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校园新闻宣传工作者往往为驾驭不了多变的新闻需求而困惑。究其根本是没有认识到校园新闻宣传的特点,主要表现在采写内容死板空洞,编发样式老套,从业学生记者缺乏热情,只为完成上级部门规定的宣传任务。研究校园新闻心理学,抓住校园新闻读者的接受心理,才是做校园新闻之道。
【关键词】“玩”新闻 接受心理 校园新闻
我们采写的校园新闻没有人看,这是“大数据时代”①校园新闻工作者所面临的囧境。
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如何才能把校园新闻做好?如何采写会让人眼前一亮;如何才能成为一名优秀校园记者;校园琐事繁杂,如何将校园新闻写得有看头,并能从中抓到好新闻……或许,静下心来研究一下校园读者的接受心理,用“玩”新闻的理念从事校园新闻采写,就可以写好校园新闻。
用“玩新闻”的理念采写校园新闻能做到客观公正,收到预期宣传效果吗?关键是写新闻这么严肃的事情,能玩吗?这样的质疑也是有道理的,因为我们的校园新闻采写一直以来都是小心翼翼,不少学校校园新闻还是沿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新闻宣传思想,整张校园新闻纸上,除了密密麻麻的会议新闻就是学院各月的工作总结以及注意事项,其实,这样的校园新闻没人愿意看。
主要原因就是,这样的校园新闻,不好玩。
怎样让校园新闻宣传变成一件好玩的事情?其实也只有真正仔细研究校园读者接受心理,才能做好、做活校园新闻,在满足校园新闻接受心理“求快、求新、求异、求真、求易、求实”②的基本要求后,我们还要以“玩新闻”的理念做好校园新闻的舆论把关与策划创新,才能让校园新闻在平淡的校园活动中出新、出彩。
一、“玩”新闻:校园新闻的几种“玩法”
近年来,微博、人人网、轻博客异军突起,SNS等社交网络以其“快捷、新奇、草根”的特点让校园受众趋之若鹜,校园“微博控”用百字为校园编织 “围脖”,人人小站上每天都会有上千上万的学生在上面发状态、晒照片、圈“人人”……几乎90%以上的校园新闻,“始作俑者”都是这些社交网络的校园“玩家”,校园传播进入了“玩新闻”时代。
1、新闻策划“可玩”
一到三月,雷锋就“热”起来了。关于学生“学雷锋”的报道大概是校园新闻同行最头疼的一件事。这样的新闻上面有宣传任务,不得不报,派记者去采写呢,大多是志愿者“捡垃圾”、“扶老奶奶”过马路之类的事情,以致有人在“3·5”之前在网上发帖:“雷锋很忙,垃圾很忙,老奶奶也很忙。”
的确,学雷锋日一到,校园记者出去采访,举目所及几乎全是这样一幅场景:前面领导老师开路,便有浩浩荡荡的一群群学生集体上街捡垃圾,或者去敬老院、福利所、社保中心等地“学雷锋”。所以我们采写出来的校园新闻也几乎全是一个模子印出来的:“某某学校志愿者走进社区,为环保加分。”“某某学校学生走进敬老院,让关爱蔚然成风。”这样的标题在百度、谷歌一搜几万条新闻,除了报道关注的地点,人名不一样,其它像是“通稿”的感觉。
那么,学雷锋的新闻可以怎么做?我们把目光聚焦到“不学雷锋”的一群团体:学校信息工程专业学生组建“电脑医院”,利用专业所学,为周围的居民解决一些专业技术上的困惑。接着,组织校园记者奔赴到各个专业院校,发掘“不学雷锋”的现象。比如学校常态化开展的校园环保、安全维稳、社区献爱心、气象宣传员、徒步微公益等活动,并配发评论员文章《学雷锋:从3·5到365》,点中当下不少学校把学雷锋当成一项硬性任务的问题,认为“学雷锋不是请客吃饭”,如果不是常态化,不学也无妨。后来,作品被浙江文明网、浙江在线多家媒体转载列为“学雷锋”的典范进行宣扬。这样的反面“玩”新闻,要求校园记者和编辑有一定的胆识,更考验编审人员的大肚与宽容。
2、新闻采访“好玩”
校园新闻采访是可玩的,并且是好玩的。去年1月初,国考和期末考试临近,作为校园媒体,有责任将这一时段的学生备考状态聚焦,并记录下来。烦恼的是,考试年年有,当过学生的人肯定都对考试期间的积极备考了如指掌:早上6点没到,图书馆、食堂里就人满为患,不少学生几乎一学期没看的书籍全在这几天看了。
