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这一生,终要和自己的平凡和解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88ls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烟花的一生,绚烂是转瞬即逝的,其他时间毫不起眼。
  人生也没有那么多轰轰烈烈,更多的是日常的琐琐碎碎。 越是执著于不平凡,心里越是容易失衡,错失原来幸福的生活。
  与自己的平凡和解,你才能体会到平淡生活中,幸福的烟火气。
  生而平凡,不必自卑
  《中庸》里说:“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一直以来,我们被灌输太多关于一夜暴富、一夜成名的传奇故事,内心对于平凡、平淡的日子,排斥或鄙夷居多。
  一提到未来,满嘴离不开“大咖”“巨擘”,格调低了,便感到惭愧,“上不了台面”。 如果生活越来越不起波澜,就越来越感到自卑,差人一等,眼巴巴看着别人起高楼、宴宾客,出入皆名流,望眼欲穿。
  须知,每个人都有自己够得着的福气,何必羡慕他人的空中楼阁。有一次,孔子问起各位弟子的志向,子路、冉求和公西赤生怕说得太平庸,又是治理国家,又是平息饥荒,只有曾皙与众不同。
  他说:“暮春时节,天气转暖,穿上春天的衣服,邀集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人,去沂河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走回来。”孔子一听,长叹一声说:“我赞同曾皙的想法啊。”
  生而平凡,并不是不幸;站在幸福中找幸福,才是真正的不幸。
  有的人生活很紧巴,但家有贤妻、懂事的孩子,尽享天伦之乐,有什么好苦恼?有的人工作很清闲,但可以多做自己喜欢的事,何必觉得不如人?抛弃好高骛远的心态,不与他人做无谓的攀比,踏踏实实地谋求恰当的幸福,才能品味出生活独有的滋味。
  德不配位,必有所失
  南怀瑾曾说,自己的一辈子“一无所长,一无成就”。
  也许有人觉得是自谦,一代大师怎么会是“一无成就”呢? 其实,这是与自己和解的仪式,心平气和地接受一生的荣辱、得失;意味着由于境界的提高,不再纠结自己取得什么样的成绩。
  站着这山,望着那山,烦恼就会无穷无尽;一味苦恼看不到好风景,就连现有风景都会失去。人有多少修养,就能享多大的福,这是一一对应的。
  即使侥幸得到一笔横财,可能会更加苦恼,因为德不配位,驾驭不了的东西,很快就会再次失去。有一种智慧,叫接纳。接纳现有的一切,接纳平平淡淡的淳朴,才不会满心遗憾,整天叹息。
  学会放下较劲的心,放下过高的期待,放下别人的眼光,就能平视自己的生活,自得其乐。 俗话说,平凡是福,基于现状,展望未来,生活才会充满动力。
  与平凡和解,不再纠缠
  周国平曾说:人生有三次成长,一是发现自己不再是世界中心的时候;二是发现再怎么努力也无能为力的时候;三是接受自己的平凡并去享受平凡的时候。
  世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好提当年勇,把曾经取得的荣誉,当成今日的谈资;不求改变,不敢重新选择,成了阻碍进步的枷锁。
  另一种人,把今日的不顺,归结到当年的行差踏错,逢人就倒苦水,寻求所谓的“共鸣”;实际上是懦弱,害怕重蹈覆辙。
  这两种人之所以活在痛苦中,不敢和过去告别,是因为无法接纳自己的平凡。
  仿佛,接纳“平凡”的设定是一种耻辱。
  其实,与“平凡”纠缠不休,反而失去平常心,把过多专注力,放在考量“平凡”或是“非凡”上。
  须知,真正有大成就的高人,反而淡薄了名利,淡薄了自己的轻重。把自己看轻,与妄念诀别,才不会总是以自我为中心,才能保持最好的状态,迎接生活的机遇和挑戰。我们应当学学壁虎,当危险来临,及时断掉多余的“尾巴”:原谅自己的某些“无能”,允许自己适当地“失败”。 如此,才能重获新生,直面人生的沉沉浮浮。
  学会释然,心中无念福寿延,不再纠缠于平凡、不平凡的乱麻里,心态超脱,过好自己平凡的一生。
  爱默生说:“我拥抱平凡的东西,我探究那些熟悉的卑微的东西,我坐在它们脚下。” 与自己的平凡和解,就是接纳完整的自己,完整的一生。
  不“偏爱”某一段时光,某一段经历。感受平凡生活的参差多彩,探究日常琐事的趣味,是最不平凡的能力。
  (陈福民摘自微信公众号“国学文刊”)
其他文献
曾经有故事说,在某个阳光灿烂的午后,某位明星坐着飞机来到欧洲某城专程喂鸽子。但是现在,他要是来欧洲,比如去比利时布鲁塞尔,他一定会被告知,禁止喂鸽子,否则罚款250欧元。在不少欧洲城市,因为民众的自发投喂,鸽子越来越多,已经威胁其他鸟类生存,所以禁止喂鸽子,是很多欧洲城市的共识。  布鲁塞尔的各个公园,都会张贴一张告示,告知游客不要投喂鸽子,否则会收到高达250欧元的罚单。当地政府部门为了控制鸽子
