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语文活动中去。” 我们要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发挥多种教学手段的整体功能,优化课堂教学,达到教与学的完美结合。
关键词:多媒体,语文课堂,创造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语文活动中去。”众所周知,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直观,内容丰富,信息容量大等特点。它所提供的外部刺激一一图像,动画,声音,文字等是多样而丰富的。因此它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开拓学生视野,加大教学容量等方面起到显著的作用。
语文课堂中,教师重视运用各种手段优化教学效果,使语文课堂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魅力,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多媒体教学手段,从形、色、声、情上调节课堂气氛,使学生的兴趣得到有效的激发与维持。同时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使得一些难以用语言表述清楚的内容:如实验演示,情境创设等能以生动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丰富的视听教材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感官,学生通過视觉、听觉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激发了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学习由被动变主动,同时也扩大了学生信息获取的渠道。
一.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教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语文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应讲究方法、策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积极性就会提高,也就乐于接受,正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有助于创设情境,让学生有如置身于语言文字所展现的意境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用适当的教学手段,创设新奇的学习情境,使教学过程情景交融,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和感知的材料,而且可以在学习中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如教学《白衣天使》时,我先请学生展示自己课前搜集的白衣天使的相关图片及文字资料,了解国际护士节及白衣天使的来历,然后和学生一起阅读文章,同时引导学生适时播放课前收集和编辑的白衣天使相关声像资料,使学生对国际护士节的来历有了更深的理解,增加了对白衣天使的尊敬之情,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受到熏陶和教育。也是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二.化抽象为形象,优化课堂
在语文教学中,各类文体各有特点,应根据课文的内容特点设计使用电教手段,使课文的重难点得以突破。在教学《落花生》一课时,理解父亲谈花生的两段话的意思是重点,而借花生说道理是难点,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优化组合来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重点和难点。首先,展示“落花生”图片,形象地演示出落花生“矮矮地生长在地里,果实埋在泥土里,一定要挖出来才知道”的特点,再展现“高挂枝头,鲜红嫩绿,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的苹果、石榴”。让学生一边看图,一边听录音,一边品味文字意思,使声形结合、声画并举,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从图画形象上观察感知到同类植物的不同之处,从语言文字中品味出作者抓住事物的特点写出两种事物本质的不同,从图文创设的意境中,从视听创设的感知中,学生自然品味出父亲将花生和苹果等做比较,是为了突出花生“藏而不露”的特点,从而反映花生“谦逊朴实,不哗众取宠”的品质。“学而不思则罔”,思考是学习的灵魂,同时让学生议一议,想一想,使学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发生共鸣,自然的悟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一哲理,文章借物喻理的难点便迎刃而解。
三.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发创造力
教师通过教育使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创造性的活动,并在创造活动中体味到成功的喜悦,这才是教育成功的标志。
语文教学单靠一本书,一支粉笔和一张嘴,课文里面滴诗情画意很难表达出来,而且,这样做学生听起来乏味学起来枯燥。在教学过程中灵活使用多媒体,就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潜力的开发。教学《天上的街市》在加强朗读的同时,播放银河系录像片段和配有《月光奏鸣曲》的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边看边想象,加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想象力的开发,自然而然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焕发了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他们领略到了一种最高层次的愉悦――创造的愉悦。
四.渗透思想教育,提高思想素质
少年儿童的思想品德是在社会生活条件下,特别是在学校教育的影响下,在个人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语文教师既要教好书又要育好人。在课堂中,恰到好处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能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借助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可以收到“一图胜千言”的效果,从而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丰富感性知识,培养观察能力,提高学习效率。视频具有特定的优势,能够化抽象为直观,化静态为动态。例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依据课文内容用课件向学生展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建筑的宏伟。漫步在亭台楼阁、花园小谢之中,饱览中外名胜……学生陶醉了,然而这一切瞬间化为灰烬,荧屏上展现的火烧圆明园录像形态逼真、声情并茂,真实地展现了八国联军肆意抢掠,烧毁圆明园的强盗行径,暴露出侵略者贪婪、残暴的本性。使学生从内心产生对圆明园毁灭的痛惜以及对侵略者的仇恨的思想感情。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受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因此,多媒体的介入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美感和兴趣 .
