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音乐作曲理论课程教学发展路径分析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ankfei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音乐作为一门综合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在目前各教育阶段受到重视,很多高校也设有对应的专业课程。音乐作曲理论作为音乐专业的基础组成部分,其地位是不可替代的,不仅是学生日后学习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载体。但是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高校的音乐作曲理论课程无论是教学理念还是教学方式都比较单一,无法满足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现实需求,所以如何才能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整体质量,已然成为相关教育学者所要重视的重要问题。文章阐述了高校作曲理論课程教学现状,分析了高校音乐作曲理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学模式改革的方向以及教学模式的改革路径。
  关键词:高校;音乐作曲理论;课程教学;发展路径
  音乐作为一种文化不仅可以涵养人们的精神,也能达到弘扬民族文化的效果,深受人们欢迎。随着现如今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改革,社会对于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跟上现代化社会的发展步伐,各高校作曲理论课程的教学必须要有时代意识,不断优化人才培养路径,创新与完善教育体系。
  一、高校作曲理论课程教学现状
  在高校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进步接轨的过程中,音乐作曲理论课程在整个专业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对人才的发展而言起着推动作用。大学生处于学习和发展的转折时期,因为即将毕业走向社会,他们只有明确自己的就业方向并在各专业水平方面做好准备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是对学生进行综合培养。但在目前高校的音乐作曲理论课程教学当中,很多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内容都缺乏创新,他们基本上就是按照教材和传统教学模式单一地进行授课,导致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质量不高,所以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同时,大学生在这一时期普遍存在对学习懈怠的心理,一部分大学生认为到了大学就不用再去学习了,在平日里会沉迷玩乐,再加上信息技术背景下各种电子产品的出现,这些都是他们不愿认真学习作曲理论课程的原因[1]。
  二、高校音乐作曲理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很多专业教师在教学方式上存在问题。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教师所运用的教学方法大部分是讲授,表现为重理论轻实践,而且这种思想已经贯彻到每一个专业教学中,音乐作曲理论课程亦是如此。音乐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中包含着很多理论概念,需要将其运用到实践操作上达到学以致用,所以实践教学至关重要。然而很多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忽略了对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和能力培养。同时,一些音乐作曲课程中教师不关注学生是否接受,因为他们自身就是抱着完成教学任务的心态参与教学的。大学生在这一阶段都有着自主思维和情感,他们大多缺乏自主控制力,需要教师的科学引导和辅助才能更好地参与学习。如果教师只关注自己的教学任务,全然不考虑学生是否接受,那么学生往往会从心底里排斥作曲理论课。此外,由于每节课的时间有限,专业教师都会事先把课程模式安排好,确定教学的目标、内容以及练习、学生的学习重难点以及练习等,但没有从实际情况出发进行考虑,因此教学与实际就有所脱节。还有部分教师自身水平有限再加上学校不重视培训,他们以现有的能力是无法对学生展开更高水平培养的,这也是导致音乐作曲理论课程效率低下的原因之一[2]。
  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也不够合理,虽然音乐理论课程目前在高校受到重视,但是课程的内容方面却不容乐观。因为大多数学校都将其列为选修课,教师对它的讲解比较少,连带着学生逐渐对此也不够重视,就算教师能够将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也改变不了它是选修课的属性,因此学生对其学习也不会上心。而那些不是音乐专业的学生虽然在课程上也安排了音乐理论基础,但是他们一般基础较差,再加上缺乏认识,因此也不能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三、高校音乐作曲理论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方向
  为了进一步提高高校音乐理论课程教学质量,必须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并明确改革的方向,这样一来教师才能在教学上有的放矢并为学生构建良好的教育环境。
  (一)借鉴西方优秀的经验
  调查发现,在很多西方国家对学生开展音乐教学的过程中主动权基本上都在学生的手里,而教师在一旁进行辅助性指导,并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及时更新教学方式与内容,使他们提高主观能动性并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最后达到提高音乐综合素养的效果。但中西方文化之间毕竟存在着差异,因此我国高校在借鉴西方音乐理论基础课程教学的时候不能直接复制,必须结合自身教学的实际情况对西方教学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再进行创新完善,这样才能让高校的作曲理论课程对学生更好地发挥作用。
  (二)注重传统音乐作曲教学
  传统音乐作为我国的一种文化遗产,承载了多个朝代的历史,而且每个时期的作曲和各种技巧都有不同的特色,可以满足人们的个性化需求。因此在进行音乐作曲理论课程教学的时候,高校教师需要注重对传统音乐作曲方法的渗透,并多给学生分享历史音乐素材,让他们能够看到音乐发展史,这样才能掌握更多的作曲方法,从而真正达到多元化学习。另外,教师应当让学生根据不同的音乐作曲风格和技巧自主创新,这是培养他们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传承作曲文化的重要基础[3]。
  四、高校音乐作曲理论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路径
  (一)明确教学目标
  有很多高校的音乐作曲理论课程教学目标的设定就是培养学生作曲人才,其实这种目标比较片面,因为不是所有人都具有作曲天赋,也有些学生并不愿意日后从事这个方向的工作,所以教师需要做的就是正确定位课堂目标,把重心放到对学生音乐素养和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上。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好这门课程,同时也能让学生在综合能力上得到优化,从而为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合理应用合作教学模式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了解每一名学生的基础掌握和实际学习情况,根据他们表现出来的实际情况选择教学模式。合作教学是每一个教育阶段都比较常用的方法,主要是由教师把整个班级分成不同小组,然后设置任务。学生在小组中会进行自主思考,互相讨论交流,互帮互助,最终将自己的见解发表出来,从而营造一种活跃的课堂气氛,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可以在音乐理论基础上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也能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三)引入互联网设备,拓宽学生视野
  现如今计算机信息系统在我国各行业中得到普及,在高校的音乐作曲理论课中教师也要善加利用。它能够将知识以多元化形式展现,同时也可以在共享平臺上让学生看到更多的作品或者是帮助教师创新教学模式。比方说微课、翻转课堂等,这些都是在计算机教学设备辅助下完成的。在高校的音乐作曲理论课中引入互联网设备,一来可以通过视频或者图片激发学生参与作曲理论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二来可以通过展现更多的资料丰富学生知识储备,三来对教师的个人教学水平提升也有效果。
  (四)设置多元化作曲理论课程
