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玉涛:我不是“崔神”

来源 :小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3462780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兒科医生崔玉涛微博上有超过八百万粉丝,绝大多数都是孩子家长。
   他从互联网诞生之初开始写科普文,2009年起每天雷打不动更新两条微博,解答网友们的各种育儿困惑。他还出版了图文并茂、浅显易懂的科普书,如今这些书也会出现在年轻儿科医生的抽屉里。
   崔玉涛从医至今的36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大家的育儿知识却遭遇了断层——以往上一辈口口相传的养育经验似乎不奏效了。微量元素、免疫力、湿疹、辅食……大量的新名词为新手父母们带来了新的知识,也裹挟着源源不断的焦虑。
   而崔玉涛,就是那个能治新手父母焦虑的人。

从治患儿到育家长


   在北京太阳宫一栋写字楼大堂的底商,有一块小小的蓝色牌子,上面写着一行字“崔玉涛诊所”。诊所分为两层,地下一层是口腔科、X光室、检验科、药房和眼科,地上一层是疫苗接种、B超室、耳鼻喉科和诊室。不同于传统医院大面积的白墙,诊所墙壁上有彩绘画,走廊里是彩色的沙发,沙发上硕大的玩偶憨态可掬。
   2016年至今,崔玉涛带领他的医生团队,为来自全国的家长提供儿童健康服务。崔玉涛每周出诊两天,他的号需要提前一个多月才能挂上,在30分钟的接诊时间里,有10分钟给孩子做诊疗,20分钟用来跟家长聊天。“我们聊的不是单一的健康知识,而是在不同场景下,家长以什么样的心态和方法去应对孩子的健康问题。”他对“崔玉涛诊所”儿科医生的定位,是“家长的健康管理助手和指导者”。
   崔玉涛透露:“近期我们团队服务对象上有一个变化,从怎么养孩子,转移到如何育家长上来了。”
   作为最早一批从公立医院辞职到私立医院,又创立了自己诊所的儿科医生,崔玉涛的育儿经总是具有前瞻性。提出“育家长”的概念,暗合了当下年轻父母养育时“问题总是比疾病更多也更棘手”的社会现状,他好像总是能够抓住父母们在育儿过程中的软肋。
   然而上世纪80年代,在崔玉涛成为儿科医生的头几年里,他在北京儿童医院急诊科,经历的则是日复一日地“从生命线上抢孩子”。
   崔玉涛还清楚记得他遇到的第一个病人是一个昏迷的孩子,昏迷的原因居然谁也不知道。当他和同事们闻到孩子衣服有一股有机磷味道,询问后才知道:家长在夏天怕棉衣棉袄发霉,给衣服撒上敌敌畏存放起来,等冬天穿的时候,随着身体出汗,毒性物质溶解后通过皮肤吸收慢慢渗透,导致慢性中毒。等孩子昏迷送到医院时,毒性物质已经渗入到了神经。这件事让崔玉涛又震惊又难过。
   1985年进入北京儿童医院ICU,头三年里崔玉涛几乎没回过家,哪怕他家就在医院的隔壁。每一天,他都和同事们应对一桩又一桩突发事件,面对一个又一个危重患儿。
   随着卫生条件逐步改善,科普工作做得越来越多,过了一个时期,崔玉涛发现儿童医院ICU里的危重患儿变少了——脑膜炎、有机磷中毒、金葡感染一下子都灭绝了,“就好像以前非常拿手的题突然不考了”。
   但随之而来的是新的问题:白血病、肾衰竭、红斑狼疮等以免疫系统为中心的疾病越来越多。早产儿越来越多,且体重越来越轻:“以前救活1500克的早产儿就非常不易了,后来慢慢地救活了500克的早产儿。”儿童医院ICU被拆分成了新生儿ICU和儿童ICU,感染性的疾病减少甚至灭绝,儿科医生们又要面对新的难题。
   医院里在发生这样的变化,万千家庭也在变。生养孩子这件事,从一个普遍的自然现象,变成了一项需要用科学来武装的技术活儿。
   2001年,崔玉涛离开工作了16年的北京儿童医院去了北京和睦家医院。这期间他有了更多的时间去跟家长沟通,了解他们的困惑和焦虑,反过来再为诊疗提供新的思路。
   近十年,崔玉涛发现门诊的风向又变了,“疾病越来越少,问题越来越多。尤其是心理问题”。他发现,在家长和医生之间,出现了一个特别大的交流障碍,家长拿问题去找医生,医生拿疾病跟家长交流,当问题被贴上疾病的标签,家长们变得越来越焦虑。
   崔玉涛心中理想的儿童健康管理,也是他和他的团队正在实践的,是为孩子提供纵向的随访式的健康咨询,动态全方位追踪一个孩子的成长问题。
   从写第一条微博给自己的定位是“育儿”,到现在崔玉涛始终初心未改。早期救治患儿的经历,似乎带给他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养育难免棘手,恰是因为棘手,需要父母有更系统的知识储备和更高级别的健康商数。“我们不是要把家长培养成家庭医生,而是让他们理解孩子的健康。”