这样的备考新闻与图片可不可以刊发?我们当时意见发生了分歧,一部分人觉得这样的新闻符合学生的猎奇心态,喜欢看到自己熟悉校友不常见的另一面,富含“笑点”,新闻刊发后“卖点”很大。但另一部分人觉得,这样刊发虽然很好玩,但会损害到新闻当事人的某些利益,比如众生相中拍到的畸形表情,让当事人五官形象遭质疑,兴趣爱好惹非议等等。更不符合宣传的初衷,会带来学生投机考试的负面影响。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争议,那是我们对校园媒体的定义过于狭窄,没有发现“校园人人小站”、“校园微博”等社交媒体信息传播的优越性,只是把新闻发布目光牢牢盯住纸质印刷媒体上。后来,我们兵分两路,把这些“备考众生相”放到校园人人小站上,让学生自由交流“圈人”,一时间,人人小站很是热闹,校园主流媒体的知名度也大大提高。
那么传统纸质媒体面对这样的事情,又该怎么做呢?我们选择了考试临近结束时刊发“考场众生相”,一来不会影响到学生考试,另一方面,考场上面被校园记者捕捉到的“新闻事件”可以作为学生考试反作弊的宣传素材,比如报道各个学院对待作弊处理态度的一块,我们选用了“考试不是打dota,请不要团队合作”、“亲、作弊处分包邮哦!”等很新潮的词汇。
3、新闻编发“巧玩”
去年9月,我们在修改校园记者采回来的一篇稿件,说的是学校信息工程学院与多家电子科技企业合作校企合作项目,报道的是一个揭牌仪式。稿子写得很中规中矩,没什么新意。
但这则新闻中有这样一句话“这些校企培养的大学生,部分大三学生通过学校理论培训、已经于上个星期五到各自对接的企业进行实训。”这让笔者不禁眼前一亮,就是它了。
大四毕业生到相关企业实习的事情每个学校都有,但是大三就开始到企业实习,还是学校大规模地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一到两个月的实战演练,在浙江省还是创举,很有新闻点。于是我们再一次进行采写,又采到了很多的新闻亮点:“这样的企业实训在2008年就开始了,只是规模不大”、“对于大四毕业生、企业老师会协助导师帮其完成毕业设计”、“上课在企业也是以一个班级为单位系统讲解,不是盲目跟从老师”……等。 了解到这些情况,我们编写了《企业考察准员工 湖州师范学院学生实践课在企业开班》并发表在了《浙江教育报》上,初战告捷,我们牢牢抓住这条线,并继续对往届实训生进行追踪,又发现不少学生成了这些企业的各个阶层骨干,对此,我们借势发力,又在《中国教育报》上发表了《企业吸引准员工 学生考察未来老板》的新闻稿,稿件发表后,被新华网、中国教育信息网,网易搜狐等近四十家媒体全文转载。
二、“玩”新闻:无穷的形式与创意
校园新闻宣传缺乏针对性与实用性,宣传方式单调,缺乏吸引力,传播氛围不够融洽,从业者新闻素养不够。这是校园新闻饱受诟病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仍是形式死板、缺乏创意。“玩”新闻可以让我们从校园新闻受众本位出发,采学生爱写的,发学生爱看的,让校园新闻采写形式无穷,创意无穷。
1、全民采写,齐找创新
面对“学习十八大”、“学雷锋”、“爱环保”、“爱国教育”等校园活动,我们可用新媒体来玩新闻。
比如校园环保月,我们组织了一场爱护环保的时装秀,用废旧品通过手艺达人再设计,制作成一件件很有趣的时装,每个人都可以将很好玩、很新鲜的时装设计通过新浪微博@湖州师范学院@湖州师范学院学生会@湖师青年,来将新闻发送到校园采编平台,和大家交流。
学校的运动会,我们开通人人小站“寻找校运会最美的瞬间”栏目,只要有人人账号、或者人人网合作账号、手机号等都可以将你亲手发现的新闻进入校园信息平台,运动会结束后,评出优秀“瞬间”照片,将其刊发并支付稿费。
2、“刷微博”找创意
校园内点击量很大的主流博主都是校园媒体的工作人员,从目前校园微博传播的内容上看,已经是校园“短新闻”了,它可以作为校园新闻传播的另一种载体。
