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小学语文课堂的“冷思考”

来源 :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2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新改革理念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活力,促进了语文教师的不断探索,不断前进,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出现了与新改革理念“形似神异”的现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法正确把握教学方向,无法做到将新课改的理念正确地实施在自己的教学中,学生无法在语文课堂上得到应有的提高。语文课堂到底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
  关键词 教师 歌曲 情绪 新形势
  一、教师过于注重“人文性”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于是许多老师把语文课堂上成了思品课,有的上成了综合课,课堂上充斥着学生快乐的歌声、优美的舞姿及绚丽的画面,而疏于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揣摩、积累与运用。
  一位老师在教学《第一次抱母亲》时,学生初读课文后,他让学生再读一遍,然后交流感受。他说:“读了课文后,我很感动。我想起了一首歌《世上只有妈妈好》。”然后指名学生唱、齐唱,再谈自己的感受。学生感到母亲的好,母亲对我们的重要,最后带着感情再读课文。教者创设情境,用歌曲感染学生,可是语文光靠歌曲感染就行了吗?语文的工具性得到落实了吗?文中的儿子第一次抱母亲的感受如何?为何有这样的感受?他是怎样抱母亲的?母亲的泪光说明什么?……学生学完后是一无所知。这样的课堂,语文教学的目标何以全面落实呢?
  二、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曲解
  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在实践过程中,仍然出现了一些问题:
  1.过分强调学生的独特体验,却忽视对文本的尊重。这样的问题表现在对问题的探讨上,老师要时时鼓励学生敢于说出与别人不同的想法,要支持学生在现成的答案中寻求“新解”的尝试。但是有的老师演变成上课时奉行“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的原则,不分青红皂白,只要学生开口讲话,全是对的。一些脱离文本主旨的“独特体验”是对文本的误解,曲解了课文原意,改变了教学的方向和实质。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更要注重价值观的引导,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过分强调自主感悟,却忽视老师必要的讲解、引导。新的课程理念强调:语文老师要努力转变自己的角色,用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身份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但在实际教学中老师认为要让学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老师可以撒手不管,在没有要求的情况下,学生一遍一遍地读课文,老师也会说一些缺乏指导的常用语:“你想读哪段就读哪段?”“你读懂了吗?”等等,这些看似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展现的却是学生肤浅的认识。虚假的主体性失去的是老师的点拨、启迪等职责。如果一堂课就这样上下来,或许能闪烁创新的火花,或许有精彩瞬间,但它一定缺乏深度、内涵。我们既反对“老师牵着学生鼻子走”,当然也反对“学生牵着老师鼻子走”。
  3.形式让合作失去意义。只要上课,必然有小组讨论,也不管小组的组合是否合理,问题是否有讨论的价值,美其名曰“合作”。这种“合作”学习根本无视学生的个性,常常是老师说出一个问题,一声令下,几个学生立刻围成一团,讨论声不绝于耳。几分钟后,老师一声击掌,讨论声戛然而止。小组中的学优生总是最有发言权的,他们让自己的观点在小组中得到认同,还能代表小组发言,至于学困生只能是“装饰”。
  三、对课程资源的运用不够合理
  为克服教科书所承载的课程资源的有限性,改变语文课在教学时脱离现状的情况,新课程鼓励老师开发、利用好相关课程资源,可是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却忽视了文本,出现了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1.文本受到了冷遇。不少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忽视了对文本的理解,过早过多地补充其他资源,海阔天空,把文本搁在一边,高谈搜集到的内容,忽视了对课文的研读,忽略对识字、写字、阅读课文等教学环节的时间保证,无法真正让学生体验到文字背后的含义。过于肤浅的课堂,逐渐让学生养成了蜻蜓点水、不求甚解的习惯,这对学生鉴赏语言、增加文化底蕴毫无益处。
  2.滥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现在教育技术以它的形象性、直观性越来越受到语文老师的青睐。语文课堂需要用现代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但并不表示语文可以变成录音课、音乐课。许多老师为了突显自己没有被时代抛弃,也大量采用现代教育手段,却适得其反。
  教学《燕子》一课时,有的老师制作了精美的课件,其中有大量的文字、图片、声像资料,意图让学生对燕子有直观的认识,激发学生对燕子的喜爱之情。优美的画面、动听的歌曲,引人入胜,但由于没有抓住对文字的品读,使学生失去了和文本对话的机会,自然学生的语文能力也没有得到提高。所以优质的语文课应引人深思,耐人寻味,能让学生在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提高语文素养,而不能只停留在炫目的场面,满足于“感官的愉悦”。
  3.为活动而活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取游戏、表演、绘画、唱歌等活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促进语文课程走向开放,但决不能让语文课程的方向迷失。在教学中,老师一定要把活动与语文学习结合起来,不能让其产生反面作用,那种为活动而活动,追求表面热闹的做法是不对的。
  新课程改革是一个充满探索、创造和建设的过程,我们要正确把握课程理念,敢于大胆创新,只要我们潜心研究,精心策划,一定能品尝到浓汁浓味的语文课。
其他文献
我是一名有近30年教龄的小学教师,任教后一直担任小学班主任工作。众所周知,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是每个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在很大程度上,班主任的言行直接决定着一个班
摘要 在作文教学中,恰到好处地运用现代教育媒体,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动静结合的生活情境,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素材积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益。  关键词 现代媒体 作文教学 兴趣 素材 评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那么如何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为学生生命质量负责,为学生一生幸福奠基”教育理念的指引下,新型师生关系,说到底,其核心就是师生之间民主平等、相互尊重。只有建立平等、关爱、
学生阅读是学习行为,也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提高语文水平的关键。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品质,就要有责任带着孩子去读一些有用的书,教会
近年来,我校开展了“根据学困生心理特点,改进教学方法”专题研究。以下是初步的研究成果,供同仁参考。
摘要 阅读经典儿童文学作品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发展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作为上海推进儿童阅读实验组的基地学校,也是由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研究会立项的《儿童文学在校园的教学实践》课题组成员,经过数年研究,摸索出了“从兴趣入手、以情感人、提高效能、彰显特色”等一套较为成功的阅读策略,一步一步引领学生走进经典儿童文学的殿堂。  关键词 小学生 经典 儿童文学 阅读  回顾我们的研究历程大致有这样几
国家的兴衰,取决于教育;教育的兴衰,取决于教师。教师是立校之本,而师德师风则是教育之魂。从古至今,在人们心目中,教师是最受敬重的职业。“育苗有志闲逸少,润物无声辛劳多
在日常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处理好课前预设和课堂生成,充分地进行预设,理智地认识生成;有效地开发资源,机智地筛选生成;适时准确地评价,巧妙地运用生成;引领学生深入思考,有
摘要 新课程倡导让课堂成为孩子们真正领略生活的天地。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尊重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构筑愉快自主和谐、有爱有情有趣的快乐课堂,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享受课堂”中更好地学习。  关键词 语文课堂 发展个性 快乐学习  在语文课堂中,常常看到这两种情况:一种是有的教师习惯沿用“满堂灌”的老方法,就课文讲课文,考什么讲什么,教师滔滔不绝,
习作贵在真情实感,只有在习作中表达真情实感,才能使小学生的习作充满活力,才会情真意切。《小学语文新课标标准》指出:“要调动学生的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要引导学生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