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英风杨奉琛作品展研讨会

来源 :雕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oxin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持人:大家下午好,非常欢迎参加今天下午在中国美术馆举行的杨英风、杨奉琛作品展研讨会。今天的研讨会我们请到了中国台湾和大陆很多重要的专家和学者。首先,我们请台湾台南艺术大学创校校长兼博物馆学研究所所长汉宝德教授发言。
  汉宝德(台湾台南艺术大学创校校长兼博物馆学研究所所长):为什么说杨英风是一个现代雕塑的创作者?因为他的创作,不是跟着外国的风潮,而是从中国文化的角度出发,探索表达作品的精神。我个人的专业是建筑学,因此,我知道建筑设计有一个传统的样式,可以直接把一些语汇拿来套用,但从中国雕塑的发展历史来看,当我们在做现代雕塑设计的时候,并没有语汇可以拿来借鉴,因为中国古代雕塑和现代雕塑是完全不同的体系。我们可以想象在那个时候杨英风的探索之路有多难。
  他的《凤凰来仪》,中国古代并没有这种雕塑,他是从中国的绘画和其他文化精神中提炼并转换形态表达出来,有很明确的现代感,这种创新的精神对建筑界是有很大影响的。
  邵大箴(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杨英风先生一生研究中国文化,发现魏晋时期单纯、健康的文化涵养是中国文化的精粹,希望能将其精神现代化,运用到生活美学中去,从而引导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与国际化,最后的思想就是天人合一,排除现在的物质功利主义。我觉得杨英风先生正是迎着这种现代物质主义的潮流,功利主义的风气,不停地寻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寻中国文化精神的根。他利用现代科技,把中国天人合一的精神融在里面,作品不但融合了东方和西方,融合了现代和传统,也融合了物质和精神。
  萧琼瑞(台湾成功大学历史系所教授):杨英风先生是拥有深邃思考的艺术家,他打破了传统的风水概念,任由自己的内心,透过外观来获得深刻的精神内涵,作品风格憾人,内容深邃。杨英风先生一生将景观雕塑创作作为艺术生活中的一部分,未竞的事业,由杨奉琛先生再做探索。
  刘曦林(原中国美术馆学术部主任):扬英风是中国20世纪承前启后的重要雕塑大家,从文化角度来讲又是古代和现代的桥梁,也是西方和东方连接的纽带,他的启蒙知识是国学,所以在他后面的作品中,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不是偶然的,而是自然而然的情感流露。他的佛教艺术是那么圆润而古典,但是他的室外雕塑,又有现代智慧的发展变化,很入人心。
  他在1970年提出景观雕塑的概念,比外景雕塑的概念高明得多,把主观和客观的关系含进去了,观就是如来,就是佛,不仅仅是简单的动词而且是形而上的哲学。他的艺术思维和道路,在古今中外文化融合的时候,体现着“和”的理念。
  薛永年(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杨英风先生的作品是大气、简练又空灵流动,既现代又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就像董其昌的画论,宇宙在手,他的雕塑用神话里面的因素作为媒材,有山石日月,也有龙凤图腾的元素,把传统人文和现代文明结合在一起,把古今中外结合在一起,他的雕塑,有一种很神奇的力量可以把我们引到雕塑之外。同时,杨英风先生的艺术又是现代的,包括了城市化进程里面的精神需要,也反应了现代人的艺术观念和视觉经验,虽然利用了现代的材料和技术,但是,他的艺术精神却是传统和现代的结合。
  刘龙庭(中国美术出版总社编审):杨英风先生在他的作品里面,综合了古今中外,综合了各门艺术的精粹,特别是龙、风、水袖的造型,杨英风先生的作品使我们感到了中华文化的凤凰涅槃,感受到中国雕塑,中国艺术的凤凰涅槃。
