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来源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美育就是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教育。语文教学内容又是一个多层次、多结构、多要素的美学系统,如能在语文教学中贯穿审美教育,使二者有机结合,则可以使语文教学充满情趣,使学生具有发现美、表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  美育渗透  创美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5)02-0034-01
   新修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就是语文的文学性和思想性。所以我们只有用美育的理念来指导语文教学,善于挖掘课文中的美育素材,选择适当的方式,在语文教学中应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让美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之中,才能将语文课程的丰富人文性充分展现,才能学生感受作品的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等特征,指导学生在写作中发现美、创造美。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感受美,进而创造美呢?
   一、加强诵读,激发美感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是美育的一个切入点,是培养学生文化品位和进行审美教育的好方法。经典古诗文是我国文学史上璀璨的明珠,是中国文化最光辉灿烂的一页,它有着独特的魅力,有许多名篇佳句被后人称颂。古诗文讲究字的推敲,语句凝练,寓意深远,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诵读可以从审美层次上认识课文。特别长于感情的表露、气氛的营造、意境的复现,不仅能触及学生的理解,同时也触动了学生的情感和想象。 因此要引导学生走进古诗,走进灿烂的传统文化,完善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
   二、设置情境,师生互动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中存在两条主线,一条是“知识对流”的主线;另一条是“情感交流”的主线。教学活动正是在知识与情感两条互相作用、相互影响下完成的,而且知识往往是通过情感这种媒介才能更好地被学生接受,教师如果不了解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因素,即使是“知识上的博士”,也是“情感上的文盲”,教学效果未必会好。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因此,创设教学情境,正是一种激励、唤醒、鼓舞的教学艺术。在教学活动中,遵循启发诱导原则,创设探索、发现情境等等,能激发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促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和旺盛的精力去探索,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我国古代的几种建筑》教学中,由于课文介绍的几种建筑都是古代的杰出代表,但对生活在现代社会的学生来说,这些建筑样式是陌生的,阅读课文时要将文中的文字说明转换成一个个各具特色的建筑造型,恐怕有一定的难度。因此,笔者首先让学生们介绍华安土楼的历史背景、建筑特色及其它相关的知识,从我们身边的古代建筑入手,了解古代建筑的特点。上课时,笔者利用多媒体手段,播放这些建筑物的录像,全方位、立体地展示这几种建筑形式的特点,让学生对这些建筑有一个初步的印象。这样一来,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加深了记忆。
   三、披文人情,陶冶情操
   教学不能单单讲课文中的内容,最重要的是把书本内容转化到实际运用当中,例如,笔者讲到《项链》中分析玛蒂尔德的人物形象时,笔者用玛蒂尔德的悲剧启示学生,切勿贪慕虚荣,否则就会成为第二个玛蒂尔德,并针对本班学生互相攀比的现象,指出人人都有虚荣心,分析有虚荣心不一定就是坏事。因为有虚荣心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这个人有上进心;反之面对恶劣环境无动于衷,并不令人称道。但凡事皆有度,超过合理的度,事情就会向反方向发展。课后,笔者又让学生结合玛蒂尔德的经历,谈谈女人的成功观。
   由此可见,寻找美的因子是审美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教师准确把握,积极引导学生披文人情,即可将净化思想的内容转化到欣赏者的潜意识之中。
   四、品质培养,寓于教学
   教学中要设法渗透对学生精神、品质的培养,尤其基础知识教学,不能只是字、词、句的生硬解释,解读中适时适度地融进人文精神,适当启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既避免枯燥,又能提高学生的兴趣,重要的是使学生有更为健康向上的、更高的精神追求、审美追求。如《风景谈》,笔者上课时启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运用课件把文中的六幅风景画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就可以通过这些风景画来了解解放区军民火热的战斗生活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教师恰到好处的分析,最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在愉悦中不露声色完成语文的学习训练。正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熏陶,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因此教师在分析课文时,必须巧妙地利用各类文章的不同美点,去传授知识,教育学生。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罗丹说过:“不是生活中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而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就是通过学生对课文的学习,逐渐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提高学生对美的感悟力,启迪学生对美的追求和创造,由此提高学生的文明修养,塑造一个美的自我形象,走向社会,服务社会。
其他文献
小麦属于一种自花授粉类农作物,其自然异交率通常较低,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杂交育种的难度.因此,为进一步提升杂交小麦的育种效率,促进不同品种之间基因重组的实现,本文拟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也是学生接触最多的学科,由于语文知识的丰富性,语文本应该成为深受学生欢迎的科目.但是,语文课堂的教学情况却很不乐观.在语文课堂上,往往是教师讲
期刊
以大气磅礴的“日出昆仑”为核心立意,体现出昆仑产品与事业的多元辽阔及面向国际化市场的经营方向,传达出企业为顾客提供圆满服务的宗旨。红色代表国家石油公司背景。橘黄色渐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期间诊治的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中选取100例作研究对象,并按术后营养支持方式不同予以分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社会发展对人才有了新的需求,因此,我们进入了新课改时期.在新课改中,新课标对各科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数学新课标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
期刊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劳动用工的弹性化与日俱增,作为一种重要的用工形式,非标准劳动用工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非标准劳动用工发展至何种程度,非标准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国家综合国力日益提升,在科学技术日渐更新和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基础上,医学卫生事业也取得显著的进步。在医学发展进程中,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是当前我国医疗卫生发展的重要项目,同时也是我国各地区域开展疫病诊断和疫病调查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中涉及到了关于红细胞和抗原体的反应,因此试验过程容易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而造成试验结果的偏差。本篇文章主要对血凝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分析新医改形势下常见护理投诉的原因:服务意识淡薄、缺乏有效的沟通、技术操作不熟练、法律知识缺乏、医疗收费不合理、社会方面的因素等.针对这些常见的原因采取适当的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