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体系下新时代大学生农村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探索——评《大学生农村创业指导与实践》

来源 :灌溉排水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pei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在新时代下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农村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有机结合,成了社会和学界广泛关注和讨论的重点问题,申钊所著的《大学生农村创业指导与实践》一书是由化学工业出版社于2021年出版,作者基于自身多年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验,较为客观和全面地总结了现代高等院校大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的疑难点和不足方面,并基于“三全育人”核心教育理念,对我国大学生农村创业指导进行了多维度的学术讨论和措施总结,整体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和实践借鉴意义.从全书的整体结构来看,除去序言部分外共计6个主要章节.
其他文献
研究了西辽河平原灌区3种主要灌溉方式(浅埋滴灌、膜下滴灌和传统畦灌)对玉米根系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采用大田对比试验,以农华101为供试品种,大小垄种植(小垄行距40 cm,大垄行距80 cm),种植密度7.5万株·hm-2,在设定的灌溉定额下(膜下滴灌和浅埋滴灌为3150 m3·hm-2、传统畦灌为4500 m3·hm-2),测定和分析了玉米根系形态和生理生化指标及籽粒产量.玉米籽粒产量浅埋滴灌和传统畦灌均高于膜下滴灌,且与膜下滴灌之间的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其中2017年分别提高了5.75%和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是全面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人才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水利事业关乎国计民生,如何利用实践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培养德才兼备的水利人才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水利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尤为重要.
期刊
为减缓宁夏南部山区马铃薯连作障碍,本试验于2020年3―10月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单作蚕豆(IB)、单作大豆(IS)、单作马铃薯(IP)、马铃薯间作大豆(PS)、马铃薯间作蚕豆(PB)5种不同种植模式,探究不同间作模式对马铃薯氮素含量、土壤氮素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宁南山区农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间作整体上提高了马铃薯根、茎、块茎的氮素含量和分配比例,降低了叶部氮素含量和分配比例.PS有效提高了土壤碱解氮和全氮含量,降低了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碱解氮含量除苗期和成熟期外均以PS最高,
水是生命之源,黄河、长江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人类文明的进步史就是一部水利的发展史.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多次强调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固本铸魂的基础工程,引导学生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
期刊
为探究增密种植下浅埋滴灌水氮减量对玉米根冠特性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以传统畦灌常规施氮量(300 kg·hm-2)和常规灌溉量(4000 m3·hm-2)为对照(CK),采用大田裂区试验,以传统畦灌常规灌量40%(W1)、50%(W2)和60%(W3)为主处理,以常规施氮量50%(N1)、70%(N2)和100%(N3)为副处理,研究90000株·hm-2密度下浅埋滴灌水氮减量玉米根系分布、干物质积累转运、产量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土层根干质量均随灌溉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W2N3和W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9月18日郑州考察时指出,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黄河水文化是黄河文化的核心,挖掘和传播黄河水文化,是讲好“黄河故事”、塑造黄河文化灵魂,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李振峰、王勤山合著,黄山书社出版的《黄河三角洲水文化研究》是研究黄河三角洲水文化、水历史的优秀专著,对丰富和传承黄河水文化有积极的作用.
期刊
为提高旱直播稻的水分利用效率、降低旱直播稻田土壤氮、磷素环境风险,本文采用两种水分管理方式,即湿润灌溉(T1)和关键需水期灌溉(T2),研究水分管理对旱直播稻生长、养分吸收及稻田土壤氮、磷素迁移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T2处理有利于促进旱直播稻中后期生长,在拔节孕穗期株高为80.61 cm,SPAD值为41.03,均显著高于T1,光合速率较T1高出20.73%;在分蘖期、拔节孕穗期和灌浆期叶面积分别为40.08、37.49 cm2和32.35 cm2,较T1分别提高9.24%、6.11%和13.51%.T1
为探明不同氮磷化肥配施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酶活性的影响,以山西寿阳褐土长期施肥定位试验为依托,选择5个施肥处理:CK(不施肥)、N1P1(N:60 kg·hm-2;P:37.5 kg·hm-2)、N2P2(N:120 kg·hm-2;P:75 kg·hm-2)、N3P3(N:180 kg·hm-2;P:112.5 kg·hm-2)和N4P4(N:240 kg·hm-2;P:150.0 kg·hm-2),采集玉米收获后耕层(0~20 cm)土样,通过Illumina H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土壤细菌16
于2019―2020年在黄土高原延安地区选择典型新造耕地,开展不同栽培措施和品种下马铃薯氮、磷和钾元素吸收量及其分配规律的研究.试验设7个处理,分别为克新1号+NPK(氮磷钾无机肥)+平作(CK)、克新1号+NPK+起垄(T1)、克新1号+NPKM(氮磷钾无机肥+有机肥)+平作(T2)、克新1号+NPKM+起垄(T3)、陇薯7号+NPKM+起垄(T4)、NK001/冀张薯8号+NPKM+起垄(T5)和青薯9号+NPKM+起垄(T6).结果表明,新造耕地马铃薯块茎氮、磷和钾含量最高,其次为地上部,根系最低.
基于对黄土塬区旱灾风险成因的深入分析,选取“灾害胁迫—社会脆弱性—暴露”的自然灾害风险评价体系及相应的遥感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作为干旱灾害风险数据源,通过层次分析法构建旱灾风险评估模型,并运用GIS技术分别对3项指标因子进行空间叠加分析,最后利用自然断点法对庆阳地区旱灾风险进行等级划分与评估.计算结果表明:(1)整体而言,庆阳地区干旱灾害风险有显著的空间差异,呈“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特点,这主要是由于降雨时空分布不均造成的.(2)庆阳地区高、次高、中、次低、低风险等级面积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