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正> 处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点上的中国知识分子,常常会感到一种巨大的困惑:为什么中国在明代以前创造了灿烂的科学文化,曾经站在世界的前列?为什么在近代大大落后于西方?为什么她在现代化的征途中,总是步履艰难,徘徊不前?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处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点上的中国知识分子,常常会感到一种巨大的困惑:为什么中国在明代以前创造了灿烂的科学文化,曾经站在世界的前列?为什么在近代大大落后于西方?为什么她在现代化的征途中,总是步履艰难,徘徊不前?
其他文献
一、深入调查研究,切实在找准教育切入点上下功夫。①在心贴心的交流中搞好思想调查。要按照《中国人民解放军思想政治教育大纲(试行)》(以下简称《大纲》)规定的以人为本要
一个适宜人们居住的城市,不应只是适宜一部分人,而是适宜所有人居住。因此,城市宜居不但包括良好的经济环境,也包括舒适的居住环境、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但是,目前国内的城
去年暑期,蒙陈子展、吴剑南先生指点,又经当地老人热心引路,好一番辗转反复,我终于得以访问已故熊十力先生的家。冷落多年的新唯识哲学又有人问津了!熊十力先生的女儿熊再光和儿媳万云娇高兴地接待了我这位不速之客。面对十力老人的遗像,我以极浓厚的兴趣听取了她们关于这位老人生平治学经历的生动叙述。 熊十力,湖北黄冈人,中国现代著名学者,原名升恒,字子真,自号黄冈逸翁、漆园老人等,生于一八八四年,卒于一九六八
<正> 一、主体关于主体,皮亚杰有许多独到的论述,他首先讨论了主体是否从来就有的问题。他指出,如果从认识的原始发生来看,作为人们认定无需考察的因素之一的主体,最初并不存在,他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称为主体的建构,皮亚杰的这一思想是以活动为基础的动态体系的基本理论之一,但未受到我们重视,更未引起争论,只着重讨论了以下问题。主体的认识结构问题有人指出,16、17世纪唯物主义经验论把心灵比作一块“白板”,并未看到主体认识结构的存在,到了18世纪的康德才明确地作出了肯定。然而皮亚杰
苏黎士大学教授奥特(W. Ott)是西方最著名的法理学家之一。他著有许多批判分析法律实证主义方面的著作。按照奥特的话说:法律实证主义“是在根据情况而变化的经验主义特征的
推荐语 桑克的诗在语体上很特别,口语和书面语自如转换,白描的物象和场景又往往带着表明逻辑关系的副词、连词和介词。因而你无法从一个绝对的二元对立的派系上来划分他的诗的属性,比如口语/书面语、民间/知识分子,民族性/世界性……这些用起来很方便的切口,在桑克的诗作面前只能失效。 桑克的诗里有关切,“关”,是关乎现实情境和关乎内心痛痒的关;“切”,是切中要害與切肤之感的切。奇妙的是,以智性间离的天赋,
某天,镇上突然开了一家奇怪的店铺,叫做“植物收购店”。店外贴着一则告示:本店专门高价收购绿色植物,将根据不同品种的植株给予不同的价位,来者不拒,时间不限。商店开业后,
2005年是我国民营企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在消除影响民营企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方面迈出
推荐语 李南让阅历成为一种诗歌的优势,并产生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产物,如反思、谦卑,对世间事物表现出某种终极性的大爱等。这些产物其实相辅相承,像筋骨血肉一样有一种内在的关联。因为反思,所以谦卑,因为谦卑,所以反思,这种内省恰恰是一种对自我现实的睿智。其实,一个人如果能把自己放在一个卑微谦卑的位置,相反更能探测到事物及同类的状态和温度,所谓的低恰恰是一种宽容,使之更能明晰自身的“重量”,更能获得众多
近日,幸福指数被引入和谐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将“普通人的幸福感”纳入地方发展目标,这无疑是一种进步。众所周知,尽管天下没有相同的人,但每个人的终极目的是一样的,即毫无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