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能成功复制美墨加协定吗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hy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福特汽车公司近40%的收入来自北美以外的地区以及墨西哥和加拿大的工厂 ,这家美国第二大汽车制造商很担心特朗普政府的无数谈判和关税计划的结果

  “通过像《美墨加协定》新条款这样的举措,在很多人看来,美方试图瓦解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各个方面。”11月7日,美国前财长保尔森在新加坡的演讲中表示,如果中美两国不能就经贸争端达成一个可行共识,会有“经济铁幕”降临世界经济的风险。
  保尔森所说的《美墨加协定》,其前身是著名的《北美自贸协定》。后者是特朗普在总统竞选中曾大张挞伐的对象。而《美墨加协定》的达成,让特朗普离重塑国际贸易规则的承诺更近了一步—他可以把美墨加三方谈判,从协定内容到谈判策略,都复制在接下来的贸易谈判中。但“所欲”与“所能”之间是有距离的,特朗普能否做到“完美复制”,还存在变数。

加、墨结束抗美


  “强者行其所能为,弱者忍其所必受”,美墨加贸易谈判的过程和结果,再次赋予了修昔底德这句名言以时代感和生命力。
  美国东部时间9月30日晚约11点半,加拿大同意加入墨西哥此前与美国达成的贸易协定。这距离特朗普政府给渥太华设定的最后期限,只剩半个小时。加总理特鲁多在协定达成后表示,“这对加拿大来说是美好的一天”。但这“美好”的背后是内心的五味杂陈。对于加拿大和墨西哥来说,它们的“胜利”只是维持了现状—稳定了美国这个出口市场,而且还是有期限的。
  自1993年《北美自贸协定》生效至2017年,加、墨对美出口从1510亿美元增加到6140亿美元,美国市场长期是两国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外部助力。这样的岁月静好状态,两国自身没有理由去改变。
  当美国想改变时,不会顾及加、墨的岁月静好。《北美自贸协定》带来的贸易额,在加、墨GDP中占比高达40%~50%,但只占美国GDP的5%。贸易依存度上的绝对不对称,赋予了美国相对于加、墨的绝对权力。2017年1月23日,特朗普签署行政令要求重新谈判《北美自贸协定》。而在与墨、加谈判的过程中,美方还以对钢铝征收惩罚性关税施压。
  经历一年多的谈判依然无果之后,美国转而采取各个击破的方式,在2018年6月提出与加拿大进行双边谈判。但渥太华以《北美自贸协定》是三方协定为由,予以软抵制。墨西哥7月大选后,败选的现任总统涅托想以政绩来修补因政治丑闻而受损的形象。美国随即把谈判重点转向墨西哥。谈判进行不到两个月,美墨于8月27日达成协定。特朗普随后施压特鲁多:加拿大不加入就靠邊站,反正《北美自贸协定》行将就木。
  美墨双边贸易协定谈成后,特鲁多曾表示宁愿不要《北美自贸协定》,也好过加入糟糕的新北美自贸协定。但美国算准了加拿大扛不住。果然,渥太华方面在9月28日主动联系华盛顿表示愿意谈判。双方经历长达11个小时的马拉松式谈判后,达成妥协。根据加拿大经济智库“克拉伦斯·迪·豪研究所”的一项预测,如果与美国打哪怕是有限的贸易战,也可能拉低加拿大GDP一个百分点,而加拿大2019年的经济增长率预计是2%。
  与《北美自贸协定》相比,《美墨加协定》的一个明显不同是,增加了“日落条款”,即给协定设了16年的有效期,而且每6年审查一次。如果审查无异议,协定有效期自动再延长16年,如果有异议,成员国将每年谈判直至问题解决。对于加、墨来说,设定审查期、有效期,意味着协定只能创造有限的“安全期”。
说《美墨加协定》带有自我解体动力,或许并不为过。拿这样的贸易协定做模板,美国的贸易谈判对象能没有更多警惕感?