  吴为山(中国美术研究所所长):去年年底中国城市雕塑评审当中,杨英风先生的作品获得了新中国雕塑杰出成就最高奖。第一,他的作品真诚地反映了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第二,巧妙地结合了西方写实主义的传统、现代主义手法及美学观。第三,是大自然解构与组合的意象表现。所谓融汇东西,所谓千锤百炼,当然更主要的造型和创造来自于高度的悟性,他的人文理想在造型中的寄托,成就了他大气、灵动的艺术气象,这是他精神的本原所在;他对于民间文化的凝思与对于雕塑情感的深入了解,对于人性普遍智慧的价值肯定,所以在创作中反映了东方的气度。
  吕清夫(台湾大学教授):据我观察,杨英风先生的作品也不是没有杂音的。这里,谈到杨英风的作品,我们很快想到了他的《东西门》这件作品,在一些国际评论家看来,《东西门》比意大利名家法布罗的作品还要有趣;但是,评论家Ailleurs评价杨英凤先生的作品不若布朗库西(Brancusi)的作品有个人的解释。对于作品《凤凰来仪》,Ailleurs的看法是:这件作品可以再现杨先生年轻动人的创作经验,但是没有个人的解释;对于作品《太极》Ailleus评价说是投机取巧之作,并没有真正的东方文化内蕴,对于太极之外的朱铭,更无可观。我想从实验美学的观点来看应该客观的理解,所谓的实验美学就是一份证据说一份话,作品的好与不好,要看基于什么层面来发言,是艺术公共性的层而还是单从受众的角度考虑。
  殷双喜(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台湾的雕塑家很少做具像写实的作品,多是在变形、意象到抽象的很宽容的范围内展现。大陆的雕塑经过了改革开放初期,已经开始有所反省过去以再现历史为主题的写实主义的雕塑,也开始有现代的探索。
  在杨英风的时代,不锈钢材料的选择是比较超前的,延续了20世纪战后的金属雕刻和极少主义的风格并把两者结合,杨英风先生的作品中,蕴含着单纯宁静的虚怀若谷的包容。这种精神是他早年对北魏时期雕塑单纯、静穆、高贵的艺术风格的学习和接受的结果。所以,我现在说,杨英风先生上世纪90年代的作品对于我们现代的启发,这几年会有很多有意思的课题,在这期间我们要好好总结和反思。
  邹跃进(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主任):杨英风创作的最后阶段是观念形态的雕塑。因此,我想到了中国的展望,恰好展望自己也认为,他的艺术就是观念艺术,这就造成了一个很有趣的对比,很显然杨英风先生表达的是他的时代特征他的观念性,展望表达的是后现代的所谓观念和技术之间的关联性,有趣在于他们都强调了材料,或者是材料在观念艺术中所起到的作用,这是我要想谈的第一点。
  第二点,大家谈到特别多的,现代和传统融合的问题,这就涉及到传统到底表现在杨先生的雕塑中的哪些方面。我们知道中国传统文化中特别重视虚在人生或者是艺术中间的那种形而上的作用,我觉得这一点在杨先生的作品中,得到了绝妙的体现,他以不锈钢的煤材结合中国传统文化,来建立一种联系,体现物我境界对于虚的价值的考量。
  第三点,在我看来最重要还是杨先生不是从雕塑之内思考雕塑,而是从雕塑之外,让雕塑向非雕塑形态转换,让雕塑因素推动雕塑发展,这一点是杨先生在雕塑上取得成功非常重要的原因。
  王镛(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杨英风先生的雕塑有意识地对雕塑的形式进行了 创造性的升华,从形象到意象,还有意念和观念,我认为相当于禅宗从渐悟到顿悟的精神体验过程,所以,他一旦顿悟了,创造力就迸发出来了,他的景观雕塑是生命景色或者是生命景观,他把这个东西融入东方智慧,给他新的生命,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
  再一方面,杨先生的作品形式是现代的,不专属于西方,东方同样有艺术的现代性,现代艺术有两大特征:一个是强化个性;一个是简化形式。我认为杨英风先生的雕塑符合这个特征。
  徐虹(中国美术馆研究员):看了杨英风先生的作品,非常震撼,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材料运用和材料里面透析出来的理念,这种理念中透出一份张力,这种张力中凸现出来的潜层次的融合和统一,使当代文化的地域性和传统性转换为国际语言有了可能。
  他的作品揭示了一个古老的中国哲学和当代的西方后现代哲学的融合过程,让观众来领略这种空和有的观念。因此,我们可以感受到,杨英风先生的雕塑,是有关于人类文化面临的境遇的问题以及创作上提出的挑战,是非常具有当代国际文化视野的。
