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手两岸 让公益尽快成为习惯

来源 :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yunfei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伴随着两岸各界、各领域交流的持续扩大与深化,两岸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公益事业作为海峡两岸民间交流的一大亮点迅速兴起、蓬勃开展,对推动和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近日,《经济》记者就两岸公益事业交流发展现状、差异及合作前景等问题,专访了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牵手基金主任王莹。
  公益事业起步 正视发展难题
  《经济》:首先,请您阐述我国公益事业的发展现状。在您看来,公益事业发展过程中,公益组织与企业分别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在合作的过程中又存在哪些问题?应如何应对?
  王莹:我国的公益事业正处于刚起步的阶段,公益事业的发展任重而道远。公益事业不只是针对富裕人群和企业,也不是对捐资金额的简单比较,而是一种对社会关注的心态和责任感,是持续的正能量、影响力的传递。
  相应的,我国的公益组织及公益企业也都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诸多问题。当前,全国具有影响力的本土公益组织约有一百多家,由于本土公益组织缺少资金支持、力量相对薄弱,它们在组织公益活动的过程中,对合作企业几乎没有筛选的过程。现阶段,民营企业还是今天中国企业公益和慈善事业的主力军,但受到落后的公关思维和手段的制约,一些本土企业不知道如何利用企业公益活动营销自己,或在手足无措间错失良机,或不合时宜地过度宣传和炒作。显然,我们的企业还并未真正理解“公益营销”的含义,所以我们的公益组织有责任帮助公益企业做好公益营销。
  事实上,金钱从来就不专属于任何个人。金钱的本质是完成社会交流交换,达到一种均衡下的需求与物质的转换。当一个人或者一个组织(企业)财富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其实他只是在替社会管理这一笔财富,而不是占用财富。所以积极入世的亚圣孟子就倡导“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在今天的中国,公益组织已经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本土公益组织与企业间的有效沟通,是公益组织可持续发展的不二法则。与此同时,企业也应学会如何同公益组织打交道,跨国公司的成功案例无疑是本土企业可效仿的榜样,而那些已经走在公益前沿的本土企业的成功经验,也值得众多本土企业借鉴。企业在选择公益组织时,应充分考量公益组织的影响力、公信力和效率等。
  《经济》:现在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了公益事业当中,民间团体以及很多的爱心人士与我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的互动也越来越频繁,这对我国公益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也充分说明公益事业对我国的重要性,参与度的增加能否说明我国人民对公益事业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
  王莹:一个国家、一个组织、一个团体、一个企业乃至一个人,他的魅力不能缺少道德,缺少了道德他就是轻浮的。大地震中,很多人的生命被夺走,人们表现出来的同情、关爱、无私奉献精神,是人心灵中的“同感”机制被触发,这即是公益心的自发性与原发性原理。充分证明我国人民对公益事业的重视程度在不断加强。但能在多少程度上凝聚成相对稳定的道德观念,则取决于人们是否具有足够的道德反思能力,而这种道德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在于公益组织及公众媒体日积月累的引导与鼓励。
  当前,我国公益事业还没走出理想的境界,公益的土壤尚待继续培育,作为一个有大爱的民族、一个善良的民族、一个感性的民族,我国的公益事业前景十分广阔。
  特色鲜明 两岸合作势如破竹
  《经济》:两岸各个层面的不断深化交流,是否为两岸基金会带来了更多的合作机会?据您了解,两岸的基金会在理念上是否会有不同?具体存在哪些差异?两岸公益事业在哪些方面可以互相学习借鉴?