人的一生中有太多目送,目送冬日的皑皑白雪,目送春光里的依依杨柳,目送夏天的酷暑炎热,目送秋阳下落叶的飘零。但更多的是与亲人、朋友间的目送。  我想起晚年的母亲住在弟弟家,我时常去看望母亲。每次和母亲分手,老人家都要送我一程,显出她那依依不舍的心情。走了好长好长一段路了,那“笃笃笃”拐杖敲地的声音让我不忍心,我几次拦住母亲,不要再送我了,她总是欲停又走。于是我会掉转身,再和母亲走回去。我想送她上楼回
儿子从省里参加表演赛回来,已是深夜。看到我房间还亮着灯,叩门进来道晚安。他穿了件藏青色的卫衣,外面套了件同色竖领的棉马甲。  这两件衣服都是第一次看见他穿。我伸手摸了摸他的新卫衣,质地不算好,有些硬,穿在身上显得有些短。这长度或许我穿着才合适,于是我说:“这衣服妈妈也喜欢呢。”  “真的啊?这是我们临时发的表演服。那我马上脱下来让你试试。”儿子一听像立了功似的,语气顿显欢快,不等我接话已把衣服脱下
常言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从我入伍至今,每天的生活便从“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开始。除了钢枪,扫帚仿佛成为手中的第二装备。刚当新兵那会儿,望着地上似乎总也扫不完的落叶,不免心生怠厌,恨不得将营区内的树桠全部修理成男兵式的板寸。班长听闻我们荒诞的抱怨,常用这句名言教导我们。于是,我便怀着“扫天下”的崇高信念来恢宏自己狭小的胸襟。在日复一日的洒扫庭除中,渐渐体悟到一些暗藏其内的深意。  扫地,先
她是班级里我最喜欢的女孩,是那种隔得远远的爱慕与欣赏。她的名字叫蕊。那時我们都还是些小不点,蕊却已经初现少女的苗条。她是长沙市少年体操班的成员,她总穿着令我们羡慕不已的花短裙,节日则穿上红皮鞋。我只要一看见她,就会产生那种赏心悦目的感觉,但我不敢随便接近她。因为我隐约地觉得我同她之间有某种鸿沟,这大约来自她那富裕家庭。那个时候,大部分孩子的穿着都是灰溜溜的,只有少数例外——一个班有那么三四个吧。但
仁和这个地方,是浙江杭州最北的一个街道,靠近湖州德清。我和爱人走到一起,这才第一次认识仁和。仁和大隐隐于市,交通方便,新农村建设得相当好,人们非常好客。  在仁和,茶是待客的标配。茶不是随便泡的,人们管这个茶叫“七味茶”,又叫“七味咸茶”。  大致说来,七味茶有七种原料,茶叶、烘青豆、胡萝卜干、笋干、芝麻、橙子皮、花生。在泡茶时,这些原料不是一次性放进去,而是先后放,边喝边放。当然最先放的是茶叶,
有个裁缝师傅,收了一个姓宋的男孩当了学徒。这个裁缝又贪心又吝啬。一般说来,师徒俩到一家人家去做衣服,主人就端出两碗饭:一碗大的,给师傅吃;另一碗小一些,给学徒吃。但学徒刚伸手拿饭碗,师傅已经把徒弟的那碗饭拿到自己面前,对主人说:“他今天吃过了,我从昨天起一直没吃过饭。”学徒饿得很难受,决定教训一下师傅。  一天,裁縫要为一个大官做一件朝服。在量衣服尺寸那天,师徒俩到官府去,一个仆人说:“裁缝师傅到
这个世界上,有的人年少成名,有的人大器晚成。法国小说家弗朗索瓦兹·萨冈19岁时创作小说《你好,忧愁》,一举成名,创下84万册的销售记录。次年英译本成为《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的冠军,萨冈也因此成为当时最年轻的畅销书冠军。而我们熟知的笛福,直到59岁才发表了他的第一部小说《鲁宾孙漂流记》,并由此确立他在英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为何有的人会早早成名,有的人很晚才迎来人生巅峰?这里究竟是人的天分不同还是
1994年,一个大学刚毕业的女孩来到纽约证券交易所,她想要应聘一份普通职员的工作。  女孩来到人事经理史密斯先生的办公室时,正巧有几个女孩正沮丧地从里面走出来,看上去是面试失败了。  开始面试后,史密斯先生对女孩提出了很多刁钻古怪的问题,女孩每回答一个问题,史密斯先生就会在相应的表格里填上他所认为的得分。十分钟后,史密斯先生把那张表格递到女孩面前说:“我们这里,总分在540分以下的人是不会被录用的
今年过年,我想送爸妈一次双人邮轮之旅。  我早就听说过两种理论:一种是送礼物要送对方喜欢的东西,另一种是要送自己喜欢的东西。前者认为对方喜欢才实用,后者觉得自己喜欢才有诚意。无论哪种理论,都是同一个隐含前提,对方喜欢的和自己喜欢的不一样。而送爸妈礼物,可能是最纠结的。  有人提醒,给爸妈的礼物,在告诉他们价格时,要去掉一个零再对折;还有人谆谆教诲,千万别送那些你觉得好看的却“华而不实”的东西。而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