  在谈判过程中,美国所做的“让步”是不对加、墨的汽车征收25%的关税;但对钢铝的征税继续,理由是这事与贸易协定无关,留待日后双边谈判处理。在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教授戴维·莫斯克洛普看来,特朗普政府是在以贸易合作的名义敲诈贸易伙伴。“最终我们不得不让步,而且未来也可能不得不做出更多的让步。”不难想象,如果特朗普成功连任,或者他的继任者也是“特朗普式”人物,那么加、墨在对美贸易上将不堪其扰。
  最能体现特朗普政府“敲诈”行为的,是美墨加协定中的“毒丸条款”:如果三方中任何一方与非市场经济国家进行自贸谈判,需要提前3个月通知另两方,并在谈判过程中汇报谈判细节;如果与非市场经济国家签订自贸协定,其他各方有权在提前6个月通知的条件下终止《美墨加协定》,并以双边协定取代之。这项条款被认为意在遏阻加、墨与中国进行自贸谈判。
  中国是加拿大第二大贸易伙伴、墨西哥第四大贸易伙伴。中国市场对于加、墨来说重要性不言而喻,自贸谈判也进入了探讨阶段。但“毒丸条款”事实上赋予了美国一票否决权。在加拿大布鲁克大学教授莱恩·哈格特看来,加、墨为此付出的代价不可谓不大,因为该条款让美国有了影响加、墨自我设定对外经济议程的权利。他认为,“毒丸条款”一方面把加、墨锁定在中美贸易战中的美国阵营,另一方面也限制了它们平衡美国经济影响力的能力。

难以成功复制


  仅从内容看,美墨加协定算不上“革命性”的。有美国媒体嘲笑特朗普,这份协定最大的变化是改了名称。有人做过对比,《美墨加协定》共34个章节,与《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30个章节相比,有25个在标题上是重合的,有的只是更换了标题,内容上却高度相似。也就是说,加、墨跟特朗普政府谈的相当部分内容,与奥巴马政府早就谈过了。奥巴马离任前已经谈妥的TPP,被认为是美国重塑国际贸易规则的尝试。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特朗普也是在重拾被他扔掉的接力棒,继续奥巴马的未竟事业,且在其中加入了能凸显特朗普贸易观的内容—除了给贸易伙伴带来“不安全感”的“日落条款”,还有“美国优先”以及贸易保护主义。   根据《美墨加协定》,成员国汽车享受零关税的前提条件,从此前的零部件62.5%来自北美地区,提高到75%。而且,零关税汽车的零部件必须由时薪最低16美元的工人生产。显然,特朗普是想逼制造业回流美国,巩固和强化以美国为中心的生产链。
  特朗普能否复制美墨加贸易谈判模式,首先取决于美国国会是否批准《美墨加协定》。若协定不能成为法案,复制也就无从谈起。即便国会最终放行,接下来的贸易谈判也不会一帆风顺,如果不是更困难的话。《经济学人》在评价《美墨加协定》时写道:“一般来说,贸易协定会自我强化,因为成员国能从忠于协定中获益。但这个协定显然是被威胁绑定在一起的。”依此逻辑,说《美墨加协定》带有自我解体动力,或许并不为过。拿这样的贸易协定做模板,美国的贸易谈判对象能没有更多警惕感?
  “加拿大人不会忘记特朗普对加拿大的羞辱。协定签字后,我们的经济伙伴关系得以维持,但信任却不可能重建。”渥太华大学教授、特鲁多总理的前外交政策顾问罗兰·帕里斯在推特中这样写道。加拿大商会在一份声明中称:“加拿大一定要记住这个动荡时代给我们的教训,那就是我们千万不要再过度依赖某一个贸易伙伴。”或许,《美墨加协定》墨迹未干,如何摆脱对美国市场的过度依赖,就会被提上议事日程。
  《美墨加协定》谈成前,美国成功修订了《美韩自贸协定》。在这些贸易谈判中,美国都功利性地利用了谈判对象的不安全感。韩国的不安全感来自朝核威胁,加、墨则面临特朗普政府威胁撕毁《北美自贸协定》所制造的不安全感。但这种恫吓手段今后未必能如法炮制,至少不太可能轻易得逞。目前美国已向日本、欧盟发出了启动贸易谈判的邀约,但白宫官员私下承认,这些谈判会艰难得多。
  9月下旬,特朗普政府以不对日本汽车征收25%的关税为诱饵,换取日本同意进行双边贸易谈判。根据日美首脑会晤达成的共识,正式谈判可能在美国中期选举后启动。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日本采取的是以拖待变的策略。
  日本远超加拿大、墨西哥和韩国的经济体量,以及与欧盟已經达成的自贸协定,都是其能与美国讨价还价的筹码。而日本不会也不能轻易妥协的深层次原因在于,日美两国经济存在明显的竞争性。要知道,里根政府在1980年代末期启动北美自贸区谈判,很大程度上正是为了应对来自日本和欧盟的“经济威胁”。
作为第三经济大国的日本在中美之间“左右为难”,中美不滑向敌对关系,对其来说“利益攸关”。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欧盟。在高端制造业、科技创新等领域,欧盟对美国的经济优势的威胁只会更大。特朗普长期不待见欧盟的领头羊德国,经济上的竞争性是一个关键原因。但与日本相比,欧盟的底气无疑更足。对于布鲁塞尔来说,欧盟的存在就是很好的底牌。美国在与墨、加贸易谈判中各个击破的手腕,对欧盟并不适用。

