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国学经典 提升学习能力

来源 :党的生活·青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mg_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学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其经典著作凝缩着中华之精髓,其思想智慧成为传之千古的结晶,亦成为中华民族一以贯之的价值观、道德伦理观的思想集合,是当今社会不可或缺的精神和传统。近日笔者重读荀子的几篇文章,领悟荀子关于学习的思想,对照“三严三实”要求,针对党员领导干部身上存在的“不严不实”问题,特别是普遍存在的学习欠缺,不注重理论学习,不读经典,心浮气躁,静不下心来学习等现象,颇感效法古人学习之道,以期修身怡心,达到“腹有诗书气自华”之境界,是我们当下党员领导干部之所需。
  一、荀子学习之道的内涵
  《荀子》一书中,荀子所表达的学习观点、学习方法、学习态度,有学者将其概括为七个字,笔者结合自身感悟,现对荀子学习之道的内涵进行阐释,以求对改造我们的学习起到启迪作用。
  一是蜕:荀子认为学习可以提高人的素质,使人明智言行无过。《劝学》说:“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所以君子要时刻注意自身言行的修养。“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要成为智慧聪明而行为无过错的君子,就要博学精思又能每天参验省察自己。在荀子看来,只有通过学习,人才能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才能培养高尚品德,成为一个有道德有学问的人。
  二是虚:虚指的是学习态度。虚者,虚心、谦虚也。《非十二子》中说:“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必让,然后为德。”谦虚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礼貌。对他人谦虚,可以让自己给对方留下美好的印象;接受他人的谦虚,我们可以友好地跟别人相处。
  三是一:“一”是专一、专心致志的学习,“学之道,贵以专”。专一是荀子在《劝学》中反复强调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态度。“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同样,在学习方面,无专心致志的思想,就不能明事理,无埋头苦干的精神,就不会有显赫的功绩,徘徊歧路的人到不了目的地,因此要想学有成就就必须做到专一。
  四是静:“静”,指的是心要静,而摒弃一切杂念。荀子说:“心未尝不动也,然而有所谓静……心卧则梦,偷则自行,使之则谋。故心未尝不动也,然而有所谓静,不以梦剧乱知谓之静。”(《荀子·解蔽》)这个“静”与冷静思考问题有关。按照荀子的观点,心常常在活动着,如睡觉的时候就会做梦;放任的时候就会想入非非;使用它的时候就会思考问题。我们为了保证学习有效地进行,就必须排除那些有害的“动”,避免那些不切实际的胡思乱想干扰有价值的思路,从而保持冷静的头脑、安谧的心境,积极地进行思维,才能保持学习的高效率进行。
  五是积:荀子强调学习必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劝学》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就是说学习的成败,关键在于有无持之以恒的精神。因为人的学问有一个积累过程,所以学者必须坚持学习,以顽强的毅力经过长期的勤奋努力,不断攀登跋涉,即使极高的山峰,也能登上山顶,虽千里之遥,也会到达目的地。
  六是师:“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有了好的老师,便可以好学,“得贤师而事之,则所闻者尧、舜、禹、汤之道也。”荀子认为,学习的捷径是效法贤师,这样就能品德高尚,知识广博,通晓世事而成为君子。
  七是友:荀子提出,学者应“亲友”,以求得在治学上的“好善无厌,受谏而能诫”,即不断地得到批评和指正,而日有所成。《荀子·性恶》说:“得良友而友之,则所见者忠信敬让之行也。身日进于仁义而不自知也者,靡使然也。”正是所处环境的正面熏陶、潜移默化的作用使人一天天进入仁义境界,不知不觉养成了忠诚、守信、恭敬、谦让的习惯,可见良友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二、荀子学习之道对我们的启示
  (一)感悟“学不可以已”,坚持一个“恒”字,树立终生学习观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为什么荀子首先提出学习问题呢?因为荀子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必须用礼义来矫正,所以他特别重视学习。荀子不说应该不断学习,而说学习不可以停止,这对纠正人们学习上常犯的不能持之以恒的毛病,更有针对性,把学习的重要性提到一个新的高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正是指出了学习对于一个人的终身重要作用。每一个人只有通过自身不断地学习,才会像“青”、像“冰”,从原来的“蓝”“水”,转变成“青”和“冰”,从而发生本质的变化。
  当今时代是一个学习型时代。不注意学习,领导干部思想就会缺乏灵气,讲话就会缺乏底气,行动就会缺乏朝气,工作就会缺乏锐气。对于领导干部而言,职务和级别只是脚下的台阶,能力和水平才是真实的高度。提高能力和水平,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学习。通过学习,走出自我的狭隘,畅游历史的长河,触摸时代的脉搏,观照广阔的生活,从而能够视通万里看得远,思接千载想得深。因此,领导干部在践行“三严三实”中,要想达到“严以修身”、干净做人的目标,首先要做到以学修身,自觉把学习当成一种工作方式、一种生活态度来看待,作为一种追求、一种习惯来培养,坚持白天走干讲,晚上读写想,使学习真正成为坚定信念之举、立身做人之本、提高素质之径、建功立业之基。
