.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现状与对策思考——基于6所高校的实证调研[J].思想教育研究,2016(1):116-119.
  [2]梁海波.微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6):70-72.
  [3]张在金.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略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4):66-67.
其他文献
西安外国语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陕西西安 710128  摘 要 聊天机器人的创新应用,将传统新闻客户端严肃的“读新闻”模式转变为轻松人性化的“聊新闻”模式,作为新媒体浪潮下“人工智能”特性的代表媒介,将为传统新闻业带来影响。以Quartz為例,探讨新闻聊天机器人的应用优势及对新闻行业的影响。  关键词 新媒体;聊天机器人;人工智能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
期刊
摘 要 副刊是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鲜明的思想性与艺术性,在宣传特点与作用方面都与新闻版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中国环境报》作为一张国家级环境报,在提高全民环境意识,传播环境保护知识、信息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一张日益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绿色新闻纸”,并在传播生态文化、践行生态文明思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简要地就生态文明建设中行业报副刊的重要作用进行归纳,并以《中国环境报》为案例进行阐
期刊
摘 要 近年來,女性政务媒体逐步发挥出宣传服务女性的作用,已成为不容忽视的媒体力量。女性政务媒体如何抓住时代发展机遇,拓展国内外的影响力?文章以“他为她”全球行动之“消除对妇女的暴力”主题活动暨橙色亮点仪式的宣传报道工作为例,分析女性政务媒体做好国际性妇女活动的宣传工作,对女性政务媒体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妇女;女性政务媒体;国际性;宣传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
期刊
摘 要 近年来由网络隐私而引发舆情爆发,以中国人民大学郝相赫被逐出师门事件最为典型,并且长期影响了社交媒体的发展。2015年9月20日,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孙家洲发表公开信,因新招收的硕士生郝相赫在微信朋友圈大放厥词,与其断绝师生关系,网络上争吵不断。新媒体环境下私人话语的私密性受到媒介公开传播的舆论影响,到底是谁之过?文章以传播学角度对该事件进行分析探讨,寻找新媒体环境下各种媒体形式对舆论影
期刊
安徽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广播,安徽合肥 230001  摘 要 随着媒介格局的转变和新媒体的崛起,广播这个传统媒体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新媒体环境之下,广播媒体必须要实现改革转型。但是从目前的实践来看,全国很多广播媒体的转型存在问题。通过近年来的发展,安徽新闻综合广播在新媒体环境下节目转型发展做出了一系列有益尝试。  关键词 新媒体环境;广播节目;转型发展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期刊
摘 要 Web2.0技术下的社交平台与App迅速崛起,受众需求的表达方式也迅速转向声情并茂的视频传播。伴随社交平台而产生的用户自制短视频迅速占据了热门头条,用户自制短视频凭借其“短”“快”“精”的特点,依托于迅速崛起的社交平台的黏性网状关系形成了结点与结点相连接的稳定传播模式。这一模式稳定,但并非无懈可击,甚至衍生出了许多问题,因此对用户自制短视频传播模式及问题研究显得极其必要,更为重要的是,对于
期刊
西北大学长安校区,陕西西安 710127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互联网产品日新月异,如果说2016年是VR元年,那么2017年无疑是VR实现大发展的一年。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全国两会是人民参政议政的重要平台,2017年两会新闻的报道大胆运用多信道直播云台“钢铁侠”等新装备新技术,是传统新闻报道方式的突破。VR+新闻,打造“沉浸式新闻”是大势所趋。当虚拟现实技术与两会新闻报道碰撞,传统新闻报道
期刊
摘 要 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不仅使得新媒体蓬勃发展,而且改变了受传者所处的媒介环境和传者和受者之间的关系。近几年这样一种新闻现象频频上演:随着事件的不断发展,许多关注度极高的热点事件到最后被证实与媒体最初的报道相差甚远,甚至黑白颠倒,最后演变成人们意料之外的情况,即所谓的“反转新闻”。文章着重分析了“反转新闻”这一新闻现象其中关键一环的——媒体,探讨了媒体在报道中的责任缺失并给出合理化建
期刊
摘 要 媒介融合、“互联网+”已成为国家战略,作为一家科技期刊社,中国商办工业杂志社《现代商贸工业》杂志在新媒体融合和转型上,也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以《现代商贸工业》杂志新媒体融合发展为例,探索新时期科技期刊转型路径,为科技期刊转型提出参考。  关键词 科技期刊;新媒体融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08-0106-02  1 期刊介绍  中
期刊
摘 要 伴随着移动新闻的势不可挡,各大传统纸媒也陆续推出自己的新闻客户端,传统纸媒的代表之一人民日报也形成了自己专属的编辑特点和用户体验,但针对发展过程中的不足应该不断地寻求新策略以完善和强大自己。  关键词 人民日报手机客户端;编辑特点;用户体验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08-0022-02  人民日报客户端从2014年6月12日上线以来,成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