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社会学思考

来源 :商场现代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arinet19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基于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属性和社会主体非理性变化与行为根源的社会学审视,提出成了整肃思想观念、均衡社会能力、健全社会规制和防控人性弱点等中国应对当前外源性国际金融危机和防控自身内源性经济社会危机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国际金融危机 社会转型 非理性变化与行为 对策建议
  
  当前,一场震惊世界的金融风暴席卷而来,全球正面临自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随着全球经济衰退风险的日益加大和显现,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成因、影响与应对等问题已成为国内外学术界普遍关注和探讨的热点,也形成了许多颇有见地的观点和建议。笔者认为,人文历史事件通常有其特定的社会背景、社会属性和社会主体变化与行为根源,有必要从社会学的视角对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属性、根源进行相应的分析和探讨,以形成一些有益于中国应对当前外源性国际金融危机和防控自身内源性经济社会危机的对策建议。
  一、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社会背景审视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社会学重要理论基础的唯物史观认为人文历史事象的发生都有其特定的时空背景,此次美国次贷危机及国际金融危机也不例外。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作为全球率先完成工业化,最早开始由工业社会形态步入信息(网络)社会形态的国家,整个社会处于快速变迁与转型状态。网络社会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信息资本主义为基础,以网络组织形式为架构,奠构于流动空间的全新社会形态。随着网络社会的兴起,以信息主义为核心的全新社会价值观将逐步生成,并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主导作用,而传统主流社会价值观将逐步沦丧。Manual Castells(1942-)认为,在网络社会时代,人们将缺乏一种普遍的认同感,也不把社会看作是一种有意义的社会系统。无序、紊乱而缺乏普遍认同的社会价值观变化客观上构成了诸多社会诟病发生的观念动因。在网络社会时代,在信息主义指引之下,信息资本主义迅速生成,替代传统产业资本主义而重构整个社会基础,并催生和强化社会产业的网络化和虚拟化。同时,以网络组织形式为基本形态的社会组织结构的快速异化和分层,致使就业结构和社会结构出现两极分化,并导致推动社会变迁的冲突性争执的社会阶层及其力量失衡。此外,网络社会时代,网络的出现及彼此相连,将使信息在全球范围内的实时流动成为可能,从而形成全新的流动空间,使一切社会活动得以在地理空间上无限延伸的同时,也为社会诟病的全球蔓延提供了空间支撑。可见,始于上世纪70年代美国及西方国家的快速社会转型构成了当前国际金融危机酝酿与全球施虐的时代背景。
  二、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社会属性审视
  承上所述,从发生学的角度可以认为,美国次贷危机及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因其快速社会转型背景,在酝酿准备之初既已刻上了深刻的社会变迁烙印。而综观美国次贷危机及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蔓延及未来走势,可以看出,以2007年4月美国第二大次级房贷公司新世纪金融公司破产事件为标志的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旋即由房地产市场蔓延到信贷市场,进而演变为全球性金融危机。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所组成的虚拟经济产生危机后,必然会传导至实体经济,使实体经济也面临危机,影响整个经济基本面,并使整体经济都面临极大危机,全球经济陷入衰退的风险日益加大。随着整个经济基本面的動摇和削弱,危机的负面影响开始向整个社会系统扩散和蔓延,失业、救助、社会稳定、政治安定、地区冲突、种族冲突等一系列复杂而尖锐的社会问题扑面而来,将导致全球社会系统遭受重创。因此,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是一场酝酿于快速社会转型背景之下的始于经济而止于社会的社会危机。
  三、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社会根源审视
