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教育理念和现代教育实践都告诉我们,班主任不仅是班级的管理者,更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护卫者。这就要求作为班主任的我们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沟通能化危机为机遇,有效增强合作,使你在目标实施中能够得到学生的支持和帮助。只有善于沟通,才能培育出独立自主、具有健全人格的学生。那么,怎样才算具备良好沟通能力呢?笔者有以下几个粗浅的经验和想法。
一、掌握嵌入沟通的时效问题:主动、及时
学生做为班级、学校、社会的一份子,渴望了解很多信息。他们渴望了解学校的决策,希望明了老师的决定,更希望老师能对学校已作出的一些决定给出满意的解释。可我们很多的班主任却抱着“我是老师我说了算,你只需接受就行”的态度,三缄其口,该通报的信息不通报,该解释的情况不解释,日积月累,就可能形成难以化解的矛盾。相反,班主任若能放下架子,主动加强与学生的接触和沟通,增强与学生的互相了解,和信任,就能及时消除分歧与隔阂,化解矛盾,自然会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工作就能得到支持与响应。
二、选择合适的沟通地点:内外兼顾、轻重有度
学生身上的小毛病、小问题,如不专心听讲、做题粗心大意、做事有始无终等,能够泛化教育于全体的,适合于公开来讲,主题班会式进行;而个体的突出毛病,如过于自私、敏感多虑、刚愎自负等,就应该是班主任与该生的“私人约会”,适合在课外的安全、宽松空间中进行。
三、明了自己在沟通中的重要角色:倾听者
很多时候,我们的职业使我们习惯了说而不习惯听,特别是面对学生的时候。我们常发现,当老师和学生在一起,不管是一对一,还是一对多,滔滔不绝的总是老师,而学生在旁边要么俯首贴耳状,要么无动于衷状。这是沟通吗?不,这是训话。过后,您可能还要抱怨:“我说的一点没错,你怎么就听不进去?”沟而不通,说得再多,再对,又有什么意义? “倾听”是沟通过程中最重要的技巧。认真聆听,才能准确了解对方发出的信息和意思,才能准确地分析,判断,给出最恰当的回应。
我曾无意间听到一学生的抱怨:“我最讨厌这些老师说我不努力,不上进了,他怎么就知道我没努力!”我于是把这个被老师们反映了多次的、成绩下滑的学生约了出来,问他怎么回事。他噼里啪啦把家庭压力、学习压力讲了出来,近一小时的谈话,我基本插不上嘴。谈话结束,他说:“老师,我已经轻松多了,你不用担心,我会好起来的。”由此,我悟出,在倾听的过程中,老师带给对方的是理解和温暖,收获的却是信任和爱戴,以及人与人相处的默契和融洽。我们与学生交谈中,特别是批评教育中,一定要给学生申诉的机会。或许,他的倾诉比我们强硬的分析、指导更有意义。
四、注意沟通过程中的关键点:谈话技巧
4.1 找准病根,顺畅沟通。
老师找学生谈话,如果抓不着重心,说不到那个点上,学生根本不会理你,要么跟你玩“擦边球”,要么抵死不承认。你必须要让学生知道你已掌握了许多“证据”,但不是要找他的麻烦,才有可能让谈话畅通进行。
4.2 选对谈话内容,缓和沟通。
老师要与学生有沟通,就要尊重学生,与他交谈时,切忌直接碰触其个人比较特殊的背景,如父母离异、下岗、家庭经济因意外事故陷入崩溃等。如果老师对此不了解,不明晰,随便发表意见,很可能伤害学生自尊,引起学生的抵触心理。
我曾处理过这样一件事,学生写了张字条到办公室指控某科任老师侵犯了她的隐私权。原因是该老师一直追问她家的家庭状况,伤害了她的自尊。而学生过激的行为又伤害了原本没什么恶意的老师。所以,老师与学生谈话,必须选好内容谈。如果谈不下去,就要停止,如果一定要得到某种信息而不能停止,那就要换一个角度从他愿谈的内容入手,迂回一些,耐心等待他的回应。
4.3 灵活应用多种方式,充满人文关怀地沟通。
4.3.1 一对一沟通。
“沟通”的目的是使双方达成共识,从而建立良好协作关系。很多时候,方式决定了效果。能师生间单独面谈的就不要经由第三者。带着坦诚、关怀的心,什么都可以谈,问题解决了,师生情也就近了。
4.3.2 书信沟通。
对于谈不拢的,不方便直接谈的,或学生有怨气一时缓不过来的情况,我选择用书信的形式沟通。用这种方式谈一些较敏感的话题,如“早恋”,轻轻开启了学生的心扉,也最大程度的保护了他们的隐私和自尊。
4.3.3 周记沟通。
这也是一个师生交流的秘密平台,许多学生会把久积心中的苦闷和不愿为人知的心路历程写在周记上。老师在知了学生的“秘密”后,要有所回应,写上你的希望、和关心,写上你的想法和鼓励,你就走进了学生的心灵。
4.3.4 “批语”沟通。
期末考试后给学生的批语是一条看似严肃的沟通路径。然而,需要我们把严肃的事情处理得亲切,悄悄滋润学生的心灵。我接手新班级的时候,就是用批语把一部分采取观望态度的学生“勾”过来的。“你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我相信你有一颗清朗的心,你一定知道你的目标在哪里!”“赛场上英姿飒爽的你,学习上的困难也一定吓不倒你吧!”语言不多,但良苦用心学生已懂。他们心里会说,啊!原来,老师早就关注我了。
综述种种,脱离群众的管理者永远看不到来自群众深处的真相,脱离学生的教师也永远听不到来自学生内心的真相告白。班主任只有从“神坛”上走下来,做一个耐心的倾听者,真诚的理解者和对话者,才能缩短师生间的心灵距离,促进沟通,使双方产生认同、理解、接纳,从而建立新的、积极的、良好的师生关系,推进师生共勉,使教与学更上一层楼!
