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民间刺绣挑花与湘楚民俗的研究

来源 :西江文艺·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09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的刺绣艺术源远流长。刺绣,是用彩色丝、绒、棉线,在绸、缎、布锦等物质材料上借助针的运行穿刺,从而构成花纹、图或文字的一种工艺。古籍中称为“女红”。湖南的刺绣艺术历来颇享盛名,具有悠久发展史的湘绣,多年饮誉绣坛,扬名海外,为我国四大名绣之一。
  【关键词】:刺绣艺术;挑花;女红
  从刺绣之雏形产生的那个历史时代开始,它便与人类的生活结下休戚相关的联系。刺绣——作为一种艺术,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随着各个历史时代民俗的状况发展和演变。同时,它又作为一种民俗事象,在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中表现得千姿万态。
  一、刺绣、挑花在湖南民间
  倘若留心翻阅一下湖南各地的《地方志》或《风俗志》,就可以寻觅到刺绣、挑花在民间的芳纵。清道光八年(1828)《永州府志》“岁时民俗”一节记载“五月五日为‘天中节’ ……零陵五日,小儿佩绣彩香囊,着新衣…”文中提到的“香囊”,即妇女在五月端午节用彩色丝线精心绣制的荷包,其中灌以香料,除自佩之外,还赠送亲友。《宁远岁时记》记载:“初七日,女孩在新月下穿针乞巧,云以后刺绣,必巧夺天工。”谓之“乞巧”游戏,一般有穿针、浮针、水底看月等多种。其中穿针是用丝线穿进极小的绣花针,看谁先穿过为巧。湖南农村姑娘中,还有在“七夕”敬“七姑娘”的旧俗至今。
  民间刺绣、挑花与湖南少数民族的服饰民俗有着更加密切的关系。如居住在湘东南一带的瑶族妇女,不仅勤劳朴实、充满智慧,而且有着传统的爱美习惯。《后汉书》中有瑶族先民“好五色衣”的记载。如今每逢节日,她们便穿上绣的五颜六色的花衣、花鞋,系以绚丽多彩的腰带,给人以俊秀健美之感。这些色彩鲜艳的瑶家服饰,都是她们自己亲手织染、刺绣、缝制的。她们一般先是用纸剪出花样贴在底布上,用丝线将轮廓挑出,然后飞针走线,把图案绣得光彩夺目。瑶族刺绣保持了本民族的传统,针法绣技灵活多样变,或粗或细相间,或虚或实结合,色彩明快。
  湖南侗族刺绣要求最高的是背带,绣艺一般的女子是不敢绣背带的,一定要等到绣艺高超时才能绣它。背带是母亲用来背孩子的,它联系着母子情,被人称为“魂系儿女的纽带”。侗族挑花背带,图案基本为几何样,尤以太阳花为甚,图案结构紧密,常在黑底布面上绣出五彩花纹,显得绚丽夺目,光彩照人。
  土家族服饰较为简朴。土家族挑花帕一般长一丈六尺,宽一尺二寸左右,缠于妇女头部,至额前分成人字形,这种头饰别具一格,楚楚动人。挑花帕多为白色,用黑线或蓝线挑出各种图案,纹样明晰清秀,构图精巧别致,如凤戏牡丹、彩蝶恋花、荷花、佛手等,挑绣成对称几何状,极富装饰效果。
  湘西苗族刺绣,习惯用锉纸花样刺绣底稿。绣花和挑花比,形式上似乎简单,其实技艺复杂。写生、折枝、配色有一定的规矩,掰线有种种手续,针分大小绣法更是多种多样。有了好的底稿还不济事,必须通过好针脚。但是照乡村爱美习惯,生色折枝花鸟,实在比挑花图案更符合多数人于没得需求。
  刺绣与挑花贯穿于各类民俗事象中,除了服饰民俗外,还有巫术信仰民俗、岁时节令民俗、人生礼仪民俗等等,都与刺绣挑花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可以这样说,刺绣艺术为丰富各类民俗事象增添了光彩,而各类民俗事象的开展,也为刺绣艺术拓展出一片争奇斗艳的天地。
  二、刺绣挑花在民间的应用
  刺绣和挑花在湖南民间应用极为广泛,如巫术信仰民俗种的神帐、祭袍,时节令民俗中的香包、绣袋;人生礼仪民俗中的绣帘、绣裙;居住民俗中的帐飘、帐檐;还有服饰民俗中的袖套、衣领、围裙、头帕等等,可谓五花八门,种类丰富。
  1.神帐。在民间祭祀活动中悬挂于厅堂之上,又称为“堂檐”。是民间规模最巨的刺绣品,均为横幅,一般高为07~08米不等,宽5米以上,有的宽达10余米,颇为壮观。多在红色绸缎面上用五彩丝线绣出各种形象,较常见的有福、禄、寿“三星图”,道教中的“八仙图”或是“鲤鱼跳龙门”、“鱼龙变换”、“麒麟送子”、“凤戏牡丹”等吉祥图像,也有的绣上道教传说故事或传统戏文故事。这类神帐在湘西、湘南和洞庭湖流域一些祭祀活动较为频繁的地方可常见到。