  王莹:中国的公益组织分为两大阵营,一是境外以及港台地区的公益组织,二是国内本土的公益组织,二者在运作上区别甚大。在台湾,慈善已经成为一种习惯,而在本土还在倡导“让公益成为一种习惯”。中国本土企业的公益营销目前还处于相当初级的阶段。也正因为如此,原本在法律意义上的“企业无权对公益组织提出附加条款”的规定也就很难执行下去。公益组织在无奈之下默许企业所提出的附加条款的态度,从长远来看是不符合公益事业的健康发展的。
  两岸公益事业的发展有很多方面值得相互学习和借鉴,例如台湾的全民公益意识。我们的公益意识不能太过注重营销效果,公益效果才更关键。这一点的把握也体现了企业的“利”与“义”的平衡度。公益营销,首先是公益,所以在公益营销当中要重视公益责任的持久性。公益不是上市活动,不能对大众心智进行猛烈的狂轰滥炸,它需要持续保持良好的企业形象,持续赢得人们的好感。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社会的尊敬和信任。
  《经济》:牵手基金作为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的一个分支,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成立的?自成立以来具体举办了哪些活动?
  王莹:牵手基金的前身是君孝基金,主要关注老年产业发展。基于海峡两岸系列活动的启动,君孝基金于今年5月正式更名为牵手基金。牵手基金启动的“牵手行动”系列活动,旨在汇集海内外各界爱心人士,牵手海峡两岸公益、经济、文化、环保等领域,共同感受大爱繁荣的盛世中国。
  牵手基金成立后,首先举办了“牵手行动——暨海峡两岸万名少儿文化交流系列公益活动”启动仪式。从少儿开始,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美德,在少年儿童人群中积极推动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和素质教育,提升少年儿童的传统文化水平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社会大众共同关注、扶持少年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
  《经济》: 此次“牵手行动”的举办意义深远,它不仅为两岸的交流搭建了平台,还为两岸儿童创造了互相学习交流的机会,此次活动对两岸交流带来了哪些促进作用?两岸企业在此次活动中又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王莹:本次活动为两岸教育交流提供了有利契机。两岸文化同根同源,为两岸儿童创造互相学习交流的机会是本次活动的目的。同时,本次活动为两岸的文化交流、经济交流及各界交流搭建了很好的平台。本次活动中,两岸企业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主力作用。对于一个有责任感的企业,一个立志于做百年企业、树百年品牌的企业来说,公益营销是一项长期而伟大的事业,更是确保基业长青的一个重要手段。
  《经济》:未来,牵手基金在推动两岸公益事业的发展与合作上有哪些规划?两岸公益组织的发展空间以及趋势如何?
  王莹:基金启动的“牵手行动”两岸系列公益活动合作内容丰富,今年内“牵手行动”的持续活动还包括2013海峡两岸智慧养生养老健康论坛系列活动,此外,2013海峡两岸商企公益之路论坛、“我志愿”大爱无疆、大艺无界志愿者公益之路也将在今年逐一启动。
  两岸公益组织的发展与合作蕴含巨大空间,涵盖的领域十分广泛,包括教育、科技、文化、经济、养老、健康、体育、环保、救灾、扶贫、创业、就业、培训等等。纵观可以进行公益投入的每个领域都有其特殊贡献和必要性,教育能促进民族的进步,科技可以强国富民,环保是我们生存质量的需求,经济是社会进步的载体
  公益事业本身就具有建设社会和谐平等的责任,公益事业也是企业家及各界商业谋略与社会责任的综合体现。所以两岸企业家及各界联手打造我国的公益事业是必然的趋势。
其他文献
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这也是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目标后迎来的第一个海洋日。近年来,全球对海洋经济的开发与发展愈加重视,联合国将21世纪定义为“海洋世纪”。中国也在不断利用海洋经济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做贡献。自2003年首次发布《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10年来,中国海洋经济以高于同期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发展,海洋新兴产业整体年均增长速度超过28%。2012年中国海洋生产总
期刊
新能源还未进入百姓常用字典,还带着“新”字成长在世,却已提前进入了“产能过剩”的尴尬境地。承载美好期望的新能源“并网”也困难重重,与传统能源、现存体制磨合不畅。近日新能源企业业绩下滑,集体落入低谷,部分严重者甚至已进入破产程序。看起来,新能源往前“冲”得太快了。目前我国新能源企业发展面临多重瓶颈,并未如预期般带领起一场能源革命,反而出现了大量的资源浪费。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为何?新能源的出路在哪里?