  丁宁(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杨英风具有非常明显的跨界性。从年轻时候开始,从建筑入门,转到艺术方面,从艺术方面又有非常多的跳跃性的运作,他涉猎版画、油画,做写实的也做抽象的雕塑,我在这里关注他在晚年时候的不锈钢作品,我的想法非常多,实际上在抽象的道路里面,艺术家的道路走得非常险,这个险要辩证的看,是一个修炼的问题,是一个升华的问题,我在杨英风先生的作品里面,看到跨界的东西,从他的材质到布置的方式,都有相当的现代性,似乎也不完全是抽象的东西,他的写实的作品以及对于外来因素的吸纳,他的不锈钢雕塑及所运用的倒影,这里面包含了对写实的不舍弃,这种东西我想在西方非常极端的雕塑里面是我们所看不见的。当他靠近现代的时候,不是完全西方化的,他靠近传统的时候,也不会完全被传统所压垮,他能够凸现一种所谓的个性的东西,我觉得他在这个对接里面做的是不留痕迹的。
  吕品昌(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杨先生是大陆雕塑家熟知的艺术家,我认为他是一位具有世界眼光的艺术家。
  首先,杨先生是一位不断追求创新,并不断自我完善的艺术家。他不停地在寻找新的表现题材和表现材料、探索新的技法,从他不同的阶段对于不同媒介进行的研究我们能够感受到这一点。其次,当他发现得心应手的材料之后,把景观雕塑做了更大的发扬,他的一系列景观雕塑,表达了艺术家的生态美学和对自然环境的关心。
  2000年,在纽约看到杨先生的作品《东西门》,非常感动,那个时候杨先生能够用不锈钢材料做那么震撼的作品,非常不容易。我们都知道杨先生的景观理念来源于对于自然的学习和体悟,来源于天人合一的思想和来源下中国人的生活智慧,在他看来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其结果就导出了他的一个理念,“景观雕塑”。杨英风先生对人和自然关系的理解,东西方文化哲学思想的关爱,我觉得值得我们学习。
  主持人:今天我们前面的发言主要围绕杨英风先生的雕塑来谈到的。下一段将专门探讨杨奉琛先生的雕塑。
  周义雄(台湾云林科技大学教授):1955年,杨英风老师接到宜兰雷云寺念佛会委托的阿弥陀佛的造像任务,于是,杨老师就把他的长子当时几岁的杨奉琛的形象作为蓝本,来塑造阿弥陀佛。我想这是杨老师把艺术心传给杨奉琛的一个最佳的起点,父子的传承从那里开始。奉琛的艺术道路也有很实际的困境,俗话说,大树底下无野革,想超越前人,特别是自己的父亲,很多人选择自动放弃,然而,奉琛却是非常勇敢的承担,顶了下来。最近几年,我认为奉琛已经脱离了杨老师的影子,在虚像与实像的把握上,挥洒自如。
  于化云(北京城市雕塑办公室主任):我从北京雕塑管理的角度谈一谈我自己的一些经历和感受,杨奉琛馆长是北京和台湾两地艺术交流的纽带,1989年北京亚运会上,杨先生捐赠作品,也是第一次认识杨英风先生,他捐赠的作品对北京而言是第一个镜面不锈钢雕塑。
  2002年做国际雕塑展的时候我们收藏了杨英风先生的雕塑,杨奉琛先生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件作品,奥运会之前连战先生送了《水袖》的礼品,我们很高兴,实际上这件雕塑不仅是艺术的交流,文化的交流,更主要的是政治上沟通的纽带,连战先生剪彩之后,宋楚渝先生走到很近去看。现在,《水袖》雕塑的周围环境计划筹建台湾艺术园或者是台湾雕塑园,杨奉琛先生也在积极参与,我们希望今后这个园子早日建成,把北京提出的人文概念表达更加充实,更加亮丽。
  萧琼瑞(台湾成功大学历史系所教授):谢谢再次给我机会。首先为杨奉琛先生的雕塑作品做一个简单的介绍。作为学生在有名的艺术家父亲的教导下,奉琛兄受到的压力很大,在父亲的光环下学习,也不能推翻父亲,只能自己埋头探索。这一点我们与西方不同,因为西方的艺术思潮是一个不断的正反的辩证过程,而中国的伦理是不会这样做的,中国的传统,还是在承传当中做某种突破。这几年,杨奉琛的作品有了自己的面貌,他用令尊一生的行仅作为自己的典范,逐渐开拓出自己的艺术道路,可喜可贺。
  宋伟光(《雕塑》杂志社执行主编):杨先生的作品确实受他父亲的影响很大,因为这是家传,尽管影响很大,但从形象到意象,到意念,再到观念的过程,同样可以运用到奉琛先生身上。从形象到观念这里面的过渡就是,从形到意的过渡,从具体形态到意念的过渡,我想,如果谈奉琛先生自然要和父亲联结在一块谈。
