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荒唐之言,品辛酸之味

来源 :教育研究与评论(课堂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本解读的历程,其实就是探寻 “其中味”的过程。再次研读《范进中举》文本,发现要解文本荒唐之言,品其中辛酸之味:胡屠户对范进的言行表明他是一个有人情味的人;众邻居送礼是一种朴素的做法,不宜片面解读为势利;联系吴敬梓的个人经历可知,胡屠户的“一巴掌”不光打在范进的脸上,也打在前恭后倨之人的脸上。
  关键词:《范进中举》;文本解读;人物形象;情节;深意
  《红楼梦》卷首云:“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文本解读的历程,其实就是探寻“其中味”的过程。因备课需要,笔者再次研读了统编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2课《范进中举》文本,拙以为,对胡屠户的形象、对众乡邻送礼的情节、对“一巴掌”的深意都要细细品咂。
  一、胡屠户真的没有人情味吗?
  以往有些教学和研究对胡屠户这一人物定调如下:胡屠户是个前倨后恭、欺贫爱富、趋炎附势、庸俗自私的典型市侩。但再次研读文本,笔者发现,其实胡屠户也是个颇有人情味的人,这首先体现在胡屠户对范进的关心。文本开篇写道:
  “范进进学回家,母亲、妻子,俱各欢喜。正待烧锅做饭,只见他丈人胡屠户,手里拿着一副大肠和一瓶酒,走了进来。”
  这里,胡屠户谈不上“巴结讨好”,因此秀才的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不会有明显改变。女婿中了个秀才,岳父竟然自带酒菜来祝贺。虽然胡屠户只拿了一副大肠,也不能说明他就是小气。要知道,在那个“重农抑商”的时代,胡屠户并没有什么地位,钱挣得也不容易。而且,范进刚到家,还没做饭,胡屠户提着酒和菜就到了,能说胡屠户不关心范进吗?
  胡屠户说的话确实不太好听,但若细心品味,还是颇有深意的——
  “我自倒运,把个女儿嫁与你这现世宝穷鬼,历年以来,不知累了我多少。如今不知因我积了甚么德,带挈你中了个相公,我所以带个酒来贺你。”
  从这几句话中,笔者读出以下几层意思:一是范进已是五十多岁的人了,还去考,也不怕丢人,真是“现世宝”;二是以前胡屠户没少接济范进一家生活,在他的接济下,范进才有机会去考试;三是范进中了秀才,只有胡屠户来祝贺。如此看来,范进确实离不开胡屠户的“带挈”。
  接下来,范进借盘费参加乡试,被胡屠户骂了一个狗血喷头。但是胡屠户的做法果真不可理喻吗?
  从范进的角度来看,借钱首先想到了胡屠户,说明胡屠户以前也支持过他。胡屠户未必不懂“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道理,但是,范进考了30年,才中了个秀才,而且如胡屠户所说,还是因为考官可怜他、照顾他,现在已经是54岁的人了,竟然还要去考。为此,气愤失望之余骂上两句有何不可?
  “趁早收了这心,明年在我们行事里替你寻一个馆,每年寻几两银子,养活你那老不死的老娘和你老婆是正經!你问我借盘缠,我一天杀一个猪还赚不得钱把银子,都把与你去丢在水里,叫我一家老小嗑西北风!”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胡屠户虽然在骂范进,却依然不忘帮范进寻找门路,让范进挣钱养家。
  细细一品,你还觉得胡屠户是一个没有“人情味”的人吗?
  二、众邻居送礼就是势利吗?
  有人认为,范进只能靠卖鸡买米下锅,说明众乡邻冷漠无情。而当范进中举的消息传开后——
  “当下众邻居有拿鸡蛋来的,有拿白酒来的,也有背了斗米来的,也有捉两只鸡来的。”
  鉴于《儒林外史》讽刺小说的性质,这个情节多被解读为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讽刺了民众的冷漠势利。笔者窃以为,此观点值得商榷。
  朱光潜先生说过,优秀的小说往往善于以暗示的方式以有限寓无限。对于范进与乡邻的关系,文中有两处明显暗示:一是“次日,范进少不得拜拜乡邻”,中了秀才的范进为何要“拜拜”乡邻呢?略加思考便可推知,乡邻在平时应该没少接济范家。二是“邻居见他不信,劈手把鸡夺了,掼在地下,一把拉了回来”。这里连续的几个不尊重的动作,说明了乡邻的急切。试想,如果乡邻有“趋炎附势”之心,还敢如此对待已经中举的范进吗?
  当然,追求功名富贵之风确实存在,但不能把百姓朴素的、“现实”的做法无限夸大,更不宜将其片面误读为势利。
  三、“一巴掌”只打在范进的脸上吗?
  有解读认为,胡屠户“一巴掌”的社会意义是“借胡屠户前倨后恭的自我嘲弄来讽刺趋炎附势的丑态社会”。但是,若联系作者吴敬梓的相关资料,也许就会发现这“一巴掌”的深意。
  吴敬梓出身官宦之家、书香门第。他20岁中秀才,3年后丧父。族人欺负吴敬梓两代单传,纷纷侵占他的财产。面对这种“兄弟参商”的局面,吴敬梓用放荡不羁的生活态度来进行对抗,结果是“田庐卖尽,乡里传为子弟戒”。其间,吴敬梓29岁时曾到滁州参加乡试,主考官说他“文章大好人大怪”,名列第一,竟未被录取。受此刺激,33岁时,吴敬梓满怀忧愤,移家南京,虽然被举荐参加博学鸿辞科的院试,但他对滁州乡试之事耿耿于怀,最终放弃这次机会,脱离诸生籍,与科举制彻底决裂。
  文本中,他假胡屠户之手,给新贵之人范进送来了狠狠的“一巴掌”,表明他对“官僚豪绅、纨绔子弟、举业中人”的怨恨。因为正是这些道貌岸然之人,欺侮两代单传的他,再加上他不会营生、理家、处世,以至愤而散财,穷困潦倒,不为“上层人士”所容。这“一巴掌”打在范进的脸上,又何尝不是打在那些对吴敬梓前恭后倨之人的脸上呢?
