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增长,人们在基坑支护技术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和发展。各种新工艺、新技术、新结构的出现,使建筑岩土工程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岩土工程中基坑支护技术的应用还存在多种问题,为确保基坑支护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需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本文分析了基坑支护工程的特点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探讨了相关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岩土工程;基坑支护工程;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V55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基坑支护工程关系重大。要想保证工程质量,必须要认真研究基坑支护工程的特点,认真分析和对待基坑支护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积极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基坑支护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一、基坑支护工程的特点
基坑工程在建筑工程中属于临时性工程,但其技术性含量较高,并较为复杂,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重大损失。因此,了解基坑支护工程的特点,是顺利开展基坑支护工程建设的基础保证。总结基坑支护工程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不确定性和多事故性
在基坑支护工程中存在多种不确定性因素,如岩土内部结构构造、岩土的性质等差异大,勘察数据具有很大离散性,自然条件、监测方法、设计方式等会随着具体情况的变化而变化。除此之外,很多基坑工程会在较狭小的场地进行施工,与道路较为接近,加上施工条件较差、施工周期较长、难度较大等因素,发生事故的概率较高。
2、实践性和区域性
由于岩土工程中的基坑支护工程的区域性较强,因此,在进行基坑支护施工时,应对岩土工程的施工场地进行仔细勘察。包括基坑的地质构造、水质情况、地下水位情况。即使是同一城市中,也存在基坑支护工程区域差异性。
3、综合性和系统性
基坑支护工程是一门复杂的综合性系统学科,包含岩土工程、结构工程、施工工艺等多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互相影响、互相交叉,体现了其综合性和系统性的特点。这也决定了在进行基坑支护施工时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
二、岩土工程中基坑支护存在的问题
1、超挖、欠挖现象较为严重
在基坑支护工程施工过程中,超挖、欠挖现象比较常见,这些现象的出现影响了工程质量。分析超挖、欠挖现象的原因,主要与施工人员操作不规范有直接关系,即施工人员,尤其是机械操作人员的操作技术水平低下是造成以上现象的主要原因。机械操作人员在操作机械开挖后,由于受到施工条件的限制,其开挖有一定难度要求。若操作人员的技术达不到一定水准或欠缺责任意识,极易出现边坡表面不平整、顺直度不规则等质量不达标现象。从而造成施工质量低下,并加大施工量,从而影响施工进度。
2、支护结构实际受力与设计计算不符
基于极限平衡理论的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计算在实际工程建设中时常会出现破坏现象,实际工程开挖后的土体是种动态平衡状态,在设计支护结构时,要全面考虑施工荷载力,如果荷载取值不恰当,随着施工周期的延长,土地逐渐松弛,与实际地面受力有很大的出入,很容易使支护结构变形。
3、土方开挖后支护墙出现漏水与渗水现象
在基坑工程施工中,支护墙时常会出现渗漏水现象,会影响支护结构的耐久性和外观。当水量不大时可用砂浆或混凝土堵住坑内渗水的地方。当水量较大时,可将支护墙背开挖至漏水位置范围在500mm-1000mm处,采用混凝土将其堵住。支护施工过程中各环节要保持密切配合,不能断浆,浆液中可掺入水玻璃使其尽快凝结,不能让浆液离析,制备过程中要控制好时间,时间不能停置太长。要保证注浆质量,需要采取合理的注浆顺序。注浆是为了提高承载力,在施工中,支护墙会受到一定的压力,当承担过大的压力时会导致支护墙向坑边移动。施工中要保持场地干燥,加强排水措施,防止冒浆,在注浆管顶端需加阀门。
