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遍青山人未老

来源 :老来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h11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对老夫妻有着共同的收藏爱好,两人携手走遍了国内的名山名水,收获的是各自引以为宝的藏品,家住秦皇岛市开发区的胡颖正、李慧杰两夫妻就是用收藏来充实着快乐的老年生活。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走进胡颖正、李慧杰夫妇的家,随处可见一些特色的物件:电视柜里摆放整齐的紫砂壶、大小不一型色各异的胆瓶、客厅里摆放的奇石,让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夫妻两个生活得很有趣味。
  现年67岁的胡颖正与63岁的李慧杰,年轻时就喜欢将一些有纪念意义的东西保存起来,而胡先生还搞过邮票收藏,但是由于两人都有工作在身,所以收藏都没有成规模。自十几年前双双退休后,老两口就开始了真正的收藏历程,胡先生喜欢石头,而老伴则偏向于各类瓷器,索性夫妻俩一人一个卧室,各自搞各自的收藏,而在公共的客厅里则摆上了两人都喜欢的东西。两个人平时各玩各的,但是如果遇到对方喜欢的“好东西”,也会毫不吝啬地买回来。
  精美的石头是最爱
  与老伴李慧杰阿姨的瓷器收藏相比,胡颖正的收藏可以堪称一绝,卧室里一件高大的专门制作的木头架子上、窗台上、茶几上,随处摆放着各种精美的石头,这些石头看似没有规则,实则处处透着细心,每块石头都用底座安放好,即使摆在小茶几上的很小的石头都有底座。
  最让记者佩服的是,胡老不仅细心保留这些石头,而且还在“读”石,这里的每块石头都被胡老立了“档案”,从石头的名称、品种、规格到石头特色,胡老都做了仔细的记录,并且在每个“档案”里都为石头赋诗一首,“仙在天外云围绕,仙降石上竹环抱。石若有仙石则灵,仙石幻妙不言中”,这是胡老为最喜欢的一块石头提的诗,那块石整体看上去就像是一片竹林,而在石头的顶端有一个很明显的“仙”字,竹林中还可隐约看到熊猫和飞舞的蝴蝶,这款石头被胡老命名为“翠竹仙石”,胡老说这是他从山东买来的,相当珍贵。此外,还有“狸猫护幼子”、“雌雄孔雀侣”、“悟空拜师”等等。
  胡老说,他们最初收藏石头其实只是为了留念。那时还在上班,有时候夫妻两个人出去旅游,到了一处名山盛水,别人喜欢买一些当地的特色纪念品回来,而他们总是喜欢带一块当地的石头,哪怕就是随便拣起的一块石头带回来,然后和门票放在一起留做纪念。但是在大约二十年前,胡先生在秦皇岛大石河发现了一块墨绿色的石头,形状酷似一只趴着的青蛙,霎时间他被石头的精美所折服,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开始了自己真正的藏石生活。
  李慧杰阿姨对于胡先生的爱好,并没有反对,比较支持,平时两人出去爬山时,总是喜欢找些奇石带回来,小的就背回来,大的则要打车到门口。十几年里,他们不仅爬遍了秦皇岛范围内的所有山,而且每年都要出去,到南方的名山名水去。最近一次出游,李阿姨还为老伴挑选了两块安徽九华山的奇石带了回来。
  老有所乐扮美夕阳
  胡先生和李阿姨告诉记者,其实他们退休后工资并不多,加起来一个月也就是千元左右。但是夫妻二人平时不吃肉、不喜欢奢侈,也不像其他老年人喜欢打打麻将之类的,而是将这些钱都攒起来花在这些收藏上面。每次到南方旅游,他们也是挑最便宜实惠的路线,不跟团,不住宾馆,但是如果遇到喜欢的藏品,他们总是舍得花钱,用阿姨的话说这是“用最少的钱办最大的事”。而他们买到的藏品,大多时候是他们“扛”回来的,一次,他们从宜兴买了一对胆瓶,50多斤重的东西,愣是老两口坐火车颠簸着扛回来的。
  现在,夫妻俩的生活平静而充实。胡先生说,收藏石头其实是一件修身养性的事,石头也要来“读”、来“品”,现在他们除了看着这些藏品,就是喜欢读书,翻字典,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会悟出不少的道理。
其他文献
闽西北山里生活着一位105岁的老婆婆童希珠,她55岁的孙子江明金说:“我奶奶主食是地瓜、豆类,平时以茶为伴,喝的是绿茶,家里开发了400亩茶园,每年都要给奶奶留存15公斤好茶,没茶喝,奶奶就难过。”   喝茶有益健康,这并不是什么新闻,但年均15公斤茶喝到了105岁,这两个数字就是新闻了。童老婆婆住在闽西北泰宁县大龙乡张地村海拔千米的半山腰。老人能够如此高寿,原因肯定很多,除了生活在泰宁山清水秀之
期刊