  鉴于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社会转型背景和社会危机属性,可以认为,美国次贷危机及当前国际金融危机酝酿与爆发的总根源在于美国及西方国家快速社会转型背景之下社会主体非理性变化与行为的长期累积。因此,梳理总结社会转型背景下美国及西方国家社会主体的非理性变化与行为,不失为探究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客观根源的有益尝试。笔者认为,导致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与全球施虐的社会主体非理性变化与行为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思想观念误导与当前国际金融危机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在美国及西方国家由工业社会向网络社会快速转型的社会背景下,一方面,日趋没落的以产业资本主义为核心的西方传统价值观念体系对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社会主体的正面导向作用日渐力不从心,致使西方传统价值观念体系原有的非理性思想观念日渐显现,并对西方社会主体思维与行为产生负面影响,甚至误导;另一方面,正处于新生态的以信息资本主义为核心的网络社会价值观念体系,由于先天、固有的缺乏普遍认同的内在特质,对西方社会群体的正面导向也难以为继,致使某些新生的非理性思想观念滋生与蔓延,并对西方社会个体与群体思维与行为产生负面影响和误导。这在西方,尤其是美国社会生活中已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享乐主义、消费主义、拜金主义等成为普世价值观,追求物质、崇尚享乐、金钱至上、超前消费等被奉为生活准绳。因此,快速社会转型背景下原有与新生非理性思想观念误导之下产生的社会主体非理性变化与行为,促成和空前强化了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社会生产、生活的非持续性,客观上构成了当前国际金融危机酝酿爆发的观念动因。
  2.社会力量失衡与当前国际金融危机
  社会变迁的基本动因是社会各阶层对于关乎自身命运的社会意义、社会结构、社会规制、社会形式等的冲突性争执,最终方向则取决于社会各阶层的力量对比。而以美国为代表西方国家是典型的凭借产业资本的率先发端和高度膨胀得以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社会阶层分异与组合表现出高度的两极化,导致社会力量长期失衡,形成了产业资本和金融财团掌控、主导国家发展的社会格局。作为转型方向的网络社会,也是具有先天两极分化特质的社会形态。随着网络社会的兴起,顶端的高级人才与底端的简单劳动者会同时增加,职业结构和社会结构将会进一步两极化。因此,这种由原有社会阶层两极分化的传统社会形态向新型社会阶层两极分化的网络社会形态转型的社会变迁,将使社会阶层两极分化得以空前强化,社会力量失衡空前加剧,使得顶端社会阶层在没有社会力量制衡的情况下以自身意志和利益取向影响、主导、操控整个国家乃至全球发展的社会格局得以强化,甚至固化。此次美国次贷危机的酝酿、爆发并最终演变为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不能不说与其社会力量长期失衡,缺乏对房产、金融财团行为,尤其是影响、要挟、绑架国内外政策,谋取暴力的非理性行为的有效制衡有关。因此,社会力量长期失衡是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力学架构。
  3.社会规制失范与当前国际金融危机
  社会规制既是社会变迁的重要内容,也社会各阶层冲突性争执的结果。力量均衡的社会阶层冲突性争执会促成社会规制的积极变迁,形成充分、有效、公允、适当的社会规制体系,能够反映和维护社会各阶层的价值取向和利益诉求。而力量失衡的社会阶层冲突性争执则会促成消极社会规制变迁,产生有所欠缺、有失公允、甚至无效的社会规制体系,只能反映和维护顶端社会阶层的价值取向和利益诉求。当这种社会规制体系默许、认同其个体或整体变化与行为,尤其非理性变化与行为时,必然会导致“生产力悖论”。而对于倾向于强化社会阶层两极分化及其力量失衡的美国及西方国家本轮社会转型而言,其所孕育和包含的消极社会规制体系必然会默许、认同其个体或整体非理性变化与行为,发生次贷危机并演变为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因此,忽视社会规制的整体失范,而单纯指责美国及西方国家金融监管无效,也就显得有些片面了。
  4.人性弱点暴露与当前国际金融危机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都是有弱点的,这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和西方社会学的普遍共识,也是人所皆知的至理名言。对于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成因分析似乎不能,也没有理由忽视某些人性的固有弱点。根据行为经济学有关理论,可以认为,促成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及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全球施虐的人性弱点主要包括有限理性和有限自制力。前者指人的理性认知、决策与行为能力受到所面临事物和现象的复杂程度的制约;后者则指人的自制力会因所面临的诱惑而降低。
  在最初的美国乃至全球房贷市场,多数抵押贷款还都是30年期固定利率品种,但在过去20年中,贷款形式逐渐变得数不胜数,并且越来越复杂,其中还不乏诸多隐藏条款,即便是专家也很难进行比较。因此,可以想象借款人面临的是何等复杂的金融产品。而随着金融创新的畸形膨胀,金融衍生工具也不断推陈出新,全球投资者也面临日趋复杂难懂的金融衍生产品。因此,就有限理性弱点而言,在美国乃至全球金融市场上,借款人和投资者的理性认知、决策与行为能力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考验。