一个儿科医生的触网和破圈


   网络上有一档母婴类纪实游记视频节目,叫《崔游记》,这档节目的主角便是崔玉涛。
   节目里的崔玉涛脱下了白大褂,不再解答健康医疗问题,而是出现在母婴店、商超的母婴区、母婴产品的工厂或实验室,分享世界各地优质的母婴产品,了解母婴产品背后所蕴含的新科技。
   这大概是崔玉涛和商业走得最近的节目了,除此之外,他在直播中拒绝为除自己参与研发的产品之外的任何产品带货。每周他都会有一场直播,但在这一个小时的直播里,他只是安安静静地宣讲健康知识和解答养育困惑。
   有人说,崔玉涛是儿科医生里“商业化”最成功的例子。他说:“我如果想赚钱,就不必走一条这样艰辛而漫长的路。”他说的,是36年一线儿科临床经验和20余年孜孜不倦各种形式的育儿科普。
   崔玉涛出生在北京一个医生世家,他的外曾祖父曾是御医,奶奶是教会学校的护士,耳濡目染之下,崔玉涛和两个姐姐都做了医生,仿佛从医是一种家族使命。上世纪80年代初期,崔玉涛考大学填报志愿,十个志愿全部是医学,最后被首都医科大学儿科系录取。    参加工作的前5年里,不少同事因为受不了高强度高压力,选择了辞职,崔玉涛一直坚持了下来。学儿科原本不是崔玉涛的第一志愿,但做了儿科医生后,那种“救治一个孩子就是救了一个家庭”的成就感,让他找不到理由退缩。
   在儿童医院ICU,年轻的崔玉涛深刻感受到科普的重要性,有机磷中毒、电解质脱水、食物意外,很多伤害事件在他看来都是可以避免的。
   1998年,摇篮网找到崔玉涛的导师,希望能由儿科医生出面写科普文章,导师推荐了他,这是崔玉涛第一次“触网”。他还记得第一篇网络科普文的内容是如何处理发烧。后来,他又陆续给杂志、报纸写,再后来就是博客、微博。
   微博刚兴起来时,崔玉涛并没有立即入场,等到了2009年11月23日,崔玉涛决心写微博时,给自己定的任务就是“一天更新两条”。他每一个字都自己写,以至于有人提醒他“你这样写红不了的”。也许是因为“压根就没想红”,他的默默耕耘慢慢有了效果,粉丝越来越多,影响力也越来越大,马伊琍、白百何等明星妈妈,也通过关注他的微博来育儿。
   在互联网时代,做科普的儿科医生很多,崔玉涛的科普让人轻松,容易接受。崔玉涛特别知道如何从家长身上汲取知识,一方面把他们提出的问题当回事,去钻研解决,另一方面也会跟各个专业领域的家长们请教。玩具设计、儿童服装、儿童食品领域的专业人士,都成了他沟通的对象。在他们身上,他了解了跟儿童相关的产业如何运转、产品如何被设计、对儿童来说什么样的产品安全系数最高。
   崔玉涛这一代被教科书培养起来的儿科医生,面临的是改革开放以来日新月异的变化,是源源不断涌进来的海量信息和被海量信息冲击的焦虑的家长们。崔玉涛敢于打破教科书,也敢于“破圈”,看起来他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儿科医生,但他又始终未偏离儿科医生的核心,甚至做科普这件事,也是崔玉涛作为一个儿科医生的本能。“医生如果想要做好健康管理,必须踏出医学的范畴。”
   近几年崔玉涛回儿童医院,发现一些年轻医生的抽屉里有他的书。他们说:“现在光看教科书不行,得教科书和育儿书一起看才能解决家长那些问题。”这让崔玉涛感到很欣慰。
   “很多人说崔大夫说的话让人感觉舒服,不是因为我水平多么强,而是我琢磨、探索这个事已经这么长时间了,有了积累了。”至于网红、大V、崔神,崔玉涛对这些称呼都不走心。有时候去参加活动,主办方问“如何介绍您”时,崔玉涛会说:“怎么都行,但必须有的一个头衔是儿科医生。”
   在崔玉涛诊所,没有人叫他崔总、董事长、老板,大家都叫他“崔大夫”,他觉得这是他一生最珍爱也最重要的标签。

