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采用2018-01~2019-02武汉市气象数据以及污染物监测数据,分析了武汉市O_3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了O_3与气象要素以及其他大气污染物之间的相关性。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2018-01~2019-02武汉市气象数据以及污染物监测数据,分析了武汉市O_3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了O_3与气象要素以及其他大气污染物之间的相关性。
其他文献
对象间的关联关系可视化主要是通过图的连边进行表达的,但是对象间的关联关系纷繁复杂,大量的连边交错会造成严重的视觉混乱,图布局和边捆绑都是解决复杂连边造成的视觉混乱问题的有效途径,然而某些节点的地理位置具有实际的含义,只能通过边捆绑方法来减少幅面载负量,进而揭示图的潜在关联规律。以往的边捆绑算法是在边的两端节点固定的前提下,调整边的中间控制点的位置,这样会使得大量边被聚集在一起,不仅会造成二次视觉混
针对行人航迹推算(PDR)误差会随时间累积,导致行人步行不规律所导致的伪步态,影响到步数测量的准确度问题,该文对基于移动智能终端内置加速度计的步态检测算法进行改进,提出一种顾及伪步态影响的算法模型,通过将行人行走时加速度的幅值、相似性、连续性作为3个约束条件,并设置合理的阈值剔除行人步行的伪步态,提高了手机测量步数的准确度。通过与小米运动手环、微信运动、悦动圈等主流商业软件的计步准确度进行对比,同
针对卫星数据在水体参数反演中表现为光谱分辨率低、波段数少的问题,该文利用无人机高光谱数据具有波段数量多、光谱分辨率高等优势,采用实测采样点水体悬浮物浓度、浊度参数与同步水体光谱数据,建立最优水质参数反演模型,结合无人机高光谱遥感数据对试验区水体进行遥感监测。结果表明:以500、670和540、625 nm波长计算的归一化差值指数与水质参数构建线性水质参数反演模型,可实现对小中型水域水质参数的快速监
针对传统平面相机标定算法必须依赖精密标定场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能够适应非精密平面标定场的相机标定算法。该算法可在平面标定场存在较大变形的情况下,获取较为可靠的初始值,然后通过对相机内外参数和世界坐标点同时进行光束平差优化,即可得到非常精确的标定结果。根据实验对其实际标定效果的测试表明,即使在平面标定场存在较大变形的条件下,仍然能够利用该算法得到高精度的相机标定结果。所提出的相机标定方法比传统算法具有
针对在复杂城市环境中难以有效自动提取树木信息的问题,该文首先基于移动激光扫描(MLS)数据,利用超体聚类对点云数据结构进行组织管理;然后从超体素局部上下文信息中提取去趋势几何特征,结合去趋势几何上下文特征,采用随机森林分类器对树木进行初始语义标记;接着,基于局部上下文信息进行迭代正则化,在全局图模型上进行整体优化,从而对初始语义分类结果进行空间平滑;最后根据语义标记结果,基于图割算法实现单木分割。
针对在露天矿区无人驾驶卡车道路识别中,受矿区道路边缘模糊、阴影与车辙印干扰等因素的影响,往往无法准确检测到实际道路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HSV空间图像处理的矿区道路边缘检测方法。在HSV颜色空间内,利用半阈值小波对图像进行初步去噪,针对矿区道路边界模糊、边缘退化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融合策略的道路图像增强分割处理算法,可以有效地突出道路边缘,最后利用Canny算子实现对矿区非结构化道路边缘检测。实验结
针对建筑物立面的窗户提取问题,该文采用结合方向梯度特征、机器学习以及窗户规则性排列特征的方法:首先利用一个窗户模板的HOG特征,将模板与图像中的矩阵进行相关系数匹配,提取出正负样本;通过使用基于HSI色彩模型的颜色分布直方图和梯度方向直方图的方法对窗户特征进行提取,得到样本训练的SVM分类器,通过SVM识别所有窗户矩阵,根据矩阵灰度的相关条件对图像窗户目标筛选;再使用聚类求平均的方法获得精确的位置
针对人口普查统计中获取精细尺度的人口分布信息的问题,该文以广州市中心六区为例,利用夜间灯光、兴趣点及土地利用等多源地理信息数据,基于分区建模思想,运用机器学习算法开展了人口分布格网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分区策略和机器学习算法的人口分布模拟结果与实际人口的相关系数为0.834,拟合优度R~2为0.695。与基于不分区的人口分布格网模型相比,误差下降明显,模拟精度更高,结果与研究区实际情况更为吻合。
为了寻找公共资源的配置盲区,服务宜居社区建设,推进城市有机更新,针对传统的生活质量评价方法主客观分离、数据单一、评价对象不完整的问题,从空间视角出发,整合多源地理空间数据,构建了一种新的居民区生活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并基于社会科学统计方法开展问卷调查,将主观满意度与客观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实现了主客观视角的融合,并利用二手房交易数据对居民区生活质量评价结果进行了机器学习训练,验证了其对房屋成交价
利用手机信令数据从长春市居民的职住关系、通勤特征、休闲活动等方面进行分析,得到长春市主城区内居民时空活动特征。结果表明:长春市主城区人口居住地呈现多处高密度集聚区,人口就业岗位密度呈单中心分布结构;职住通道平衡性在北部中心城区较差;休息日人口活力集聚地基本分布在商业设施附近,并且东南和西北部大型商业网点相对稀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