期刊
风电是技术较为成熟,可以大规模发展的清洁能源。2006年后,我国风电市场迅速扩大,并带动了国内风电制造业的成长与成熟。2012年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风电市场国,技术水平和制造业规模亦排名前列。但在近几年风电市场高歌猛进的同时,并网消纳瓶颈凸显,制造业竞争加剧,风电发展进入关键时期,未来保障市场和产业规模持续发展,需要在技术和产业升级、政策和机制建设等方面的创新。  风电市场集中和分散开发并重  2
期刊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十二五”以来,在党中央领导下,我国能源工业稳步增长,以风能、太阳能为代表的新能源实现数次腾飞,全国各地新能源企业迅猛发展。然而,各项问题也在发展过程中逐步显现。受到国际市场影响,许多新能源企业陷入危机,甚至面临倒闭。我国新能源发展现状如何?面临哪些问题?如何实现产业升级?《经济》
期刊
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支撑。在这一关键时期,应如何依靠科技创新发展现代农业?对此,《经济》记者专访了科技部农村科技司司长陈传宏。  《经济》:您认为,我国发展现代农业面临的挑战有哪些?  陈传宏:纵观国内外发展趋势,我国农业持续发展面临许多挑战,必须依靠科技创新,积极应对挑战。  挑战一,全球新科技革命对我国农业的挑战。21世纪以来,全球性的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生态技术为特征
期刊
自2011年9月上任以来,国际能源署署长范德胡芬(Maria van der Hoeven)女士每年都会来到中国。她关注全球能源经济的变化,最重要的是,她希望创建一个新的全球参与制度,引入新的能源消费国。4月初,范德胡芬提出要加强与主要新兴经济体的合作,包括中国、巴西、印度、南非、印尼、 墨西哥和俄罗斯7个国家。5月29日,范德胡芬飞抵中国,第二天在上海参加了“2013上海国际电动汽车示范城市与产
期刊
“在‘四化’同步的背景下,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是发展信息化。”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副所长王文生说,“中国幅员辽阔,全国目前有9亿多农业人口,分布在约59万个行政村,信息化差距是城乡主要差距之一,发展农村信息化是最薄弱、最重要的环节。”  “没有信息化就没有我国农业现代化”  近10年来,中国农业取得可喜成就,粮食实现“九连增”,农民收入实现“九连快”。但纵观国内外农业发展趋势,我国农业面临
期刊
近年来,两岸关系显著改善,交流合作、平等协商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开创出和平发展的崭新局面。今年6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时强调,两岸关系已站在新的起点上,也面临着重要机遇,应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基础,推动两岸关系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为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紧紧抓住国家支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机遇,展现两岸广泛经济交流成果,充分反映两岸
期刊
2010年,《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以下简称ECFA)的签订促进了两岸金融界更为密切频繁地交流;“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加快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建设,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这无疑为两岸金融业交流发展迎来了新的契机。如何借助两岸金融机构的不同优势和经验,共同建立起涵盖两岸金融中心、财富管理中心、公私募基金交易、金融人才培训及多种金融资产配置与交易等金融服务平台,逐渐成为两岸金融行业热议的话题。
期刊
海关总署6月8日发布的最新外贸数据显示,2013年前5月,大陆与台湾进出口贸易额为869.7亿美元,同比增长41.5%。其中,大陆对台湾出口178.7亿美元,同比增长34.5%;自台湾进口691.0亿美元,同比增长43.4%。而2012全年,两岸双边贸易额就已达到1689.6亿美元,占同期大陆外贸总值的4.4%,同比增长5.6%。面对如此强劲的贸易增长势头,我们应该如何促进两岸更深层次的经济交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