  (二)感悟“君子贵其全”,遵循一个“醒”字,不断塑造健全的人格
  荀子认为,学习的目的是要把自己培养成为德、识双全的社会有用之才。“君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君子贵其全也。”其意是说,我们已经懂得了学得不全不精就不算是完美,所以要把良师益友作为效法的榜样,排除干扰,潜心修炼。只有具备了高尚的德行和操守,才能够坚定不移和随机应变,成就完美的人生。因此,君子最应该珍惜的就是人格的完美和纯正。
  当前,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正在进行“三严三实”的主题教育活动,通过查摆“不严不实”的表现,剖析其根源,真正做到严以修身,净化升华思想认识,涤荡锻造纯洁灵魂,做到身强身正。领导干部承担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重要职责,只有通过学习加强理论修养,争当学习型领导干部,用自己特有的人格魅力凝聚合力,才能推动各项工作健康有序开展;只有通过学习加强气度修养,自觉践行“谋事要实”“创业要实”的要求,以博大胸怀投入到干事创业中;只有通过学习加强防腐修养,自觉做到“严以律己”,时刻筑牢自己的思想长城,做到清心寡欲,内心淡泊,才能面对惊涛骇浪,我自岿然不动。   (三)感悟“始乎诵《书》,终乎读《礼》”,推崇一个“承”字,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进取的力量
  如何学习儒家经典呢?荀子认为,“学莫便乎近其人。《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速。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其意是说,学习没有比接近贤师更便利的了。《礼》《乐》记载法度而未加详细解说,《诗》《书》记载旧事而不切近现实,《春秋》文简辞约而不易迅速理解。只有仿效贤师而学习君子的学说,才能养成崇高的品德并获得广博的知识,从而通晓世事。荀子在这里所强调的是人的修养和道德,他勉励人们以贤人君子为榜样,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
  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是古代仁人先贤思想精髓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根”,精深厚重,传承文明,营养丰富,永屹世林;是中华民族的“魂”,培育气度,激励自信,陶冶人格,塑造灵魂。践行“三严三实”,领导干部尤其要学习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提升自身道德修养和人格力量,做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敢于担当的践行者。
  (四)感悟“贵师”“亲友”,秉承一个“引”字,为事业的成功寻找便捷的途径
  在治学上,荀子十分重视师友的作用。他把师的地位看得非常重要:“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荀子认为,君与师同样重要,都是一个社会取得大治的根本,有了好的老师,便可以学好。“得贤师而事之,则所闻者尧、舜、禹、汤之道也。”对于一个有志于学的人来讲,找到一个好老师是最为便捷的途径。同时,荀子还特别重视朋友在学习中的作用。“得良友而友之,则所见者忠信敬让之行也”。朋友间的相互切磋和潜移默化的熏陶,对于学习的提高、对于学者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应该特别重视。
  作为领导干部,要懂得仿效良师益友是较快地获取知识的途径这个道理。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多交一些互相鼓舞、互相帮助、互相学习、相促而进的诤友,要多同普通群众交朋友,多同基层干部交朋友,多同先进模范交朋友,多同专家学者交朋友。注意净化自己的社交圈,做到一身正气、一尘不染,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翻开近年来贪官的落马史,他们的蜕化变质,往往就是从交友不慎开始,以致掉进腐败的陷阱。
  (五)感悟“学至于行而止”,把握一个“行”字,做到学用结合,知行合一
  荀子在《儒效》中指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这些名句体现了荀子的“知行”观。他告诉我们,在社会生活中,“知”很重要,无“知”就没有人类文明,但“知”并不是目的,“知”是为了“用”“知”而不会用,不能变成行动,再丰富的知识也无用,而且在实践过程中必将遇到重重困难。
  在学习日益制度化、常态化的今天,领导干部要以“三严三实”为遵循,要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用、学有所成、事有所成。置身机遇和挑战并存时期,必须要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联系实际、开动脑筋、深入思考,坚持读书与运用相结合,做到知行合一,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化改革开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努力把知识转化为提高执政水平、应对复杂形势、化解突出问题、破除发展困境、解决社会矛盾、防范潜在风险、迎接各种挑战、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实践的能力。
其他文献
这是一片充满生机、充满力量的绿。在人民危难的时候,哪里最危险,她就出现在哪里;在人民需要的时候,哪里有困难,她就出现在哪里;这片绿,用她绿色的音符,在高原各族人民心中写下了一首首动人的歌。这片美丽的绿,就是武警青海总队广大官兵的身影。  近年来,武警青海总队官兵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依据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目标要求,扎实开展以“联建思想教育网络、联建和谐稳定寺院、
