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级孑立孤傲钱岗

来源 :旅游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b3321458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钱岗古村已是一座弃村。
  在广州白云区与从化区交界的太平镇上,找不到前往古村的路标和交通。穿越近800载云烟,钱岗古村仍然遗世孤立。纵是一举捧回国际文化遗产保护大奖,也未促成趋之若鹜的旅游热。这静默,几百年前或许是避世的低调,而几百年后却让人不解和不平:毕竟它的获奖,是实至名归的褒扬而绝非噱头的炒作。这,在我第一眼打量它的时候,就已经清晰无比。
  
  外工内紊,古村内有乾坤
  东门,灵秀牌坊。迟暮美人般守望在村口。她已衰颓,已憔悴,却傲然,你由此可以想见她曾经的鲜亮与灵秀。牌楼四柱三门,主体为青砖。顶层四角翘起燕尾,顶部铺瓦,墙头灰塑三重红底白色莲花托。水塘的倒映和门楣上猩红的楹联,为古老的牌坊猛提了几分精神。
  灵秀牌坊仅是村东的门楼。在钱岗南、西、北向,还分别有三个门楼。相应,每个方位门楼以内都匹配更屋。与四个门楼相连的是残破的围墙,东、南、西三面环围着池塘和浓密的果林,外廓方位分明、格局严谨。
  不过这种分明和严谨在进村之后很快就遁形了。古村的布局为随意的四面朝向,而非方位和通路分明的广府“梳式”布局。与惯用麻石铺路的广府民居不同,村中的阡陌无一例外由鹅卵石铺就。卵石路四通八达,可却很难找到引领方向的主干道,不仅岔道重重,而且每每遭遇断头路。“有多少房舍,就有多少条路”的传闻,看来真是钱岗的写照。
  迷宫般的村道看似错综复杂,其实绝非任意拼凑,我相信它内有乾坤,否则那些村童又怎能在村中肆意奔走和嬉戏——无章可循是专门蛊惑村外来人的。
  
  风貌别样,村史沿波讨源
  钱岗,一个有故事的村庄。麻石、镬耳等岭南典型建筑用材或建筑形式,在钱岗村甚为鲜见;古村内几乎没有完完整整的房舍了,可残垣破瓦、斜梁塌垛中强烈地透出北方民居的气质。钱岗,像剪贴画般不合地缘地拼贴在了岭南乡间。
  她何以池塘和外墙环环相卫、何以四设更屋日夜守望、何以阡陌交错路路断头……住在这里的先人究竟曾经历何种难言的飘零与遭逢,才如此处心积虑布下处处机关的防御体系?
  钱岗大部分村民姓陆,据载是南宋末朝宰相陆秀夫的一脉宗亲。陆秀夫(1236-1279),楚州盐城(今江苏建湖县)人,南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宋恭帝德祐元年(1275年),元兵沿江东下。临安(今浙江杭州)陷落后,宋室君臣乘船南走泉、厦、漳海域至广东。景炎三年(1278年)初,端宗病亡,陆秀夫勉励群臣立8岁的卫王赵昺为帝,改元祥兴,迁居崖山(今广东新会南海中),陆秀夫任左丞相。祥兴二年(1279年),元军攻崖山,宋军被迫决战。3月19日,被包围22天的宋军近2000艘战船几乎全部覆没,最后退至崖门出海口。护驾的陆秀夫眼看已无力回天,便仗剑催家室跳海,后背负幼帝赵昺怀藏玉玺,从容蹈海,时年44岁,南宋灭亡。后有《陆忠烈集》传世。
  据陆氏族谱记载,南宋灭亡后,陆秀夫先遗四子(曾带兵镇守广东南雄梅岭阻击元军南下)避居于广东梅岭珠玑巷。后陆秀夫玄孙陆从兴由珠玑巷迁移至从化太平镇一带藏匿,在此间启疆拓宇,生息繁衍,始有钱岗村。
  