一、掌握嵌入沟通的时效问题:主动、及时
学生做为班级、学校、社会的一份子,渴望了解很多信息。他们渴望了解学校的决策,希望明了老师的决定,更希望老师能对学校已作出的一些决定给出满意的解释。可我们很多的班主任却抱着“我是老师我说了算,你只需接受就行”的态度,三缄其口,该通报的信息不通报,该解释的情况不解释,日积月累,就可能形成难以化解的矛盾。相反,班主任若能放下架子,主动加强与学生的接触和沟通,增强与学生的互相了解,和信任,就能及时消除分歧与隔阂,化解矛盾,自然会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工作就能得到支持与响应。
二、选择合适的沟通地点:内外兼顾、轻重有度
学生身上的小毛病、小问题,如不专心听讲、做题粗心大意、做事有始无终等,能够泛化教育于全体的,适合于公开来讲,主题班会式进行;而个体的突出毛病,如过于自私、敏感多虑、刚愎自负等,就应该是班主任与该生的“私人约会”,适合在课外的安全、宽松空间中进行。
三、明了自己在沟通中的重要角色:倾听者
很多时候,我们的职业使我们习惯了说而不习惯听,特别是面对学生的时候。我们常发现,当老师和学生在一起,不管是一对一,还是一对多,滔滔不绝的总是老师,而学生在旁边要么俯首贴耳状,要么无动于衷状。这是沟通吗?不,这是训话。过后,您可能还要抱怨:“我说的一点没错,你怎么就听不进去?”沟而不通,说得再多,再对,又有什么意义? “倾听”是沟通过程中最重要的技巧。认真聆听,才能准确了解对方发出的信息和意思,才能准确地分析,判断,给出最恰当的回应。
我曾无意间听到一学生的抱怨:“我最讨厌这些老师说我不努力,不上进了,他怎么就知道我没努力!”我于是把这个被老师们反映了多次的、成绩下滑的学生约了出来,问他怎么回事。他噼里啪啦把家庭压力、学习压力讲了出来,近一小时的谈话,我基本插不上嘴。谈话结束,他说:“老师,我已经轻松多了,你不用担心,我会好起来的。”由此,我悟出,在倾听的过程中,老师带给对方的是理解和温暖,收获的却是信任和爱戴,以及人与人相处的默契和融洽。我们与学生交谈中,特别是批评教育中,一定要给学生申诉的机会。或许,他的倾诉比我们强硬的分析、指导更有意义。
四、注意沟通过程中的关键点:谈话技巧
4.1 找准病根,顺畅沟通。
老师找学生谈话,如果抓不着重心,说不到那个点上,学生根本不会理你,要么跟你玩“擦边球”,要么抵死不承认。你必须要让学生知道你已掌握了许多“证据”,但不是要找他的麻烦,才有可能让谈话畅通进行。
4.2 选对谈话内容,缓和沟通。
老师要与学生有沟通,就要尊重学生,与他交谈时,切忌直接碰触其个人比较特殊的背景,如父母离异、下岗、家庭经济因意外事故陷入崩溃等。如果老师对此不了解,不明晰,随便发表意见,很可能伤害学生自尊,引起学生的抵触心理。
我曾处理过这样一件事,学生写了张字条到办公室指控某科任老师侵犯了她的隐私权。原因是该老师一直追问她家的家庭状况,伤害了她的自尊。而学生过激的行为又伤害了原本没什么恶意的老师。所以,老师与学生谈话,必须选好内容谈。如果谈不下去,就要停止,如果一定要得到某种信息而不能停止,那就要换一个角度从他愿谈的内容入手,迂回一些,耐心等待他的回应。
4.3 灵活应用多种方式,充满人文关怀地沟通。
4.3.1 一对一沟通。
“沟通”的目的是使双方达成共识,从而建立良好协作关系。很多时候,方式决定了效果。能师生间单独面谈的就不要经由第三者。带着坦诚、关怀的心,什么都可以谈,问题解决了,师生情也就近了。
4.3.2 书信沟通。
对于谈不拢的,不方便直接谈的,或学生有怨气一时缓不过来的情况,我选择用书信的形式沟通。用这种方式谈一些较敏感的话题,如“早恋”,轻轻开启了学生的心扉,也最大程度的保护了他们的隐私和自尊。
4.3.3 周记沟通。
这也是一个师生交流的秘密平台,许多学生会把久积心中的苦闷和不愿为人知的心路历程写在周记上。老师在知了学生的“秘密”后,要有所回应,写上你的希望、和关心,写上你的想法和鼓励,你就走进了学生的心灵。
4.3.4 “批语”沟通。
期末考试后给学生的批语是一条看似严肃的沟通路径。然而,需要我们把严肃的事情处理得亲切,悄悄滋润学生的心灵。我接手新班级的时候,就是用批语把一部分采取观望态度的学生“勾”过来的。“你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我相信你有一颗清朗的心,你一定知道你的目标在哪里!”“赛场上英姿飒爽的你,学习上的困难也一定吓不倒你吧!”语言不多,但良苦用心学生已懂。他们心里会说,啊!原来,老师早就关注我了。
综述种种,脱离群众的管理者永远看不到来自群众深处的真相,脱离学生的教师也永远听不到来自学生内心的真相告白。班主任只有从“神坛”上走下来,做一个耐心的倾听者,真诚的理解者和对话者,才能缩短师生间的心灵距离,促进沟通,使双方产生认同、理解、接纳,从而建立新的、积极的、良好的师生关系,推进师生共勉,使教与学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