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微生态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来源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yuszs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NAFLD已成为当今发达国家和中国富裕地区慢性肝病的首要病因。近年来研究显示,肠道微生态失衡在NAFLD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肠道微生态构成和功能改变可以通过影响能量吸收和储存、产生肥胖、促进胰岛素抵抗、胆碱缺乏、干扰胆汁代谢、产生内源性乙醇等机制影响物质代谢,通过SIBO改变小肠动力及促进炎症因子吸收,这些均与NAFLD发生或从单纯脂肪性肝病进展至NASH有关。肠黏膜通透性改变、肠源性内毒素血症、肝细胞或Kupffer细胞激活及促炎因子生成在NAFLD及NASH的发生中起到核心作用。NAFLD进展到一定阶段
其他文献
美同学者报告,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中,每日果糖摄入量与肝脏脂肪变性减轻及纤维化加重相关,提示环境因素可改变NAFLD的疾病进展情况。该研究发表于《肝脏病学》(Hepato
病例 患者,男,65岁。因“上腹部胀痛4年,加重伴烧心6月”于2007年8月27日入院。外院胃镜示胃窦上皮内瘤变,病检示(胃窦)黏膜慢性炎伴轻度肠化,腺上皮轻度不典型增生。体检:上腹部轻度
目的评价内镜下套扎(EVL)联合经皮经肝曲张静脉TH胶栓塞术(PTVE)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远期疗效。方法 44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先行食管曲张静脉的内镜
目的阐明NDRG2(N-Myc downstream-regulated gene 2)在大鼠肝再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大鼠70%肝切及除后收集0h、8 h、24 h、48 h、72 h、7 d、10 d的再生肝组织,采用Real-time
目的探讨免疫法便隐血试验(IFOBT)在诊断大肠良恶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提高大肠癌癌前疾病的早期筛查水平。方法对332例行结肠镜检查者进行免疫法便隐血试验,应用OC-MICRO全自动
M细胞是黏膜免疫系统中一种特化的抗原转运细胞,能将抗原由肠腔转运到上皮下的淋巴组织,从而诱导免疫黏膜免疫应答或免疫耐受。因此M细胞被认为是启动黏膜免疫应答的"门户",同
目的比较急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与慢性重型乙型肝炎HBVX蛋白特异性CTL表位变异差异,探讨乙型肝炎重症化和慢性化的可能机理。方法对393例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样本进行HLA
目的探讨锯齿状腺瘤(SA)内镜下表现和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分析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2000年1月~2008年5月检出的大肠息肉病例,了解SA的检出率、内镜形态和病理学特征。结果8 726
目的探讨模拟失重对大鼠门静脉内毒素水平和肝脏超微结构的影响及意义。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84只,体质量280-310g,按随机区组设计,2个因素组为模拟失重组和对照组,每个因素组
目的探讨影响肝内外恶性梗阻性疾病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我科2007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无法手术的肝内外恶性梗阻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中的104例获得完整有效临床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