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介入对电视新闻的影响及重塑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ang1990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女性参与和主持的电视新闻现状
  
  在我国目前的电视新闻栏目中,已出现越来越多的由女性参与主持或是单独主持的栏目。比如柴静主持的《新闻调查》、张泉灵主持的《东方时空》、敬一丹主持的《焦点访谈》等。同时,节目的类型由原来大部分集中在社会新闻的领域更多地转向政治、经济、军事、体育等男性较为擅长的领域。比如宁辛主持的《体育世界》、李文静主持的《军情连连看》等,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直面镜头,参与到电视新闻的具体制作播出过程中。女性电视新闻以其形象的亲和力和思维的洞察力为突出特点而在传统电视新闻中脱颖而出,吸引了越来越多观众的注意,打破了传统的电视新闻理念,为电视新闻注入了全新的活力。
  
  女性参与和主持的电视新闻特点
  
  目前,女性参与和主持的电视新闻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使“硬”新闻变“软”。由于新闻类节目自身的新闻性、严肃性,特别是有些时政类的新闻栏目,一般都带有很强的理性和思辨的色彩。而由女性参与的电视新闻由于天生的感性思维则改变了其原有的“冰冷”色彩,使得本来的硬新闻被软化。比如《新闻调查》,是一档典型的硬新闻节目,但主持人柴静凭借女性天生的敏感和细腻,使得它多了几分充满人文关怀的自然和温和。
  感性因素的比重有所上升。绝大部分电视新闻由于男性的“包揽”,一般从一开始的新闻策划、采编到播出,都带有很强的男性色彩,理智、钢硬而少有感性因素的体现,但是有女性参与主持的电视新闻相对而言,感性多于理性,在保证新闻客观、公正、真实的基础上,使此类电视新闻在总体上呈现出感性的特点。
  细节让新闻更丰满。“新闻是理性的,但触摸新闻的手是感性的”。有女性参与、制作的电视新闻,由于女性天生的敏感、细腻,使得她们往往对细节更为关注,面对同一新闻事件时,她们更容易在一些小的细节上发现新闻,从而更加全面、多角度地表现新闻事件。
  语言风格上的女性化。在女性主持下的新闻节目中,女性天生的感知、直觉则促使她们即使在播报、叙述极富理性的新闻时,不仅会使用相对较为感性的词汇用于缓冲突发性新闻事件的张力,同时也会使用较多的疑问和设问语句,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较强,因此,女性参与、主持的电视新闻所使用的语言和语调上的特色也成为此类新闻的一个突出特点。
  
  对传统电视新闻的影响和冲击
  
  带来全新的女性视角。以往电视新闻的视角多是从男性角度出发来表现问题、分析问题,主要反映父权社会发展,带有男性中心倾向。由女性主持的电视新闻则从完全区别于男性的女性角度来对整个新闻事件进行重新的理解和诠释,带给观众一种耳目一新的全新视角,而另一种方式的解读,很可能会改变人们对某一事件的看法,获得另一种理解和感受,得出不同的结论。像中央电视台宁辛主持的体育新闻栏目,从选题、采访、制作、主持都由她一个人来做,女性的主观能动性在此得到了全面、积极的发挥。从而对原有的男性电视新闻价值观构成了挑战和冲击。
  新闻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电视这一特殊媒介所具备的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对擅长肢体语言的女性来说可谓是天然优势,借助丰富的声音、画面元素,女性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手势都在暗中无形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感情、观点和看法。多样化的表现形式有效地增加了电视新闻节目的“含金量”。
  审美元素的介入和声画元素的突出。电视新闻区别于其他媒介新闻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它对主持人的外形要求相对较高,与男性相比,女性在生理构造上存在更多天生的“审美”元素。同时,从事新闻工作的女性一般在个人的学识、气质、修养方面也较为突出,外表和内在美兼而有之,同时亲切、自然,一种浑然的风度和气质魅力自然会吸引更多的人关注,而这些都是通过电视最为突出的声画元素来传播的。也许观众在看一档由女性主持的节目时仍会更多地关注节目的内容和思想,但对以视觉和听觉取胜的电视来说,无疑会有相当的审美元素的介入和声画元素的相对突出。
  新闻风格、情感基调的变化。理性、思辨的冷峻风格已不再是电视新闻的主导,在提倡新闻报道的人性化、人道化的今天,有女性参与制作、主持的电视新闻无疑能够更好地担当这一重任。温情而不煽情、冷静而不冷漠是大多数此类新闻所信奉的“真理”之一。女性特有的阴柔气质可以于无形中左右电视新闻的情感表现,更好地控制观众的情感走向,从而使整档新闻节目在总体风格和情感基调上都充满了女性的温情意味。这是一种微妙的、不易被察觉的变化,但它确实已于暗中悄悄地改变着电视新闻。
  