中国压力增大


  墨西哥经济部长瓜哈尔多11月8日表示,美国、墨西哥、加拿大三国内阁部长将于11月30日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签署三国新贸易协定。这对同期出席布宜诺斯艾利斯G20峰会的中国领导人来说,意味深长。
  《美墨加协定》已经表明,美国谈判对象的服软,很可能会以牺牲中国利益为代价。鉴于中国在加拿大、墨西哥对外贸易中的重要分量,这两个国家最终选择接受协定中的“毒丸条款”,很可能是因为特朗普将其视为“底线”。短期来看,进入酝酿期的中加、中墨自贸谈判已不存在启动的可能性。中国不可能像特朗普政府那样施压加、墨;中方释放出的贸易红利,诱惑力也不可能大到它们愿意拿跟美国翻脸去冒险。
  美国商务部长罗斯在谈到“毒丸条款”时说:“有了这一先例,在其他贸易协定中加入此条款变得更加容易。人们会明白,这是达成协定的先决条件之一。”在今后的贸易谈判中,几乎可以肯定美国会考虑加入“毒丸条款”。在这一点上,日本如何回应,影响将比加、墨的选择更为深远。美国前贸易官员埃米·切利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作为第三经济大国的日本在中美之间“左右为难”,中美不滑向敌对关系,对其来说“利益攸关”。
  有分析认为,虽然特朗普在贸易谈判中咄咄逼人甚至不择手段,但《美墨加协定》的达成,也向包括中国在内的贸易伙伴传递出信号:美国是愿意达成协定的。美国财政部日前公布的“国际汇率政策报告”未将中国列入汇率操纵国,以及中美领导人即将在G20峰会期间单独会晤,都传达了某种积极的信号。
其他文献
我的同学赵楷,以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方式自杀了。他26岁,性格坚韧,温柔而可爱,颇有诗才。研究生毕业后半年他遇到了一些难题,论文未能完成,工作也有些不顺,但在他人看来都是小问题。  就在这“小问题”马上解决的时刻,他突然离去。从社交媒体上的动态看来,他走得平常、轻松。他本是个热爱生活的人,正因如此,熟悉他的人就更感到困惑:为什么?  带着这个谜题,我走进了微博“树洞”的自杀群体,试图找到社交媒体时代关
有关互联网进入下半场的说法,不同人自有不同的看法。一个论点只要能自洽,就有其存在的价值。问题的关键是,我们该如何看待这种观念在舆论场上的兴起?  或许已经没人会否认,互联网模式迭代迅速,甚至当新模式生成的时候,大部分人还浑然不觉。就拿最近很火的“区块链”来说,尽管各大媒体热炒这个概念,不少人还是对此一头雾水,但它在专业技术层次上的实践,已有多年的历史了。这种专业性和普适性之间的落差,恰恰是互联网世
李少威常务副主编  我的童年在老家度过。所以在童年时,我没有“老家”的概念,因为家只有一个,它虽然很老但也没有一个新的来跟它表示区别。  故而,那时嘴上有时说起老家,不过是受了某些武侠小说的影响,里面的恶人总会说“我送你回老家”。  后来我真的有老家了,因为到了大城市。  回想人生之路,童年所在的那个小村子是一块垫脚石,命运的根本方向就是让人离开。而我对老家也没有太多的感情,因为我知道仅有情怀没用
