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苗族“添新米”民俗调查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azyas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江县加冕乡苗族的“添小米”仪式是当地的苗族人民为了祈祷家中病人早日身体健康的一种民俗活动,通过祭祀仪式来驱赶病痛、祈祷先祖保佑家族成员平安、人丁兴旺。仪式过程中有着浓厚的巫文化元素,为整个仪式添加了神圣而又神秘的色彩。
  关键词:民俗活动;贵州苗族;调查报告
  贵州是苗族的大本营,有着浓郁的文化底蕴,传统的民俗节日更是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民俗活动“添新米”流行于贵州境内的从江、麻江、雷山等县城的部分苗族村落。在加冕乡党翁村的苗族村落每一年都会举行“添新米”仪式活动,但举行仪式的时间是不确定的,一般是在每年的五月下旬或六月初。并且每一次“添新米”要举行两次仪式过程,两次仪式内容大致一样但会加入新的仪式道具,该项民俗活动有着一定的民俗研究价值。
  一、举行仪式活动的条件以及准备工作
  (一)举行仪式活动的条件
  2016年6月8号笔者到达加勉乡后来到田野报道人的家里,与其家人开始聊天。刚好碰上报道人家里举行“添新米”的仪式活动,让笔者看到了一个神圣而隆重的仪式过程。而在访谈的过程中笔者了解到举行“添新米”需要满足两个条件才能请祭师到家中举办仪式,一是家族成员都已经收获了今年的新稻米,没有被吃过(其意为新收成的稻米家族成员还没有用来做饭食用)。二是举办仪式活动的主人家有人得了怪病(去医院找不到问题,身体健康但有着奇怪的疼痛)有这些条件出现是,就会请村寨里德高望重的寨老或祭师来家里进行仪式活动。
  (二)仪式前的准备工作
  每一年的民俗活动“添新米”一共要举行两次仪式,在开始仪式之前祭师要准备好相关的祭祀物品和工具。第一次仪式活动的准备:
  1.两个祭司的到来(主祭司和祭司)
  2.祭司拿出两把拴好的去年的稻米放在胶纸上面
  3.主祭司制作五个纸旗(竹签和普通的纸)
  4.主祭司制作两枚用于占卜的竹卦
  5.点燃三根香插在去年的旧稻米堆上
  6.在稻米堆上放一个簸箕
  7.在簸箕上面放风干鱼一个、钱两块、酒半碗、米五小堆、一点家常菜
  8.主人家的全部成员都有在家(出去在外打工或读书的人员)
  做好以上的准备工作之后,祭师就可以开始整个仪式活动了。
  二、仪式过程
  祭祀物品准备好以后,祭师会把主人家去年的旧稻米围成一个堆然后把簸箕放在上面,再把风干鱼一个、钱两块、酒半碗、稻米五小堆、一点家常菜放进簸箕。并在五堆稻米上面插上祭师制作的五个纸旗(竹签和普通的纸),祭师手里拿着一个纸旗。
  仪式开始的时候,祭师要先拿着手中的纸旗在簸箕上方摇晃几下(其意是把不干净的东西赶走)之后就开始念祭词。祭词的念唱时间为五分半中,在念祭词的过程中祭师也会用纸旗在簸箕上方摇晃几次。在进行最后一段祭词的念唱时,祭师会把之前准备的新米分别抓一些到簸箕里面的五堆新米上。这就意味着第一次仪式活动的结束。
  第一次仪式活动结束以后,主人家就会杀死一头家里的小乳猪,然后把小乳猪处理好再煮熟,煮熟的小猪切成一块块的用来祭祀祖先,来祈祷祖先的保佑平安。准备好新的祭品之后就开始第二次仪式活动,相比第一次仪式过程第二次仪式增加了新的祭品(乳猪肉、从新点燃三支香、一大碗糯米饭。)把猪肉放在三个瓷碗里,再把瓷碗放在簸箕开始祭祀。第二次仪式开始了,祭师会把之前准备的新米分别抓一些到簸箕里面的五堆新米上。这就意味着第二次仪式活动的开始。仪式开始的时候,祭师要先拿着手中的纸旗在簸箕上方摇晃几下(其意是把不干净的东西赶走)之后就开始念祭词。主祭司念唱祭词,念完祭词后主祭司把插在糯米堆上的“旗”、香、用于占卜的竹卦加上少许的糯米、猪汤一起丢进火里烧掉(把祭品拿给祖先,喊他吃好喝好了就不要再来这个家了)。烧了这些祭品过后整个“添新米”仪式活动就结束了。
  仪式过程中最神奇的地方莫过于用竹卦占卜了,每一次的仪式都会用占卜来预测这次祭祀后是否会好转,祭师在占卜中要一直占卜直到两片都在上或都在下(一上一下是不成功,两个一样才是成功)。这个就决定了仪式中次数的不稳定性,一次占卜不成功就两次,两次占卜不成功就三次,依次往下直到占卜成功为止。
  而在仪式活动中每一个家族祭词的内容都是不一样的,祭师会根据主要家的实际情况来说明问题并想办法解决。在笔者这一次参与梁家的“添新米”中祭师念祭词讲的大概内容是;“家里小娃不舒服,去医院看也看不好,米收获了、猪长大了,我们在这个地方杀一只猪煮熟来给你老祖先,养你,你好吃好喝,莫要再来搞他们家那个小小的了(主人家的小儿子)。”通过祭师与祖先的沟通,让祖先吃好喝好以后送走祖先把病痛带走,不要再来主人家乱搞了让它哪里来就回到那里去。
  三、仪式活动后的安排
  仪式结束后,祭师要把祭品分发给主祭司、祭司以及主人家里的小儿子三个人吃掉。原因是祭祀中的祭品放在三个碗里,所以只能三个人吃,其他人是不能吃献祭的祭品的,只能由他们三个人吃。而主人家里来的亲朋好友则是一起围在火炉旁聊天,主人开始准备晚饭,晚饭是由小乳猪汤、猪血、韭菜、糯米所熬出来的粥,当地人叫“吃菜”。