  研读文本,唯有理解荒唐之言,方能更好地品味其中的辛酸之味。
其他文献
摘要:在“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二个阶段的学习中,学生要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知道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怎样的分数表示。这时,由于整数视角与分数视角的混用,学生会把平均分的份数与每份的个数、整体的个数纠缠在一起,从而引发错误。对此,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只关注整体(单位“1”)和平均分的份数,同时也要关注整体的个数和每份的个数;进而,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发现同一对象的两种表示方式,在比较的过程
期刊
摘要:“问学课堂”,以“问”为引擎,以“学”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强调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课前问,要能激发学生思维,需提供“问”的角度,搭建“问”的支架。课中问,要能深化学生思维,需以“问”梳理思维脉络,以“问”凸显思维层次。课后问,要能拓展学生思维,需以“问”延展,让思维具有探索性;以“问”导“评”,让思维具有持续性。  关键词:问学课堂;问学单;思维  “问学课堂”,以“问”为引擎,以
期刊
摘要:运用LOCA范式,观察《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第三课时的教学。首先,观察学习历程,抽取关键事件:解决问题时,孤军奋战,缺乏沟通;公共分享时,听而不记,记而不思;知识应用中,简单模仿,缺乏深究。其次,分析关键事件,诊断学习问题:浅表学习无法实现知识的迁移;习惯性的浅表学习阻碍协同学习的开展;不善于反思就难以应对高挑战性问题。最后,针对学习问题,做出教学改进:营造学习环境,促进协同学习;转变教学理念
期刊
摘要:根据模因论的观点,语言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将语言中的各种模因(单词、短语、句子、段落等)更好地复制、模仿和使用的过程。基于模因论的Down the Rabbit Hole一课阅读教学设计,在模因的同化、记忆、表达和传播阶段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促进语言模因的复制和传播。  关键词:模因论;语言模因;英语阅读教学  一、模因论与英语阅读教学  近年来,模因论逐渐被应用于英语教学。这一理论的提出
期刊
摘要:2020年江苏省高中化学优质课评比一等奖《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一课的教学设计,在教学情境的创设与运用、化学史料的甄选与呈现上令人耳目一新:从宏观到微观,从过去到现在;课堂上传递的是科学方法,彰显的是科学精神。  关键词:原子结构;化学史;重水  2020年10月21日—23日,江苏省高中化学优质课评比在江苏省清江中学举行。我校徐敏姬老师参加了比赛并荣获一等奖。徐老师执教的《人类对原子结构的
期刊
【编者按】作为教过数学的小学语文特级教师,高子阳老师的课自带“光芒”,备受学生喜欢和同行好评。他的课,如小火煨汤,讲求一个“慢”字,让营养一点一点地渗入;他的课,展现出开放的活力,为师生提供充分参与的空间与时间……2021年,让我们跟随《子阳聊课》栏目,透过高子阳老师的视线,一起来发现课堂教学中潜藏的问题,探求其解决之道。  有位年轻教师准备上公开课,请我听一听,提提意见。上课内容是六年级上册的略
期刊
摘要:《家乡文化生活》是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的活动类单元的内容。教材仅提供了宏观的活动框架,教学操作难度较大。以方言这一学生感兴趣、教师教得清的角度为切口,设计一些具体而微的学习活动:从学生的语言记忆入手,激发并建构学生的族群记忆、情感归属,唤醒学生的文化认同。  关键词:方言;文化认同;《家乡文化生活》;活动总结课  刘半农曾说,方言是一个地域的“神味”。在快速城市化的今天,方言的传承与发展面临
期刊
摘要:基于文化视角探究《庄子·秋水》的审美元素,不仅关乎语言的建构与运用,关乎文化的传承与理解,亦关乎师生审美人生的展开。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的“丛林”,立足文化的视角,去探索、开发言语“地壳”下的审美矿藏,在文化传承与理解的过程中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无疑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庄子·秋水》;文化视角;审美发现  《庄子·秋水》作为中华文化源头的经典之作,是一座蕴含着丰富文化价
期刊
摘要:在课例研究中,常使用前测与后测的方法收集实证数据来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真实获得,其作用是知道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获取学习资源和用数据评价教学的效果。通过《周长》课例研究中前后测的使用,明确前后测可以通过研究学生来设计和开展教学,从数据分析中反思教学中的问题,有助于丰富对学生学习的看法。而要准确知道每个学生或不同学力水平学生的学习困难并将相应举措融入教学设计中,还需要结合质性资料的分析。  
期刊
【编者按】在今天的课堂里,评价是怎样实施的?这是课程视域下课堂变革的核心问题,因为评价在课程与教学中处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位。“评价”不是一个概念,也不应止于理念,而是要在课堂上看得见。2021年,我们邀请江苏省吴江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开辟评价研究专栏,从评价模型的建构与运用、评价任务的呈现、评价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帮助学生学会评价以及课堂评价语的优化等方面,展开实证与反思。本期的两篇文章,一篇通过
期刊