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马克思生态思想的主要内容

来源 :学理论·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ak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西大学,太原 030006)
  摘 要:马克思从人与自然环境的整体出发,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自在的依赖性与自为的能动性的统一。作为自然存在物,自然环境对人类生存发展具有一定的制约性,但与此同时,人的能动性又使得人与自然统一于社会发展的物质资料生产关系中。马克思生态思想通过分析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来研究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根源,并且提出解决这些生态问题的方法,为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指明了方向,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人与自然;生态思想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7-0039-02
  20世纪以来,在工业革命的助力下,全球经济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不可避免地造成资源的大量消耗,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一场维护生态环境,保护人类生存的运动正在蓬勃兴起,各种思潮、理论、组织纷纷涌现,形成规模空前的生态运动和生态革命。国内外的众多学者从不同理论和学说的角度,分析目前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希望通过理论分析、思潮引导、组织影响来解决生态问题。
  一、生态自然: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关系
  (一)人是自然的产物
  人类的进化史是自然界的演化过程,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自然资源的支持。地球最初只有无机环境,经过10亿年的演化出现了有机分子,后出现了生命的基本结构——细胞,形成生命体。经过无性繁殖到有性繁殖,生物物种逐渐丰富起来。大约七千万年前,哺乳类动物分化出灵长目动物,随后进化为古猿,并最终进化成人。研究发现,人的物质构成与地球、宇宙的物质构成具有同一性;与地球上的其他动物也具有同一性。因此,可以确定的是,人确实是自然界进化后的产物。
  人类社会也是自然界进化的产物。马克思指出,人的大脑也是自然进化的产物,人的心理状态与心理活动都是人的机体构造、行为方式的演变和机能提高的产物,人类进化形成人类社会的发展史,而历史本身是自然史的一个现实部分,历史是人的真正的自然史。
  (二)自然是人与人之间的纽带和媒介
  人是类的存在物,类的形成是需要人们之间的相互交往,这种交往是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发展出来的。因此,人类生存与社会发展必须与自然界进行能量、物质、信息的交换,所以自然界就成为人们相互交往的桥梁和纽带。
  自然界是由人本身的自然和人身外的自然组成的。以人本身的自然而言,人的身体是人际交往的物质承担者,身体健康至关重要,否则无法完成各项活动。以人身外的自然而言,自然界是人与人联系的媒介物,有助于维系人与人的相互关系。因此,必须维持自然生态平衡才能使人类社会和谐发展。
  (三)自然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
  人类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自然,人类的生存需要从自然界获取基本的生活资料、生产资料以及劳动工具,而且人类的精神世界也离不开自然。离开自然界,人既不能生存,也不能发展。人的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都需要依赖自然界,这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一旦离开自然,人类社会就会失去最起码的物质基础和精神来源,無论物质需要或精神世界都会难以为继,严重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
  (四)人与自然的关系展现为人与人的关系
  马克思认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从本质上来说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为人与自然的对立统一,都会通过人与人的关系加以反映和强化,即使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活动,也是通过人类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来实现的,没有人类社会的交往与互动,仅凭个人是无法与整个自然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的,体现出了马克思的社会生态学思想,即从人类自身的角度出发,深入研究与探讨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另一方面,在社会关系中,才有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的自然存在才能超越动物的本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受社会生产关系的影响和制约。
  总之,马克思生态思想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着眼点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果希望分析和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异化关系,就需要首先梳理清楚人与人之间的异化关系,以此为切入点,才能更加有效地解决人与自然异化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因此,立足于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即人是主体,自然是客体,分析解决自然生态问题的方法,先从作为创造者的人入手,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消除生态危机。这些生态思想为当今自然生态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正确道路,具有非常深刻的前瞻性。
  二、生态经济:人与自然物质交换关系的实质
  (一)二重性理论
  马克思的二重性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人的二重性,阐述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1844年手稿》中,马克思指出人对于自然来说,是其中的一部分,是自然长期发展的结果,是自然的产物,自然对于人来说具有先在性。二是劳动的二重性,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需要劳动来作为桥梁与纽带,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也是通过劳动交换来实现的。因此,劳动具有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三是生产的二重性。人类社会的生产过程是人与自然共同作用的结果,离开人的主观能动性和自然的客观制约性,生产过程都会停止。四是商品的二重性。商品是人们劳动的目的,又是生产过程的直接创造,同时具有价值与使用价值,这也体现出商品的自然生态属性与社会经济属性,实现了社会规定性与自然规定性的高度统一。
  (二)全面生产理论
  马克思在《形态》中首次阐述了全面生产理论,将自然、人、社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全部生产和再生产。不同于动物对自然的低层次利用,人类进行的能动的自然改造是一种高级形态,能够使自然为人类所用,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满足人类社会发展的宏伟目标。而全面生产是人类各种生产的有机统一体,包括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并且是一种全球性的生产活动,它超越了生产人群与生产地的界限,这一全球性生产活动使原生自然得到充分利用和完美保护,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三)物质交换理论
  马克思认为,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改善,关键在于处理好人与自然的物质交换。而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体现在其对立统一的关系上,人类在利用自然资源时,也应当思考如何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这也体现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马克思指出劳动是人与自然关系的桥梁与纽带,认为劳动过程是人与自然物质变换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类不能沉醉于掠夺、战胜自然的喜悦中,因为这样的“胜利”只会得到自然对人类更加无情的报复。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时更应学会尊重自然、善待自然,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四)物质循环理论
