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历史教学内容包含中华文明起源、近现代史以及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史,时间跨度大,知识点繁多,所以许多学生因记忆内容太多而对历史“望而生畏”,产生厌学心理。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要改变这种情况应该从“头”开始。
【关键词】初中历史 导入教学 方法探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1.050
课前导入是教学过程的第一个环节,教师有目的地运用各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其教学时间安排一般为3分钟,虽然时间占比很小,但是课前导入却是上好一节课的重要前提。尤其是初中历史课的课前导入,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至关重要。一个好的、吸引人的課前导入,能够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课堂的能动性,活跃课堂氛围。而对于教师来说,一个恰当的导入,是沟通师生的桥梁,能够让学生在进入课程学习之前启发自己的思维,主动思考,同时也有利于对课程的理解。
一、复习导入法
复习导入属于历史课传统教学中最常用的导入法。它是根据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结点,以旧引新或温故而知新,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虽然这种导入法往往缺少趣味性,但是历史课是时间连贯性很强的课程,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利用复习旧课而引入新课,有利于知识间的衔接,使学生理解历史概念的因果联系,从而使学生的认识更全面。
二、多媒体影像导入
多媒体影像导入就是借助多媒体技术用生动直观的图像、动态的影视片断导入新课的一种方式。它可以再现历史情景,打破时空界限,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是教学中常用的有效的导入手段之一。“鸦片战争”一课就可以先播放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电影片段,以一种直观而形象的方式把学生引入新课。通过影视资料,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地点、交战双方等,还可以启发学生思考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即林则徐“虎门销烟”只是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进一步探究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以及这场战争的结果和影响。讲授“第二次鸦片战争”时,可先播放“火烧圆明园”的电影片段,学生的激愤之情溢于言表,爱国主义情感油然而生。教师在此基础上充满激情地进一步总结,会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在运用多媒体影像导入时要注意不能喧宾夺主,影像播放的时间不宜过长,播放的内容要与课堂教学内容紧密相关。
三、诗词导入法
诗词语言精练、生动、优美,尤其受到初中学生的喜爱。利用集中反映历史事件发生背景和时代特征的诗词导入新课,不仅能使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而且还能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情感。教学“元朝的统治”一节时,课堂伊始,笔者就用配乐诗朗诵起文天祥《过零丁洋》。文天祥为抗击元军而率南宋军民英勇奋斗的一幕幕场景,仿佛呈现在学生面前。而文天祥坚贞不屈的崇高气节,又使孩子们为之钦佩。特别是当学生听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时,一起跟着朗诵起来。在这种崇高的人格感召下,学生们的课堂学习气氛十分活跃,大家迫切地想在新课中了解文天祥所处的时代背景。
四、以小见大,运用个案导入,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果
课堂导入的实效性就是要求教师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引导学生亲身体验过去的历史。在初中历史教材中一些内容就可以运用以小见大的个案导入。如在上“社会生活的变化”一课时,可以让学生设想明末清初自己从家乡到上海游玩的经历来导入,引导学生结合课本知识回答“从家乡到上海”可乘坐哪些交通工具、可用什么通信工具联络、到上海后的所见所闻等,让学生从衣、食、住、行几方面构建起本课的知识体系,亲身感受工业革命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动脑习惯,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果。
五、影视资源教学导入法
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通常是通过板书或者口述方式来教学,知识会相对枯燥,从而影响到初中历史的教学质量。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历史影视资料不断丰富,这些资料将声音、图像和历史知识进行了有效综合,能够在教学中冲击学生的视觉、听觉感官,激发初中学生的兴趣,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动力。在新的课程标准体系下,初中历史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情感以及认知能力同样极为重要,如果将历史影视资料引入其中,就能够让这些情感的培养更加具象化。比如初一历史课程大多讲述的是我国古代史,这时候可以向学生展示四羊方尊以及古代的四大发明等视频资料,从而增强学生对祖先智慧的尊敬,激励后辈不断超越前贤。
六、时事性导入,最大实际强化生活质感
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时事,给学生营造一个熟悉的生活情境,从而增强学生兴趣。当然,这里的时事不仅是指国家大事、世界发展,还包括与学生有关的周边的生活小事、琐事,给学生营造一种亲切感,从而最大限度消除学生的厌倦心理。
比如,针对“百花齐放”这一课内容教学,教师就可以从2014年的仁川亚运会导入,向学生介绍在这次亚运会中取得的金牌、奖牌数量以及名次,让学生感受我国体育取得的伟大成就,接着教师话锋一转,用“然而”进行转折,讲述我国才成立的时候体育发展道路。针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这一课,教师就可以从“三大件”进行导入,让学生明白在不同时期“三大件”分别指什么,从而让学生明白社会生活的变化对群众生活的影响,“除此之外,你发现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发生显著变化的?”这样一来,学生不仅理解了文本内容,还有生活质感,让学生把视野带到了生活之中。
在初中历史课程中,让学生带有学习热情、积极的思考老师课上讲解的各个知识点,离不开历史课上老师的引入式教学,让学生在课上的注意力时刻处在兴奋期,利用课上的时间高效率地掌握历史知识,是现在初中历史教学课程的重要课题。使学生爱上学历史,自主地探索历史知识,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思想、情感、价值观,这是初中历史课程存在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袁浩.关于初中历史课堂导入教学方法的探讨[J].新课程导学,2015(7):42.