当了爷爷之后


   最近这一年多,崔玉涛的周末生活发生了一些变化。随着宝贝孙子的到来,每周五晚上,他和夫人的身份从儿科医生变成了爷爷奶奶。他需要亲自将小不点哄睡后,才有时间看文献、刷微博。
   看起来,这项工作并不具有挑战性,毕竟他是网络上教众多妈妈育儿的“崔神”。可是崔玉涛说,在关于孙子的养育问题上,他和夫人都只是辅助者,主导者是儿子儿媳,就连是否给孩子看电子产品这样的小事,也要商量着来,“如果儿媳妇说一眼电视都不能瞥,那我们家就不开电视”。
   20多年前,崔玉涛初为人父,由于工作忙,儿子是跟着他在医院长大的。现在想起来,崔玉涛会感叹那个时代的父母“心大”,尤其他所在的ICU是感染高发的科室。但也许正是因为“不那么干净”的环境,让儿子的抵抗力特别好,几乎很少生病。
   有了孙子之后,崔玉涛也会把诸如“不能养得太干净”这种建议讲给儿媳妇听,但他始终坚持全家养育观念一致、以妈妈为中心的隔代养育原则,“在孙子出生之后,我就很认真地把角色给改变了。我们只做辅助,只给建议,不做决定”。
   崔玉涛的孙子2019年底出生,紧接着是疫情,由于减少了出差,他有了更多的时间陪伴孙子。时隔20多年再亲手养育一个孩子,崔玉涛除了感受到第三代带来的天伦之乐,也发现跟网友有了更多的共鸣,有亲身经历,甚至有照片为证,在给网友传授一些知识时,群众基础强大的崔大夫,好像又能多给网友派发一颗“定心丸”了。
   做了爷爷的崔玉涛,并不服老。他依然坚持每天早上5点半起床,花至少40分钟的时间锻炼。除了每周两天的出诊和诊所的日常管理,他一个字一个字亲手写科普,在网上做直播,带领崔玉涛儿科医生团队制定儿童健康管理的规范和流程,并将它们传授给基层的医院。未来十年,他想培养更多的年轻人,如果把团队比作一条项链,他希望自己不是宝石,而是能把大家串起来的链条。
   曹颖是崔玉涛诊所的员工,她做了媽妈后成为崔玉涛的粉丝,后来辞去工作从粉丝变成员工。今年年初育学园业务方向调整后,曹颖的岗位调整到了诊所。曹颖的孩子上小学后,崔玉涛给了她灵活的工作时间:“我希望员工带着轻松的心态工作,如果家里尤其是孩子安排不好,员工是没法好好工作的,只要他们能把本职工作做好就可以,而不是在这里耗时间。”曹颖说:“崔大夫是个好领导,他始终觉得家庭比工作重要。”在崔玉涛的团队里,像曹颖这样跟着他多年的有很多。
   姜黎2014年开始关注崔玉涛,那时候她刚生完孩子,虽然爸爸是老中医,婆婆是退休护士,但在养育孩子的时候,她仍然手足无措,即使最亲近的人也无法减轻她的焦虑。身边的朋友纷纷推荐崔玉涛,于是便“入坑”了。今年姜黎的孩子已经7岁,她已经不需要再去崔玉涛微博上翻看那些事无巨细的养育常识了,但她仍然形容崔玉涛为“成为妈妈最初几年里最能带给我安全感的人”。
其他文献
一条高铁 带来的不仅仅是速度的提升,更增加了两城之间的联系。      山东省烟台市樱桃此前进入大量上市高峰期,为保障鲁东大樱桃能走出大山,走向全国人民的餐桌,实现从“枝头”到“舌头”完美衔接,中铁拓展“高铁极速达”服务,为樱桃农户提升收益,助力特色农产品走向全国。   高铁极速达助力鲁东樱桃运输的项目,是落实铁路总公司关于高铁运输服务农产品产地直销新模式,以运输时效实现农产品增值,带动高铁
翻开历史的画卷,当周平王东迁,西周王室地位衰落,古老的东方开始进入春秋战国时期;在遥远的西方,古希腊罗马也在同时段推进。全球进入“轴心时代”,东西方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文化的繁荣,在美学方面同样如此。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美学开始迸发出耀眼的光芒。西方美学从此出发,波澜壮阔卷起历史的厚重和光辉。
