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个关于永生的故事,设计师刘骁将首饰创作的行为视作对自身的观察与体悟,而不断实践的过程、个人身体与内心的状态,以及对工艺技术的要求,这些都将随着自身的成长而变化和深入,并且体现在作品的面貌中。他的最新首饰系列作品“不死的符号”就是为了呈现这样一个诚实而严肃的精神状态,并且作品和自身还一直在相互映照和影响。
“不死的符号”整套作品由20个塑料片组成,从功能上来讲,都是一个个的吊坠,其形式来源于汉代玉塞和玉盖面不同部分的片状造型。玉塞和玉盖面是汉代墓葬文化中常见的器物,有防止灵魂出窍、死后求得永生的象征意义。而在材料的选择上,刘骁采用了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塑料购物袋。如同现代消费中的其他符号一般,塑料购物袋使得消费变成了一种无意识的习惯,深深刻在人们的意识当中。塑料购物袋本身的构成是完全的化学人工,与自然物截然对立,从普遍意义上来说,其成分无法被自然消解,因此也有一种“不死”的含义在其中。借着塑料袋的隐喻,与汉代玉盖面的形式相结合,便成为了这系列作品最主要的面貌。
每一片吊坠都可以很轻松随意地穿绳并佩戴在胸前,伴随着塑料袋本身鲜艳的色彩和简洁的造型,呈现出随意轻松的“配饰”般的特征。然而,当这些塑料片放在一起组成汉代人形面罩的时候,则流露出厚重而严肃的意象和话语。这种视觉上的反差是因为刘骁试图借此引发一些思考:随着社会物质材料越来越丰富和繁盛,轻而易举的购买行为和无节制的消费行为应当如何被重新认识和对待?
以自己的首饰艺术为背景和依托进行创作,使得刘骁在创作思维上既有当代艺术的思考特征,又结合以工艺为基础的创作方式,二者可谓相得益彰。“不死的符号”将塑料袋通过烘烤加热的方式凝结压缩成非常密实的塑料片,这需要对火的使用有非常严格地把控,而这些经验与手法则和首饰精工工艺密切关联。比如,在塑料片的打磨和抛光环节中,耐心控制塑料袋压缩后本身流露出的层层细密的纹理,并力图达到塑料片表面的油脂状光泽,这个手法融汇了珠宝制作中的宝石切磨工艺。再比如,每一个塑料片上都设有用于穿绳的孔,而钻孔的方式则借鉴了古代比较原始的玉石磨制钻孔的手法,口大颈小,仔细推敲,以达到厚重朴实的效果。
在刘骁的成长道路上,没有什么事情是突然发生的,它们都是一点点酝酿和变化发展,正是这样的“顺畅”和“平坦”让他越成长越自省,也让创作有了来源。他的头脑里几乎很少出现“坚持”这个词,更不会以此来形容首饰艺术这件事,只是尽量让自己诚实,就像诗人顾城所说的那样,“一朵花向春天开放,不会向总统开放”。这是最简单的事情。
“不死的符号”整套作品由20个塑料片组成,从功能上来讲,都是一个个的吊坠,其形式来源于汉代玉塞和玉盖面不同部分的片状造型。玉塞和玉盖面是汉代墓葬文化中常见的器物,有防止灵魂出窍、死后求得永生的象征意义。而在材料的选择上,刘骁采用了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塑料购物袋。如同现代消费中的其他符号一般,塑料购物袋使得消费变成了一种无意识的习惯,深深刻在人们的意识当中。塑料购物袋本身的构成是完全的化学人工,与自然物截然对立,从普遍意义上来说,其成分无法被自然消解,因此也有一种“不死”的含义在其中。借着塑料袋的隐喻,与汉代玉盖面的形式相结合,便成为了这系列作品最主要的面貌。
每一片吊坠都可以很轻松随意地穿绳并佩戴在胸前,伴随着塑料袋本身鲜艳的色彩和简洁的造型,呈现出随意轻松的“配饰”般的特征。然而,当这些塑料片放在一起组成汉代人形面罩的时候,则流露出厚重而严肃的意象和话语。这种视觉上的反差是因为刘骁试图借此引发一些思考:随着社会物质材料越来越丰富和繁盛,轻而易举的购买行为和无节制的消费行为应当如何被重新认识和对待?
以自己的首饰艺术为背景和依托进行创作,使得刘骁在创作思维上既有当代艺术的思考特征,又结合以工艺为基础的创作方式,二者可谓相得益彰。“不死的符号”将塑料袋通过烘烤加热的方式凝结压缩成非常密实的塑料片,这需要对火的使用有非常严格地把控,而这些经验与手法则和首饰精工工艺密切关联。比如,在塑料片的打磨和抛光环节中,耐心控制塑料袋压缩后本身流露出的层层细密的纹理,并力图达到塑料片表面的油脂状光泽,这个手法融汇了珠宝制作中的宝石切磨工艺。再比如,每一个塑料片上都设有用于穿绳的孔,而钻孔的方式则借鉴了古代比较原始的玉石磨制钻孔的手法,口大颈小,仔细推敲,以达到厚重朴实的效果。
在刘骁的成长道路上,没有什么事情是突然发生的,它们都是一点点酝酿和变化发展,正是这样的“顺畅”和“平坦”让他越成长越自省,也让创作有了来源。他的头脑里几乎很少出现“坚持”这个词,更不会以此来形容首饰艺术这件事,只是尽量让自己诚实,就像诗人顾城所说的那样,“一朵花向春天开放,不会向总统开放”。这是最简单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