  从美国房地产市场火爆开始,美国次贷市场及其相关金融衍生品市场参与者们无时无刻不在经受着各色蛋糕的极大诱惑。现实表明,他们中的大多数在诱惑面前屈服了,自制力几近荡然无存。首先,普通民众,尤其是低收入者在低利率房贷和超前华庭享受面前屈服了,不顾自身经济实力而盲目购房;其次,房产商和中介在提前套现面前屈服了,甚至不惜为购房者伪造信用资格,骗取房贷;再次,房贷商在暴利面前屈服了,不仅违规放贷,甚至不负责任地通过房贷证券化进行风险转嫁;最后,投资者,尤其是机构投资者在次贷债券的短期高收益面前也屈服了,不仅巨额购买,并且全世界范围内兜售。值得一提的是,连一向恪守独立、客观、公正原则,被社会大众普遍信赖的信用评级机构也为暴利所屈服,不仅违背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发放信用评级证书,甚至与房贷商狼狈为奸,恶意欺骗。
  可见,在前所未有的复杂事物迷惑和各色暴利诱惑之下,有限理性和有限自制力的人性弱点暴露无遗,各种人性阴暗面也随之极度泛滥,致使暴利蛋糕越做越大,成就了昙花一现式的全球盛宴,同时也埋下了一颗足以引爆全球经济、社会系统的超级炸弹。
  四、中国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对策建议
  综上所述,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与全球施虐的根源在于快速社会转型背景下,美国及西方国家社会主体非理性变化与行为的长期累积。改革开放以后,在内外力双重作用之下,中国经济发展处于工业化与信息化双峰耦合式快速推进之中,长达30年的高速经济增长促使中国社会也处于快速轉型状态。因此,对于中国而言,防控快速社会转型期间社会个体与群体的非理性变化与行为,是有效应对当前外源性国际金融危机和防控自身内源性经济社会危机的根本逻辑。
  1.整肃思想观念
  当今中国社会,利己主义、功利主义、金钱主义、纵欲主义、享乐主义等非理性思想观念成分逐渐滋生,并成为少数社会成员的价值取向与行为准则。因此,必须以民族精神的全社会弘扬为基础,以培育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与社会主义法制体系相配套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为支撑,以对社会成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教育为突破口,彻底整肃社会转型期的思想观念体系,涤荡和肃清內源与外源性负面思想观念成分,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体系,构筑我国防控和应对内源与外源性经济社会危机的坚强思想堡垒。首先,坚持“灌梳相结合”原则,以全新、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形式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其次,要拓展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和载体,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再次,与时俱进,改革和创新思想政治宣传与教育内容,加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2.均衡社会力量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简单而封闭,改革以后社会阶层分化日渐显著。一方面表现为原有社会阶层的内部分化,如工人阶层在体制和收入方面的分化、农民阶层在职业和地域方面的分化等;另一方面表现为社会阶层的外部分化,即社会阶层的边缘化(边缘阶层的出现)和异质化(新兴阶层的出现)。随着社会阶层的内外部分化,中国社会阶层日趋多元化、复杂化和非均衡化,社会阶层内部及之间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某些价值取向、利益诉求的非理性矛盾与冲突,并成为社会转型期内,中国有效防控和应对外源与内源性经济社会危机的重要隐患。因此,有必要适时制定和实施中国社会阶层发展规划和有关政策,有序规范、引导社会阶层均衡分化与发展。首先,要始终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执政为民,大力培育、壮大社会中间阶层,强化社会阶层冲突性争执的大众力量。其次,要发扬人本主义思想,救助、扶持社会边缘阶层,防控社会暴利冲突。再次,适度规范、引导社会顶端阶层,防控其以自身价值取向和利益诉求非理性绑架国家发展。最终,通过和谐、有序的社会阶层均衡分化,奠构中国防控和应对内源与外源性经济社会危机的均衡力学架构。
  3.健全社会规制
  中国的社会规制经过建国以来五十多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初步形成了涵盖健康卫生、安全、环保、产业灾害防治、自然灾害防治、职业道德规范及旨在降低交易费用及不确定性的法规等各方面内容的规制体系。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某些特殊产业的行政法体系建设进程加快,初步形成了社会规制的基本框架,政府、企业及消费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从法律上得到了新的界定。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的社会规制日益显露出亟待完善的一面,致使社会转型期内某些社会个体与群体非理性变化与行为因缺乏必要规范而日渐显现。为了有效防控和应对外源与内源性危机,有必要健全我国社会规制体系,奠构有效防控和应对内源与外源性危机的有效规制架构。首先,必须完善社会规制的法律体系,做到规制有据。其次,应设立相对独立的社会规制机构,做到执行有力。再次,健全社会监督体系,做到监督到位。最后,建立规制者规制机构,做到规制有序。
  4.防控人性弱点