  女性参与和主持对电视新闻的重塑
  
  虽然目前女性参与和主持的电视新闻在节目的内容、整体制作方面还是大致遵从传统电视新闻制作理念,但有女性参与和主持的电视新闻,已经使电视新闻在角度、形式、风格等多种表现元素上发生了改变,这种改变甚至开始多多少少地影响到电视新闻的内容。换句话说,虽然负责传递信息的材料是没有变的,但是至于材料到底能够传递给观众怎样的信息,而由于“女性因素”介入材料而导致的实际传递给观众的信息的质和量的微妙变化,在无形中正悄悄地颠覆着电视新闻的一些传统理念。从这个意义上说,女性参与和主持无疑是对传统电视新闻理念的一种重塑。
  
  参考文献:
  1.叶凤英:《电视新闻学》,北京广播学院,1997年版。
  2.王方、马蒂:《电视对女性之关怀》,《现代传播》,2006(1)。
  3.胡衬春:《电视新闻》,《传媒观察》,2006(1)。
  (作者为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2007级新闻学硕士)
  编校:张红玲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电视新闻评论,是运用电视传播手段对新闻事实作出评论的一种体裁,是电视传播媒介对当前重大新闻事件或重要社会问题发表意见,进行分析判断或述评的一种电视报道形式,也是公众判断电视台的政治面貌和衡量电视台的政治态度和思想水准的主要标尺之一。那么在当前贯彻落实全党全国作出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的重大战略决策中,电视新闻评论理应发挥哪些功能和作用呢?对
当前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速度远远落后于高职院校的发展速度。尽管各高职院校采取了各类途径和方法以提高其实效性,但收效甚微。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
期刊
北京时间2008年10月3日夜,一则有关苹果公司CEO史蒂夫·乔布斯突发心脏病的消息在互联网上迅速传播,甚至导致了苹果股价出现短暂大幅下跌。但很快,苹果官方和多家媒体都已经证实,这则消息是彻底的假新闻,乔布斯并未因病住院。该消息最早出现于CNN旗下的iReport网站,这是一家“公民记者网站”,即由网友自行撰写新闻直接发表,其口号就是“无编辑、无过滤”的新闻。  乔布斯假新闻事件让公民新闻成为媒体
期刊
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教育、教学和研究一身的教育机构。台湾张正藩教授曾这样评论书院,“书院对于我国教育、社会、政治及思想等方面,均有极大只影响。书院在发展过程中不断传承
本文以山西霍宝干河煤矿“封口费”事件以及由此引发的信任危机为研究对象,重点阐述了在危机传播的四个阶段应该具备的危机处理意识与做法,并进一步探讨了我国大众传媒面对自
目前我国听障者有2000多万,作为社会一员,他们很需要通过媒体及时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更好地融入主流社会。调查表明,听障者爱看电视,因为他们想通过“看”来了解社会。但由于语言障碍,他们仅能看电视画面,用猜来辨识电视内容,十分不便。自从有了电视屏幕下方的手语翻译员,以子母画面让新闻主播与手语翻译同步进行新闻播报工作,听障朋友便能“听”见电视,而不用猜电视了。然而,电视手语新闻的收视率如何?听障者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