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霉素配对对照治疗银屑病

来源 :中华皮肤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huanch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p>我们于1985年11月~1987年4月用双盲配对方法观察口服红霉素治疗银屑病30例,现将疗效报告如下。</p>

其他文献
光化性扁平苔癣(Actinic lichen planus,ALP)是LP的一个亚型,又名(亚)热带LP,夏季光化性苔癣样疹.现报告2例如下.
期刊
应用ABC技术及多种单克隆抗体对70例3种不同临床类型的疣皮损浸润细胞的免疫表型进行了分析.结采除少数皮损I2+树枝状细咆增多外,其余皮损表皮I2+树技状细胞减少或缺如,且真表皮I2+树枝状细胞均发生形态、分布和免疫表型的变化,这些变化可能是由HPY的直接细胞毒作用所致.部份消退期寻常疣和扁平疣表皮角朊细胞表达I2抗原.3种优真皮内T4+/T8+比率均较正常对照显著降低.结合HPV分型,作者对3种
先证者.男,69岁,广东省湛江市南三岛人.生后即有手脚心多汗,半岁后出现手足皮肤经常脱皮,常年不断,逐年加重.
期刊

自1974年有人提出嗜酸性筋膜炎[1]以来,已有不少报道.

根据中医辨证理论,我们对60例脂监性脱发(简称脂脱)患者进行了分型,并同时作了血液流变学、血小板聚集、血凝及血脂的测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患者男,60岁,于1978年10月,因指甲、皮肤和粘膜色素沉着2年余住院.诉原有周期性头痛,1963年服汉防己甲素有效.

作者对160KD蛋白质分子作了进一步研究,证明160KD分子并不是分子量为230KD大疱性类天疱疮(BP)主要抗原的分解产物.160KD抗原分子在蛋白酶作用下易分解为140KD分子,而230KD抗原分子不被蛋白酶所分解,说明两者在生化性质上是不同的.作者还用亲和纯化抗体技术证明160KD抗原分子存在于皮肤的基底膜,是一个新发现的皮肤基底膜成分.最后,从对其它疱病血清的比较研究,说明160KD抗原对

患者男,43岁,因面部长紫红色斑块一月余,于1989年1月18日初诊入院.两月前因低热、乏力、咳嗽,服中药10余剂,症状好转.近一月来,左颈部、耳,无自觉症状.

中华皮肤科杂志是我国第一种公开发行的皮肤科专业刊物,创刊于1953年.由于林彪、“四人帮”的干扰破坏被迫停刊达13年后于1980年再度复刊.
期刊
用氙灯、金属卤素灯长期照射豚鼠皮肤后,观察照射不同时期豚鼠皮肤的组织形态变化,发现照射侧豚鼠表皮轻度增厚,真皮浅层成熟胶原纤维减少,氨基己糖多糖增加,弹性纤维增生,网状纤维增多以及PAS阳性物质增加.表明紫外线照射豚鼠后也可象照射无毛小鼠一样产生类似于人皮肤光老化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