  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速度很快,高校的学生日后毕业要想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在大学期间学习音乐作曲理论课程的时候也要与时俱进,增强自身的知识储备,提高各方面能力以及综合素养,为以后步入社会打下良好基础。而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决策者,要辅助学生成才,那就需要先从教学方式上进行更新,除了以上提到的利用计算机设备更新进行教学之外,教师也能采用情境教学、角色扮演等课程方式。情境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做好学校和社会一些真实环境的衔接,而角色扮演则能模拟学生以后参加招聘时的环境,对学生都是有着很大帮助的。
  (五)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学生作曲灵感
  良好的学习环境能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作曲灵感,因此教师要注重打造课堂氛围。除了教室内部的控制和一些趣味性教学方法之外,可以定期开展一些有关作曲的活动,比方说让学生自主打造乐队、小组竞赛等等[4]。
  五、结语
  高校音乐作曲理论课程不仅是音乐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可以对学生的能力和素养进行培养,所以专业教师必须加以重视,并明确课程教学目标和更新教学方式,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学习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巧.高校音乐专业作曲技术理论课程的现状与发展研究[J].艺术教育,2021(3):52-55.
  [2]丁竹.音乐作曲理论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评《高校音乐教学与多媒体技术应用》[J].中国高校科技,2020(4):114.
  [3]康红许.高校音乐作曲理论课程教学未来发展模式[J].传播力研究,2020(6):183-184.
  [4]张静.创新创业导向下普通高校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课程群的构建:以滁州学院为例[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20(6):166-168.
  作者单位:南京视觉艺术职业学院
其他文献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们深刻体会到,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目前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着许多不良习惯。如一些学生写字歪七扭八,潦草、字迹很难让别人看懂;添字、漏字、错字、漏掉数字或运算符号、点错小数点,也常有发生。有些学生计算粗心大意、
期刊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在小学,使学生学好数学,培养起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们深刻体会到,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的一项重要
期刊
实施素质教育,落脚点在课堂。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以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以实现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为目标,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将素质教育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让每个学生都能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大幅度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素质教育作为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既需要在宏观上科学规划,以期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同时也需要在微观上予以落实,使素质教育的每一项发展目标,改革
期刊
沈德立在《非智力因素与成才》丛书中说:“成才过程是一个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相互影响又以非智力因素起决定作用的过程。”正由于非智力因素在人的学习、成才过程中的决定性的作用,如何培养学生优良的非智力因素,即优化非智力因素,一直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苦心探讨的课题。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我在以下几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一、审美教育是优化非智力因素的重要途径   首先,
期刊
一、实施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途径  1.结合数学学科特点,有机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数学教学要注重通过数学的实际应用,进行学习目的教育;通过数学的严格训练,进行学习素质教育;结合数学的教学内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2.优化教学方法,贯彻启发式。优化教学方法,就是要变“注入式”为“启发式”,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探求新知,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  (1
期刊
兴趣是点燃人类智慧的火花,是探索真理的动力。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阶段是一个成长的关键时期,从小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学练兴趣,对体育教学质量的促进乃至终身体育能力与习惯的养成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体育兴趣是体育参与活动之一,影响着人的参加体育与的具体活动,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呢?我是从以下几人方面着手的:  一、通过游戏来激发学生兴趣  1、游戏要有趣好玩  教师所选的
期刊
摘 要:声乐是较为重要的一门艺术类课程,社会的高速发展对声乐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声乐教学和其他学科教学不同,它在注重基础理论知识共性教育的同时,还需要培养学生独到的声乐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这些能力需要通过个性教学才能实现。文章分别分析了声乐教学中存在的共性与个性特点,阐述了实现共性与个性教学统一的难点与意义,并探讨了实现这一目标的策略,为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提供建议。  关键词:声乐教学;
期刊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教学面临严峻挑战。文章以钢琴即兴伴奏课程为例,针对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建设探索。“金课”背景下钢琴即兴伴奏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将传统课堂和网络课堂的优势进行互补,力求通过线上资源建设、线下面授教学及全过程教学评价等将钢琴即兴伴奏这一门综合性极强的音乐课程用最佳方式进行呈现,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关键词:线上线下混
期刊
摘 要:缄默知识是与可以用文字或数字符号表达的显性知识相对的一种知识,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和实践性,其中包括有意识的且无法表达的知识与无意识且无法表达的知识。缄默知识的转化与共享是教学中公认的难点。文章结合高校古筝专业实践教学,从教师之间缄默知识转化与共享、教师缄默知识转化与共享的途径、现阶段的问题与解决策略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缄默知识;古筝;高校教学  注:本文系2020年烟台大学校级
期刊
摘 要:在我国众多传统文化中,书法是十分具有东方色彩和中国传统文化气息的,它有着不同的形式,而不同的书写原则代表了不同的文学文化。书法的表现形式比较抽象,但是其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我国的书法作品集中体现着国人的艺术气息和审美观念。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很多书法大家,现在也有很多学生在练习书法,这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文章以我国的书法文化为研究对象,结合书法理论的融入,对书法中的文学描写进行深入探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