三、岩土工程中基坑支护工程的改进措施
1、优化深基坑支护工程的设计理念
理论对具体的施工有着指导作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已经在深基坑支护技术上积聚了不少的实践经验,对于岩土变化支护结构实际受力的規律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理论用于岩土深基坑支护结构还有很多需要探讨的东西,就设计的现状而言,土压力分布仍然是按库伦或朗肯理论来确定的,支护桩仍然是依据“等值梁法”进行计算,不过我们应该注意到随着具体要求的不断变高和新技术的发展,采用这些传统的理论所计算出的结果与结构的实际受力有着较大的悬殊,表现为不经济也不安全。因此,具体的深基坑支护结构的施工工程设计上我们应该优化设计理论,必须将传统的设计观念彻底改变过来,逐步建立以施工监测为主导的信息反馈动态设计体系,保证设计的质量,更安全、更经济。
2、在施工过程中实时观测和监测
观测的主要内容为基坑边坡变形情况、地下管道变形情况、对周围建筑影响情况等。通过实时观测可对土方开挖和支护有及时的了解,有效分析对比实际施工与设计方案间存在的异常情况或偏差,以便及时调整设计参数和方案。除此之外,应加强基坑支护工程施工的监测,完善监测的警报系统,防范突发事件和安全事故,保证施工的安全进行。另外,为预防突发事故,并能及时处理,应建立基坑支护工程的应急处理预案,以尽量减少或避免突发事故造成的人员及经济损失。例如,在基坑开挖中,若对地下水处理不当,极易引发安全事故。因此,除了在基坑开挖过程中注意施工相关技术技巧之外,还应综合施工环境和条件,制定一份科学的应急预案,力从源头上控制和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尽量降低和避免事故带来的危害和损失。
3、对断桩及漏桩现象采取应对措施
基坑开挖前要做好止水措施,以免影响周围环境。采用注水泥浆方法防治基坑在开挖中出现漏水现象,可先向桩位及桩背进行高压喷射注浆或压密注浆。如果在基坑地面已经出现断桩,则需要将断桩部位的泥浆和不严实的混凝土清理干净,然后重新灌注混凝土。如果断桩现象出现在基坑底面以下,则需要采取补桩措施,在原桩前后进行补桩,对原基坑支护结构进行补强,加固或改造处理。补桩缩径、桩长要满足设计要求,应和原桩的长度一样,桩径比原桩短。基坑止水要考虑开挖条件和地质条件,对在施工前没有发现的断桩或漏桩,当施工中发现时要及时采取止水措施,然后用混凝土加以补浇,使其严实。如果止水有难度,可应用引流管,当用混凝土修补时,把引流管埋入其中,为了保持引流管两端畅通,不能封死引流管端门。浇筑的混凝上达到一定的强度后就会封住引流管。在施工中,要提前做好检测工作,有利于对出现的断桩及漏桩及时采取处理方法。
4、加强基坑支护的技术研究
加强基坑支护技术的科研研究,对提高基坑支护技术具有重要作用。众所周知,试验数据的准确性对科研质量的优劣有重大影响。因此,应加大对基坑支护结构的变形、内力的实测和研究,积累相关的实测数据。同时,总结不同地质条件和水文条件下的施工工艺经验,形成一定区域一定条件内基坑设计的标准,并将已有的定性经验形成定量的计算方法,真正提高基坑支护的设计及施工质量。
5、要建立基坑支护工程应急处理预案
基坑支护的施工不是静止的,而是处在动态变化之中。这样就可以及时地应对突发事故,并及时处理,避免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特别是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基坑因地下水处理不当而造成的事故屡见不鲜。因此,必须要制定一份科学的应急预案。从基坑工程的危险源上进行控制,在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就排除问题和隐患,避免事故扩大化。
结束语
总之,时代的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深化,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升,社会对于建筑建设的要求更加的严格,岩土工程作为建筑设计的重要环节,需要我们进行相关措施的应用,促进基坑支护工程系统的内部各个环节的有效协调,促进其综合效益的提升,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满足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邵开胜,王广超,陈玉茹.深基坑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煤炭科技,2011(03):13-15.
[2]王修胜.岩土工程中基坑支护工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民营科技,2011(07):344.