  2.帐檐。悬挂于床架上头与蚊帐并用,起着美化居室的作用,一般高约0.4米,宽约2米。有刺绣、挑花两种,刺绣的多以红缎面为底,上面绣的是人物或花鸟,人物常见的有“麒麟送子”一類题材。花鸟最长见的仍为“凤戏牡丹”,也有“喜鵲登梅”、“白鹤戏莲”等等。挑花帐檐较为素净,大多白底挑黑花,图案常常是中间一主题纹样;两边对称的辅助纹样,如中间白鹤戏莲,两侧则是游龙舟的对称纹样;或中间是鲤鱼跃龙门,两边配上凤凰牡丹或彩蝶鲜花等纹样。有的干脆以几何花卉连续纹样为主题,显得清秀而典雅。
  3.床单。主要是挑花床单,尺寸一般为15米x2米左右,材料为家织土布和棉纱线。常见的有两类,一类是湘西土家族挑花床单,多以团花整齐排列,一般是横竖共排九朵,以牡丹、莲花、佛手为主,中心一朵添上凤凰或白鹤,形成“凤戏牡丹”或“白鹤戏莲”之主题;一类是常德、桃源一带的汉族挑花床单,有的是蓝底挑白花,有的是白底挑蓝花,图案以折枝花、鸟为主,有“锦鸡秋菊”、“喜鹊登梅”等,其纹样即采用“花包花”的形式,既别致又耐看。
  4.门帘。有刺绣的,有挑花的,也有刺绣、挑花并用的。刺绣门帘在民间并不多见,只有富裕人家在喜庆日子张挂,如刺绣门帘“双狮抢宝”,双狮采用布贴绣法显得有立体感。挑花门帘常见的有花鸟图案,如“凤凰牡丹”等。制作讲究的门帘分门楣和门帘两部分,门楣略宽,上下呈T形,这种形式有着古老的渊源。
  5.衣、裤。土家、瑶、侗等少数民族服饰都讲究以刺绣、挑花装饰,装饰部位一般是衣裳的袖口、领口,前胸和下摆边饰,裤子主要是裤腿下部。苗族服饰纹样有着特定的外部形状。如胸部花边是由几个长方形组合起来的,有的呈带条延伸,衣袖裤脚呈长条形,高围裙花样呈船头形等等。花纹以花、鸟、鱼、蝶花果类为主,兼施捆、点、挑、串等针法,常常于黑底上绣出强烈的对比色,给人以明艳夺目的感觉。其他民族服饰在挑绣装饰方面都各有章法,各有讲究。
  6.围裙。是指妇女系在腰以下的裙子。古代苗族和侗族妇女都爱系宽大的百褶筒裙,并绣上图案彩边。现在湘西苗族仍有系扇形围裙的习俗,腰部绣有彩边,下摆两角绣有对称花纹。侗族妇女围裙绣花边逐渐简化,而居住在隆回一带的花瑶仍让喜欢穿挑花筒裙。主题图案有“双狮滚球”、“双龙抢宝”、“双凤朝阳”、“四鱼闹莲”等,以蓝、白或黑、白为主调,两侧配有红、黄、绿等强烈色彩绣成的几何纹样裙边,浓淡相间,彼此衬托,极富民族特色。
  以上列举的是几个比较有特色的典型的刺绣品种类,湖南民间绣品种类繁多,缤纷五色。还有绣花鞋、鞋垫、绣花荷包、披肩、绣花桌围等等,刺绣大都运用了一些比较盛行的吉祥图案,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民间刺绣不仅体现出民间“女红”高超的技艺,也是一种表达,无论是简洁的装饰纹样还是繁复的画绣,都是妇女表达心声、传达爱意、述说衷情的工具盒手段。在社会层面上,刺绣还是封建社会实施“三从四德”教化的有效工具。因此,由中国女性千百年来创造的刺绣工艺艺术,能够反映她们的生存状况、精神追求,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文化的特质。
  作者简介:侯丽丹(1988—),女,山东菏泽,单位:武汉纺织大学。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简述当代世界设计潮流,扼要论述了中国与西欧建筑(室内) 的历史,概述了极简主义的定义和衡量作品的准则,阐述设计师应立足国情和本土文化,进行继承和创造性的发展。  【关键词】:极简主义艺术;表现主义;自然主义;生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人们的素质与文化修养的提高。“设计”已完全深入人们的生活当中,古有训之:“一室之不制,何以天下国家为”。室内设计也随之提高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期刊
【摘要】:鲁迅先生说过:“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中国传统吉祥纹样作为我国传统艺术形式发展至今已有千百年的历史,它与人们的生活洗洗相关,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同时也体现了华夏民族特有的艺术精神。在现代艺术设计的范疇中,关于现代与传统的关系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备受各国艺术家瞩目的一个实际问题。研究中国传统图案的特点并把其精髓及文化内涵提炼出来,合理的运用到先到装饰艺术中,从而使得现代装饰艺
期刊
