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杭州定居20多年,爱西湖、爱残荷,更爱花草枝叶,也常会捡拾一些枯萎的树叶或到农村采集些枯萎的莲蓬带回家。也曾养殖一大盆一大盆的小型莲荷,观花开花落,品枯萎再到来年的重生。
其实早些年就很痴迷这种状态,记得一次跪在一大堆拾来的梧桐树叶前,用目光小心翼翼地触摸着每一片叶子,又在每片叶儿的方寸间缓缓寻觅,细细地、反反复复品味着那褐红色与灰紫黄色中残存的点点星绿。于是,心情一次次被深秋的凄凉与沧桑所感动,细密的心隙间也仿佛有东西莹动起来,纤细而悠长。桌边恰有几片干了几天的桔皮,于是把它们轻掷到已开始枯萎卷曲的梧桐叶上。人们都说深秋的桔子,味道甜美,因为它吮吸了春天的晨露与盛夏的暮雨,可吃进去后才发觉,又平添了一份难言的苦涩,弥留在唇齿与手指缝间,更沁入人的心底。心隙间这一抹一抹的枯萎卷曲的感觉,于是,便被岁月之笔涂抹到我面前的油画布上。
这些体味恰恰是鼓励我不断画下去的精神支撑,因为我能痛彻地感悟到一个如此美好的事物的盛开、卷曲、枯萎到重生的过程,直到现在,我仍然能回味到那些林总的各种姿态的枯涩和枯萎,我能走到今天的理由还是因为它们的这种死而复生的状态,那种循环往复好比血脉里血液的流动,是潜藏在心底深处的脉动,不停地冲击我的灵魂,敦促我不停地去感受和知觉,这是一个永远痛苦着的体验历程。一个人的人生状态其实应该就是这种真实和近乎残酷的感觉吧,在不断的体味中前行并快乐着,直到生命的终结。
这些年我一直在做枯荷系列的作品,以国画、油画、版画和装置多种艺术创作形式体现。也促使我在欧洲艺术考察和学习期间,于2007年3月在巴黎举办了《残荷秋韵》的个人画展,反响很大。曾经有朋友戏言说:这么多年,怎么总是搞这些破荷?我答道:我为这些破荷而生!蜕变,只要我不放弃!
(2008年1月23日杭州)
名称 问荷
作者 李梅
材料 纸立体装置作品
尺寸 300×300cm×150cm
年代 2007年
名称 夕阳金荷局部
作者 李梅
材料 布面油画
尺寸 70cm×70cm
年代 2008年
名称 梅坞问茶
作者 李梅
材料 布面油画
尺寸 80cm×100cm
年代 2008年
其实早些年就很痴迷这种状态,记得一次跪在一大堆拾来的梧桐树叶前,用目光小心翼翼地触摸着每一片叶子,又在每片叶儿的方寸间缓缓寻觅,细细地、反反复复品味着那褐红色与灰紫黄色中残存的点点星绿。于是,心情一次次被深秋的凄凉与沧桑所感动,细密的心隙间也仿佛有东西莹动起来,纤细而悠长。桌边恰有几片干了几天的桔皮,于是把它们轻掷到已开始枯萎卷曲的梧桐叶上。人们都说深秋的桔子,味道甜美,因为它吮吸了春天的晨露与盛夏的暮雨,可吃进去后才发觉,又平添了一份难言的苦涩,弥留在唇齿与手指缝间,更沁入人的心底。心隙间这一抹一抹的枯萎卷曲的感觉,于是,便被岁月之笔涂抹到我面前的油画布上。
这些体味恰恰是鼓励我不断画下去的精神支撑,因为我能痛彻地感悟到一个如此美好的事物的盛开、卷曲、枯萎到重生的过程,直到现在,我仍然能回味到那些林总的各种姿态的枯涩和枯萎,我能走到今天的理由还是因为它们的这种死而复生的状态,那种循环往复好比血脉里血液的流动,是潜藏在心底深处的脉动,不停地冲击我的灵魂,敦促我不停地去感受和知觉,这是一个永远痛苦着的体验历程。一个人的人生状态其实应该就是这种真实和近乎残酷的感觉吧,在不断的体味中前行并快乐着,直到生命的终结。
这些年我一直在做枯荷系列的作品,以国画、油画、版画和装置多种艺术创作形式体现。也促使我在欧洲艺术考察和学习期间,于2007年3月在巴黎举办了《残荷秋韵》的个人画展,反响很大。曾经有朋友戏言说:这么多年,怎么总是搞这些破荷?我答道:我为这些破荷而生!蜕变,只要我不放弃!
(2008年1月23日杭州)
名称 问荷
作者 李梅
材料 纸立体装置作品
尺寸 300×300cm×150cm
年代 2007年
名称 夕阳金荷局部
作者 李梅
材料 布面油画
尺寸 70cm×70cm
年代 2008年
名称 梅坞问茶
作者 李梅
材料 布面油画
尺寸 80cm×100cm
年代 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