品牌是一种无形的资产,品牌形象与品牌不可分割,形象是品牌表现出来的特征,反映了品牌的实力与本质.品牌形象也能在一定程度体现城市形象,良好的品牌形象有助于城市的可持续
期刊
这是黄土高原上一个典型的小村落。   雨后的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镇梁家河村,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草香,一条小河从村子中间蜿蜒流过,岸边散落着依山而建的一些窑洞。窑洞外面,曾经峭立的黄土山已经被植被覆盖,满眼葱绿。   沿河的道路上,不时能见到游客的身影,一队一队的小学生穿着八路军军装整齐列队,来自银行的职工统一穿着红色T恤,知青院沼气池旁边熙熙攘攘,村史馆大院内入党宣誓声此起彼伏……梁家河人
期刊
从北京市中心出发,驱车往西南方向行驶,沿途时而是都市楼宇,时而是大片的草地树林。大约40公里处,就进入全国闻名的村庄——韩村河村。   两旁种满银杏树的鲁班路是韩村河村的主干道,这条道路夏日葱郁、秋日金黄,树丛掩映之下,是一排排两层楼的乡村别墅——它们建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   韩村河村之所以扬名,并不只是这些统一修建的漂亮别墅,还因为这里走出了一个国家建筑特级资质大型企业集团——韩建集团。
计划写一本关于粮食安全的书,涉猎了一些相关书籍,参加了一些相关会议。专家们谈的基本都是粮食安全的宏观政策和行业知识,诸如重视土地的节约和利用、种子质量的优化升级、粮食储藏和流通的有效化、种粮科技的创新等等,我被专家渊博学识所折服的同时,不禁扪心自问:作为一个生命个体,我应该为粮食安全贡献什么?   少年不知愁滋味是对那些生活无虞的人说的。对我而言,少年时挨饿的滋味尝过很多次。一年到头,连地瓜面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个重要的里程碑,这是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千年企盼,今朝梦圆。   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
步步有景点,处处显风光 今年4月,首批山东省景区化村庄名单出炉,西陶漳村位列其中。      沃野千里的北方大地,火车在春天的田野上奔驰。退伍军人张国宝在火车上遇到了种植良棉推广队,使他更加渴望回到自己的家乡——杜家庄,参加火热的社会主义劳动建设。   1950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在山东莱阳西陶漳村拍摄了黑白故事片《农家乐》。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反映农村生活的故事片,讲述了主人公张国宝从部队
“唤醒”的潜力 浮梁文化底蕴深厚,虽沉寂却有生命力,虽一隅却又全局性。  绿色的青苔、古朴的房屋、斑驳的牌坊、大红的灯笼和绸带交相辉映,在江西浮梁县苍溪村行走,有一种时光穿越感。  这是一场名为《幻乡·沧溪风华录》的大型国风沉浸式游戏体验,由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与国风策划机构风雅六合文化共同打造。在保留沧溪村古建筑风貌的基础上,主办方进行多维氛围实景搭建,通过3条主线和160多个支线,将祠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