不难发现,微博玩得好的人大都是新闻采写编发的高手,他们的“微博”素养,让他们在事情的发生瞬间就感觉到新闻的价值,并将其上传微博,既方便又快捷。从微博的学生玩家中,很快就能找到这一时段最流行的东西,涵盖穿着时尚、生活学习、考试辅导、旅游车讯等各方面的资讯及创意,所以,让校园记者开通微博,边“刷微博”边写新闻,这是一种很好寻找新闻创意的方式。
3、把握好玩的度
在我们的“玩”新闻的过程中,难免会把持不住某些“度”,从而变成“三俗新闻”或者是我们自己也不愿接受的死板新闻宣传说教。
这样的“玩新闻”,学生大多会报以“淡漠”“困惑”“怀疑”“反感”的情绪回应。这些负面情绪回应其实就是当代学生中有代表性的“不接受心理”。我们了解了学生的不接受心理,从而明白哪样的新闻可以玩,而哪些高压线不能碰。
对于一个校园新闻工作者来说,加强对校园受众的“不接受心理”研究,了解校园读者对哪些校园新闻“深恶痛绝”,在校园新闻传播时对症下药,熟稔地运用“玩新闻”的理念采写校园新闻,并掌握好玩新闻的度,就可以提高校园新闻宣传的效果。
玩新闻,不仅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用“玩新闻”的理念采写校园新闻,并非颠覆,而是在校园新闻死板沉闷的“上情下达”中寻找突破,在校园新闻传播中创立兴奋点,让参与这一传播活动的人在接受信息的同时,能够得到身心的愉悦。
【本文为浙江省2012年度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暨新苗人才计划项目《大学生接受心理与提高高校校园网传播效果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2R425015】
参考文献
①甘绮翠,《何为大数据》[J].《销售与市场·管理版》,2013(1):22
②吴敏,《如何提高高校校园网传播效果》[J].《新闻世界》,2012(2):58-59
(作者:徐繁,湖州师范学院文学院新闻学专业学生;陈蓉蓉,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广告学专业学生;项目指导老师:邓若蕾)
责编:姚少宝
【关键词】“玩”新闻 接受心理 校园新闻
我们采写的校园新闻没有人看,这是“大数据时代”①校园新闻工作者所面临的囧境。
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如何才能把校园新闻做好?如何采写会让人眼前一亮;如何才能成为一名优秀校园记者;校园琐事繁杂,如何将校园新闻写得有看头,并能从中抓到好新闻……或许,静下心来研究一下校园读者的接受心理,用“玩”新闻的理念从事校园新闻采写,就可以写好校园新闻。
用“玩新闻”的理念采写校园新闻能做到客观公正,收到预期宣传效果吗?关键是写新闻这么严肃的事情,能玩吗?这样的质疑也是有道理的,因为我们的校园新闻采写一直以来都是小心翼翼,不少学校校园新闻还是沿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新闻宣传思想,整张校园新闻纸上,除了密密麻麻的会议新闻就是学院各月的工作总结以及注意事项,其实,这样的校园新闻没人愿意看。
主要原因就是,这样的校园新闻,不好玩。
怎样让校园新闻宣传变成一件好玩的事情?其实也只有真正仔细研究校园读者接受心理,才能做好、做活校园新闻,在满足校园新闻接受心理“求快、求新、求异、求真、求易、求实”②的基本要求后,我们还要以“玩新闻”的理念做好校园新闻的舆论把关与策划创新,才能让校园新闻在平淡的校园活动中出新、出彩。
一、“玩”新闻:校园新闻的几种“玩法”
近年来,微博、人人网、轻博客异军突起,SNS等社交网络以其“快捷、新奇、草根”的特点让校园受众趋之若鹜,校园“微博控”用百字为校园编织 “围脖”,人人小站上每天都会有上千上万的学生在上面发状态、晒照片、圈“人人”……几乎90%以上的校园新闻,“始作俑者”都是这些社交网络的校园“玩家”,校园传播进入了“玩新闻”时代。
1、新闻策划“可玩”