  杨英风和杨奉琛体现了他们的多样性,他们的作品像文学作品一样,以对矛盾的解释,冲突抗争展开了对于作品主题的叙述,他的作品始终充满了曲线的运动,这恰恰是中国审美形象化的提炼,或者是符号的提炼,而不是符号化,为什么强调这一点,因为大家往往把符号化作为符号,而往往又把个人的记号当成形象,当成符号,个人的记号不是符号,这是一个基本问题。
  从杨英风和杨奉琛的作品当中,我们可以领会到这么几点,他们的作品表达了对于中国古老文化具有永恒性价值的赞美和肯定,恰恰是我们当代中国文化和中国当代艺术所缺失的东西。
  杨奉琛:各位学者、各位贵宾大家好。身为艺术家的第二代又碰到这样浩瀚的父亲,我自己战战兢兢从事同样的雕塑工作,让我深深体会其实天底下最好的导师还是回归到自然,自然是我们现代人应该有的涵养。我们知道人类的渺小,我们五行再生,就是回到大自然本真,我们去除所有的复杂,我们看到最简单的真理,人类从零到一,从一到二到三,今天大自然的崩解和反扑告诉我们人类是做了过多的事情,我们希望用文化产业重新再整理,面对我们未来的生活,我们用很多减法,我们把不对的事情,把不好的造型就像做雕塑一样不断去除,我们把世界上不美好的,不对的造型去除掉,也许我们可以找到好看和有感觉的,有感动的环境。
其他文献
山西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体会议对全省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开展维护核心见诸行动主题教育动员部署以来,山西省国资委党委高度重视,精心安排部署,迅速启动学
背景:  中风病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的特点。据有关报道显示70%的中风后患者遗留有不同程度的肢体或语言等功能障碍。中风后足内翻是中风病常见的后遗症,其导致患者生
目的:  本研究主要观察青光眼病人服用泻肺利水散后眼压的变化,记录眼压数值,利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并按照临床上治疗青光眼理论及现实依据,明确该中药与青光眼眼压的关系
新闻评价体系和编采考核标准不但是编采人员的工资发放依据,而且关系到新闻媒介的引导激励机制。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考核标准有重要意义。数量和质量兼顾操作简便纵观目
“现代化社会就是一个传播的社会”,在双向互动的网络时代,社会更依赖传媒加以维系,研究传媒的发展态势已成为热点及焦点。随着数字化交互式网络技术的发展,必将引发传统媒体
加强对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监督,仅仅依靠党内自身监督是不够的,还必需动员群众和发挥新闻媒体、权力机关、参政机关共同参与监督,才能更好地保持党的先进性,使党永远保持
近年来,随着新闻舆论监督作用的不断增强,隐性采访这一鲜活的新闻采访方式逐渐被各新闻媒介所运用,特别是新型电子设备的出现,更为电视记者进行隐性采访、偷拍偷录打开了方便
城市雕塑是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标志之一。它往往是城市精神、城市灵魂的符号与象征。表现重大历史事件、表现重要历史人物、表现城市文化精神的标志性雕塑是一个城市不可或缺的文化建设。刚刚过去的2009年住建部与文化部对建国60年来全国城市雕塑的建设进行了调查,总结与评审。从数万件城市雕塑中经过五轮评选,评审出60件成就奖作品和40件提名奖作品。它们分别代表了改革开放前后30年的成果,反映了建国初期、大跃进时
目的高血压病(hypertensive disease)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影响人类生活质量的多发病。在中医学认为,高血压病是由于机体的阴阳平衡失调所产生的结果。其中阴虚为本,
3月27日下午,两只大小分别为28m和27m长,8m宽,重达12t的巨大怪鸟由6台吊车慢慢腾空悬挂竖立在今日美术馆门前,实现了它的首次飞翔,这正是徐冰最新创作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