  马克思在其著作中将物质循环这一概念引入经济领域,并且进行了渊源式的系统阐述,指出物质循环包括生态循环和社会经济循环。物质变换与物质循环都是社会运行和发展的活动,这些思想有着非常重要的当代价值,对低碳经济思想的起源、内涵具有深层次的影响。因此,马克思生态经济思想为当代低碳经济发展提供了有效思路。
  三、生态社会: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追求
  (一)生态人口
  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历史资料的整理研究,发现人类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都存在人口过剩问题。马克思指出,人口的多少并不是由生活资料决定的,因为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人口增长比例并没有固定规律,相反,人口增长与否是历史的选择,受到当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多方面的影响和制约,最终由历史来决定人口的变化情况。
  马克思恩格斯从社会历史和社会制度方面对马尔萨斯的人口论进行了批判,认为马尔萨斯将人口的增加受到自然界的制约,将社会现象变成自然现象来看待。但马克思认为,人类所支配的生产力是无穷无尽的,人类所创造的科学技术不断征服自然,使自然服从于人类,表达了他们在人口问题上积极的、鲜明的态度。他们不仅分析了人口数量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而且分析了人口分布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他们指出,城市和乡村的人口分布不同,过分集中和过分稀疏都会破坏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
  马克思认为,解决人口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有两种方法:发展生产和人口再生产的自我调节。在人类发展史中,人口的再生产常常是盲目的,自我调节也是被动进行的。现代社会下人口增长与生态环境的矛盾日益加剧,人口的再生产应该积极主动,并且增加物质生产。另外,他们还指出人口再生产不能只着眼于人口总量,而应协调好人口再生产与物质资料再生产之间的关系。
  (二)环境问题
  马克思在其“绿色思想”中,曾经提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在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中,人由于其主观能动性,通过劳动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各种交换,满足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需要,而自然环境则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需要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以及人与人的矛盾,具体表现为:由于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对自然进行了无限制地索取和掠夺,造成严重的生态危机,形成人与自然的矛盾;由于资本主义社会制度造成资本家对工人劳动所得的剥削,造成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关系,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不断恶化,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严重影响到人类社会的发展。因此,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与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应该齐头并进,只有解决了这两大矛盾,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三)可持续发展理论
  在马克思的所有文献中,并没有明确提出“可持续发展”一词,但在《资本论》中却明確提出了被当代社会概括出的“可持续发展”的含义与本质。
  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可持续消费观,反对过度消费和奢侈消费,强调人类的消费活动不能超越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承载力,而应与其相适应。同时,他们也反对抵制消费,主张消费的目的应该以满足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消费水平应该与经济发展水平一致。最后指出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要不断扩大现有的消费量,并且将消费推广到更大的范围,形成新的需要,创造出新的使用价值。
  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之一是实行循环经济,循环经济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经济,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马克思恩格斯在其著作中对循环经济进行了阐述。他们在《资本论》中指出,将生产排泄物减少到最低限度,并且将投入到生产中的原材料的利用提到最高限度,体现出减量化原则,同时指出减量化的方法,认为生产工具的改良和创新,以及现代化机器设备的使用,都能够有效地减少对原材料的使用,同时,大大提高原材料本身的效率。
  参考文献:
  [1]罗晶.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当代启示[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6(9).
  [2]马军,余锦龙.马克思生态经济思想对中国的启示[J].社会科学家,2013(9).
  [3]李繁荣.马克思主义农业生态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4]辛慧丽.马克思生态伦理思想的本质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J].求实,2014(3).
其他文献
福根在工地磨泥刀。打正月十五离家后,也有半年多没挨女人了。一个阴雨天,福根去魅力宝贝发廊理发,认识了豪姐。豪姐长相平平,但和福根的女人相比要嫩俏,温驯。豪姐问想不想
摘 要:毛泽东把马克思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科学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相结合,形成并确立了群众路线的思想,当今社会群体阶级多样化,人民的需求多样化,社会发展中的问题更加复杂,在这种新变化下,只有加强群众工作的能力;更好地依靠群众;完善制度保障;务实地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现实社会问题,才能促进毛泽东群众路线的深入贯彻落实。  关键词:毛泽东;群众路线;新形势  中图分类号:A4 文献标志码:
目的建立SYBR-Green荧光PCR体系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快速分型体系,应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和食品风险监测快速诊断。方法根据GenBank公布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B
本文据 1 987年 1 2月 - 1 988年 3月对南极长城湾底栖生物的三航次 1 9个定量采泥站和4个拖网站的调查资料 ,研究了该湾底栖生物数量的组成、分布特点和变化。指出该湾底栖生物资源量特别大 ,有 2个大范围的高数量区和 2 - 3个小范围的低数量区。沉积物不稳定是造成低数量区的原因。暖季是各种底栖生物生殖期 ,数量月变动明显。
胃癌前病变中医治法回顾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曙光医院郑士荣(200032)胃癌前病变,通常指一类容易发生癌变的胃粘膜病理组织学变化,即胃粘膜的不典型增生和肠上皮化生。主要伴存于慢性萎缩性
如果说国产办公软件从2002年底进入了政府采购的“温室”的话,那么2006年,在中央、省市、区县级相继完成政府办公软件正版化后,国产办公软件呈现出多元化的增长趋势,机会与风险并
分析了医学生对党的信仰与入党动机之间的内在关联性。对医学院校大学生的入党动机和信仰问题做了相关调查,分析了影响大学生对党的信仰与入党动机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对医学生
本课题组依托网络平台,面向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校生展开问卷调研工作,对大学生党员发展阶段各项指标的构成、选拔方式等内容进行调研。通过对问卷数据进行分类统计,探究总结
以前,在很多中小企业的传统观念中,商用办公和喷墨产品是无法同时出现的:提及商用办公,用户立刻会联系到激光产品,不过多数激光产品的价格显然不是中小企业愿意接受的;而以往的喷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