一到三月,雷锋就“热”起来了。关于学生“学雷锋”的报道大概是校园新闻同行最头疼的一件事。这样的新闻上面有宣传任务,不得不报,派记者去采写呢,大多是志愿者“捡垃圾”、“扶老奶奶”过马路之类的事情,以致有人在“3·5”之前在网上发帖:“雷锋很忙,垃圾很忙,老奶奶也很忙。”
的确,学雷锋日一到,校园记者出去采访,举目所及几乎全是这样一幅场景:前面领导老师开路,便有浩浩荡荡的一群群学生集体上街捡垃圾,或者去敬老院、福利所、社保中心等地“学雷锋”。所以我们采写出来的校园新闻也几乎全是一个模子印出来的:“某某学校志愿者走进社区,为环保加分。”“某某学校学生走进敬老院,让关爱蔚然成风。”这样的标题在百度、谷歌一搜几万条新闻,除了报道关注的地点,人名不一样,其它像是“通稿”的感觉。
那么,学雷锋的新闻可以怎么做?我们把目光聚焦到“不学雷锋”的一群团体:学校信息工程专业学生组建“电脑医院”,利用专业所学,为周围的居民解决一些专业技术上的困惑。接着,组织校园记者奔赴到各个专业院校,发掘“不学雷锋”的现象。比如学校常态化开展的校园环保、安全维稳、社区献爱心、气象宣传员、徒步微公益等活动,并配发评论员文章《学雷锋:从3·5到365》,点中当下不少学校把学雷锋当成一项硬性任务的问题,认为“学雷锋不是请客吃饭”,如果不是常态化,不学也无妨。后来,作品被浙江文明网、浙江在线多家媒体转载列为“学雷锋”的典范进行宣扬。这样的反面“玩”新闻,要求校园记者和编辑有一定的胆识,更考验编审人员的大肚与宽容。
2、新闻采访“好玩”
校园新闻采访是可玩的,并且是好玩的。去年1月初,国考和期末考试临近,作为校园媒体,有责任将这一时段的学生备考状态聚焦,并记录下来。烦恼的是,考试年年有,当过学生的人肯定都对考试期间的积极备考了如指掌:早上6点没到,图书馆、食堂里就人满为患,不少学生几乎一学期没看的书籍全在这几天看了。
这样的备考新闻与图片可不可以刊发?我们当时意见发生了分歧,一部分人觉得这样的新闻符合学生的猎奇心态,喜欢看到自己熟悉校友不常见的另一面,富含“笑点”,新闻刊发后“卖点”很大。但另一部分人觉得,这样刊发虽然很好玩,但会损害到新闻当事人的某些利益,比如众生相中拍到的畸形表情,让当事人五官形象遭质疑,兴趣爱好惹非议等等。更不符合宣传的初衷,会带来学生投机考试的负面影响。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争议,那是我们对校园媒体的定义过于狭窄,没有发现“校园人人小站”、“校园微博”等社交媒体信息传播的优越性,只是把新闻发布目光牢牢盯住纸质印刷媒体上。后来,我们兵分两路,把这些“备考众生相”放到校园人人小站上,让学生自由交流“圈人”,一时间,人人小站很是热闹,校园主流媒体的知名度也大大提高。
那么传统纸质媒体面对这样的事情,又该怎么做呢?我们选择了考试临近结束时刊发“考场众生相”,一来不会影响到学生考试,另一方面,考场上面被校园记者捕捉到的“新闻事件”可以作为学生考试反作弊的宣传素材,比如报道各个学院对待作弊处理态度的一块,我们选用了“考试不是打dota,请不要团队合作”、“亲、作弊处分包邮哦!”等很新潮的词汇。
3、新闻编发“巧玩”
去年9月,我们在修改校园记者采回来的一篇稿件,说的是学校信息工程学院与多家电子科技企业合作校企合作项目,报道的是一个揭牌仪式。稿子写得很中规中矩,没什么新意。
但这则新闻中有这样一句话“这些校企培养的大学生,部分大三学生通过学校理论培训、已经于上个星期五到各自对接的企业进行实训。”这让笔者不禁眼前一亮,就是它了。
大四毕业生到相关企业实习的事情每个学校都有,但是大三就开始到企业实习,还是学校大规模地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一到两个月的实战演练,在浙江省还是创举,很有新闻点。于是我们再一次进行采写,又采到了很多的新闻亮点:“这样的企业实训在2008年就开始了,只是规模不大”、“对于大四毕业生、企业老师会协助导师帮其完成毕业设计”、“上课在企业也是以一个班级为单位系统讲解,不是盲目跟从老师”……等。 了解到这些情况,我们编写了《企业考察准员工 湖州师范学院学生实践课在企业开班》并发表在了《浙江教育报》上,初战告捷,我们牢牢抓住这条线,并继续对往届实训生进行追踪,又发现不少学生成了这些企业的各个阶层骨干,对此,我们借势发力,又在《中国教育报》上发表了《企业吸引准员工 学生考察未来老板》的新闻稿,稿件发表后,被新华网、中国教育信息网,网易搜狐等近四十家媒体全文转载。
