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花渐欲迷人眼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zl2003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又是岩茶新一季,乱花渐欲迷人眼。这话里“花”专指武夷岩茶的名丛。
  关于岩茶名丛,是极难说道的一个话题。在探讨问题之前,有必要先明晰一下武夷岩茶的几个概念:
  菜茶,原产于武夷山的茶树品种,是一个极优良的中小叶茶树代表种群。
  花名,各类名丛、单丛及其成品茶名称的统称。
  单丛,从武夷菜茶有性群体中采用单株选择法选育的优良茶树。
  名丛,从单丛中优中选优优育出的优良单丛。
  ——罗盛才《武夷名丛录》
  据林馥泉1942年的调查,武夷名丛数目不下千种。这些名丛世代相传、争奇斗艳,加以人工精心培育,品质不断提高,使武夷岩茶声誉长久不衰。而花名众多,也是岩茶值得玩味的重要方面。
  血脉纯正的名丛茶树确实存在,具备品饮价值的优质名丛成茶不多。在武夷山优秀山场之一的鬼洞,福建省茶叶研究所的岩茶名丛品种园里,有近百种的武夷名丛。有些名丛作为标本植株,并未采摘制茶。
  笔者有机会尝到且能确定品种的岩茶名丛,全靠知名乌龙茶专家陈郁榕老师极少量的茶样分享。即便是这样,也并不足以形成对岩茶名丛的口感记忆。除了特征明显、相对较容易分辨的四大名丛和新培育出的高香品种黄观音、金观音外,余者皆难辨出。
  每年总是会喝到各种名目的名丛花名,口感滋味各不相同。似乎茶店拿不出一两款新的花名,便会有不够“专业”和“资深”之嫌。许多名不见经传的花名,品饮之后除新奇冷僻的名字外,香型独特、滋味参差、叶底花杂则是共有的现象。笔者的口感经验积累有限,并不能判定这些花名的品种特征对否,只能单纯的就茶叶的香气和滋味做基本的品质判断。
  在众多的花名中,口感品质上佳者虽极少见,确也真实存在。这其中以规模相对较大的品牌企业的花名产品为主,比如武夷山某企业的“素心兰”,再比如某品牌主打武夷山知名坑涧“牛栏坑”的花名。这些茶都价格不菲,品质也可圈可点。如若经济许可,确有购入品鉴的价值。不过,多数茶品只是以“花名”作幌子。
  武夷岩茶历史悠久,众多名丛皆从莱茶中选育而出,此之外口感特征独特者便是众多名丛,而名丛之中品质优异、口感更稳定者又有四大名丛,这些皆是经历史和各代专家检验而出的优良品种。许多名丛历史上一直存在,却并未推广开来,是品种本身某些局限性所致。有的名丛对生长环境条件和栽培制作工艺有较严格的要求;有的名丛品质好,但产量低;有的名丛同名异物等。而那些动辄标榜某知名坑涧、某知名山头的名丛,无非是为了提高自家花名的附加值。优质山场,种植成茶质量更稳定、产量更高的肉桂、水仙尤恐不及,敢于冒险尝试之人并不多。
  “名丛历经沧桑,由于历史的各种原因,不少珍贵名丛现已无存,现存名丛中分离变异和混杂现象也不少。因此,要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名丛,首先应该正确认识名丛,通过搜集、整理鉴别和培育,根据需要而选择利用。”罗盛才先生在《武夷名丛录》序言中的这段话,或许正是我们需要思考和践行的。
其他文献
武夷岩茶历史上就有着很高的声望,追本溯源,它与千年前的北苑贡茶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到了民国年间,一斤的大红袍就能换回几千斤大米,价格奢昂。当年中美建交,毛主席是将大红袍做为国礼送给尼克松的。上世纪八十年代,市场经济刚刚兴起,20克的大红袍在香港就曾拍卖过十多万的天价。  在近代茶文化史中,武夷岩茶占据着足够厚的份量。  这两年,真正到了“茶必武夷”的时代。这种潮流,从福州,江浙乃至北方茶客的饮茶
期刊
“一点青螺白浪中,全依水府与天通。晴江万里云飞尽,鳌背参差日气红。”一则并非为福州金山寺所记的诗文,却也道出了这江上古寺的风光。  孤独、神秘、苍凉,是金山寺植于脑海的印像。  浩瀚江水东流入海,金山寺从宋朝时便已立于江心小石阜上,迄今为止,依旧是福州市唯一的水上寺庙。“从潮高下,水涨而山不没。”水流汹涌,白浪滔滔,古寺若一叶孤舟,于江上漂泊千年。  一座寺的经年在香火里绵延,一个人的修炼在孤独里