[2]郭智勇.试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导入法探讨[J].科学中国人,2014(3):209.
【关键词】初中历史 导入教学 方法探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1.050
课前导入是教学过程的第一个环节,教师有目的地运用各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其教学时间安排一般为3分钟,虽然时间占比很小,但是课前导入却是上好一节课的重要前提。尤其是初中历史课的课前导入,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至关重要。一个好的、吸引人的課前导入,能够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课堂的能动性,活跃课堂氛围。而对于教师来说,一个恰当的导入,是沟通师生的桥梁,能够让学生在进入课程学习之前启发自己的思维,主动思考,同时也有利于对课程的理解。
一、复习导入法
复习导入属于历史课传统教学中最常用的导入法。它是根据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结点,以旧引新或温故而知新,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虽然这种导入法往往缺少趣味性,但是历史课是时间连贯性很强的课程,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利用复习旧课而引入新课,有利于知识间的衔接,使学生理解历史概念的因果联系,从而使学生的认识更全面。
二、多媒体影像导入
多媒体影像导入就是借助多媒体技术用生动直观的图像、动态的影视片断导入新课的一种方式。它可以再现历史情景,打破时空界限,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是教学中常用的有效的导入手段之一。“鸦片战争”一课就可以先播放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电影片段,以一种直观而形象的方式把学生引入新课。通过影视资料,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地点、交战双方等,还可以启发学生思考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即林则徐“虎门销烟”只是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进一步探究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以及这场战争的结果和影响。讲授“第二次鸦片战争”时,可先播放“火烧圆明园”的电影片段,学生的激愤之情溢于言表,爱国主义情感油然而生。教师在此基础上充满激情地进一步总结,会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在运用多媒体影像导入时要注意不能喧宾夺主,影像播放的时间不宜过长,播放的内容要与课堂教学内容紧密相关。
三、诗词导入法
诗词语言精练、生动、优美,尤其受到初中学生的喜爱。利用集中反映历史事件发生背景和时代特征的诗词导入新课,不仅能使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而且还能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情感。教学“元朝的统治”一节时,课堂伊始,笔者就用配乐诗朗诵起文天祥《过零丁洋》。文天祥为抗击元军而率南宋军民英勇奋斗的一幕幕场景,仿佛呈现在学生面前。而文天祥坚贞不屈的崇高气节,又使孩子们为之钦佩。特别是当学生听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时,一起跟着朗诵起来。在这种崇高的人格感召下,学生们的课堂学习气氛十分活跃,大家迫切地想在新课中了解文天祥所处的时代背景。
四、以小见大,运用个案导入,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果
课堂导入的实效性就是要求教师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引导学生亲身体验过去的历史。在初中历史教材中一些内容就可以运用以小见大的个案导入。如在上“社会生活的变化”一课时,可以让学生设想明末清初自己从家乡到上海游玩的经历来导入,引导学生结合课本知识回答“从家乡到上海”可乘坐哪些交通工具、可用什么通信工具联络、到上海后的所见所闻等,让学生从衣、食、住、行几方面构建起本课的知识体系,亲身感受工业革命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动脑习惯,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果。
五、影视资源教学导入法
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通常是通过板书或者口述方式来教学,知识会相对枯燥,从而影响到初中历史的教学质量。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历史影视资料不断丰富,这些资料将声音、图像和历史知识进行了有效综合,能够在教学中冲击学生的视觉、听觉感官,激发初中学生的兴趣,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动力。在新的课程标准体系下,初中历史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情感以及认知能力同样极为重要,如果将历史影视资料引入其中,就能够让这些情感的培养更加具象化。比如初一历史课程大多讲述的是我国古代史,这时候可以向学生展示四羊方尊以及古代的四大发明等视频资料,从而增强学生对祖先智慧的尊敬,激励后辈不断超越前贤。
六、时事性导入,最大实际强化生活质感
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时事,给学生营造一个熟悉的生活情境,从而增强学生兴趣。当然,这里的时事不仅是指国家大事、世界发展,还包括与学生有关的周边的生活小事、琐事,给学生营造一种亲切感,从而最大限度消除学生的厌倦心理。
比如,针对“百花齐放”这一课内容教学,教师就可以从2014年的仁川亚运会导入,向学生介绍在这次亚运会中取得的金牌、奖牌数量以及名次,让学生感受我国体育取得的伟大成就,接着教师话锋一转,用“然而”进行转折,讲述我国才成立的时候体育发展道路。针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这一课,教师就可以从“三大件”进行导入,让学生明白在不同时期“三大件”分别指什么,从而让学生明白社会生活的变化对群众生活的影响,“除此之外,你发现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发生显著变化的?”这样一来,学生不仅理解了文本内容,还有生活质感,让学生把视野带到了生活之中。
在初中历史课程中,让学生带有学习热情、积极的思考老师课上讲解的各个知识点,离不开历史课上老师的引入式教学,让学生在课上的注意力时刻处在兴奋期,利用课上的时间高效率地掌握历史知识,是现在初中历史教学课程的重要课题。使学生爱上学历史,自主地探索历史知识,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思想、情感、价值观,这是初中历史课程存在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袁浩.关于初中历史课堂导入教学方法的探讨[J].新课程导学,2015(7):42.
[2]郭智勇.试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导入法探讨[J].科学中国人,2014(3):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