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军事哲学思想在人民战争战略战术原则中的开拓

来源 :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s198412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卓越的无产阶级军事战略家毛泽东在中国革命的长期战争实践中,娴熟地运用和阐发了关于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的完整科学理论,是毛泽东军事哲学中极为光辉灿烂的篇章,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军事科学理论的伟大贡献。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原则普及于战争的全体,贯彻于战争的始终,为人民军队在革命战争实践中提供了克敌制胜的法宝。
  关键词:毛泽东;军事哲学思想;人民战争;战略战术原则
  
  毛泽东同志在人民战争战略战术原则中所阐发的军事哲学思想,是其恢宏而科学的军事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无产阶级的军事理论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已成为当今世界军事科学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一 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
  当毛泽东同志回顾同蒋介石的斗争经历时总结认为,同敌人作斗争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要形成,在战略上藐视一切敌人,在战术上重视一切敌人的概念,就是说要在整体上藐视作战的对象,而在具体问题上则要重视它。在这里毛泽东同志提出了一个极为重要的战略战术的根本原则或指导思想: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这一思想也是毛泽东军事哲学的一贯思想。
  在敌强我弱加之反革命势力远胜于革命势力的情形之下,毛泽东同志何以大胆认为人民军队一定要在整体上、在战略上藐视一切敌人呢?他认为,从长期的、发展的观点看,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人民军队是革命的新生力量,所从事的人民战争是进步的正义的战争,它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必然会战胜违背人民的意志,腐朽没落的反动势力。那么为什么在战术上又一定要重视敌人呢?一方面,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特别是在初期,人民军队由于数量少,装备差、供给困难、缺乏军事训练等等原因,总是处于劣势;而敌人从军力到经济力再到政治组织力都处于优势地位。弱小的人民军队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就必须在战术安排上,在处理每一次具体的战役战斗中,重视敌人,采取谨慎态度,讲究斗争艺术,集中全力作战。另一方面,只有在思想上十分重视敌人,认真地对付敌人,才能确保实行战争时取得胜利。
  在战略上一定要藐视敌人和在战术上一定要重视敌人,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战略上藐视敌人,才能不被表面上气势汹汹的强大敌人所吓倒,才能建立起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坚定信念,这是在战术上充分发挥自觉能动性,做到善于斗争善于取胜的根本前提所在。同时,也只有在战术上重视敌人,才能从每一个具体的现实斗争出发,实事求是的估计敌我双方的情况和特点,创造有利于我而不利于敌的形势,积极组织力量,逐渐削弱敌人的优势,争取每一次战役战斗的胜利,使在战略上藐视敌人获得可靠的基础。我国解放战争的胜利,正是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这一军事指导原则正确应用,以弱胜强的生动体现。
  二 照顾战争的全局
  确定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必须懂的战争的全局和局部及其相互关系。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指出:"研究但全局性的战争指导规律,是战略学的任务。研究带局部性的战争指导规律,是战役学和战术学的任务。"从这一点来看,战略和战术的关系就是全局和局部的关系,不懂得全局和局部的关系也就不可能深刻理解和把握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何为战争的全局和局部?毛泽东同志认为:"凡属带有要照顾各方面和各阶段的性质的,都是战争的全局。"①这一概括,不仅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定义了战争的全局,而且也内在的包含了战争的局部涵义,指明了全局与局部之间统率与隶属的关系。在特定的范围内,全局不是局部,局部也不是全局,二者是有确定差别的,不能混为一谈。然而,它们又相互联系,在一定的条件下又可以相互转化。
  由于全局的统率作用,全局必定决定局部,而局部则服从于全局。 毛泽东同志反复强调,一切战役战术的指挥员都必须充分认识到全局的重要性,只有懂得全局,从总体上把握了但全局性的战略规律,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局部及其在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才能自觉地使用局部的东西,使战役战术为战略服务,才能夺取战争的胜利。因此,"指挥全局的人,最要紧的,是把自己的注意力摆在照顾战争的全局上面"。②在处理战争中的全局和局部的关系时,强调局部服从全局的同时还应注意到局部对全局的反作用,重视局部的作用。这是因为"全局性的东西,不能脱离局部而独立,全局是由它的一切局部构成的。"③如果脱离了每一个局部来谈全局,那么就无异于把全局架空,从根本上否定了全局。任何一个合格的指挥员要真正掌握全局的东西,必须以他对构成全局的各个局部,特别是那些对全局有决定意义的局部的了解为基础,必须学会正确处理局部与全局的关系。全局是由局部组成的, 战略全过程是由各具体阶段组成的, 但是各个局部之间、各阶段之间并不是同等重要的, 而是有主次、轻重、先后之分。作为指挥员,应当把自己注意的重心,放在那些对于他所指挥的全局来说最重要的、最有决定意义的问题或方向上,注意那些有关全局的关键点上。这些都证明了关照全局的重要性,也说明了注意局部特别是那些具有决定意义的局部的重要性。
  三 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毛泽东同志写于1946年的《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一文中,开篇即点出"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方法,不但必须应用于战役的部署方面,而且必须应用于战术的部署方面。"可见,这一军事原则在战争指导中的重要性。其中包含着战争唯物论和战争辩证法的有机统一,是依据客觀条件和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军事活动中的辩证结合。
  军队兵力的实力包括人员和武器装备这两个因素,是军事活动的物质基础之一,是构成战斗的主要内容。所谓集中兵力,就是根据作战的意图,把分散在各处的兵力调集或使用于指定方向或地域,其目的是在关键的作战方向上和一定的时间里形成对敌优势,从而以多胜少、歼灭敌人。可见,集中是相对分散而言的,毛泽东同志则强调应把集中兵力和分散兵力辩证地统一起来。在何种情况下集中兵力何种情况下分散兵力,是以集中兵力为主还是以分散兵力为主,都是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的。但是,从革命战争的全过程来看,集中兵力则是主要的。
  集中兵力重要,但是怎样才能有效集中兵力呢?毛泽东同志认为,"集中兵力看来容易,实行颇难。人人皆知以多胜少是最好的办法,然而很多人不能做,相反的每每分散兵力,原因就在于指导者缺乏战略头脑,为复杂的环境所迷惑,因而被环境所支配,失掉自主能力,采取了应付主义。"④这里所说的战略头脑,就是唯物辩证法的思维 ,它的反面则是形而上学的思维,其具体实践表现则是军事上的平均主义。因此毛泽东同志指出:"在有强大敌军存在的条件下,无论自己有多少军队,在一个时间和内,主要的使用方向只应有一个,不应有两个。"⑤这句话深刻地体现了他关于"着重于抓住主要的矛盾"的思想,是反对军事平均主义的强大思想武器。所以说,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是克敌制胜的普遍的军事指导规律,适用一切战争,也适用于战争的全过程。处理战争中的实际关系,既要反对主观主义,又要反对教条主义;既要反对唯心论,又要反对形而上学。
  总之, 毛泽东军事哲学思想在人民战争战略战术原则中的创新与发展, 不仅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指导人民军队胜利完成了时代赋予的艰巨使命;也更将在现代条件下的国防建设和未来瞬息万变的信息化战争中彰显魅力。
  注释:
  ①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人民出版社.1991.159
  ②同上160
  ③同上159
  ④同上206
  ⑤同上208
  作者简介:王旭臻(1987-),女 ,汉族, 陕西宝鸡人,现为青海民族大学政治学院2009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
  