从世界范围看,移民多的城市和国家都是最具活力的。一年以来,国内诸多城市之间展开了“人才争夺战”,以户籍、住房等多种方式吸引着大量年轻人。那么,这些人为何选择落户二线?落户之后城市能留住人才吗?  人才争夺战背后的动力是国民经济体系对人力资源的内在需求变化。产业、服务以及人才的边界,都是这场“人才战”背后亟待解决的问题。从东南沿海到中原腹地再至西南内陆,一次次的迁徙汇聚起来,正重塑着中国城市的经济版
2017年12月,英国新防长加文·威廉姆森宣布,2018年将相继派出两艘护卫舰赴日本参加联合演习。  表面上看,英日两军合作的规模并不引人注目,但在过去5年里,英日军事安全合作一年上一个台阶。2018年,英国还将派出约45名官兵赴日本本土参训,这意味着两军在海、空、陆等领域展开全面合作。这45名英军官兵,也将是除美军之外首支赴日参训的外国陆军部队。  人们不禁要问:在美日军事同盟之外,英日“准同盟
河北有一个地方有沙漠也有海,很多人并不知道。从北京的西北角向东出发,穿越城市为人类活动而建的重重关卡和更好的公路,大约300公里,4个多小时就到了。  其实作为景点或者作为一个奇怪的自然现象,它存在了很久,有着国内不多的大海与沙漠接吻的景象。  我把计划中有老有小的第一次旅行地点放在那里,那是2016年的夏天。8个人,4个大人,4个小朋友。之所以选择那里,因为两个有自主表达意向的小朋友,一个想去海
雷墨主笔  对于世贸组织来说,2018年或许会是一个历史转折点。这一年,特朗普政府接连挑起多起贸易战,并开始对世贸组织直接“动刀”。  根据世贸组织官网的数据,截至今年8月15日,该组织“争端解决机构”已经受理29起贸易纠纷案件,其中美国提出的多达16起,双双创历史纪录。2016年、2017年全年,受理的案件都是17起,其中美国提出的分别是5起和4起。也就是说,世贸组织所受理案件在2018年出现暴
2019年10月2日,深圳市福田区上演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特别版灯光秀。  在中國现代化道路上,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注定会产生重要的影响。这次全会作出的决定规划了中国实现治理现代化的具体路线图,给出了一个“操作原则指南”。  其关键词是“制度”。正如邓小平早在1980年就指出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好的制度首先是约束作恶的可能
“澳大利亚人民站起来了”,以英语为母语的澳大利亚总理特恩布尔,在媒体镜头面前用普通话对中国说这样的话,对澳大利亚与中国的关系意味着什么?  不能过度解读,但也别以为只是茶壶里的风暴。要客观理解特恩布尔这句话的意图,有必要弄清他的“中国观”的脉络。要判断此话对中澳外交有何影响,更需要看清两国关系正在经历转型这一事实。目前来看,认为澳大利亚“翻脸”或许言过其实,不过堪培拉在对华外交上的确很“焦虑”。 
世界霸权从英国向美国转移,被普遍认为属于和平过渡。这容易给人造成一种假象,即美国是“和平崛起”的。这并不符合事实。美国在崛起的过程中,精心策划并漂亮地打了一场关键的战争,即1898年针对西班牙的战争。  美国的工业实力在1890年就已经超过英国位居世界第一,并开始把目光投向海外。马汉的“海权论”也是在那个时期诞生的。自那以后10年内,美国几乎同时与英国、日本和西班牙出现对抗。从当时的国际局势看,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