二、“玩”新闻:无穷的形式与创意
校园新闻宣传缺乏针对性与实用性,宣传方式单调,缺乏吸引力,传播氛围不够融洽,从业者新闻素养不够。这是校园新闻饱受诟病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仍是形式死板、缺乏创意。“玩”新闻可以让我们从校园新闻受众本位出发,采学生爱写的,发学生爱看的,让校园新闻采写形式无穷,创意无穷。
1、全民采写,齐找创新
面对“学习十八大”、“学雷锋”、“爱环保”、“爱国教育”等校园活动,我们可用新媒体来玩新闻。
比如校园环保月,我们组织了一场爱护环保的时装秀,用废旧品通过手艺达人再设计,制作成一件件很有趣的时装,每个人都可以将很好玩、很新鲜的时装设计通过新浪微博@湖州师范学院@湖州师范学院学生会@湖师青年,来将新闻发送到校园采编平台,和大家交流。
学校的运动会,我们开通人人小站“寻找校运会最美的瞬间”栏目,只要有人人账号、或者人人网合作账号、手机号等都可以将你亲手发现的新闻进入校园信息平台,运动会结束后,评出优秀“瞬间”照片,将其刊发并支付稿费。
2、“刷微博”找创意
校园内点击量很大的主流博主都是校园媒体的工作人员,从目前校园微博传播的内容上看,已经是校园“短新闻”了,它可以作为校园新闻传播的另一种载体。
不难发现,微博玩得好的人大都是新闻采写编发的高手,他们的“微博”素养,让他们在事情的发生瞬间就感觉到新闻的价值,并将其上传微博,既方便又快捷。从微博的学生玩家中,很快就能找到这一时段最流行的东西,涵盖穿着时尚、生活学习、考试辅导、旅游车讯等各方面的资讯及创意,所以,让校园记者开通微博,边“刷微博”边写新闻,这是一种很好寻找新闻创意的方式。
3、把握好玩的度
在我们的“玩”新闻的过程中,难免会把持不住某些“度”,从而变成“三俗新闻”或者是我们自己也不愿接受的死板新闻宣传说教。
这样的“玩新闻”,学生大多会报以“淡漠”“困惑”“怀疑”“反感”的情绪回应。这些负面情绪回应其实就是当代学生中有代表性的“不接受心理”。我们了解了学生的不接受心理,从而明白哪样的新闻可以玩,而哪些高压线不能碰。
对于一个校园新闻工作者来说,加强对校园受众的“不接受心理”研究,了解校园读者对哪些校园新闻“深恶痛绝”,在校园新闻传播时对症下药,熟稔地运用“玩新闻”的理念采写校园新闻,并掌握好玩新闻的度,就可以提高校园新闻宣传的效果。
玩新闻,不仅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用“玩新闻”的理念采写校园新闻,并非颠覆,而是在校园新闻死板沉闷的“上情下达”中寻找突破,在校园新闻传播中创立兴奋点,让参与这一传播活动的人在接受信息的同时,能够得到身心的愉悦。
【本文为浙江省2012年度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暨新苗人才计划项目《大学生接受心理与提高高校校园网传播效果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2R425015】
参考文献
①甘绮翠,《何为大数据》[J].《销售与市场·管理版》,2013(1):22
②吴敏,《如何提高高校校园网传播效果》[J].《新闻世界》,2012(2):58-59
(作者:徐繁,湖州师范学院文学院新闻学专业学生;陈蓉蓉,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广告学专业学生;项目指导老师:邓若蕾)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