其他文献
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也是我党一贯倡导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本文提出,要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必须解决好主观上“想不想”、态度上“敢不敢”、能力上“会不会”及客观环境上“可不可”等四个问题,从而为坚持实事求是创造主客观条件。
在长期的理论课教学与科研中,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的联系问题,对此,笔者作为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多年的教师,也深感这个问题比较突出。 从教学实践中得出的问题是一方面教师
我是风。在满眼绿色的田野上吹过,在绿意葱茏的山岗上吹过,吹过森林,吹过草地,吹过花朵,一路欢歌。我温柔、轻巧、娇俏的身姿,让我自由如天空中的鸟。你看,我正在树梢上舞蹈,
(A)A traveler lost his way and got off the highway to see where he was.As he drove by, he saw rows and rows of pigpens (猪舍) and pigs __1__in the fields. Sudde
1.intend 思维拓展:(1)intend to do sth./intend doing sth.打算/意欲干……(常用不定式)He intends to study abroad next year.他打算明年到国外留学。 1.intend thinkin
近年来,在我国一些地方,由于对人民内部矛盾处理不当而导致的事件时有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领导干部对现阶段的人民内部矛盾缺乏研究,认识不清,准备不足和处理方法简单造成的。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and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1.pickup的含义和用法(1)(车、船等)搭载(人或物);驾车去迎接(人)Shall I pick you up at the station?要我开车到车站去接你吗? 1.Pickup’s meaning and usage (1) (car,
本文对认识史上的单因素决定论和双因素决定论作了剖析。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univariate determinism and the two-factor determinism in the history of cognitio
(A)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 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杰克的母亲去世了,这个家从此失去了往日的欢乐, 父亲终日借酒消愁, 杰克一日三餐也是东拼西凑, 常常因为外出乞讨而误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