[3]吴颖奕.试论岩土工程基坑支护的重要性.世界华商经济年鉴.城乡建设,2013(06):41.
关键词:岩土工程;基坑支护工程;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V55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基坑支护工程关系重大。要想保证工程质量,必须要认真研究基坑支护工程的特点,认真分析和对待基坑支护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积极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基坑支护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一、基坑支护工程的特点
基坑工程在建筑工程中属于临时性工程,但其技术性含量较高,并较为复杂,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重大损失。因此,了解基坑支护工程的特点,是顺利开展基坑支护工程建设的基础保证。总结基坑支护工程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不确定性和多事故性
在基坑支护工程中存在多种不确定性因素,如岩土内部结构构造、岩土的性质等差异大,勘察数据具有很大离散性,自然条件、监测方法、设计方式等会随着具体情况的变化而变化。除此之外,很多基坑工程会在较狭小的场地进行施工,与道路较为接近,加上施工条件较差、施工周期较长、难度较大等因素,发生事故的概率较高。
2、实践性和区域性
由于岩土工程中的基坑支护工程的区域性较强,因此,在进行基坑支护施工时,应对岩土工程的施工场地进行仔细勘察。包括基坑的地质构造、水质情况、地下水位情况。即使是同一城市中,也存在基坑支护工程区域差异性。
3、综合性和系统性
基坑支护工程是一门复杂的综合性系统学科,包含岩土工程、结构工程、施工工艺等多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互相影响、互相交叉,体现了其综合性和系统性的特点。这也决定了在进行基坑支护施工时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
二、岩土工程中基坑支护存在的问题
1、超挖、欠挖现象较为严重
在基坑支护工程施工过程中,超挖、欠挖现象比较常见,这些现象的出现影响了工程质量。分析超挖、欠挖现象的原因,主要与施工人员操作不规范有直接关系,即施工人员,尤其是机械操作人员的操作技术水平低下是造成以上现象的主要原因。机械操作人员在操作机械开挖后,由于受到施工条件的限制,其开挖有一定难度要求。若操作人员的技术达不到一定水准或欠缺责任意识,极易出现边坡表面不平整、顺直度不规则等质量不达标现象。从而造成施工质量低下,并加大施工量,从而影响施工进度。
2、支护结构实际受力与设计计算不符
基于极限平衡理论的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计算在实际工程建设中时常会出现破坏现象,实际工程开挖后的土体是种动态平衡状态,在设计支护结构时,要全面考虑施工荷载力,如果荷载取值不恰当,随着施工周期的延长,土地逐渐松弛,与实际地面受力有很大的出入,很容易使支护结构变形。
3、土方开挖后支护墙出现漏水与渗水现象
在基坑工程施工中,支护墙时常会出现渗漏水现象,会影响支护结构的耐久性和外观。当水量不大时可用砂浆或混凝土堵住坑内渗水的地方。当水量较大时,可将支护墙背开挖至漏水位置范围在500mm-1000mm处,采用混凝土将其堵住。支护施工过程中各环节要保持密切配合,不能断浆,浆液中可掺入水玻璃使其尽快凝结,不能让浆液离析,制备过程中要控制好时间,时间不能停置太长。要保证注浆质量,需要采取合理的注浆顺序。注浆是为了提高承载力,在施工中,支护墙会受到一定的压力,当承担过大的压力时会导致支护墙向坑边移动。施工中要保持场地干燥,加强排水措施,防止冒浆,在注浆管顶端需加阀门。
三、岩土工程中基坑支护工程的改进措施
1、优化深基坑支护工程的设计理念
理论对具体的施工有着指导作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已经在深基坑支护技术上积聚了不少的实践经验,对于岩土变化支护结构实际受力的規律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理论用于岩土深基坑支护结构还有很多需要探讨的东西,就设计的现状而言,土压力分布仍然是按库伦或朗肯理论来确定的,支护桩仍然是依据“等值梁法”进行计算,不过我们应该注意到随着具体要求的不断变高和新技术的发展,采用这些传统的理论所计算出的结果与结构的实际受力有着较大的悬殊,表现为不经济也不安全。因此,具体的深基坑支护结构的施工工程设计上我们应该优化设计理论,必须将传统的设计观念彻底改变过来,逐步建立以施工监测为主导的信息反馈动态设计体系,保证设计的质量,更安全、更经济。