期刊
完成一项伟大的事业,需要科学的宣传、正确的引导和广泛的动员。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承担着组织和激励亿万人民群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共同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神圣职责。习近平总书记2月19日在北京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从党的工作全局的广阔视野,从党和国家事业长治久安的高度,深刻阐述了新闻舆论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方针、使命职责和改革发展指南,内涵丰富,意义深远,是一篇
期刊
法国一些著名旅游景点近期窃贼猖獗,半年内约有1000起偷窃案。当局日前和罗马尼亚连手,破获一个扒窃团伙,并发现这个团伙竟然派儿童当扒手,而一名女童一个月内可得手10万欧元。报道称,巴黎和罗马尼亚南部克拉约瓦日前清晨同时执行扫荡行动,17人被捕,其中6人在罗马尼亚,警方查获近2.5万欧元现金、珠宝和名表;其中2名嫌犯还涉嫌教唆儿童当扒手,对巴黎迪斯尼乐园游客下手。负责打击流动犯罪的法国警方发现,该扒
期刊
《中共青海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十三五”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的“一三一”总体要求,即实现“一个同步”、奋力建设“三区”、打造“一个高地”。其中,打造“一个高地”指的是弘扬党的优良作风,铸就青海精神高地,它为我们指明了“十三五”乃至未来一段时期全省发展的动力和保障。  当前,奋力开辟“十三五”发展新天地,续写好中国梦青海篇章,都离不开青海精神作支撑。
期刊
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第一次由党中央召开的专题研究群团工作的重要会议,省委党的群团工作会议全面贯彻中央精神,是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的青海化、具体化。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会议精神,是青海各级团组织的重要政治任务,关键要深刻领会新要求,准确把握新机遇和新挑战,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开创青海共青团工作新局面。  一、深刻领会党对共青团工作的新要求  共青团是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党的助手
期刊
修己安人诠释人生真谛  “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开展以来,我们先后学习了尕布龙、廉福章、王成元等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从他们身上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做“为人民服务”,他们用行动诠释了“修己安人”的中国道德精神。“修己安人”要求把精神品格的提高放在对物质生活追求之上。他们有良好的道德修养,保持着共产党员勤劳、淳朴、清廉、正气的本色;他们克己奉公、不辞辛劳、甘当公仆、忘我工作,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人民
期刊
城中区结合加强“三基”建设,按照全市“四区五带”党建工作的总要求,紧扣“建设环境优美的南部生态新城区,宜居宜业的公共服务中心和核心商务区,打造活力中区”的发展思路和“一轴两片”的工作思路,投资6000余万元打造了以龙泰、南山西2个市级示范点辐射带动南山东、新青、福禄巷南、二机、瑞驰、新城、清华路7个社区的“南川党建核心示范区”;同时,建立了水井巷商圈党建服务中心和城南园区党建服务中心,创建出“哑铃
期刊
在我省五万多名医护工作者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是医术精湛的主刀大夫,是数十年如一日在病榻前悉心照顾病患的护理护士,是雪域高原上挽救生命、奉献青春的好“曼巴”,他们怀揣一颗仁心,他们用关怀的微笑化解病人的焦躁,用任劳任怨的付出赢得患者的信任与赞誉,用博爱的心灵和勤劳的双手,延续着南丁格尔的光芒。  ICU病房里的春天使者  一袭白衣,宛若纯洁的心灵;一顶燕帽,恰似身担的重任。青海省红十字医院ICU病
期刊
尕布龙同志,几十年如一日,他用呕心沥血、鞠躬尽瘁的实际行动抒写着对党、对人民、对事业的一片赤诚,他用洒汗掏心、大公无私的高尚品格,兑现了奉献群众、奉献草原、奉献青海的一生承诺。  尕布龙同志,无限忠诚的一生。他把对党忠诚作为一生不渝的坚定信仰,自觉融注到生命和血液中,融入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中,无论处在什么位置、走到什么地方、干什么工作,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生命不息、奋斗
期刊
看了[美]卡勒德·胡赛尼写的《追风筝的人》,被小说的故事情节、朴素流畅的言语给吸引了,其中有一句“为你,千千万万遍”——一个男孩对朋友的忠诚表白,让我感动不已。他是富家奴仆,没有金钱地位,没有接受文化的机会,甚至长得也不好看,可是他勤劳勇敢、忠诚正直,在他身上,体现了人性中美好的一面。  小说以阿富汗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仆人哈桑之间的友谊为主线,讲述了一个关乎背叛与救赎的故事。  鲁迅说:“悲剧就是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