【摘要】:艺术作品的风格直接根源于艺术家的风格,艺术家的风格也因个人的文化教养、艺术才能、审美情趣的不同而使艺术作品体现出了不同的艺术风格。王立平对《红楼梦》原著艺术思想的理解亦是密不可分的。  【关键词】:《红楼梦》;《红楼梦》音乐;《葬花吟》  艺术具有有时代性和民族性,受到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背景和艺术思想内容的制约。那么,《红楼梦》音乐风格的形成除了与王立平个人的艺术风格相关外,在当时的背景
期刊
【摘要】:美既表现为一种不可捉摸的飘逸,又表现为一种非常脆弱与敏感的物质,在更多情况下,美关注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红楼梦》中塑造了一系列鲜明动人的美丽而又薄命的女性形。在这部著作里也对于“吃”所描写的烹调食谱、点心饮料、宴饮场景无不让人精妙异常,令人叹服。大观园的山水园林美就与它的青春美、智慧美、人性美、藝术美、人文美,是糅合在一起的。显示了曹雪芹创造《红楼梦》的无与伦比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
期刊
【摘要】:从符号的双轴关系即符号的横组合和竖组合看产品设计文化价值的传递,主要是从象征符号,图像符号,指示符号这三个类型看产品设计文化价值的传递。在产品符号理论中,我们便可以有意识的通过符号这种性质,借助于其他符号的功能,使一个产品形式在使用功能(物理功能)和美学功能之外具有更多的符号功能(提示功能和象征功能)。而且,我们应该知道,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止的。象征符号,图像符号
期刊
【摘要】:System as a social system, exists in all walks of life, its existence is a double-edged sword.People often wandered the continuously between the forward, when you need to give sustenance; On the
期刊
【摘要】:从艺术的起源来看,人类在面对大自然时总有一种试图去模仿和记录的心态,绘画便成了一种有着自身特点和规律的媒介,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日趋复杂的变化,传统的艺术形式已无法适应这种挑战,同时,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变革使得传统的绘画的社会功能特点也在发生这变化,这种功能的变化,一方面有助于推动新的艺术形式和观念的发展,另一方面能使我们更加了解艺术发展规律为我们所用。  【关键词】
期刊
【摘要】:柳林花鼓属于“鼓子秧歌”的一种,最初的表演形式为“地秧歌”,后来逐渐发展演变成现在的“走街秧歌”。柳林花鼓取材于《水浒》故事中,梁山好汉化妆成民间艺人,闹法场救卢俊义的故事。它原来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表现梁山好汉化妆进城,一路上边歌边舞的情形;第二部分表现劫法场大闹大名府,救出卢俊义的战斗场面。现在保留下来的仅是第一部分。多年来,经有关专家的反复考证,柳林花鼓的舞蹈、演出形式、服装、
期刊
【摘要】:方力钧是我国“89新艺术潮流”主要的代表性画家,他的“泼皮光头”形象成为一种典型的语言符号,流露出了一代人无聊,躁动的心理状态,并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绘画方式——玩世写实主义。本文从象征与符号,语境的角度,解析方力钧怎样形成典型的语言符号,进而在艺术上取得较大的成就。  【关键词】:方力钧;“泼皮”符号;语境分析   世界艺术新思潮的不断推进,促使我国艺术家对艺术产生了不同的理解。方力钧便是
期刊
【摘要】:舟船是中国诗歌中的古老意象,它因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而由生活走向文艺,由实用走向审美。而对新诗中舟船意象的考察则有助于加深我们对于不同时代民族心理情绪、审美文化意识、文学创作风貌的理解。本文就主要运用文本细读及综合分析的方法对这意象在新诗中的流变作大略分析,如从中体现出的二十年代“五四”青年的的青春伤感的气息,三十年代与时代保持距离的诗人的“现代情绪”,四十年代爱国诗人的深沉厚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