  借助这些史实,古村迥异于岭南当地的独特村貌和用心良苦的防御体系便不难解读了。
  
  安然挺立,古祠声震亚太
  古村不大,约五万多平方米。穿村而过,几分钟就能找到建于村中心的“陆氏广裕宗祠”。陆姓村民不仅供奉陆秀夫,还认为陆秀夫是陆贾的传人。最引以为豪的是镌刻于正门的“诗书开越,忠孝传家”:上联是说西汉陆贾说南越王赵佗归汉,下联即指陆秀夫精忠报国。
  与广府祠堂的豪丽风格迥异分明,广裕祠色调素淡、线条简洁。堂前广场开阔、照壁挺立,这也与广府祠堂前常设风水池塘的布局大相径庭。这座据考始建年约为1406年的祠堂,建筑面积共816平方米,分三进,每进以天井相隔,两侧回廊走道。祠堂主座均为木构架,两旁山墙承重,为珠三角地区具明显北方风格的祠堂。祠内梁构的底座与徽式民居的莲花座非常相似。
  2000年,当地组织的一次文物普查中,专家们发现了这座看似不起眼的祠堂,在拭去尘埃的古石碑上发现“始祖秀夫”等字样,进而发现祠堂始建者正是陆秀夫玄孙从兴。
  更重要的是,你抬眼就能看到祠堂顶梁上保留的五次修整记录:嘉靖年间重修,有碑;第一进屋脊上有清代嘉庆年间记录;第三进主梁下有康熙年间重修印记;第三进两根柱子间横枋上阴刻的是民国四年的维修标志。这些标记正是广裕祠的价值所在——广裕祠是广东第一次发现有确切建筑年代的古建筑,被考古学家称为“非常宝贵的建筑标本”,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文物古迹里都是唯一的。专家们惊讶了,如此多且清晰的历史印记,极为少见!
  2003年11月29日这一天,广裕祠在九国共22件入围作品的激烈竞逐中一举折桂,获得了联合国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奖”第一名。这是中国目前获得的最高文化遗产保护奖项。
  解放前,曾是游击队司令部和粮仓;大跃进时成了公社食堂;“文革”期间,成了“造反派”总部;后来还做过知青宿舍……广裕祠逃脱劫数,倔强地穿越时间的河流,带着它的一砖一瓦站立到了今天。无可否认,它不仅仅是一座建筑,更凝聚着一缕不散不绝的民族忠魂。至今,族人每逢清明或重阳都会集祠堂祭祖。族人无论长幼,都知道自己是陆秀夫第几代传人,均牢记着“忠孝传家”的祖训,默默传承着民族大节。
  把古村绕遍,发现这里已几近废墟。外围,池塘淤塞干涸;村内,房舍土崩瓦解。只有卵石路面溜光锃亮、石缝中茂草正在疯长。我到访的这个周末,古村鲜有游人,而村民比游人还少,古村内仅剩十多户垂暮老人居住。漫步古村能看到明清的青砖屋、近代的泥砖屋和红砖屋,为数不多的稻壳黄土夯筑的土屋也有数百年历史。钱岗古村在用她800年或者更长的历史告诉我们,年华可以老去,唯文明不落,忠孝不落。
其他文献
南方丝绸之路开通后,汉王朝的势力进入西南。汉武帝册封滇王,赐其金印,一派欢好。但就在滇王享尽恩宠之时,滇人却突然从历史中神秘消失,从此再不见于任何史料记载。  今天,八百里滇池依旧烟波缥缈,这里曾是古滇人的福地,周围的石寨山、天子庙、羊甫头等史前遗址将古滇国的脉络宛若史书一般串联起来。    石寨山上那束野花  在石寨山滇国遗址的铁门打开的一刹那,滇池送来阵阵微风,白色野花随风摇曳。野花之下,便是
期刊
这些建筑造就了澳门的气质,它们大比例地矗立在澳门的山腰海畔和街角巷边,用文化的光辉把更多的普通建筑映衬得如同拱卫鲜花的绿叶。而当我在印象中每次想到这些建筑时,又常会有一种初尝葡式蛋挞时那种甜腻的口感和酥化的余香。  由于工作关系,我算是比较常去澳门的人,也自认为对澳门比较了解,但有朋友要我用一个字来概括对澳门的印象,却一时把我难住了。  思来想去,最后都绕不开一个“妙”字。这个“妙”,一层是“美妙
期刊