  仪式结束后的相聚应该是整个活动里最欢乐和惬意的时光,他们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吃菜,吃过之后亲朋好友开始聊天、三三两两坐在一起聊着自己最近的生活。等所有的亲朋好友吃好以后,一年一次的“添新米”民俗就结束了,在亲人相聚之后又恢复到了平静的生活。
  四、结语
  苗族“添新米”是一种具有祭祀性的民俗活动,其形式是完全自然生态的民间形式。虽然在时间、地点、空间上有着很多的不统一性,但却有着相对完整的仪式流程以及计划安排。儀式期间浓罩着强烈的民族宗教色彩,以及渗透着民族认同的严肃性。
  在民俗中无论是祭品的摆放、祭师的祭词念诵、还是仪式流程安排,都在向我们阐释着他们的民族文化和信仰。民俗活动“添新米”是一个极具学术研究价值的传统活动,有着民族文化的显性意义,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撰写让更多的人知道和了解这一项民俗活动。关注这一民俗活动,更多不同学术背景的学者来研究这些宝贵的民族文化,并一直保护和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10.
  [2]林耀华.民族学通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2014.
其他文献
该文就正常情况和跖趾关节运动受到约束时的自然步态特征从实验的角度进行了研究,这对于康复训练、假肢设计以及拟人机器人的控制规划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结果表明: 在跖趾关
摘 要:文章以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以下简称“UIC”)机械专业的课程设置为例,与国内机械专业排名前百分之五的高校进行对比,分析中外课程设置与学分之间的相同和差异,以期对其他高校机械专业培养计划的修订起参考作用。  关键词:机械类专业;本科课程设置;学分  中图分类号:G649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17-12-28  2016年笔者作为访问学者去UIC交流一年,在这一年中除了跟合作导师
我于1938年1月加入四川省地下共产党,从此在四川城乡进行抗日救国的地下工作。直到1941年在四川宜宾中心县委工作时,因国民党反动派制造反共的“皖南事变”,中共中央南方局为保存干部,把我调到延安,到中央党校四十五班学习一月后,分配到西北党校任教员。这是我入党四年后开始从地下工作转入在自己的革命根据地进行公开合法的地上工作。这年我二十五岁。  几个月后的1942年4月,我在西北党校参加延安整风学习。
作者从传统的工笔画技法入手分析了现代工笔画的特征,对工笔画的发展作出了探讨。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dern painting from the traditional pai
宝贝,我不知道,整个手术过程你是怎么样过来的,我闭上眼睛的时候,你还不肯放开我的手,你说:爸爸不怕。  1  你出生那天,秋雨蒙蒙,我赶到医院时,护士把你捧给我看,你那么小,是皱巴巴的粉红色的一个小人儿。你竟然对我微笑,嘴角咧开上扬的样子,有着与我一模一样的角度。我伸出一双大手把你接住,你那么小,才比我的一个手掌大那么一点点儿。这么个小人儿,就是我的女儿了么?  我没有在你妈妈身边陪伴你成长直至来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汉口新华路是一条从市中心到市郊张公堤的狭窄马路,过了起水楼就是大片大片的菜地,再往前走就是马场角,从这里离开人车混流的马路,顺着路边菜地,挨着当年的万国跑马场看台斜插过去,就到了香烟缭绕、佛号经声远送梵天的一方净土——大方广讲寺。  大方广讲寺的书记妙培法师是家父几十年的朋友,我们兄弟长大后,经常在休息时到大方广讲寺去玩。寺庙里的书记是个职务,管理寺庙里的财务和档案文书,也算个
期刊
影片《公民凯恩》打破常规,采用了多视点聚焦的叙事模式,而凯恩的人物形象在多个明现叙事者的讲述中变得复杂而暧昧.因此,只有透过隐形叙事者的眼光,才能洞悉影片的深层内涵.
对某大厦空调系统的冷热源系统进行了全面的经济分析和比较 ,根据技术可行性、初投资及运行费用 ,提出了适宜的系统方案 . A comprehensive economic analysis and comparis
初中语文教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部分,这个阶段的语文教学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往后成长的成效,关系到初中语文教学的成败。初中语文教学也离不开创新,创新可以给初中语文教学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