  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和快速转型的中国社会,既孕育了诸多历史性机遇,也滋生了众多具有杀伤力的复杂和诱惑事物。因此,防控人性弱点暴露也是中国防控和应对外源与内源性经济社会危机的重要环节。首先,要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体系为核心,整肃负面思想观念成分,强化社会个体与群体正确认知、理解和应对复杂、诱惑事物的内在观念导向。其次,大力发展现代教育事业,普及现代科学知识,增强社会个体与群体正确认知、理解和应对复杂、诱惑事物的能力。再次,以简为美,有序规范经济社会创新,从源头减少、简化复杂、诱惑事物,减少人性弱点暴露的外部诱因。
  总之,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与全球施虐有其快速社会转型背景,也有其社会主体非理性变化与行为根源。因此,防控快速社会转型背景下社会主体的非理性变化与行为是中国有效应对当前外源性国际金融危机和防控自身内源性经济社会危机的根本逻辑。
  参考文献:
  [1]郑杭生 刘少杰等: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6:62~75
  [2]Orum.A.The Information Age:Economy, Society and Culture, Vol.Ⅲ:End of Millennium[J].Contemporary Sociology, Washington:January,1999:89~91
  [3]Castells. M. The Power of Identity[M].Oxford:Blackwell, 1997
  [4]Castells. M. The Rise of the Network Society[M].Oxford:Blackwell, 1996
  [5]殳 仓:次贷危机是一场价值观危机[J].http://www.ftchinese.com/story.php?storyid=001022835&page=2,2008.11.3
  [6]薛求知等:行为经济学——理论与应用[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11:68~117
  [7]Richard Thaler, Cass Sunstein.Human Frailty Caused This Crisis[J].http://www.ftchinese.com/story.php?lang=en&storyid=001023124&page=2,2008.12.11
  [8]郑良芳: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成因剖析和十点警示[J].经济研究参考,2007(6):4~21
  [9]Gregory,D.&Walford,R(ed).Horizons in Human Geography[M].London:Macmillan Education,1989.1:82
  [10]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8:170~210
  [11]范士陈 王凤霞:近现代海南岛社会变迁与区域开发互馈演进的共轭考察[J].经济研究导刊,2008(7):106~108
  [12]王志兵:社会转型期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及对策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S1):107~108
  [13]刘祖云:社会转型与社会分层——20世纪末中国社会的阶层分化[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4):1~9
  [14]黄文江:加强我国社会规制的政策思路[J].行政论坛,2005(2):36~38
其他文献
加强林业生产管理的力度有利于我国林业项目的持续、健康发展。所有承担林业生产任务后的各地有关部门就会逐步进行大面积的再造林种植,这样就能够在林业生产任务完成后得到国家拨付的补助金。正是由于这种普遍存在的错误认知,往往引导公众只聚焦在林业生产阶段中生产面积以及总体数量,普遍存在忽视成活率和生产质量的情况,使得林业生产失去了其应由的价值和效果。本文主要研究了林业生产的管理措施,以期能为有关方面的需要提供
山羊生产以投资少、见效快、饲草利用率高、市场看好等特点,已为广大农区群众所接受。为了使草食动物养殖热持续、稳定、快速发展,根据几年来的生产实践及基层调查,应采取以
近年来,国家政府部门越来越重视政府工程项目审计工作.项目工程审计是一项涉及科学技术、经济、财务和法律等各方面的综合性工作,它包括工程造价审计和竣工财务决算审计.工程
当许多商界人士和我谈企业管理时,他们经常十分惊诧和好奇跨国公司的管理,想知道如此庞大的机构与组织是如何管理的,也想知道,我这样一个高级打工的是如何上传下达,有效地管
莫斯科不会让中国人感觉陌生,我们从小生长的点滴里,都渗透着苏式俄式的细节。一年前我去了索契,美轮美奂的冬奥会。黑海之滨的度假胜地,颠覆了我对冬季运动项目的认知,难以
目前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地位日益上升,可是却长期面临着资本充足率不足、盈利能力不够、不良资产比率大、对政府依赖严重等严峻问题。面对此次金融危机,四大行应该加强其资产质
创造利润的黄金方程式,是企业不断追求的恒久命题,为此而生的电子交易市场,如何将企业带上获利之路?
期刊
“美国一号”油桃原产美国加州,果面鲜红无毛油亮,其味似桃,又具李、杏风味,甜酸适度。除了生食外,可制原味油桃汁、桃干、桃脯,还可替代李加工蜜饯。果实全生育期55—60天,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