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动力型支具时手指肌腱的力学变化分析

来源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wmy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手部屈肌腱修复术后在使用动力型支具后其屈、伸肌腱力学变化情况.方法 将8根废弃的从掌骨远端平面至近节指骨近端平面离断的新鲜完好手指分成8个组并建立实验模型,以模拟手指伸、屈肌腱在动力型支具时的伸、屈活动.每组分别施以深屈肌腱0.2 ~0.5 N不等的初始拉力F模拟肌肉伸缩活动,用拉力计连接伸肌腱施以拉力F2牵拉手指伸直至近端指间关节活动度达20 ~ 50°,测量此时每组深屈肌腱张力值(Fx)及伸肌腱拉力值(F2);在每组手指指甲远端固定一模拟动力型支具的橡皮筋向手指近端牵拉,并施以0.1~0.4N不等的初始牵引力F1,用拉力计牵拉伸肌腱,活动手指至使用模拟动力型支具前相同位置,测量此时各组手指深屈肌腱张力值(Fx)及伸肌腱拉力值(F2).结果 在相同活动范围内,使用模拟动力型支具后深屈肌腱张力值(Fx)与未使用支具时深屈肌腱张力值(Fx)比较,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使用模拟动力型支具后伸肌腱拉力值F2显著大于未使用支具时伸肌腱拉力值F2,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屈肌腱修复术后使用动力型支具不会使屈肌腱张力值产生显著变化,而伸肌腱拉力值则会显著增加,导致手指背伸时阻力增大,使术后锻炼变得困难。

其他文献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的常见病之一.腰椎牵引是目前国内使用较广泛的保守治疗手段之一,其能减轻椎间盘内压、牵伸粘连组织、纠正关节错位[1].临床上常用的牵引方式为持续牵引和间歇牵引,目前有关牵引疗法的研究较多,但多数均是采用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单纯采用持续牵引或间歇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尚较为少见.本研究采用持续牵引和间歇牵引治疗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旨在比较两种牵引方法的疗效差异
期刊
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疾病,其发病率、致残率及死亡率均较高.在我国约80%的脑卒中患者遗留有不同程度功能障碍,其中以偏瘫发生率较高,对患者日常工作、学习及生活均造成严重影响[1].我科联合采用活动分析法训练及强制性运动疗法(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CIMT)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发现临床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期刊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 pulmonary disease,COPD)病理特点为气道气流不完全可逆性受限,当患者病情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采用气道扩张剂或其他药物、甚至呼吸机治疗都不能缓解患者气喘、气憋症状,对患者日常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肺康复训练是一种治疗COPD的非药物治疗手段,对于大多数COPD患者而言,借助运动心肺仪进行肺康复训练成本较高,无法长时间持续.本研究采
期刊
脊髓栓系综合征(tethered cord syndrome,TCS)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脊髓末端受到牵拉而出现的下肢运动感觉或括约肌功能障碍等一系列临床表现[1].该病多发于儿童,成人相对少见.成人TCS与儿童症状不同,以腰部或下肢疼痛症状最为多见,而且术后症状易于复发,是临床治疗的难题.本院采用硬膜外注射臭氧疗法治疗复发性成人TCS患者12例,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期刊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是一组以颞颌关节区疼痛、弹响、杂音和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1].目前临床针对TMD患者多以物理因子治疗为主,近年来采用咬合板治疗TMD也逐渐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本研究分别采用稳定型咬合板、超短波联合超声药物(扶他林)导入治疗TMD患者,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期刊
目的 探讨褪黑素(MT)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白细胞介素-10(IL-10)表达的影响及其对损伤后炎症反应和神经修复的作用.方法 选取成年SD大鼠108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脊髓损伤组、MT治疗组和假手术组,每组36只.脊髓损伤组和MT治疗组采用改良垂直打击(WD)法(打击量5X10 g.cm)建立T12脊髓损伤模型,假手术组只切除T12椎板不
期刊
脑卒中是常见病、多发病,约55% ~ 75%的患者会遗留不同程度的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肢活动能力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的下降[1-2].尽管康复治疗技术和方法众多,但其上肢运动功能恢复仍是康复的难题.近年来,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e stimulation,TMS)作为脑卒中后促进运动功能恢复的新技术与手段,已得到广泛的关注和研究[3].英国Barker等[4]于1985年
期刊
目的 探讨传统推拿联合体外冲击波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疼痛及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06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患者通过抽签方法分为治疗组(61例)和对照组(45例),且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及国际骨循环研究学会(ARCO)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分期等一般临床资料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组给予传统推拿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对照组仅给予传统推拿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6
目的 观察脊柱旋转下不同非均匀姿势和持重时躯干肌的表面肌电活动规律.方法 选取正常健康成年男性10名,每名受试者以足底顺时针方向(0°、45°、90°、135°、180°)依次旋转站立,右手在0°位置抓住手柄负重,除0°位置外,受试者均为单纯侧屈姿态.每个测试位置均由带脊柱旋转的3个非均匀姿势组成,即直立位、左侧及右侧伸屈位.测试时,采用VICON三维拍摄测试系统观察躯干角的三维角度运动轨迹,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