五.拓展延伸,成为师生交流的工具
通过网络形式的沟通也是其他形式所无法比拟的,它可以实现师生之间心灵的零距离交流,可以使教师掌握最真实的学生心理活动的状况,它必然能促进师生感情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效防止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改变这一切的有效手段就是实现时时沟通,网络为实现时时沟通创造了最有利的条件.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唤醒和鼓舞”。而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课的整合恰恰很好地唤醒学生的各种内在情感,从而使课堂变得更加精彩。因此,我们要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把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发挥多种教学手段的整体功能,优化课堂教学,达到教与学的结合,让我们的语文教学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信息技术应用于语文教学的初步认识与实践》 陈带
[2]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 陈明 清华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何梅,1972年,女,现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教学。
关键词:多媒体,语文课堂,创造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语文活动中去。”众所周知,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直观,内容丰富,信息容量大等特点。它所提供的外部刺激一一图像,动画,声音,文字等是多样而丰富的。因此它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开拓学生视野,加大教学容量等方面起到显著的作用。
语文课堂中,教师重视运用各种手段优化教学效果,使语文课堂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魅力,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多媒体教学手段,从形、色、声、情上调节课堂气氛,使学生的兴趣得到有效的激发与维持。同时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使得一些难以用语言表述清楚的内容:如实验演示,情境创设等能以生动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丰富的视听教材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感官,学生通過视觉、听觉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激发了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学习由被动变主动,同时也扩大了学生信息获取的渠道。
一.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教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语文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应讲究方法、策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积极性就会提高,也就乐于接受,正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有助于创设情境,让学生有如置身于语言文字所展现的意境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用适当的教学手段,创设新奇的学习情境,使教学过程情景交融,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和感知的材料,而且可以在学习中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如教学《白衣天使》时,我先请学生展示自己课前搜集的白衣天使的相关图片及文字资料,了解国际护士节及白衣天使的来历,然后和学生一起阅读文章,同时引导学生适时播放课前收集和编辑的白衣天使相关声像资料,使学生对国际护士节的来历有了更深的理解,增加了对白衣天使的尊敬之情,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受到熏陶和教育。也是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二.化抽象为形象,优化课堂
在语文教学中,各类文体各有特点,应根据课文的内容特点设计使用电教手段,使课文的重难点得以突破。在教学《落花生》一课时,理解父亲谈花生的两段话的意思是重点,而借花生说道理是难点,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优化组合来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重点和难点。首先,展示“落花生”图片,形象地演示出落花生“矮矮地生长在地里,果实埋在泥土里,一定要挖出来才知道”的特点,再展现“高挂枝头,鲜红嫩绿,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的苹果、石榴”。让学生一边看图,一边听录音,一边品味文字意思,使声形结合、声画并举,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从图画形象上观察感知到同类植物的不同之处,从语言文字中品味出作者抓住事物的特点写出两种事物本质的不同,从图文创设的意境中,从视听创设的感知中,学生自然品味出父亲将花生和苹果等做比较,是为了突出花生“藏而不露”的特点,从而反映花生“谦逊朴实,不哗众取宠”的品质。“学而不思则罔”,思考是学习的灵魂,同时让学生议一议,想一想,使学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发生共鸣,自然的悟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一哲理,文章借物喻理的难点便迎刃而解。
三.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发创造力
教师通过教育使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创造性的活动,并在创造活动中体味到成功的喜悦,这才是教育成功的标志。
语文教学单靠一本书,一支粉笔和一张嘴,课文里面滴诗情画意很难表达出来,而且,这样做学生听起来乏味学起来枯燥。在教学过程中灵活使用多媒体,就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潜力的开发。教学《天上的街市》在加强朗读的同时,播放银河系录像片段和配有《月光奏鸣曲》的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边看边想象,加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想象力的开发,自然而然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焕发了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他们领略到了一种最高层次的愉悦――创造的愉悦。
四.渗透思想教育,提高思想素质
少年儿童的思想品德是在社会生活条件下,特别是在学校教育的影响下,在个人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语文教师既要教好书又要育好人。在课堂中,恰到好处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能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借助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可以收到“一图胜千言”的效果,从而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丰富感性知识,培养观察能力,提高学习效率。视频具有特定的优势,能够化抽象为直观,化静态为动态。例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依据课文内容用课件向学生展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建筑的宏伟。漫步在亭台楼阁、花园小谢之中,饱览中外名胜……学生陶醉了,然而这一切瞬间化为灰烬,荧屏上展现的火烧圆明园录像形态逼真、声情并茂,真实地展现了八国联军肆意抢掠,烧毁圆明园的强盗行径,暴露出侵略者贪婪、残暴的本性。使学生从内心产生对圆明园毁灭的痛惜以及对侵略者的仇恨的思想感情。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受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因此,多媒体的介入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美感和兴趣 .
五.拓展延伸,成为师生交流的工具
通过网络形式的沟通也是其他形式所无法比拟的,它可以实现师生之间心灵的零距离交流,可以使教师掌握最真实的学生心理活动的状况,它必然能促进师生感情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效防止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改变这一切的有效手段就是实现时时沟通,网络为实现时时沟通创造了最有利的条件.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唤醒和鼓舞”。而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课的整合恰恰很好地唤醒学生的各种内在情感,从而使课堂变得更加精彩。因此,我们要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把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发挥多种教学手段的整体功能,优化课堂教学,达到教与学的结合,让我们的语文教学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信息技术应用于语文教学的初步认识与实践》 陈带
[2]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 陈明 清华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何梅,1972年,女,现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