只有一年多私塾文化的普通家庭妇女杨玉文,以八旬高龄用两年的时间写出20多万字的书《鬼子来了》,因此成为牡丹江市的知名“作家”。   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杨玉文不但记录了一段真实的民间历史,她身上的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也将时刻激励着人们。     八旬老人笔耕两年,自费出书     2008年6月18日,看到记者来访,满头银发的杨玉文老人十分高兴。老人的耳朵有些背,但言语思路却很清晰。一说起出书,老人
期刊
家住京城宣武区的李老太这几天很是“忙碌”,她对前来采访的记者津津乐道:“平日里子女都非常忙,孩子再有孝心也没有时间。这几日儿女们放假休息,考虑到我的身体状况,全家一致决定自驾车到京城的景点或郊区走一走,逛一逛。这是以前我连想都不敢想的事,生活真是越过越好。”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说来也怪,平常不是这不舒服就是那里难受的老人家,连着几日的闲逛,不仅精气神健旺,热情还很高,这不,老人家又为明日的活动
期刊
别看奶奶今年已有85岁的高龄了,仍然神清气爽,人老心不老,如今特别对现代高科技产品充满了好奇。   上个月初,奶奶也忽然聊发少女狂,也想拥有一部MP3,以体验一下随时能欣赏京剧的方便。虽然说里家已经有了一台立式音响,可奶奶称:这种固定大家伙好是好,可里面播放的京剧不是那么多,难以过瘾,二又经常插播广告,影响兴致,三是到外面散散步就没得听了……于是好几次转弯抹角总在爸爸耳边说:“隔壁老赵给他老妈新买
期刊
“蓝脸的多尔礅盗玉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舞台上一个个生动大花脸,不知打动多少戏迷。在烟台票友界里,64岁的隋永杰大爷,那可是响当当的铜锤大花脸。   “哇呀呀呀呀……”隋大爷拉开架子,一亮嗓子,就像炸雷般震耳欲聋。当年,隋大爷从运输公司当了兵。“那时爱唱戏,但唱不好,还是排长鼓励我,最后才和京剧结缘。”隋大爷说。1970年,部队上要找人演李玉和
期刊
爸爸年纪大了,退休了。在家中和爸爸相处的时间多了,我经常望着爸爸因过去忙碌而变得佝偻的身躯,回想起有关他的大小事情,蓦然间发现爸爸还是很有“特色”的嘛。  “特色”之一:人未老发先白。  小时候过年,我总爱骑在爸爸的脖子上看花灯,那时手里拽着的头发,记忆中仿佛已是灰白色的——爸爸当时只有30来岁呀!几十年来在生活战场上的摸爬滚打,带给爸爸的除了坚韧的性格和硬朗的身子板外,还有岁月无情的印证,最明显
期刊
我今年七十二了,一生平平淡淡,就像白开水一般。退休前,常听到有人说,退休后,会有一段时间觉得日子难过,像苍蝇掐了头一样,没头绪,没趣味,甚至有一种失落感。我说,那大概是一些当过权的人之心态,我一定不会这样,首先是我没有做过官、当过权,更没有伸过手,暗中捞过什么好处,一辈子就是个教师,普普通通,平平淡淡,因此我不会有什么失落感;其次,退休后,我自有我的老来乐事,会找到我的乐趣。   退休十二年的生活
期刊
退休几年来,除看书、读报、写作、跳舞即是交友,我庆幸退休后选定了自己的生活。近日读到我国的语言学家一张允和撰文说:“如花岁月过去了,但是,人得多情,人不老,多情到老情更好”。美国疾病检查中心专家,进行一次研究结果表明:“与自己亲近的人或一起工作过的同事,谈谈心多交往,可以延长寿命和增进健康”。   结交朋友是人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对老年人来说,更应该广交朋友,会给生活带来乐趣。人们常说:朋友是
期刊
想当年,清晨还没来得及从梦中回过神,就得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迷迷糊糊地直奔厨房,敲响锅碗瓢盆合奏曲。快速地填饱肚子,就三步并作两步匆匆忙忙赶着上班。这种紧张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心中不免有几分迷茫。一经调整,我发现休闲赖床伸懒腰的滋味真爽。优哉游哉去早练,风儿轻轻地吹拂,阳光柔柔地照耀,鸟儿喳喳地叫着,周边这美丽的景色直到今天才得以细细地欣赏,真是让人流连忘返。  退休了,更要懂得善待自己。到老年大
期刊
老爸退休十多年了,对网购应该是一点也不沾边呢。也就在这两年,老听他说,老年大学有电脑班了之类的。但又想着对眼晴不好,也没去学呢。  我开了网店后。他总是不能理解的。毕竟年纪大了,一些事也无法理解的,更何况他不懂电脑,不懂网络。  老爸退休后,在老年大学上学,一直都只是钟情于戏曲类的,各种剧种吧,一大堆老人在一起,拉拉二胡,然后唱各种剧种的戏曲,自有一番乐趣。说到拉二胡之类了,就不能少了各种剧种的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