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历程与历史镜鉴

来源 :现代交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jldh1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客观需要,是确保实践有效性的必然选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历了三个阶段:毛泽东思想的创立和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阶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和发展阶段.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至少要做到三个“好”:一是坚持好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结合,二是处理好马克思主义与其他理论的关系,三是把握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向.
其他文献
自从司法解释明确怠于清算的股东应承担清算责任以来,司法实践中追究股东清算赔偿责任的案件日益增多,由此引发了股东清算责任泛化的争论.故有学者主张应采“谁经营谁清算”的原则——取消股东的清算义务人资格,将董事列为清算义务人,令其承担怠于清算的责任.这是因为董事参与公司的日常经营,由其作为清算义务人,有助于清算工作的开展和清算效率的提升.但这样的主张未能充分注意清算义务人与清算组工作人员的差别.在有限公司,股东作为清算义务人与董事作为清算义务人并无太大差别,更不会阻碍清算工作的顺利进行.鉴于公司清算程序的特殊性
根据公共产权理论,人民是政府资产的终极所有者,各级政府是多层次代理人.为确保政府遵照委托人最优利益并实现政府资产效能和公共价值最大化,政府资产治理应在国家治理框架下循着受托责任链条进行.政府资产治理是为了实现政府资产的长期公共价值和减低代理成本而设置的一系列机制,强调善治、战略、绩效、权力制衡、约束和监督、引入市场和激励机制等.理论研究和实践表明,集成治理和政府资产管理越来越重要.我国当前政府资产管理存在严重的问题和漏洞,不利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基于公共产权逐层分解、以受托责任和善治原则为
人何以"知""道"?曰:心.心何以知?曰:"自知""生知"."自知"即非外在感官耳目的"反听""内视",其所"知"之"物"就是具有明晰性的非对象性的"无声""无形"."生知"就不是逻辑的知识性的"知",而是基于天生本性的体悟,"体"之"悟"即整全身(体)心的直观,是对内感官(内视心观)所显现(见)"物"的"直透".而(生)"知"作为知解力则是会意顿悟,瞬间生成,(心)"目"击(敞开)"道"存(显现).真正的(生)"知"就是基于非对象性审美直觉的无中生有:原创、草创、首创、始造.
面对阳明后学所造成的"玄虚""情识"之弊,心性问题成为晚明儒者的核心关切.李材立足于《大学》的"知止"观念,将阳明学内向体证的工夫直接贯彻到"性体"这一向内追究的逻辑终点,同时尝试从人伦日用中识认性体,反对将知止工夫局限于单纯自我意识的领域,以便与佛老的心性工夫划清界限.李材对心性之间内在张力的自觉,体现了他对朱子、阳明两种理论分殊和弊端的反思,最终指向对于儒家心性和秩序关系的思考.
自"太阳风"供应链攻击事件发生以来,国际上掀起了关于加强供应链安全国际法保护的讨论热潮.以现有国际法适用于网络空间这一国际共识为出发点,在适用性方面争议不大的主权、不干涉内政与禁止使用武力原则可以在保护供应链安全上发挥一定作用.但受制于不同情境与解释路径的复杂性,其实际保护效果不容夸大.究其原因,现有国际法所具有的内在缺陷不仅助长了学理纷争,还制约了各国实践.为弥补国际法的适用短板,国际上对网络空间特别法的制定需求日益强烈,负责任国家行为规范正因之迅速崛起.中国应积极参与这一专门性规范的建构进程,在深入认
在中国文学史发轫时期(1900—1910),一批以近代大学堂、中学堂、师范学堂"中国文学"科教科书身份出现的中国文学史著作,其内容除传统文章流别外,还包括传统小学、文法、修辞、文章作法等,与现代意义上的文学史模式迥然不同.这种早期文学史"另类"模式的形成是晚清教育改革、近代学术体系变迁、中西交流背景下传统学术复归的精神诉求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作为"西学东渐"的产物,早期中国文学史编撰不免会受到西方、日本外来资源的影响.这其中,来自日本"汉文典"的重大影响往往被学界所忽视.以保存"旧学"为出发点,以"
反思二十多年来有关中国财政体制的理论研究,其中研究思维方式基本上是美国的思维方式,判断问题也以美国的财政理论原则和实际模式为标准,多数结论是西方特别是美国思维方式的结果.这种思维方式,忽视了中国特别是其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客观存在的许多不同于西方国家的财政事实.在中国,政府间、政府与人民的关系是内部利益共同体的关系,基于美国联邦、州和地方政府的现实、人民与政府的关系现实的财政分权理论无法全面和准确地描述中国政府财政关系的客观事实.中国近些年的高速发展,不能简单地通过财政分权来解释,西方模式特别是美国模式的对称
20世纪50—70年代黑格尔《美学》在中国翻译出版,黑格尔美学的中国阐释模式随之建立,与中国当代美学理论的孕育和诞生大致同步,并在研究方法、研究范围、理论体系等方面给后者以深刻影响.国内学界既有的阐释模式主要是把黑格尔理解为西方古典美学的集大成者,较多地关注黑格尔的思辨方法、美的艺术哲学、艺术发展史等方面的内容.黑格尔对比较美学的早期探索、对现当代先锋艺术的准确预见、对摹仿说和教训说的否定、对移情说的启迪等作为西方现当代美学重要先驱者的方面,我们较为忽略.对黑格尔的自然人化论等观点我们也存在误解.如果说对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成果,也是我国民主事业发展的科学路径指导.农村事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一环,也是我国发展的重要动源.合理的制度架构对其具有前提性意义,提升农民话语权是农村全过程人民民主建构的题中之义.本文从农民话语权不足原因解析、提升农民话语权必要性阐释及实现路径等多方面入手,综合考虑各行为体角色设定及行为规导,重点进行农民主体角色的复归,联系农村实践需求,为我国乡村振兴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守法观念不仅是社会主义法制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还体现了人们对法律权威和伦理秩序的认知和态度.探讨守法观念在户籍与警察信任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凸显中国城乡居民权威信任的法治属性,同时也丰富了中国人的警察信任研究.当前,国内外学者还没有从守法观念的角度对中国城乡居民的警察信任进行研究.基于CGSS2017数据,通过建立城乡户籍、守法观念和警察信任的中介效应模型进行研究可以发现:首先,城市居民的程序正义信任和分配正义信任高于农村居民;其次,城市居民的守法意识比农村居民强,较强的守法意识促进警察信任;最后,从警察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