期刊
我们喝什么茶,就会长成一个什么样的人,故品茶说茶道,不可将种茶、制茶、包装茶、买卖茶、存放茶、泡茶、奉茶、品茶与茶道分开说。对茶没有抱持一种立场,即便有道,这道也不可能属于茶的道。所有事情都有一个经过,茶从鲜叶变成茶叶变成茶汤最终成为茶渣的过程势必经过无数手段,人们使用不同方法去处理、实现各自的目的,这就是对茶的态度。茶一旦离开这些被完成的门路与技能,它是无道可养成的,因为思想、工作、生活作风是道
期刊
2015年的普洱茶市场,更加让人看不懂。  按常理,古树普洱茶引领着整个普洱茶的市场口碑与价格,从2008年开始直到2014年的这波涨势,都让人觉得古树普洱是最好的收藏升值品,特别经历了2014年春古树普洱风生水起、名山头炙手可热的过程,更加让人加强了这个思维惯性,而这个“信念”,在2014年下半年开始悄悄逆转,直到2015年的新茶季,就被轻轻打破了。  每一年我们都会深入到云南茶山,详实记录这个
期刊
“如果非要让我用一种美食来形容香港的文化或者精神,那么我觉得应该是‘奶茶’。它是一个中西文化、高档跟庶民、权力跟游散、繁忙与休闲的混种,可以赋予它很多种意义。” ——欧阳应霁(香港著名饮食专栏作家)香港奶茶的“前世今生”香港人对奶茶的喜爱,虽在港剧和书报中早已耳闻目睹,但真到了香港,仍惊觉奶茶在香港的地位远超了自己想象。以茶餐厅(售卖奶茶的主力)为例,在香港可谓遍地开花,尤其在最为繁华的港岛,几乎
期刊
对于岩茶热,先看一看普洱茶、金骏眉、武夷正岩茶他们“疯狂”背后的不同之处。普洱茶,如果没有所谓“越陈越香”带来收藏升值的投资价值,他何以能疯狂?有些著名的普洱茶企完全把普洱茶当作金融衍生品来运作,茶叶都成类金融产品了,其过程与结果何以能不疯狂?因此,有些普洱茶涉及“炒作”在所难免!当然,普洱的生普茶,最美妙的口感体验要在十数年之后,甚至需要更长时间的猜想与等待,并且这个等待还具有不可捉摸的不确定性
期刊
持续多年的岩茶热,在很大程度上,“热”的是正岩茶(更确切的说应该是“三坑两涧”茶),“热”的是肉桂。其中,最明显的就是,茶客们像追星一样热烈追捧的“牛肉”,“牛栏坑+肉桂”这一“至尊组合”几乎成了好“肉”者们心目中武夷岩茶的“代名词”。  然而,除正岩肉桂以外的茶,热度就弱了许多,价格上的差距也是越拉越大,甚至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即前者是“产量小,需求大,价格高”,后者是“产量大,需求小,价格低
期刊
老舍先生说,北平(北京)之秋乃人间天堂。香山之绛,黄栌为最:卧佛古刹,一叶知秋。  乙未菊月,中国人文茶道倡导者王迎新及其学生二十余人,齐聚香山植物园卧佛山庄得大茶舍,共赴茶约。  茶会雅集择卧佛山庄内一处院落里,毗邻古刹一隅。此千年古寺始建于唐贞观初年;元英宗下令冶铜五十万斤铸卧佛,供于卧佛殿内;清雍正帝将其建为皇家寺院,赐名“十方普觉寺”;乾隆帝题匾“得大自在”,悬于佛祖涅槃铜像正上方。  寺
期刊
11月18日举行的武夷正岩核心村天心村民间斗茶赛,才一开锣,就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茶迷与游客,将比赛现场围了个水泄不通。他们目的有且只有一个:品尝品质最地道、山场最好的正岩茶。  据现场一位茶友反映,比赛开始当天,要想挤进人群喝口茶几乎不可能,直到第二天比赛快结束的时候,才总算尝到。“我几乎年年都来看斗茶赛,尤其是这三五年特别火爆,斗茶一开始,天心村就被(人们)包围了!”  人气火爆的天心
期刊
宫巷深幽,花厅锁。光影斑驳,流年醉。  推开一扇门,走近一个人。凝眸处,这一处是宫巷林聪彝故居。  那曾经面阔十间的大院,如今在巷内安然停留。在光阴里,这院落不声不响地送走了初建的第一位主人。  迈过高高的第一进门槛,南照面墙上那只目光炯炯的獬,正是明太祖九世孙朱幸键当年在闽登基后设立大理寺的见证。明朝末年,那些在此被震慑过的带罪之人,有多少赎清了原罪,又有多少获得了新生?  回廊曲绕,凉风清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