温顺的巫水一路奔跑着,突然调皮地拐了一个大弯,老成持重的雪峰山慌忙往后一退。大山是高高的靠背,小山是舒适的扶手,一把太师椅就安在了高山之上。  在青山和绿水之间,是南宋威远侯杨再思的后裔们精心绣制的二万亩椅面。48丘水田,48口水井,48口水塘。青瓦白墙的窨子屋点缀水面,有千年沧桑后的安详,马头墙如匹匹骏马仰头长嘶,是千里万里奔驰后小憩的欢欣。  盛夏走进高椅,竟走进花的海洋。每家每户不是在房前专
期刊
好酒用来招待贵宾,好歌表达侗家的真心,要是你能喝下这碗苦酒,我们就放你进鼓楼  侗家少女《拦路歌》——    一个男人在家门口修农具,一个女人在楼上梳理瀑布似的长发,一位老人伸手在头顶的瓜棚上选择早餐,两个男孩不知从哪家池塘里捡回了两只河蚌。即便在外人的注视下,芋头人有条不紊地过着他们的生活。他们相信,寨口那两座回龙桥如铁钉一样牢牢护卫着这片家园的宁静和财气,谁也甭想夺走。  芋头人过日子并不像他
期刊
四川省新龙县藏名“梁茹”,元后曾名“瞻堆(瞻对)”,地处甘孜藏族自治州中部,素有“康巴肚脐”之称,是州里唯一不与州外县接壤的“内陆县”。新中国成立后,因将“瞻堆县”改为“新龙县”,在历史上曾名为“瞻对锅庄”的名称顺理成章改为“新龙锅庄”。  锅庄,是一种在我国少数民族中集舞蹈与歌曲为一体的艺术形式。康巴锅庄众多,新龙锅庄是独树一帜的“名牌”,尤其是上、中、下三瞻各具特色的锅庄类型,艺术价值和历史文
期刊
在日本炎炎夏日,提到清凉可口的美食,首屈一指就是“流しそうめん”——流水素面。流水素面是日本一种超人气消夏小吃,顾名思义就是一种在竹木做成的水道上缓缓流动、最后流经客人面前的素面。吃这种面的时候讲究“手疾眼快”,这样更能享受到捉挑面条的极大乐趣。  那些流水素面专用的面,样子看起来有点像中国的龙须面。据说工序非常复杂,有“一把面条等三年”的说法——加工好的素面要在仓库中度过寒冷漫长的冬季、耐受潮湿
期刊
在尼泊尔采访近一个月,我们特意留心这个国家所发生的变化。但有人这样告诉我们:这个国家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唯一的变化就是国王没有了。  连加德满都当地报纸大标题都这样表达人们的失望:“一切都是照旧。”依然经常罢工,依然能源紧张,依然天天排队等着加油。由于处于过渡时期,虽是首都,在那些堪称瑰宝的世界文化遗产旁,垃圾随处可见。  但变化还是有的:随着6月中旬的国王黯然离去,王宫已演变成为国家博物馆,“门前
期刊
从哀牢国的历史看来,这个神秘的部族好斗无比:史书记载的关于哀牢人的9场战争,有8场是哀牢人主动发起的!    与滇池一带的滇人、洱海边的昆明人比起来,哀牢部族要神秘得多。横断山脉由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形成褶皱山脉,境内群山峥嵘、峡谷纵列,怒江、澜沧江、金沙江沿着大断裂峡谷奔流不息,自古以来通行不便,栖身于横断山脉之中的哀牢人也就愈发神秘。    哀牢山 一个远古的创世史诗  历史上的哀牢部
期刊
暮色茫茫,夕阳西下,余晖晕染着阿尔卑斯群山。  远离家人的牧羊人独自站在山巅,在羊群默默的陪伴下,吹起了长长的号角,用那悠长的呜咽向群山诉说着不尽的惆怅……  这样一副忧郁的画面,贯穿了阿尔卑斯长号五百多年的漫长历史。    四处游走的号手和牧羊人  莫尔然位于瑞士、法国边境,是阿尔卑斯山中一个不起眼的小山村。它有着瑞士几乎所有的山村的共同特点:深藏大山却不与世隔绝,古朴无华却不贫穷落后。一座座经
期刊
这一刻/我听到了毛孔张开的声音/水温39℃/我在御温泉。  39℃,贴心、知己。此时的水就像一股温暖的力量,托着身体,心灵没有任何负重,只要张开双臂,马上就能飞翔。  御温泉就是如此,可以让人卸下所有俗世负担,从踏进大门的第一刻开始。  我们是在午时到达珠海斗门御温泉的。引领人员一路把我们带向最尊贵的御泉阁:一个四合院风格的贵宾房区,拥有12间VIP约式唐房,每间都有私家浸泡池,院子当中的那个则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