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S5100.2标准的铁路桥梁垂向活载校核计算研究及应用

来源 :铁道车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cm9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介绍了澳大利亚标准AS 5100.2:2017的铁路桥梁基准活载等级及其他等级活载图式,提出了桥梁在标准活载和评估车辆载荷作用下所受最大静态剪力和弯矩的计算方法,并推导了相关的计算公式;采用Visual Basic语言编写了校核计算程序,并对计算程序的正确性进行了验证.验证计算和运用实例表明,文章所述计算方法正确,程序计算精度满足实际需求,能够有效指导出口澳大利亚铁路货车设计.
其他文献
本文报道1例发-肝-肠综合征患儿的诊治经过。患儿,女,胎龄38周,出生体重1 700 g,11日龄,因“皮肤黄染6 d”于2019年1月就诊于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患儿头发色黄、细软稀疏、易脱落,先天性心脏病,顽固性腹泻,反复发热,体重增长缓慢,经治疗25 d,感染控制,但仍腹泻,家属要求出院。患儿3月龄时因肺部感染再次入院,患儿发育落后,营养不良,前额突出,眼距宽,鼻梁低平,肝大,顽固性腹泻,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显示患儿n SKIV2L基因存在c.2344delC(p.His782fs)纯合变异,
克里金插值作为地学统计常用算法适用于岩土空间变异研究,对空间相关性要求较高,论文通过建筑桩基施工需求开展克里金插值应用研究.基于勘察钻孔数据,开展地质分析统计,利用克里金插值拟合算法和BIM建模工具实现三维地质模型构建,根据拟合结果估算中风化岩面标高判断桩基持力层分布,结合入岩要求计算所需桩长,提前预估桩基工作量,合理安排工期.同时利用该法对桩基成孔过程中卵石层分布进行成功预测,合理指导桩基施工的开展.
介绍了RFID技术在我国铁路货车上的应用情况.通过RFID自动化识别技术,可以在开展状态修时建立起重要零部件的“身份信息”,再通过与大数据中心建立联系,可以快速检索零部件的基本信息以及整个寿命期内的检修信息、故障信息等,准确定位零部件的状态,更好地实现精准维修和提高检修效率.
为了提高桥梁工程桩基础的建设水平,论文分析了软土地基桩侧负摩阻力的产生机理、中性点位置及时间效应,对在桩侧负摩阻力中应用的荷载传递法、有效应力法、数值计算法等进行分析,以某桥梁桩基础为研究对象,利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 3D建立计算模型,探讨了桩径对桩基础负摩阻力分布形态和大小的影响规律,研究成果可为类似的桥梁桩基础的设计与施工提供一定理论指导.
岩土工程隶属于土木工程,以施工现场岩体与土体为主要研究对象,涵盖了边坡、基坑等所有地上、地下以及水中的施工场景。岩土工程勘查是工程准备阶段中关键的一环,主要负责查明和分析现场地质状况,并生成评估报告,为岩土工程实践提供指导。论文以岩土工程勘查中的水文地质为主要分析对象,简单阐述了其实践意义及现存问题,并就水文地质在岩土勘查中的应用策略进行了探讨,希望能为岩土勘查工作者,以供参考。
针对CRH5型动车组运营过程中速度校准失败的问题,对速度校准原理及恒速控车原理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手动输入轮径值进行速度校准的优化方案.通过优化速度校准机制,可解决速度校准失败问题,从而保证动车组运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介绍了铁道客车DC 600 V供电系统的电路拓扑,针对铁道客车DC 600 V供电系统熔断器、断路器之间的保护器件的短路分级保护进行了试验分析,对客室电热的保护器件方案进行了试验对比,并根据试验结果对铁道客车DC 600 V供电系统保护器件的选择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为了防止铁道车辆空气弹簧极端变形下与转向架其他部件发生干涉,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有限元仿真的空气弹簧三维限界校核方法.首先使用有限元仿真方法计算出极端工况下的空气弹簧变形状态;再用有限元前处理软件提取变形后的节点坐标,用三维建模软件逆向生成3D模型;最后将生成的极端工况下的空气弹簧3D模型装配到车辆走行部3D模型中,实现直观的三维限界校核.
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作为土建工程中的重要技术,在建筑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合理的开挖及支护方案是保证基坑安全施工的重要保障.基于此,论文对深基坑支护施工要点进行了分析,分别对灌注桩支护、排桩支护、锚杆支护、连续墙支护技术进行了论述,提出选择合理的开挖及支护方案,提高深基坑支护技术水平,才能保证基坑本身的安全稳定性,从而提升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为了优化高速列车座椅的舒适性,提出包括量表法、体压测试法和访谈法3种主客观相结合的多维舒适性评估方法,并对某型高速列车一等座座椅的单个属性、整体体感、动态操作3个层面进行了舒适性多维评估.结果显示:座椅在物理尺度和功能操作因素的舒适性体验较差,腰部支撑和肩胛支撑不足,小桌板的人机适配性以及座椅插座的类型和布局需要优化.研究结果可为座椅的舒适性评价和舒适性提升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