2、在施工过程中实时观测和监测
观测的主要内容为基坑边坡变形情况、地下管道变形情况、对周围建筑影响情况等。通过实时观测可对土方开挖和支护有及时的了解,有效分析对比实际施工与设计方案间存在的异常情况或偏差,以便及时调整设计参数和方案。除此之外,应加强基坑支护工程施工的监测,完善监测的警报系统,防范突发事件和安全事故,保证施工的安全进行。另外,为预防突发事故,并能及时处理,应建立基坑支护工程的应急处理预案,以尽量减少或避免突发事故造成的人员及经济损失。例如,在基坑开挖中,若对地下水处理不当,极易引发安全事故。因此,除了在基坑开挖过程中注意施工相关技术技巧之外,还应综合施工环境和条件,制定一份科学的应急预案,力从源头上控制和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尽量降低和避免事故带来的危害和损失。
3、对断桩及漏桩现象采取应对措施
基坑开挖前要做好止水措施,以免影响周围环境。采用注水泥浆方法防治基坑在开挖中出现漏水现象,可先向桩位及桩背进行高压喷射注浆或压密注浆。如果在基坑地面已经出现断桩,则需要将断桩部位的泥浆和不严实的混凝土清理干净,然后重新灌注混凝土。如果断桩现象出现在基坑底面以下,则需要采取补桩措施,在原桩前后进行补桩,对原基坑支护结构进行补强,加固或改造处理。补桩缩径、桩长要满足设计要求,应和原桩的长度一样,桩径比原桩短。基坑止水要考虑开挖条件和地质条件,对在施工前没有发现的断桩或漏桩,当施工中发现时要及时采取止水措施,然后用混凝土加以补浇,使其严实。如果止水有难度,可应用引流管,当用混凝土修补时,把引流管埋入其中,为了保持引流管两端畅通,不能封死引流管端门。浇筑的混凝上达到一定的强度后就会封住引流管。在施工中,要提前做好检测工作,有利于对出现的断桩及漏桩及时采取处理方法。
4、加强基坑支护的技术研究
加强基坑支护技术的科研研究,对提高基坑支护技术具有重要作用。众所周知,试验数据的准确性对科研质量的优劣有重大影响。因此,应加大对基坑支护结构的变形、内力的实测和研究,积累相关的实测数据。同时,总结不同地质条件和水文条件下的施工工艺经验,形成一定区域一定条件内基坑设计的标准,并将已有的定性经验形成定量的计算方法,真正提高基坑支护的设计及施工质量。
5、要建立基坑支护工程应急处理预案
基坑支护的施工不是静止的,而是处在动态变化之中。这样就可以及时地应对突发事故,并及时处理,避免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特别是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基坑因地下水处理不当而造成的事故屡见不鲜。因此,必须要制定一份科学的应急预案。从基坑工程的危险源上进行控制,在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就排除问题和隐患,避免事故扩大化。
结束语
总之,时代的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深化,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升,社会对于建筑建设的要求更加的严格,岩土工程作为建筑设计的重要环节,需要我们进行相关措施的应用,促进基坑支护工程系统的内部各个环节的有效协调,促进其综合效益的提升,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满足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邵开胜,王广超,陈玉茹.深基坑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煤炭科技,2011(03):13-15.
[2]王修胜.岩土工程中基坑支护工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民营科技,2011(07):344.
[3]吴颖奕.试论岩土工程基坑支护的重要性.世界华商经济年鉴.城乡建设,2013(0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